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高改娅 李莎 +2 位作者 薛敬东 白艳艳 惠友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和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NAFLD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证型收集总结,证名规范化、证型再... 目的探讨和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NAFLD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证型收集总结,证名规范化、证型再分解、证素提取,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文献45篇,报道病例总数8703例,经规范化后得到证型14种,证型拆解后获得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26.47%)、湿热蕴结证(22.16%)最为常见,其次是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湿(23.75%)、气滞(19.82%)、气虚(17.12%)、痰(15.43%)、热(12.13%)最常见,其次是瘀、阴虚、阳虚,而火、寒则较少见,组合分布以气滞、气虚相兼(26.63%),湿、热相兼(22.30%),痰、湿相兼(16.17%),痰、瘀相兼(12.19%)致病最多见。病位证素以肝、脾多见,占构成比的90.95%,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为主,占54.01%。证素组合有一、二、三、四证素组合方式,以二证素组合为多,占76.03%。结论肝郁脾虚是NAFLD基本病机,肝、脾、湿、气滞、气虚、痰、热为常见证素,湿、痰、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证候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及靶向菌群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寇少杰 李欣 +2 位作者 李粉萍 于小勇 白小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9-631,共13页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炎症状态与心血管事件、感染等并发症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有力指标。“肠-肾轴”学说的核心观点揭示了炎症状态、菌群失调及肾功能恶化之间的关系。肠道菌群通过结构变化及不同属性的代谢产物改变微环境,继而造...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炎症状态与心血管事件、感染等并发症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有力指标。“肠-肾轴”学说的核心观点揭示了炎症状态、菌群失调及肾功能恶化之间的关系。肠道菌群通过结构变化及不同属性的代谢产物改变微环境,继而造成菌群易位,诱导炎性病变,损伤肾脏。新近研究提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等靶向菌群的干预策略可整合菌群结构,调节微环境,缓解肾脏炎症,并能影响肾疾病的进展,是未来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CKD炎症状态的特点,重点梳理靶向菌群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菌群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以期为CKD的治疗及靶向菌群研究的扩展提供一定依据,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炎症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及证素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惠友谊 薛敬东 +2 位作者 高改娅 白艳艳 翟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准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筛选、中医证型收集归纳,再进行证名的规范、证型的拆分、证素的提取,建立Excel数据库,最终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90篇,包含病例总数10304例,规范化后证型共计29种,拆解证型、提取证素后获得病性证素11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2140例(20.77%),肝郁脾虚证2070例(20.09%)最为常见,其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气滞(27.80%)、瘀(20.12%)、气虚(16.53%)、湿(13.688%)、热(9.63%)最多见,其组合分布中,以气滞、血瘀相兼致病(22.01%),气滞、气虚相兼致病(20.03%),湿、热相兼致病(13.15%)最多见。病位证素最常见的为肝、脾,占86.72%,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为主,占40.45%。证素组合有4种方式,其中二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多,占53.36%。结论:气滞血瘀是PLC的基本病机,肝、脾、气滞、瘀、气虚、湿、热为常见证素,湿、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型 病位证素 病性证素 气滞血瘀证 中医学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甘大楠 杜宏波 +4 位作者 池晓玲 李勇 薛敬东 郭晓霞 叶永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980-298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益气活血方颗粒,对照组口服益气活血方安慰剂颗粒。研究围绕患者利尿效果(24 h出入量、体重、腹围、超声下腹水量)、肝脏功能、凝血、智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2组均在腹水量减少及利尿改善方面取得疗效,但从腹水减少趋势及净体重、腹围下降趋势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通过治疗前后腹部超声示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通过血清学检测对肝脏功能改善进行评价,限于治疗周期,2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治疗时点肝功能变化趋势图看,观察组在某些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对患者智能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均有所改善,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在气虚血瘀证症候群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1);通过安全性评价,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协同指南推荐的西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发挥更好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腹水量;限于治疗周期,益气活血方在肝功能某些方面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益气活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乙肝肝硬化腹水 气虚血瘀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瑞 赵红 +2 位作者 凌佩 房苗苗 高风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究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Nrf2抗氧化、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收治确诊为药物性... 目的:探究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Nrf2抗氧化、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收治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确诊时间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2组患者均予以停用可疑药物、予以基础保肝药物治疗及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措施基础上再予以四逆汤加味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观察4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肝区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厌油、上腹不适、皮肤黄染)、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AKP)、Nrf2抗氧化指标(Nrf2、NQO1、HO1、GSH-Px、CAT)、炎性反应指标(TNF-α、NO、IL-10、)进行评定检测,并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完成治疗周期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并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肝区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厌油、上腹不适、皮肤黄染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肝区胀痛、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IL和AKP均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Nrf2、NQO1、HO1、GSH-Px、CA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 d、7 d、15 d后2组患WBC、NEU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NO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10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联合异甘草酸镁可有效降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Nrf2抗氧化指标及炎性反应状态,提升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四逆汤加味 异甘草酸镁 肝功能 Nrf2抗氧化 炎性反应 临床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琪琳 黄甫 +2 位作者 唐颖慧 喻悦 李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40-94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间断性身困乏力、头晕40余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史:贫血40余年,Hb维持在70 g/L左右,曾多次于外院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十维铁等,间断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间断性身困乏力、头晕40余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史:贫血40余年,Hb维持在70 g/L左右,曾多次于外院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十维铁等,间断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家族史: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女儿)。查体:贫血貌,口唇黏膜见散在红色圆形斑点,束臂试验阳性,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肝硬化 贫血 缺铁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