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应用中的伦理价值分析——以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红文 柳莎莎 +1 位作者 刘晓梅 王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中应用的伦理价值效果观察。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科学设立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基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士岗位培训,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提高护理伦...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中应用的伦理价值效果观察。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科学设立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基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士岗位培训,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提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准六方面,针对老年CCU病房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及护理管理方式改革。结果规范了护士行为准则,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15%,护理伦理道德水准提高了20%,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0%,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率下降了5%。结论实施护理岗位管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岗位管理 老年CCU病房 绩效考核 护理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邓争荣 杨贵琦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69,482,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的浓度。结果 ①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上分布均衡 ,无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病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Hcy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③年龄与Hcy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0 1)。④高血压病患者FA及VitB12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⑤Hcy与FA、VitB12 及血脂均无相关性。结论 Hcy与高血压病有关 ,它的升高可能参与某些人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Hcy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冠心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官功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    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硝酸酯类药物 降压药 导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高京华 李红文 +1 位作者 孙媛 张玉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评价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ing Test,6 MWT)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0月选取在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心内科治疗后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按出院次序奇、偶数分成实验组... 目的:评价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ing Test,6 MWT)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0月选取在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心内科治疗后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按出院次序奇、偶数分成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接受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出院时进行6MWT测试,3个月末再次进行6MWT测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6 MWT测试结果及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3个月末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476.42±23.25)m,对照组(198.64±18.87)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实验组再住院率12.0%(6例),对照组再住院率40.0%(2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6分钟步行实验 再住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VEGF、SDF-1和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邓争荣 杨春 +2 位作者 马爱群 陈新义 耿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血VEGF和SDF-1的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梗患者第1、7、14天外周血CD34+细胞的水平。同时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结果(1)心梗后第7天外周血CD34+细胞(个/μl)明显增高(2.35±0.72vs1.48±0.49,P<0.05);(2)心梗后血VEGF(pg/ml)明显升高,于第14天达到高峰(197.56±39.87vs53.79±18.12,P<0.01);(3)心梗第1天血SDF-1(pg/ml)明显降低(1683.12±224.79vs2178.67±265.34,P<0.01),以后渐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水平;(4)心梗第7天VEGF水平与外周血CD34+细胞高峰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5)VEGF高峰值与CK-MB高峰值和肌钙蛋白I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本身即可动员干细胞至外周血;心梗后VEGF明显升高至少可持续2周以上,SDF-1短暂降低;两者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干细胞动员及促使更多干细胞归巢至损伤心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军奎 于忠祥 崔长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及Tdp发生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100μmol/L的D-Sotalol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各层细胞APD,尤以中层细胞最为显著(P<0.05),因而增加TDR;D-Sotalol在中层细胞可诱发EAD,触发室性早博并形成跨壁折返导致Tdp。结论 D-Sotalol在中层细胞诱发EAD、R on T室性早博是其致Tdp的始动因子,在TDR增加的基础上形成跨室壁折返是Tdp得以维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 早期后除极 尖端扭转型室速 D-Sotal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房室交界区及其心房传导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军奎 陈新义 +2 位作者 杨贵琦 凌凤东 崔长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10只 ,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 ,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 ...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10只 ,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 ,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 ,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 ,以P细胞为主 ,其向后形成的延伸部同射频消融慢径的部位吻合 ,且细胞分布明显较房室结稀疏 ,内有胶原纤维分隔。同时有四条过渡细胞带分别从心房的不同部位到达房室结及后延伸部 ,分别称为左房结束、右房结束、后房结束及上房结束。另外 ,在冠状窦前壁有P细胞成团分布。结论 :①房室交界区的概念应当扩大 ,分布范围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一直向后接近冠状窦口 ,前部可能为快传导区 ,后部可能为慢传导区。②房内传导通路确有存在 ,并且可能参与了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形成。③冠状窦是一个重要的结外潜在起搏点 ,可能与某些房性自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 10只 ,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 ,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 ,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 ,以P细胞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 结后延伸部 传导路径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体液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尚俭 陈新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入壶,1次/d,应用3d后改为口服强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入壶,1次/d,应用3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0mg,1次/d,1周后随心功能改善可减量至5mg,1次/d或停用。