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树突状细胞对同源CIK细胞生物学活性及抗白血病作用影响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绪仓 翟欣辉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王岐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46-95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0.05、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天,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单纯培养CIK细胞分泌含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但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因脐血较易获得,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因而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4 位作者 王一 赵园 连小赟 张玎 苗玉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77-4279,共3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及MVD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211.74±36.72)pg/mLvs.(288.02±31.77)pg/mL;[(1359.71±390.24)pg/mLvs.(1753.89±337.04)pg/mL;(8.30±4.57)n/HPvs.(14.78±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bFGF(2.09±0.17)ng/mLvs.(2.11±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文理 邢佩霓 +2 位作者 魏续仓 李梅生 杨娣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试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多数实验室培养DC的体系中包含血清,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以人脐血为来源,建立了无血清培养DC体系,以期将来用于临床。首先,用rhGM-CSF...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试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多数实验室培养DC的体系中包含血清,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以人脐血为来源,建立了无血清培养DC体系,以期将来用于临床。首先,用rhGM-CSF加rhTNF-α,进行有血清液体悬浮培养,14天后,从(1±0.5)×10~4/ml CD34^+细胞或(5±2)×10~5/ml单个核细胞中,总细胞数扩增5倍,DC分别占(25±5)%和(17±5)%。第二,以无血清培养基代替有血清培养基,培养21天,(2±1)×10~6/ml单个核细胞没有数量的扩增,DC占(7±2)%。最后,对上述培养体系,在第5天(有血清培养基)或第12天(无血清培养基)后加入rhIL-4,DC产率及细胞总数均未增加。本研究结论:①根据液体悬浮培养中观察到粒、巨噬细胞和DC的混合集落及DC小丛,证实DC与粒、巨噬细胞有共同祖先,均来源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②脐血单个核细胞虽较CD34^+细胞产生DC的比率稍低,但分离方便,花费少;③无血清体系的培养效果不如有血清体系,培养所需时间也长,细胞产率也低,有待进一步完善;④未证实rhIL-4能增加DC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脐带血 CD34^+细胞 无血清培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效应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王岐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单中心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三级预防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连小赟 李魁星 +1 位作者 华宝来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低剂量血源性Ⅷ因子浓缩物三级预防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友病中心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22例(18~50岁),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关节病变,先进行1年的按需治疗后进行1年... 目的探讨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低剂量血源性Ⅷ因子浓缩物三级预防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友病中心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22例(18~50岁),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关节病变,先进行1年的按需治疗后进行1年的三级预防治疗。血源性Ⅷ因子浓缩物的剂量为5~10 U/kg,2~3次/周。对比患者出血频率的变化,并用Gilbert和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评价患者关节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预防治疗年总出血频率(11.1±7.2)次,较按需治疗(39.9±21.5)次相比,下降了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ilbert总分值由按需治疗的50.5±32.1下降为45.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分值由18.6±5.2上升至21.7±4.1,在预防治疗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三级预防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出血次数,改善关节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低剂量预防 重型血友病A 三级预防治疗 凝血因子Ⅷ浓缩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树突状细胞表达Th细胞因子和CCR7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文理 柴忆欢 +4 位作者 何海龙 魏绪仓 王彤 邢佩霓 李梅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01-40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趋化因子CCR7及分泌IL-10、IL-12P70的影响。在诱导CML-DCs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不同浓度IFN-α。培养10-14天后,用...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趋化因子CCR7及分泌IL-10、IL-12P70的影响。在诱导CML-DCs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不同浓度IFN-α。培养10-14天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刺激分子及CCR7表达,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噻唑蓝(MTT)法检测CML-DC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0及IL-12P70含量。结果显示:IFN-α(300U/ml)组与无IFN-α组比较其CML-DC的CD40、CD83、CD86及CCR7的表达均升高1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OD值增加1倍,Ph1染色体阳性比例及IL-10和IL-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IFN-α能够部分纠正CML-DC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这同其上调DC共刺激分子和CCR7表达及解除了CML血清中IL-10对CML-DC分化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慢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TH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7
作者 于方方 付菊芳 +4 位作者 白燕妮 朱丽 张瑞丽 焦红霞 张燚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23-27,33,共6页
近年来,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总体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长期反复的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近年来,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总体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长期反复的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了解癌症患者的需求情况,提供合适的心理社会支持与帮助,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正是支持性照顾需求的实质。因此,对癌症患者这方面的研究便孕育而生,本文就国内外对于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需求 支持性照顾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惠云 田玮 +2 位作者 郭颖 张瑞丽 张王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08-411,共4页
