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越林 邱曙东 +2 位作者 师蔚 杨军 缪新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应用B超实时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探讨其成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开颅后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应用B超,结合术前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帮助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并用B超判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42例中,全部... 目的应用B超实时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探讨其成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开颅后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应用B超,结合术前资料,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帮助选择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并用B超判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42例中,全部病变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34例病变全部切除,6例次全切,2例死亡。结论术中B超能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定性,减少手术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实时检查 神经外科 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缪星宇 刘晓斌 +7 位作者 岳青 秋楠 黄卫东 王继军 许彦钢 张越林 杨军 陈新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0-975,共6页
目的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 h开始每12 h腹腔注射DFA,共7 d。测定给药... 目的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 h开始每12 h腹腔注射DFA,共7 d。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变化。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变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Nissl染色观察DFA处理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元丢失情况。结果 ICH后3 d开始,血肿周围脑组织铁离子浓度较假手术组动物显著增高,并可持续至28 d,同时伴随有局部小胶质细胞数量的显著性增加。应用DFA后,显著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且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毒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的丢失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ICH后血肿持续释放的铁离子可激活局部小胶质细胞,造成继发性脑损伤。DFA通过清除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ICH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铁胺 小胶质细胞 继发性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定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闫峰 张越林 +3 位作者 刘宁 胡守业 王刚 毛国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2-1165,共4页
脑卒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改善神经元坏死、缺失和神经环路中断导致的神经系统活动及学习记忆障碍是研究的难点。已发现,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和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是成年... 脑卒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改善神经元坏死、缺失和神经环路中断导致的神经系统活动及学习记忆障碍是研究的难点。已发现,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和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是成年人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存在的2个主要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诱导分化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肿瘤患者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薛中南 刘景田 +1 位作者 张洁 党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4-184,共1页
神经系肿瘤患者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的临床意义薛中南,刘景田,张洁,党小军国内目前已建立了多种肿瘤红细胞试验”\这些试验的共同特点都是癌细胞经补体致敏后再与红细胞作用。本文采用了刘景田l‘l等创立的自然... 神经系肿瘤患者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的临床意义薛中南,刘景田,张洁,党小军国内目前已建立了多种肿瘤红细胞试验”\这些试验的共同特点都是癌细胞经补体致敏后再与红细胞作用。本文采用了刘景田l‘l等创立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是对红细胞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肿瘤 红细胞花环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永涛 王春生 +3 位作者 王坤正 姬文晨 杨佩 倪建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对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4例(46髋),其中10例(12髋)由于个人原因失访。成功完成随访34例(34髋)。对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共44例(46髋),其中10例(12髋)由于个人原因失访。成功完成随访34例(34髋)。对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疗效。结果 34例(34髋)均获得了18~36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在术后6个月时均骨性愈合;出院前共有5例(14.7%)出现内科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没有发现假体的松动和下沉;股骨近端无骨溶解或骨吸收;1例患者术后脱位,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感染并再次手术;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4.52±5.80。结论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并发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生物支架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闫峰 张越林 +4 位作者 岳伟 毛国超 王刚 左振兴 高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研究背景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中的常用支架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强、抗原性低、生物相容性佳和无热原反应等优势。尝试将经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自制的可吸收壳聚糖多孔支架共培养,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为今后应用细胞-支架... 研究背景壳聚糖作为组织工程中的常用支架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强、抗原性低、生物相容性佳和无热原反应等优势。尝试将经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自制的可吸收壳聚糖多孔支架共培养,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为今后应用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中枢神经系统行替代治疗,实现神经细胞再生、神经功能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3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术纯化鉴定并与壳聚糖多孔支架于体外三维立体环境共培养。乙醇替代法检测壳聚糖多孔支架孔隙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测量孔径大小,以及细胞在支架内部生长状态及其与生物支架融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在支架内增殖状况。结果经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匀、呈纤维状排列,混杂细胞比例明显减少;CD29和CD45R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49%和0.85%,达高纯度表达;支架孔隙率为90%,支架内部为孔径均匀、相通的三维立体结构,细胞紧密贴附于支架微孔内壁上、黏附牢固,可见伪足伸出,与支架融合较为理想。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结论壳聚糖多孔支架具备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等性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干细胞移植的支架载体为今后细胞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壳聚糖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细胞 培养的 流式细胞术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通过调控P53及P21表达水平影响HepG2细胞衰老及周期阻滞(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曲凯 林婷 +9 位作者 魏吉超 孟凡迪 王志鑫 黄子超 万永 宋思冬 刘司南 常虎林 董亚峰 刘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化疗药物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从而发挥治疗效果。