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麸煨工艺优化及其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晶 赵重博 +3 位作者 唐家琪 邹俊波 张小飞 王昌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2-537,共6页
目的优化葛根麸煨工艺,并研究其药效学。方法以外观性状及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投药锅温度、麦麸用量、麸煨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麸煨工艺。考察葛根麸煨前后大鼠心... 目的优化葛根麸煨工艺,并研究其药效学。方法以外观性状及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投药锅温度、麦麸用量、麸煨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麸煨工艺。考察葛根麸煨前后大鼠心脏质量及血清AST、Mb、cTnI水平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投药锅温度120℃,麦麸用量50%,麸煨时间30 min,OD值为0.95,所得麸煨品质量稳定。麸煨品对于心肌缺血大鼠的疗效优于生品。结论葛根麸煨后药效增强,有利于该药材生产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麸煨工艺 正交试验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师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武旭 贺素容 +2 位作者 王晶 祁春艳 赵重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8-1175,共8页
目的预测祖师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挖掘、结合TCMSP、TCMIP、BATMAN-TCM、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祖师麻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靶点。采用Cytosc... 目的预测祖师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挖掘、结合TCMSP、TCMIP、BATMAN-TCM、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祖师麻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间互相作用网络。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基因的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Autodocking vina等软件中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祖师麻22个化学成分,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有273个。GO(P<0.05)富集得到1376个GO条目,主要涉及细胞表面受体连接信号转导、质膜部分、核苷酸结合等。KEGG(P<0.05)通路分析得到58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细胞的焦点黏附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了祖师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为祖师麻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制天南星炮制增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武旭 王晶 +10 位作者 邹婷 吴亚楠 问思华 陈曦 贺素容 祁春艳 刘倩 李雅娟 年婧 张桥 赵重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目的探讨制天南星炮制增效机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检测天南星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喘、痰”的作用机制,建立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对天南星炮制前后药效进行比较。结果制天南星中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 目的探讨制天南星炮制增效机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检测天南星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喘、痰”的作用机制,建立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对天南星炮制前后药效进行比较。结果制天南星中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分,其中姜黄素、6-姜烯酚等成分是炮制后增加的。结合数据库预测共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预测了36个天南星中的化学成分治疗“喘、痰”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制天南星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优于生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南星炮制后增加了姜黄素、6-姜烯酚、樟脑、去甲基姜黄素等成分,可能是制天南星治疗过敏性哮喘疗效增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南星 过敏性哮喘 网络药理学 成分变化 UPLC-Q-TOF-MS/MS 炮制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陕产花椒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应锋 杜远东 +3 位作者 赵重博 王晶 曹林旭 刘钉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7,38,共8页
利用Plackett-Burman和Central-Composite Design效应面法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建立花椒提取物中总酰胺的紫外检测方法,以此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花椒提取的因素水平;建立花椒提取物中羟基-α-山椒素的高效液相定量检测方... 利用Plackett-Burman和Central-Composite Design效应面法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建立花椒提取物中总酰胺的紫外检测方法,以此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花椒提取的因素水平;建立花椒提取物中羟基-α-山椒素的高效液相定量检测方法,以提取物重量、提取物总酰胺和羟基-α-山椒素含量三者总评值为指标,筛选对花椒提取影响有显著性的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筛选出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花椒酰胺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椒粉碎粒径65目,以19倍量的80%甲醇在32℃下浸提4h,同时设置搅拌速度50rpm,在此条件下花椒提取物得率为17.91%,总酰胺提取率为6.32%,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4.99%。验证试验表明优选的花椒总酰胺提取工艺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酰胺 羟基-α-山椒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酒炙工艺的优化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8
5
作者 贺素容 杜远东 +5 位作者 王晶 张景霞 吴博 吴建华 王昌利 赵重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优化黄芩酒炙工艺,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酒量、闷润时间、投药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 目的优化黄芩酒炙工艺,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酒量、闷润时间、投药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炙工艺。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考察生黄芩、酒炙黄芩的抗炎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加酒量10%,闷润时间30 min,投药温度127℃,炒炙时间17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5.92%、1.80%、2.27%、0.88%、53.95%,OD值0.79。与生品组比较,酒炙品组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在致炎后5 h更明显(P<0.0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黄芩酒炙工艺。酒炙后黄芩抗炎活性增强,符合中医传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酒炙工艺 抗炎活性 Plackett-Burma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足肿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