本研究研制新型的血小板冷冻保存液,观察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液冻存前、后的形态改变,以及体外受凝血酶作用下的活化状态,同时比较添加UDP-Gal对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在以往单一应用较高浓度的DMSO为血小板低温保存液的基础上,自行研制... 本研究研制新型的血小板冷冻保存液,观察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液冻存前、后的形态改变,以及体外受凝血酶作用下的活化状态,同时比较添加UDP-Gal对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在以往单一应用较高浓度的DMSO为血小板低温保存液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新型保存液:2%DMSO+thrombosol+UDP-Gal,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血小板形态及测定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圆形、树突形、不规则形态的百分比方面冷冻保存对血小板形态有显著影响,2%DMSO+thrombosol组和2%DMSO+thrombosol+UDP-Gal组保护作用优于5%DM-SO组;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存后血小板表达CD62P明显下降,保存1月与3月时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3种保存液组之间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冷冻保存液中2%DMSO+thrombosol和2%DMSO+thrombosol+UDP-Gal对血小板形态的保持效果相似,均优于5%DMSO组。冷冻保存后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下降,3种保存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保存液中添加UDP-Gal对保存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冷冻保存 thrombosol UDP—Gal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对体外培养CML-DC功能、表达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翟欣辉 邢佩霓 +2 位作者 魏绪仓 赵文理 李梅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88-491,共4页
为了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趋化因子、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及其功能的影响,取13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小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CML来源的DC,以rhSCF、rhFlt3L作为扩增体系的... 为了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趋化因子、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及其功能的影响,取13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小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CML来源的DC,以rhSCF、rhFlt3L作为扩增体系的细胞因子,加入rhGMCSF、rhTNFα、rhIL4,加或不加rhIFN-α诱导DC的生成,培养2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CMLDC分泌MIP3-β的含量,MTT法检测CMLDC刺激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表明:IFN-α组培养所获DC表面CD86、CD83、CD40、MHCⅠ类分子、CCR7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α组诱导培养的CMLDC表达MIP3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IFN-α组诱导培养的CMLDC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IFN-α可能部分通过纠正CMLDC的免疫表型以加速CMLDC的成熟,增强CMLDC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Α-干扰素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Fas/FasL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文理 柴忆欢 +4 位作者 何海龙 魏绪仓 王彤 邢佩霓 李梅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01-50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Fas/FasL比例,用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液sFas含量。结果表明:加入IFN-α后,CML-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显著改善,Ph1(+)细胞比例随IFN-α浓度增加而减低;培养细胞Fas的表达上调,sFas含量却下降,FasL表达阴性,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IFN-α在改善CML-DC表型同时,可通过Fas途径促进Ph1(+)细胞凋亡,使Ph1(-)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慢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对CML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翟欣辉 邢佩霓 +1 位作者 赵文理 魏绪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2-182,共1页
临床观察表明IFN-α治疗早期慢性期CML患者有效,并且IFN-α治疗CML达到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以上的患者较之IFN-α治疗无效者其生存期明显延长.IFN-α治疗CML有效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增强DC的表型及功能有关.DC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 临床观察表明IFN-α治疗早期慢性期CML患者有效,并且IFN-α治疗CML达到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以上的患者较之IFN-α治疗无效者其生存期明显延长.IFN-α治疗CML有效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增强DC的表型及功能有关.DC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采用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有血清培养体系中观察IFN-α对CML-DCs的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L IFN-Α 治疗 患者 表型 树突状细胞 DC 分化 细胞遗传学 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干预试验研究
12
作者 陈谦 连小云 +2 位作者 郑伟 周斌 吴向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48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单纯诱癌组的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药阻断组 (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在癌及癌前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诱癌组VEGF达阳性率及其强度显著高于阻断组。结论 CQF液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癌 癌前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蟾皮 全虫 蜂房 CQF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内SOD及GSH-Px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春梅 陈秀生 +2 位作者 李梅生 徐光禄 孔令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4-308,共5页
观察了29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血病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血清LPO水平增高;②白血病细胞内SOD及GSH—Px... 观察了29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血病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血清LPO水平增高;②白血病细胞内SOD及GSH—Px活性分别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百分数呈正负相关;③与单核细胞白血病(M_4,M_5)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粒细胞白血病(M_1,M_2,M_3)细胞内SOD活性相对较高,GSH—Px活性相对较低;④白血病细胞内SOD活性在白血病缓解与复发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而GSH—Px活性则在缓解后回升,复发时又重新降低。上述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自身存在有明显的过氧化物损伤,给予白血病患者抗氧化治疗是必要的,白血病细胞GSH—Px活性可作为白血病活动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D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刚 翟欣辉 +1 位作者 邢佩霓 李梅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HAD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通过调节Krüppel样因子4的表达延缓心肌纤维化
15