顺铂作为最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否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加速性衰老目前尚不清楚。方法使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顺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衰老相关β-... 目的化疗药物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从而发挥治疗效果。顺铂作为最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否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加速性衰老目前尚不清楚。方法使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顺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及衰老情况;RT-PCR检测TP53、P21及P19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顺铂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不可逆的生长停滞及细胞周期阻滞。2.0μg/ml顺铂作用于HepG2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在顺铂诱导衰老过程中,P19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在诱导48 h后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P53和P21表达水平则持续升高。结论本研究提示顺铂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出现衰老样表型,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抗肝癌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肝癌 细胞衰老 P53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来源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化能力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姬文晨 张越林 +3 位作者 张永涛 孟发财 谭可可 胡守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来源脂肪干细胞,为后续实验选取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切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利用酶原消化合并差速贴壁的方法获得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增殖特征,测定其生长曲线,进行冻存复...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来源脂肪干细胞,为后续实验选取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切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利用酶原消化合并差速贴壁的方法获得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增殖特征,测定其生长曲线,进行冻存复苏实验。第3代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作用下向成骨方向分化,进行Ⅰ型胶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使用成脂诱导液诱导其向成脂方向分化,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经成骨诱导液培养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Ⅰ型胶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经成脂诱导液培养后,表现出脂肪细胞特性,油红O染色后,胞浆内可见脂肪滴。脂肪干细胞在液氮中冻存2个月复苏后,其生长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没有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获得的细胞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后期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组织损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大鼠 脂肪干细胞 成骨诱导 成脂诱导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涛 王春生 +3 位作者 姬文晨 宋启春 王坤正 刘瑞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的MC3T3-E1细胞来观察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成骨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组分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 目的利用小鼠的MC3T3-E1细胞来观察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成骨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组分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表达。然后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h后,将MC3T3-E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10-6 mol/L)、地塞米松+米非司酮组以及米非司酮组(10-5 mol/L)。待干预36h后,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利用半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明显增加了成骨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同时也增加了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P<0.05),但当同时给予米非司酮时,地塞米松的这种作用被阻断(P<0.05)。当单独给予米非司酮时,成骨细胞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和Ⅱ型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成骨细胞上的糖皮质素受体激活成骨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很可能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成骨细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米非司酮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及IL-2、sIL-2R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越林 刘瑄 师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IL 2R的含量 ,免疫粘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IL 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sIL 2R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通过临床检测患者IL 2、sIL 2R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细胞免疫 IL-2 SIL-2R 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文斌 杨军 +3 位作者 张虹 党小军 刘景田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67,48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红细胞 免疫功能 AH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和miR-124共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靶分子鉴定
12
作者 薛茜 王琰 +5 位作者 张坤 赵湘辉 田婉莹 杨安钢 鞠躬 王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0-804,共5页
目的构建miR-9和miR-124单独表达和串联共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共同靶分子。方法将pri-miR-9和pri-miR-124的编码序列分别插入或串联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CAG,转染He La细胞后,实时定量PCR鉴定成熟miRNA的表达水平。构建miR-9和m... 目的构建miR-9和miR-124单独表达和串联共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共同靶分子。方法将pri-miR-9和pri-miR-124的编码序列分别插入或串联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CAG,转染He La细胞后,实时定量PCR鉴定成熟miRNA的表达水平。构建miR-9和miR-124分子完全互补的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表达的成熟miRNA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9和miR-124的共同靶分子,将靶分子mRNA的3'非翻译区(UTR)克隆入p GL3luciferase报告基因载体中,观察转染细胞后miRNA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3种miRNA表达载体构建完全正确,实时定量PCR检测表明这3种表达载体均能正确高表达成熟的miRNA。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实3种载体表达的miRNA分子具有生物学活性。生物学软件预测发现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s相关蛋白2a(Rap2a)是miR-9和miR-124的靶基因,成功构建了含有Rap2a 3'UTR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提示miR-9和miR-124均能抑制Rap2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miR-9和miR-124的单独表达和共表达载体,并能高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的miR-9和miR-124分子。Rap2a可能是miR-9和miR-124的一个共同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共表达载体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IL-6的表达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观察
13
作者 张越林 刘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0-430,共1页
关键词 脑胶质细胞瘤 白细胞介素-6 红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