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胆管严重损伤12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立学 张煜 +2 位作者 王亚春 孙中杰 刘青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肝胆管 肝总管 肝管 胆道损伤 结石性胆囊炎 胆管缺损 对端吻合 胆囊三角 胆囊颈部 胆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成龙 张悦 +17 位作者 刘毓屾 杜肇清 郭朝阳 樊扬威 李婷 高旭 谢恩睿 邢梓轩 武文华 吴胤瑛 杨明博 李婕 张煜 康文 王文俊 纪泛扑 郭江 高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4-2041,共8页
目的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 目的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4.8%的患者同时联合了靶向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及非老年组(<65岁),评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 AE)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6个月PFS和D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老年组27例,非老年组72例。老年组12个月总生存率、ORR和DCR分别为67.8%、44.4%和74.1%,中位PFS为6.4(3.0~12.4)个月,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老年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非老年组中位OS为18.9(13.0~2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大血管浸润(MVI)是6个月PFS(HR=2.603,95%CI:1.136~5.964,P=0.024)和DCR(HR=3.963,95%CI:1.671~9.397,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HBV感染病因、出现肝外转移、Child-Pugh B级和AFP>400 ng/mL与6个月PFS和DCR无关。老年组患者中任何级别的ir AE和3/4级ir AE发生率分别为51.9%和25.9%,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最常见的ir AE为皮肤疾病(39.4%)。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65岁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与<65岁患者相当。MVI与免疫治疗应答不佳和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体 单克隆 分子靶向治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3 位作者 孙水平 陈开运 肖金丰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成功53例,其中51例(94.4%)完成EST与LC联合治疗,2例EST后未取净结石,行开腹手术。1例内镜治疗未成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EST后迟发性创面出血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LC无并发症。51例平均住院时间(10.3±2.1)d。结论EST联合LC是微创治疗胆囊并肝外胆管结石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勇 黄亚川 秦高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AOSC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共93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EST+ENBD(A组)42例,PTCD(B组)51例,对比2种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介入术及内镜治疗,PTCD耐受性更好,引流效果更确切,ERCP+EST+ENBD在控制性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胆管结石梗阻的方案。结论 PTCD用于治疗AOSC,成功率较高,引流效果可靠,能充分降低胆道压力,降低风险,为二期手术治疗创造了机会和条件,ERCP+EST+ENBD在微创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结石梗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皮肝穿刺引流 损伤控制性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志勇 李晖 +3 位作者 孙中杰 胡海田 吴武军 刘青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用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PTCD术后再手术的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用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PTCD术后再手术的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D,术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1周后白细胞均恢复正常。8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3 d血小板计数恢复至80×10~9/L以上。血清胆红素约1周左右下降至34.2mmol/L以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及代谢紊乱等患者均于1周左右恢复正常。合并慢性内科疾病者术后治疗2周至3个月不等。所有患者均行确定性手术,28例胆管结石行ERCP+EST 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2例,3例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1例,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全组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耐受性好,成功率高,引流效果可靠,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管炎 损伤控制 多脏器功能不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D1通过识别TINCR的甲基化位点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2
6
作者 秦高平 孙要文 +4 位作者 郭亚东 李建武 程亮 韩峰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8-1076,共9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INCR序列中的RNA甲基化位点;培养人原代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Fs)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设置HFs组和KFs组。