作者 尚粉青 张玎 +1 位作者 赵朝 雷霆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SHR大鼠心肌Krüppel样因子4(KLF4)及其相关因子变化,同时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10周左右的SHR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替米沙坦10 mg·kg-1·d-1干预(WKY为对照组)。8周后测血压,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 目的研究SHR大鼠心肌Krüppel样因子4(KLF4)及其相关因子变化,同时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10周左右的SHR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替米沙坦10 mg·kg-1·d-1干预(WKY为对照组)。8周后测血压,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评定左室肥厚情况;同时观察心肌组织中KLF4、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和Ⅳ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用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同时测定KLF4的表达进一步明确病理机制。结果 SHR大鼠血压、左室重量(LVW)及左室重量指数(LVW/BW)较WKY大鼠明显增加(均为P<0.05),替米沙坦可以显著降低血压,逆转SHR大鼠的LVW及LVW/BW变化(均为P<0.01)。SHR大鼠KLF4、e 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WKY大鼠显著降低(均为P<0.05),而替米沙坦治疗组KLF4的表达较SHR组明显增加(均为P<0.05);相反,SHR大鼠PAI-1、TIMP-1和Ⅳ型胶原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WKY大鼠明显增加(均为P<0.05),而替米沙坦治疗后较SHR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AngⅡ作用于内皮细胞,e NOS的磷酸化明显降低(2.37±0.22比1.57±0.31)(P<0.05),同时PAI-1、TIMP-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5),过表达KLF4可以使e NOS的磷酸化显著回升(1.57±0.31比2.08±0.28)(P<0.05),同时PAI-1、TIMP-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较AngⅡ作用下明显减低(均为P<0.05)。结论KLF4在高血压大鼠心肌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以明显延缓或逆转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血压 纤维化 Krüppel样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及管理知信行的调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悦 付菊芳 +3 位作者 白燕妮 谢娟 焦红侠 王智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评估及管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护士评估CIPN的障碍因素及提高相关知识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9名护士... 目的:调查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评估及管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护士评估CIPN的障碍因素及提高相关知识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9名护士进行调查。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护士对CIPN评估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知识(9.16±1.93)分,态度(27.96±6.65)分,行为(25.84±12.48)分,分别占满分的57.3%、77.7%和53.8%;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经过相关培训和职称。评估CIPN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不知道怎样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68.9%)、不知道如何获取合适的评估问卷(57.9%)、不知道如何评估(55.7%)等。护士较倾向的可以提高CIPN相关知识的途径为科室组织进行理论学习(76.4%),其次为专业学习班(71.2%)。结论: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知信行较差,管理者需要提高护士对CIPN的重视,积极开展以CIPN基本知识、评估、护理预防、指南解读为主要内容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探索适合我国患者且便于临床应用的CIPN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 护士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中B4GALT1对与其共培养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星辰 李鸿姣 +2 位作者 王一 关锋 李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糖基转移酶B4GALT1的表达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上游调控机制。方法:在人骨髓来源基质细胞HS5中过表达B4GALT1,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双荧光素酶报...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糖基转移酶B4GALT1的表达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上游调控机制。方法:在人骨髓来源基质细胞HS5中过表达B4GALT1,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调控基质细胞B4GALT1表达的上游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HS5中过表达B4GALT1能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KG1a的增殖。基质细胞中B4GALT1表达与上游c-Jun表达呈正相关,并通过JNK/c-Jun抑制剂进行了验证。结论:糖基转移酶及其引起的相应糖基化差异在造血微环境中起到的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B4GALT1基因 KG1a细胞 细胞增殖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莉洁 周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究Bcl-2、NF-κB、c-Myc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35例DLBCL患者的淋巴瘤组织纳入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35例健... 目的 探究Bcl-2、NF-κB、c-Myc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35例DLBCL患者的淋巴瘤组织纳入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35例健康志愿者的淋巴组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60.0%、65.7%,对照组分别为42.8%、34.2%、3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NF-κB、c-Myc在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期的DLBCL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国际标准化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4分、结外受侵、肿瘤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中Bcl-2、NF-κB、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IPI评分0~2分、非结外受侵、肿瘤未完全缓解的患者(P〈0.05)。结论 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常见于结外受侵、肿瘤未完全缓解及IPI评分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NF-ΚB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宝燕 李刚 +3 位作者 张海涛 郑成云 杨玉琼 程小丽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blc-2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结晶体储存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20
作者 王九菊 李真真 +2 位作者 魏绪仓 连小云 李文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1-1372,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因肋骨骨折入院。尿蛋白(+++)、尿潜血(+)、肌酐240μmol/L,提示肾功能异常,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Ⅲ级);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个月后,患者因腹泻再次入院,PCT 0.89 ng/mL、Hb 38 g/L、血清Igκ5240 mg... 患者男性,47岁,因肋骨骨折入院。尿蛋白(+++)、尿潜血(+)、肌酐240μmol/L,提示肾功能异常,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Ⅲ级);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个月后,患者因腹泻再次入院,PCT 0.89 ng/mL、Hb 38 g/L、血清Igκ5240 mg/L(正常值:6.7~22.4 mg/L),提示重度贫血伴急性胃肠炎。随后肌酐347.03μmol/L及真菌检测G实验273.9 pg/mL持续升高,肾衰及肺部感染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结晶体 Igκ 1q21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