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级对应管理模式的医学伦理分析——以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小玲 李静艳 张玉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5期824-826,共3页
目的研究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的作用,并进行医学伦理学分析。方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内科护士37名,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对其采取能级对应的... 目的研究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的作用,并进行医学伦理学分析。方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内科护士37名,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对其采取能级对应的岗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测评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的情况;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其他方面的变化。结果实施能级对应管理模式,各项研究指标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各种情况均有改善。结论能级对应的岗位管理模式能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对护理伦理精神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级对应 岗位管理 综合能力 护理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2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AML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侯丽敏 高瑛 +1 位作者 高秋英 牛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51例采用预激方案治疗为常规组,51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Treg)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75%(P<0.05);治疗后联合组QLQ-C30评分为60.27±6.96,较常规组65.73±7.96低(P<0.001);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高(均P<0.001),而Treg水平较常规组低(P<0.001);联合组3年总生存率为72.55%,高于常规组的52.94%(P<0.001)。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初诊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AML患者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Treg相对含量减少抗肿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标准诱导化疗 调节性T淋巴细胞 预激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成人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彧 李连香 高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26,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17+Th17细胞和CD3+CD4+IL-22+Th22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17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RORγt)、Th22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包括Notch受体、Notch配体、Notch下游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4+T细胞,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刺激培养,检测GSI刺激后细胞增殖、Th17和Th22细胞比例、IL-17和IL-22分泌、转录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I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8±3.18、4.73±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0.12、1.07±0.15(均P<0.001),而Notch3和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在I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Notch配体DLL1和Jagged1 mRNA相对表达量、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Hes5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IM患者Th17和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5.03%±1.15%、4.48%±1.29%,均高于对照组的4.36%±0.82%、3.83%±0.55%(均P<0.05);血浆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301.1±53.82)pg/ml、(101.2±16.45)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7.2±72.18)pg/ml、(84.75±11.83)pg/ml(均P<0.001);RORγt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22、1.21±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99±0.15、1.04±0.11(均P<0.001)。CD4+T细胞增殖水平、Th17细胞比例、IL-17分泌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无GSI刺激组和经GSI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SI刺激后Th22细胞比例、IL-22分泌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无GSI刺激降低(均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通过AhR调控IM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Notch-AhR-Th22细胞通路可能参与IM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NOTCH信号通路 TH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黄秀娟 杨健 +6 位作者 魏小芳 伏媛 赵阳阳 程明霞 李青芬 闫海龙 冯友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D5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组和CD5-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生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CD5+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高于CD5-组的56岁(P=0.048);CD5+组患者女性占比为62.96%,明显高于CD5-组的41.79%(P=0.043);CD5+组IPI评分>2分患者的比例为62.96%,高于CD5-组患者的40.30%(P=0.03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5+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7(3-77)个月、31(3-76)个月,均短于CD5-组的30(5-84)个月、32.5(4-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CD5表达为阳性、初诊时存在三打击或双打击、较高的IPI评分及化疗过程中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龄外以上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5+DLBCL患者预后相对CD5-患者更差,此类患者多见于女性,高龄、IPI评分高,是一类特殊的DLBCL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2
6
作者 魏绪仓 翟欣辉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0-1153,共4页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7
作者 邓争荣 杨贵琦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69,482,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的浓度。结果 ①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上分布均衡 ,无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病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Hcy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③年龄与Hcy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0 1)。④高血压病患者FA及VitB12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⑤Hcy与FA、VitB12 及血脂均无相关性。结论 Hcy与高血压病有关 ,它的升高可能参与某些人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Hcy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冠心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钙超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茹 郭荷娜 +2 位作者 吴海琴 成红学 王虎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钙离子分布的时空变化及葛根素对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应用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局...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钙离子分布的时空变化及葛根素对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应用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活脑片皮层及纹状体Ca2+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结果缺血后2 h组梗死侧皮层及纹状体Ca2+荧光强度均开始升高,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强(P<0.001);假手术组皮层与纹状体Ca2+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而缺血后梗塞侧纹状体的Ca2+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皮层。与模型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模型干预组2 h组、12 h组大鼠脑皮层和纹状体Ca2+荧光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24 h组Ca2+荧光强度虽有所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可能是通过减轻钙超载从而挽救半暗带,减小脑梗死体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12 h可能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钙超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汤敏 张鑫 +3 位作者 吴小红 闵智乾 刘鹏 张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梗死后所致皮质脊髓束变性DWI呈高信号和等信号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患侧与健侧大脑脚宽度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大脑脚宽度比及NIHSS评分。结果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NIHSS评分均高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后1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小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大脑脚萎缩更明显;两组发病后1 d、随访1个月、6个月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1~6个月以轴突肿胀、髓鞘崩解、T2WI高信号为特征,6~12个月以有髓纤维容积减少、脑干不对称萎缩、胶质增生为特征。