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ALD、ET及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浆ANP和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心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治疗 心力衰竭 神经体液因子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血CD34^+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争荣 马爱群 +1 位作者 杨春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探讨GM-CSF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GM-CSF[10μg/(kg.d),共7 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探讨GM-CSF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GM-CSF[10μg/(kg.d),共7 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绝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M-CSF组在应用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明显增高,于第7天达到高峰(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GM-CSF组与对照组相比,CRP水平从第3天时开始升高,第10天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P<0.05);两心梗组在IL-6及TNF-α水平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GM-CSF可有效的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亦可增加CR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GM—CSF CD34^+细胞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心脏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并肺脏多发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博 李尚俭 +1 位作者 官功昌 陈新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3-963,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2014-08-17以"胸闷气短1周"主诉入院。查体:心率112次/分,心脏向双侧扩大,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及右心房见实性低回声,大小约69 mm×56 mm,边界欠清(图1)。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2014-08-17以"胸闷气短1周"主诉入院。查体:心率112次/分,心脏向双侧扩大,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及右心房见实性低回声,大小约69 mm×56 mm,边界欠清(图1)。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双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肺转移癌;右心房占位性病变,心包积液(图2)。胸部核磁共振成像:右心房见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结节 肺转移癌 多形性肉瘤 心脏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未分化 肺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新义 吉海鸣 +3 位作者 贾中慧 闫凯光 孟永仓 于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12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西安市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新义,吉海鸣,贾中慧,闫凯光,孟永仓,于丽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93年9月,施行永久性心脏起搏125例次,无一电极脱位、感染、心肌穿孔、囊袋... 12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西安市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新义,吉海鸣,贾中慧,闫凯光,孟永仓,于丽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93年9月,施行永久性心脏起搏125例次,无一电极脱位、感染、心肌穿孔、囊袋溃破、电极外露和电极损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博 马爱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磁共振诊断特征分析。方法:搜集2013-01至2015-12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21例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进一步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目的:探讨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磁共振诊断特征分析。方法:搜集2013-01至2015-12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21例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进一步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并与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50例受试者(对照组)行对比分析。结果: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气短、胸痛,伴有二尖瓣听诊区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检查可正常或者T波倒置;心脏磁共振检查特征是1/2的乳头肌直径超过1.1 cm。两组的甘油三酯、左心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E峰与A峰比值(E/A)、E峰减速时间(EDT)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及临床意义仍有待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乳头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硝酸甘油与多巴酚丁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新义 贾中慧 +3 位作者 于丽 吉海鸣 王宏涛 高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15例以二尖瓣损害为主心功能III~IV级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别在使用地高辛、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时血液动力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地高辛和利尿剂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正常或亚临床降低,但右室压(RV... 对15例以二尖瓣损害为主心功能III~IV级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别在使用地高辛、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时血液动力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地高辛和利尿剂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正常或亚临床降低,但右室压(RVP)、肺动脉压(PAP)和肺小动脉楔压(PCWP)明显高于正常,大多数患者仍表现中度肺充血。静脉加用硝酸甘油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3%,心率(HR)、每搏量(SV)和CO无明显改变,升高的RVP、PAP和PCWP则显著下降。加用多巴酚丁胺后,平均动脉压下降4%,HR和SV适度增加,CO显著增加,伴随RVP、PAP和PCWP进一步下降,血波动力学异常基本纠正。3种药物联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地高辛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积液时右心房与心包腔内压力关系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陈新义 王军奎 +5 位作者 寿锡凌 刘新宏 张进虎 王亚丽 吉海鸣 于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研究心包积液时右心房与心包腔内压力关系,并对心包填塞分级。方法:采用右心导管和剑突下穿刺术,同步连续测定15例患者的右房和心包腔内压力,直到心包造影证实积液基本抽完时为止。结果:心包积液时,右房压始终高于心包压... 目的:研究心包积液时右心房与心包腔内压力关系,并对心包填塞分级。方法:采用右心导管和剑突下穿刺术,同步连续测定15例患者的右房和心包腔内压力,直到心包造影证实积液基本抽完时为止。结果:心包积液时,右房压始终高于心包压,压差随心包内压力升高而减小,范围从013~0.40kPa。心包填塞者,当抽液到150mL时,右房和心包内压力下降曲线最为陡峭。压力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当抽液250mL时,心包舒张压显著低于右房舒张压。结论:在心包填塞时,右房和心包腔内压力相近,但不相等,前者稍高于后者。在心包积液基本抽完时,心包压与胸膜压相近似。依据右房压,可将心包填塞程度分为无症状、轻、中、重和危象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房功能 右心房 腔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兔心房组织Cx40、Cx43表达增龄性变化的影响
15
