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通路在成人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彧 李连香 高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26,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17+Th17细胞和CD3+CD4+IL-22+Th22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17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RORγt)、Th22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包括Notch受体、Notch配体、Notch下游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4+T细胞,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刺激培养,检测GSI刺激后细胞增殖、Th17和Th22细胞比例、IL-17和IL-22分泌、转录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I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8±3.18、4.73±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0.12、1.07±0.15(均P<0.001),而Notch3和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在I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Notch配体DLL1和Jagged1 mRNA相对表达量、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Hes5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IM患者Th17和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5.03%±1.15%、4.48%±1.29%,均高于对照组的4.36%±0.82%、3.83%±0.55%(均P<0.05);血浆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301.1±53.82)pg/ml、(101.2±16.45)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7.2±72.18)pg/ml、(84.75±11.83)pg/ml(均P<0.001);RORγt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22、1.21±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99±0.15、1.04±0.11(均P<0.001)。CD4+T细胞增殖水平、Th17细胞比例、IL-17分泌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无GSI刺激组和经GSI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SI刺激后Th22细胞比例、IL-22分泌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无GSI刺激降低(均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通过AhR调控IM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Notch-AhR-Th22细胞通路可能参与IM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NOTCH信号通路 TH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耐药菌性腹膜炎的细菌分布及治疗
2
作者 吴晓锦 赵漫 张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3,共4页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替代疗法,然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失败、永久过渡到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1-2],腹膜炎导致的死亡在腹膜透析患者所有死亡原因中的占比高达15.0%[3]。近年来,...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替代疗法,然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失败、永久过渡到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1-2],腹膜炎导致的死亡在腹膜透析患者所有死亡原因中的占比高达15.0%[3]。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感染中逐渐增多,PDRP的病原菌谱也随之变化,对MDRO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焦点。本文旨在综述腹膜透析相关耐药菌性腹膜炎的细菌分布情况、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进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彧 田颖 +4 位作者 杨晓梅 曹宁家 李竹 张鸿 张先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接受...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纯化CD4^+CD25^+CD127^(dim/-)Treg,与自体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治12周CD4^+CD25^+CD127^(dim/-)Treg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5±2.18)%vs(12.32±1.22)%、(9.26±2.30)%vs(13.71±2.32)%,t值分别为4.579、4.803,P值分别为0.0005、0.0003]。选取17例对照组患者和21例治疗组患者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经治12周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Treg与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共培养系统中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0.95)×106个vs(2.07±0.51)×106个,t=5.709,P<0.0001];治疗组共培养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40±11.89)pg/ml vs(56.53±27.85)pg/ml、(122.9±9.98)pg/ml vs(130.0±15.98)pg/ml,t值分别为2.639、2.459,P值分别为0.019、0.028)],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5±83.56)pg/ml vs(235.6±67.72)pg/ml、(5.83±0.85)pg/ml vs(4.39±0.95)pg/ml,t值分别为2.603、4.659,P值分别0.017、0.0004]。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D4^+CD25^+CD127^(dim/-)Treg水平及免疫抑制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胸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彧 张鸿 +5 位作者 李竹 刘清娥 王璐 张丹 曹宁家 苏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观察Notch信号通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38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分选CD8^+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Notch信号通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38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分选CD8^+T淋巴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将从HLA-A2限制性丙型肝炎患者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与HCV感染的Huh7.5细胞共培养,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和细胞因子水平分析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非细胞毒性功能的变化。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otch1和Notch2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约10倍和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18.88,P值分别为0.003、<0.001)。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加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细胞死亡的比例[(26.41±4.76)%vs(13.65±4.65)%,t=3.32,P=0.029];但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间接接触培养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IFNγ的表达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52.19±12.38)pg/ml vs(18.62±5.66)pg/ml,t=4.27,P=0.013]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18.86±3.09)pg/ml vs(5.52±2.52)pg/ml,t=5.79,P=0.004]中均显著升高。TNFα的表达在抑制Notch信号通路后仅在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显著升高[(1296.0±293.3)pg/ml vs(585.3±32.62)pg/ml,t=4.17,P=0.014],而在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无明显变化[(297.3±175.4)pg/ml vs(273.7±105.9)pg/ml,t=0.20,P=0.851]。结论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HCV感染中可能通过抑制CD8^+T淋巴细胞功能发挥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CD8阳性T淋巴细胞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对肝细胞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松 黄高铂 +2 位作者 杨晓飞 张野 李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2-2337,共6页
目的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4例(HCC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HC组),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IL-6中和抗体刺激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TNFα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和Src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CC组患者血浆IL-6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99.67±20.92)pg/mL vs(81.05±16.76)pg/mL,t=3.427,P=0.0011]。虽然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HCC组和HC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CD8^(+)细胞比例在HCC组患者中显著升高(3.79%±1.36%vs 2.20%±0.47%,t=5.335,P<0.0001)。使用IL-6中和抗体抑制HCC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IL-6虽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可降低PD-1表达(2.67%±0.91%vs 3.33%±1.12%,t=2.177,P=0.035),增加IFNγ分泌[(13.50±3.82)pg/mL vs(10.82±1.37)pg/mL,t=3.170,P=0.0028],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161、14.140,P值均<0.0001),同时伴有磷酸化STAT3水平降低(P<0.0001)。结论抗人IL-6中和抗体可能通过增加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增强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PD-1表达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瑛 郑研 +1 位作者 张维华 李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8-273,共6页
目的:观察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EBV相关HLH患者、EBV感染者和对照者血清中38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各组... 目的:观察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对EBV相关HLH患者、EBV感染者和对照者血清中38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比较EBV相关HLH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评估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EBV相关HLH患者血清干扰素-α2(IFN-α2)、白细胞介素(IL)-6和IL-7水平分别为33.67(23.23-68.78)pg/ml、(74.95±25.53)pg/ml、35.35(19.50-63.55)pg/ml,显著高于EBV感染者[IFN-α2:16.07(9.87-29.63);IL-6:55.91±20.29;IL-7:20.40(13.35-31.40)]和对照者[IFN-α2:11.02(4.67-21.25);IL-6:42.64±13.41;IL-7:16.95(14.95-33.78)](均P<0.05)。EBV相关HLH患者血清IL-8、IL-9和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水平分别为11.00(7.50-15.27)pg/ml、81.30(40.79-111.0)pg/ml和(512.6±128.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者[IL-8:6.80(5.56-8.38);IL-9:41.30(29.82-67.91);MDC:384.1±156.6](均P<0.05),但与EBV感染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EBV相关HLH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IFN-α2、IL-6、IL-7、IL-8、IL-9、MDC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8、0.633、0.805、0.562、0.657,P值分别为0.019、0.021、0.269、0.015、0.607、0.190,其中IFN-α2、IL-6、IL-8生存结局预测效能良好。EBV相关HLH患者缓解期血清IFN-α2、IL-6、MDC水平显著低于疾病活动期(P<0.05),而IL-7、IL-8、IL-9水平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2、IL-6、IL-7、IL-8、IL-9、MDC可能参与了EBV相关HLH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