取对数生长期KFs,设置:(1)对照组、空载组及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过表达组;(2)对照组和3-脱氮基腺苷(DAA)组;(3)对照组、SND1重组蛋白组及SND1重组蛋白+DAA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HFs和KFs中TINCR的相对表达水平,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技术(MeRIP)联合RT-qPCR检测TINCR的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和METTL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放线菌素D处理联合RT-qPCR检测TINCR残留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18只BALB/c裸鼠,构建瘢痕疙瘩异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瘢痕疙瘩组、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及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DAA组,每组6只,采用HE染色观察瘢痕疙瘩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INCR第三外显子含有7个潜在的RNA甲基化位点。与HFs相比,KFs中TINCR相对表达水平(5.43±0.35 vs.1.00±0.11,P<0.01)和甲基化水平(19.73%±1.56%vs.10.25%±1.13%,P<0.01)均明显升高,SND1和METTL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甲基化的TINCR与SND1和METTL3均有结合。与空载组相比,METTL3过表达可促进METT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RNA:6.03±0.55 vs.1.09±0.09,P<0.01;蛋白:4.33±0.35 vs.0.96±0.08,P<0.01)、增高TINCR甲基化水平(32.89%±2.88%vs.19.04%±1.72%,P<0.01)和相对表达水平(4.65±0.32 vs.1.00±0.10,P<0.01)。与对照组相比,DAA处理可降低TINCR的稳定性[(8.50±1.13)h vs.(12.90±1.41)h,P<0.001]和甲基化水平(7.43%±0.55%vs.18.88%±1.76%,P<0.01),抑制KFs的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SND1重组蛋白处理可增加TINCR的稳定性[(23.95±1.25)h vs.(13.10±1.33)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但对TINCR甲基化水平(20.15%±1.74%vs.19.04%±1.77%,P>0.05)无明显影响;DAA处理可消除SND1重组蛋白对TINCR稳定性[(12.00±1.21)h vs.(23.95±1.44)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0.01)。与瘢痕疙瘩组相比,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真皮层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瘢痕疙瘩组织中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63.43%±3.32%vs.21.16%±4.67%,P<0.01)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54±0.13 vs.1.00±0.10,P<0.01)明显增高;而经DAA处理后,瘢痕疙瘩组织中有大量疏松的胶原纤维,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38.52%±6.88%vs.63.43%±3.3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1.07±0.09 vs.2.54±0.13,P<0.01)明显降低。结论KFs中TINCR呈高甲基化水平,SND1可识别并结合TINCR的甲基化位点,增强TINCR的稳定性,促进TINCR介导的瘢痕疙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 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 RNA甲基化 RNA稳定性 细胞增殖 成纤维细胞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胰腺左叶缺血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向国安 耿智敏 +4 位作者 秦兆寅 胡海田 郑克让 杨文彬 杨定忠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 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解剖犬胰腺,结扎脾动脉近心端,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观察术后病理生理、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用12条犬术后存活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缺血部位胰腺组织... 目的 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解剖犬胰腺,结扎脾动脉近心端,建立犬胰腺左叶的缺血模型,观察术后病理生理、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用12条犬术后存活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缺血部位胰腺组织坏死,并被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犬胰腺体尾部模型容易建立,安全、可靠,对人体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胰腺左叶 胰腺癌 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促进胰岛的成活与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晓鸣 丁晨光 +3 位作者 薛武军 冯新顺 宋勇 田晓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对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的支持作用。方法:内皮细胞和胰岛分别被分离纯化,在共培养中评估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体内试验分为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内皮共移植组、内皮细胞移植组和PBS对照组,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免疫组...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对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的支持作用。方法:内皮细胞和胰岛分别被分离纯化,在共培养中评估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体内试验分为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内皮共移植组、内皮细胞移植组和PBS对照组,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标志物鉴定。结果:培养7 d,超过90%的胰岛细胞显示正常形态。共培养组中的胰岛素释放水平显著高于胰岛培养组(P<0.05)。移植3 d后,各移植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不同(P<0.05)。胰岛-内皮共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间比较,胰岛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内皮细胞在体外共培养能改善分离的大鼠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同内皮细胞共移植能够有效地延长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物存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肝、胆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稳心 张健生 +4 位作者 吴智才 郑克让 孙水平 余叔涵 吴英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4-375,共2页
本文总结采用植入式微波肝脏治疗仪治疗肝胆肿瘤41例.施行微波固化肝切除39例,微波固化旷置8例,微波固化止血1例,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着重讨论了微波治疗肝胆肿瘤的各种方法及特点.