作者 陈春燕 韩新源 +2 位作者 酉鹏华 程功 孙超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家兔心房组织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及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按月龄分为青年组(4~6月)、老年组(30~34月)、老龄+卡托普利干预组,每组8只.药物干预8周后,测量各组家兔体表...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家兔心房组织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及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按月龄分为青年组(4~6月)、老年组(30~34月)、老龄+卡托普利干预组,每组8只.药物干预8周后,测量各组家兔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P波离散度等电生理指标;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心房组织Ang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家兔左心耳Cx40、Cx43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青年组相比,体表心电图测定结果显示老年组家兔心率明显下降(P〈0.01),P波的Pmax、Pmin、Pd和Pa均显著延长(P均〈0.01).②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心房组织AngⅡ浓度升高;Cx40、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降(P〈0.01).③与老年组相比,卡托普利干预组,心率增快,反应P波的各指标均有明显的恢复(P均〈0.05);Cx40、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有所回升(〈0.05).结论 增龄导致Pd及Pa增加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增龄造成Cx40、Cx43表达下降可能是增龄性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而卡托普利对其的逆转作用可能是其预防房颤发生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增龄 心房重构 缝隙连接蛋白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心房间隔缺损诊断的评价
16
作者 丁育增 陈文生 +2 位作者 刘新宏 张雪花 袁咸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75例患者的心房间隔缺损定位及估测缺损大小,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7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75例患者的心房间隔缺损定位及估测缺损大小,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7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达100%;对缺损的定位准确率为94.2%(49/52);对缺损大小的估测与手术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01)。对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疑有肺动脉高压的23例患者用三尖瓣反流压差法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与心导管测值密切相关(r=0.88,P<0.001);同时计算肺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与心导管测值比较,发现肺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1.35,提示肺动脉高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间隔缺损有术前诊断价值,并能评价手术效果,可替代有创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显像 心房间隔缺损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激活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并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5
17
作者 刁佳宇 赵宏谋 +5 位作者 宁玉洁 韩稳琦 王毅 程功 寿锡凌 尤红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8-1633,共6页
目的评估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高糖+迷迭香酸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μmol/L)、高糖+迷... 目的评估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高糖+迷迭香酸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μmol/L)、高糖+迷迭香酸+Parkin-siRNA组(葡萄糖25 mmol/L+迷迭香酸50μmol/L+Parkin-siRNA转染);Western blot法测定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物质(ROS)与凋亡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荧光酶标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3H-亮氨酸标记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迷迭香酸可提高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内PINK1、Parkin、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多线粒体自噬体数量,并抑制高糖诱导的ROS生成、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并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与蛋白质合成速率(P<0.05)。利用Parkin-siRNA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则阻断了迷迭香酸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与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迷迭香酸可通过激活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PARKIN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心肌细胞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BACH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圣帅 王博远 +3 位作者 凯山 林吉斌 林静 李大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78,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2在冠心病(C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和正常对照组(NS)三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BACH2在冠心病(C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和正常对照组(NS)三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别PBMC中BACH2及TLR4的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别血清ox-LDL及TH1,TH2,TH17和Treg细胞各自标志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和TGF-β1)的水平。组间差异的比较使用方差齐性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ACS组病人PBMC中的BACH2表达显著下调,TLR4表达显著上调。ACS组血清ox-LDL及IFN-γ、IL-4、IL-17水平较SA组和NC组显著升高,而TGF-β1显著降低。CAD患者PBMC中的BACH2表达量与TLR4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BACH2表达量与IFN-γ、IL-4和IL-17水平负相关,与TGF-β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中的BACH2表达降低;CAD病人循环中高浓度的ox-LDL可能通过激活TLR4抑制BACH2的表达,进而造成CD4^+T细胞亚群分化和发育失调以及炎症因子分泌紊乱,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转录因子BACH2 TOLL样受体4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a-3p通过抑制钙网蛋白表达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被引量:1
19
作者 苟棋玲 赵宏谋 +1 位作者 酉鹏华 刁佳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iR-148a-3p minic组、高糖+miR-148a-3p minic+TG(CRT激动剂)、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组、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CRT-(CRT-siRNA)组,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细胞凋亡水平。结果miR-148a-3p minic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内CRT蛋白表达,miR-148a-3p inhibitor使CRT表达水平升高。miR-148a-3p minic抑制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内的ATP生成减少、ROS生成增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减弱及细胞过度凋亡;而TG减弱了miR-148a-3p minic的上述作用。miR-148a-3p inhibitor加重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而miR-148a-3p inhibitor的上述作用则被CRT-siRNA部分阻断。结论miR-148a-3p可负向调节心肌细胞内CRT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RT保护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3p 钙网蛋白 高糖 心肌细胞 线粒体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关系
20
作者 王聪霞 丁抗宁 +3 位作者 孙济川 田清海 岳天海 张进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2例冠心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同样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1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2例冠心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同样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1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oB100、PAI-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PA、apoA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apoB100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poA1与PAI-1活性在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呈负相关。故认为,apoB100与PAI-1的活性相关,在冠状动脉痉挛和冠脉内血栓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