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早期高信号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官功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    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硝酸酯类药物 降压药 导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对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瑄 张春艳 +7 位作者 王聪霞 张岩 贾珊 马维冬 刘晓唤 权晓慧 吴皓宇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NC)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水平的差异;用冠脉Gensini积分评价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同时对NSTE-ACS患者入院时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NSTEMI、UAP组sCD40L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NSTE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和N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Lp-PLA2水平高于UAP、SAP和NC组(P<0.05),UAP组Lp-PLA2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sCD40L水平与Lp-PLA2水平明显相关(r=0.284,P<0.01),sCD40L水平和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13,P<0.05;r=0.224,P<0.05);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70,P<0.05;r=0.323,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PLA2水平是NSTE-ACS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NSTE-ACS患者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明显增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溶性CD40L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俊生 宋允章 +1 位作者 杨军 郭民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单纯针刺 结合功能 脑卒中偏瘫 疗效分析 训练治疗 统计学分析 门诊患者 治疗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评价隐源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沈亚梅 贾玄慧 +2 位作者 常晓妮 丁育增 吕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技术探讨隐源性脑卒中(CS)与卵圆孔未闭(PFO)的关系。方法收集190例CS患者(CS组)及1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卒中对照组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亚组(≤55岁)及老年亚组(>55岁)。应用cTTE技...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技术探讨隐源性脑卒中(CS)与卵圆孔未闭(PFO)的关系。方法收集190例CS患者(CS组)及1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卒中对照组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亚组(≤55岁)及老年亚组(>55岁)。应用cTTE技术检查CS组及对照组PFO发生率,对PFO的发生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组间对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FO与CS的关系。结果中青年CS亚组及老年CS亚组的PFO检出率及PFO合并房间隔瘤(ASA)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O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PFO检出率在中青年CS亚组与老年CS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E检查可显著提高PFO检出率。cTTE检查中CS组右向左分流分级为2、3级的例数较同年龄段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PFO在不同年龄人群C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FO合并ASA及cTTE检出右向左中到大量的分流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cTTE可作为PFO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隐源性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BK_(Ca)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尚俭 艾文婷 +2 位作者 梁磊 邓争荣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功能;分别用免疫印记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BKCa亚单位(α和β...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功能;分别用免疫印记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BKCa亚单位(α和β1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宏观电流密度均减低,100 nmol/Liberiotoxin使胰岛素抵抗组细胞在+60 mV时的最大电流幅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β1亚单位蛋白和mRNA表达在胰岛素抵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时无论大血管还是微血管BKCa功能的下降与β1亚单位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危险因素筛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瑾 李再利 +6 位作者 刘鹏 颜飞 商苏杭 李佩 陈晨 邓美英 屈秋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90例(16.64%)符合认知功能障碍标准,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血管性危险因素(OR=1.871,95%CI:1.132~3.151;P=0.015)。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尤其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闫晓辉 梁衍 金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6期2211-2213,2217,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透析组、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0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评估EPO抵抗指数并...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透析组、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0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评估EPO抵抗指数并计算中位数,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透析组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ERI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低ERI患者,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低ERI患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程度与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文朝 王昌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一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颅内动脉夹层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敏 张鑫 +5 位作者 张东升 张小玲 李陇超 王莉 刘鹏 高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threedimensional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 plaque hemorrhage,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 目的探讨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threedimensional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 plaque hemorrhage,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脑梗死患者,其中颅内动脉夹层18例,非动脉夹层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Ingenia 3.0 T MRI获取TOF-MRA、T1WI-VISTA、T2WI、3D-SNAP、CE-T1WI成像,双盲分析各序列颅内动脉夹层征象。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夹层组与非夹层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夹层组各序列影像学特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序列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结果 (1)夹层组年龄较非夹层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例患者在TOF-MRA、T2WI、T1WI-VISTA、SNAP及CE-T1WI成像序列同时显示夹层瘤样扩张、真假腔、壁内血肿、内膜瓣征象;颅内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显示率高分辨MRI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显示壁内血肿最敏感,CE-T1W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征最敏感。(3) TOF-MRA、T2WI、T1WI-VISTA、3D-SNAP、CE-T1WI、SNAP联合CE-T1WI成像序列诊断颅内动脉夹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492、0.729、0.741、0.752、0.824。结论 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无创性、有效评价颅内动脉夹层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伟 刘鸣 +1 位作者 宋允章 杨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28-429,共2页
代谢综合征(MS)亦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体内并存的状态。1988年,Reaven。首先系统描述了代谢综合征的特点,此后大量关于其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以及治疗策略和预后的研究见诸文献。Rea... 代谢综合征(MS)亦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体内并存的状态。1988年,Reaven。首先系统描述了代谢综合征的特点,此后大量关于其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以及治疗策略和预后的研究见诸文献。Reaven定义的代谢综合征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血压。上述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分别制订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尽管二者存在小的差异,但总体内容获得共识,已有多项临床研究以这两项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卒中 循证医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VEGF、SDF-1和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争荣 杨春 +2 位作者 马爱群 陈新义 耿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血VEGF和SDF-1的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梗患者第1、7、14天外周血CD34+细胞的水平。同时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结果(1)心梗后第7天外周血CD34+细胞(个/μl)明显增高(2.35±0.72vs1.48±0.49,P<0.05);(2)心梗后血VEGF(pg/ml)明显升高,于第14天达到高峰(197.56±39.87vs53.79±18.12,P<0.01);(3)心梗第1天血SDF-1(pg/ml)明显降低(1683.12±224.79vs2178.67±265.34,P<0.01),以后渐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水平;(4)心梗第7天VEGF水平与外周血CD34+细胞高峰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5)VEGF高峰值与CK-MB高峰值和肌钙蛋白I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本身即可动员干细胞至外周血;心梗后VEGF明显升高至少可持续2周以上,SDF-1短暂降低;两者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干细胞动员及促使更多干细胞归巢至损伤心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