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3 McAb联合rhIL-2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杀伤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绪仓 邢佩霓 +3 位作者 赵文理 杨娣娣 韩秀蕊 李梅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2-584,612,共4页
目的 探讨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激活骨髓的细胞毒作用 ;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激活骨髓CFU GM水平和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采用间接... 目的 探讨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hIL 2 )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及净化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激活骨髓的细胞毒作用 ;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激活骨髓CFU GM水平和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采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激活骨髓的免疫标记。结果 CD3McAb与rhIL 2联合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株K5 6 2、HL 6 0均有明显的杀伤净化作用 ,且优于rhIL 2或CD3McAb单用组 (P <0 .0 5或P <0 .0 1)。rhIL 2和 (或 )CD3McAb对激活骨髓的CFU GM水平无明显影响。CD3McAb +rhIL 2激活的骨髓 ,与活化前及rhIL 2或CD3McAb组相比 ,CD3+ 、CD8+ 、CD1 9+ 、CD2 5+ 、CD38+ 、CD56+ 细胞显著升高。结论 CD3McAb能增强rh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McAb RHIL-2 激活骨髓 白血病 杀伤活性 骨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绪仓 邢佩霓 +3 位作者 赵文理 翟欣辉 李梅生 郭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85,共4页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lL-2 CD3McAb 胎血 CD3AK 抗瘤作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OTAIRM1通过miR-17-5p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3
作者 苗玉迪 高瑛 +4 位作者 侯丽敏 胡星星 张虹 赵乔佳杰 魏旭仓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99-1510,共12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反义基因间RNA髓系1(HOTAIRM1)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60例CML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OTAIRM1和miR-17-5p水平。将CML细胞系(K562细胞)作如...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反义基因间RNA髓系1(HOTAIRM1)调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60例CML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OTAIRM1和miR-17-5p水平。将CML细胞系(K562细胞)作如下分组:①对照组(未转染)、siRNA-NC组(转染siRNA-NC)、siRNA-HOTAIRM1组(转染siRNA-HOTAIRM1)、pcDNA-NC组(转染pcDNA-NC)和pcDNA-HOTAIRM1组(转染pcDNA-HOTAIRM1);②对照组(未转染)、NC-mimic组(转染NC-mimic)、miR-17-5p-mimic组(转染miR-17-5p-mimic)、NC-inhibitor组(转染NC-inhibitor)和miR-17-5p-inhibitor组(转染miR-17-5p-inhibitor);③siRNA-HOTAIRM1+NC-inhibitor组(共转染siRNA-HOTAIRM1和NC-inhibitor)和siRNA-HOTAIRM1+miR-17-5p-inhibitor组(共转染siRNA-HOTAIRM1和miR-17-5p-inhibitor)。细胞不同转染后,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PI双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qRT-PCR检测细胞中HOTAIRM1、miR-17-5p、WNT5A和β-caten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WNT5A和β-catenin的蛋白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OTAIRM1与miR-17-5p、miR-17-5p与WNT5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CML患者的血清HOTAIRM1水平升高(t=12.253,P<0.001),血清miR-17-5p水平降低(t=15.601,P<0.001)。与对照组或siRNA-NC组相比,siRNA-HOTAIRM1组HOTAIRM1相对表达量、W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而miR-17-5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或pcDNA-NC组相比,pcDNA-HOTAIRM1组HOTAIRM1相对表达量、W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而miR-17-5p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HOTAIRM1靶向抑制miR-17-5p,miR-17-5p靶向抑制WNT5A(P<0.05)。与对照组或NC-mimi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miR-17-5p相对表达量升高,W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活力降低,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或NC-inhibitor组相比,miR-17-5p-inhibitor组miR-17-5p相对表达量降低,W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相对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升高(均P<0.05)。与si-HOTAIRM1+NC-inhibitor组相比,si-HOTAIRM1+miR-17-5p-inhibitor组相对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WNT5A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结论HOTAIRM1可能通过miR-17-5p/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节CML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生长 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M1 miR-17-5p WNT5A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造血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邢佩霓 杨娣娣 +2 位作者 韩秀蕊 魏续仓 李梅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脐血移植 脐血 造血祖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绪仓 连小云 +4 位作者 赵文理 杨娣娣 韩秀蕊 邢佩霓 李梅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5,318,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抗淋巴瘤细胞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DC-CIK细胞 生物学活性 抗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丽洁 李艳春 +3 位作者 赵乔佳杰 王九菊 赵园 魏绪仓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AP)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并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2例,于治疗结束后复查时采集其静脉血并涂片,加入含有凝集素的检测试剂,血中含有的异常糖链糖蛋白凝集形成...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AP)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并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2例,于治疗结束后复查时采集其静脉血并涂片,加入含有凝集素的检测试剂,血中含有的异常糖链糖蛋白凝集形成类晶体凝聚物,以最大凝集物面积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TAP表达的差异,比较治疗后未出现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和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TAP凝聚物面积的差异,评估TAP表达情况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与年龄<60岁乳腺癌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治疗后的TAP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127,P <0. 05); PR阴性乳腺癌患者较PR阳性患者的TAP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82,P <0. 05);与治疗后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相比,治疗后出现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的TAP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326,P <0. 05);且治疗后出现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TAP凝聚物面积[145. 9 (128,154. 7)μm^2]高于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97. 6(79. 1,116. 8)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2,P <0. 05)。结论 TAP检测可以用作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糖链糖蛋白 乳腺癌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