关键词 微波 肝肿瘤 胆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缘对伴门脉癌栓肝癌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伟 张智勇 +3 位作者 范志勇 海军 耿西林 杜立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为肝癌患者手术治疗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67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另外一组为不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 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为肝癌患者手术治疗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67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另外一组为不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发现组间肝脏微转移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研究两组研究对象中手术切缘距肿瘤在0.5~1.5 cm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伴门脉癌栓(91例)和不伴有门脉癌栓(276例)两组肝癌患者分别为35.3%和14.3%,肝癌患者伴有门脉癌栓是发生肿瘤微转移的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在伴有门脉癌栓的患者中以距离肿瘤1cm的手术切缘为临界值,切缘〉1cm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 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1cm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 个月, 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 两组总生存期(t=4.266, P =0.031)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手术切缘离肿瘤远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术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影响胆囊癌患者恶性贫血的发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伟 张智勇 +3 位作者 范志勇 海军 耿西林 杜立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82-1483,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出现恶性贫血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胆囊癌相关的恶性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胆囊癌患者资料,以是否合并胆囊结石进行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胆囊结石与胆囊癌患者发生恶...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出现恶性贫血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胆囊癌相关的恶性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胆囊癌患者资料,以是否合并胆囊结石进行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胆囊结石与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关系.结果:根据胆囊癌患者是否合并癌性贫血进行分组,发现ALP、GGT、年龄、分化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否行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癌患者贫血和无贫血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对癌性贫血的影响,发现胆囊结石与癌性贫血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01).对上述指标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生恶性贫血的风险高.临床上可以根据对胆囊结石的判断预防癌性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胆囊结石 恶性贫血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破裂致小网膜囊积血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平 常虎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5-95,共1页
患者男,74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天,加重半天'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胀痛,无恶性、呕吐,无发热、寒战,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乙型肝炎病史5年余,未接受正规治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47×1012/L... 患者男,74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2天,加重半天'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胀痛,无恶性、呕吐,无发热、寒战,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乙型肝炎病史5年余,未接受正规治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47×1012/L,血红蛋白104g/L,甲胎蛋白>1 210.0μg/L(参考值<7.26μg/L),谷丙转氨酶65U/L(参考值5~40U/L),谷草转氨酶61U/L(参考值5~40U/L)。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软,上腹部按压不适。CT:平扫及增强示肝尾状叶见团块状异常强化影,小网膜囊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为65HU,考虑为肝硬化、肝癌并小网膜囊积血(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腔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13
作者 胡海田 吴智才 +1 位作者 向国安 王汉宁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十二指肠旷置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尿素溶液在犬胰右叶缺血中的作用
14
作者 向国安 耿智敏 +4 位作者 秦兆寅 胡海田 郑克让 杨文彬 杨定忠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的药物缺血方法。方法 解剖犬胰腺、胰十二指肠前动脉 ,结扎近心端后 ,远心端插入化疗泵 ,术中、术后注射尿素注射液 (2 0 0mg/kg体重 ,浓度为 40 % ) ,分别于术后观察WBC计数、血淀粉酶、胰岛素、血糖和胰十二指...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的药物缺血方法。方法 解剖犬胰腺、胰十二指肠前动脉 ,结扎近心端后 ,远心端插入化疗泵 ,术中、术后注射尿素注射液 (2 0 0mg/kg体重 ,浓度为 40 % ) ,分别于术后观察WBC计数、血淀粉酶、胰岛素、血糖和胰十二指肠的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WBC计数、血清淀粉酶升高 (P <0 0 1 ) ,远期血糖及胰岛素波动范围不大 ,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胰腺病理变化表现为严重纤维化改变 ,十二指肠则表现为腺体轻度萎缩 ,扫描电镜粘膜有轻度萎缩。结论 经胰十二指肠前动脉注射尿素可引起胰腺缺血 ,病理改变以纤维化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尿素溶液 胰右叶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