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2003年春季陕西省沙尘暴、扬沙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明全 李平 +1 位作者 周丽峰 张宏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对2003年春季天气气候背景和天气气候变化的研究,指出2003年春季陕西沙尘暴、扬沙明显减少是由高空纬向环流偏强、径向环流偏弱和前期降水偏多共同所致。
关键词 路径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纬向环流 陕西 沙尘暴 扬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雷暴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3
2
作者 蔡新玲 刘宇 +2 位作者 康岚 贺皓 李建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8-123,共6页
利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2年月雷暴日数资料和运用数理统计及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陕西雷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3天,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分布特点;全年中6~... 利用陕西省78个代表站1961-2002年月雷暴日数资料和运用数理统计及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陕西雷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3天,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分布特点;全年中6~8月为雷暴集中期;近42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REOF分解将陕西雷暴异常划分为3个区,关中区雷暴频数为减少趋势,陕南区呈现陕南区呈现由多-少-多的变化趋势,陕北区为缓慢增多趋势.各区雷暴异常变化还存在年代际、年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雷暴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大雾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81
3
作者 贺皓 吕红 徐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7-411,共5页
利用陕西省17个代表站1971—2000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征。陕西省自北向南年平均雾日分布呈现3个高值中心和3个低值中心,依次在宜君—洛川、石泉—汉中和西安、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关中平原东西入(出)口处。陕西省... 利用陕西省17个代表站1971—2000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征。陕西省自北向南年平均雾日分布呈现3个高值中心和3个低值中心,依次在宜君—洛川、石泉—汉中和西安、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关中平原东西入(出)口处。陕西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秋冬季(9~12月)的4个月发生频率最高,雾日最少月为2月和6月。平均雾日较多的宜君、石泉和西安有较明显的年变化,大致有6年和8年的准周期。但西安与咸阳30年雾日变化相反,西安呈下降趋势,咸阳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冷暖冬年的标准及平均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皓 罗慧 +1 位作者 高红燕 李建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9-764,共6页
采用4个月平均(11月~2月)代表冬季,根据陕西1951年以来53年的历史资料,应用地面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量,讨论了“冷”和“暖”冬季的标准,给出了1951—2003年陕西“冷”和“暖”冬季的划分及异常年份... 采用4个月平均(11月~2月)代表冬季,根据陕西1951年以来53年的历史资料,应用地面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量,讨论了“冷”和“暖”冬季的标准,给出了1951—2003年陕西“冷”和“暖”冬季的划分及异常年份,最后给出了“冷冬”和“暖冬”的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暖冬 地面气温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地区水热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蔡新玲 高红燕 +2 位作者 王繁强 吴素良 雷向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对1961-2007年关中平原30个县(市)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近47 a来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的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近47 a来年降水量的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 对1961-2007年关中平原30个县(市)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近47 a来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的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近47 a来年降水量的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弱的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降水的增加所致,而90年代年降水量的减少四季均有贡献,其中以秋季的贡献最大。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气候热量资源更丰富,但春旱频次增加,春季作物遭受冻害的风险加大,严重的干湿事件也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积温 初终霜日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典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5
6
作者 康岚 沈桐立 +1 位作者 蔡新玲 蒲吉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7-45,共9页
利用单向嵌套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7月4~5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过程,并成功地模拟出了与这次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去掉冷空气的影响后,低... 利用单向嵌套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7月4~5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过程,并成功地模拟出了与这次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去掉冷空气的影响后,低层辐合气流减弱,造成降水明显减弱;而盆地内能的增加则能促进中尺度系统的形成;改变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水汽含量的试验证明,暴雨过程前水汽的聚集程度和暴雨过程中是否维持水汽输送机制是判断一次暴雨过程雨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地形试验证明,大地形发生显著改变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位置和强度、冷空气路径等也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由此推断,四川特殊的气候特征就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次反气旋的生消演变分析陕西初夏连阴雨
7
作者 贺皓 刘宇 黄宝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连阴雨是一种重大天气,特别在"三夏"中出现时。初夏(6月)连阴雨在陕西历史上并不多见,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且多在关中、陕南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概率极小。2007年6月。陕西出现了一次长达7天的连阴雨天气。应用NCEP/ NCA... 连阴雨是一种重大天气,特别在"三夏"中出现时。初夏(6月)连阴雨在陕西历史上并不多见,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且多在关中、陕南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出现的概率极小。2007年6月。陕西出现了一次长达7天的连阴雨天气。应用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这是一次反气旋环流的生成一维持一消亡过程,陕西位于此反气旋的底部,偏东(南)气流为连阴雨持续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整个过程都有垂直上升运动;稳定持久的蒙古低槽和高原低槽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高原低槽前部的偏南风气流和蒙古冷空气前部的偏北气流在35°N以北河套附近辐合,是形成陕北干旱区连阴雨的主要原因。过程前期,东亚"双阻型"的建立是陕西多雨时段的强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形势 天气系统 反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M5模式输出产品制作雾的客观预报 被引量:20
8
作者 贺皓 姜创业 徐旭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1-43,共3页
利用MM 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输出产品进行深加工 ,对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进行预报。由于模式输出产品有每小时的湿度场、风场和气温预报场 ,这些要素场和雾形成关系密切 ,应用PPI、MOM和MEC方法对陕西省 4条高等级公路 1 4个站点大雾进... 利用MM 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输出产品进行深加工 ,对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进行预报。由于模式输出产品有每小时的湿度场、风场和气温预报场 ,这些要素场和雾形成关系密切 ,应用PPI、MOM和MEC方法对陕西省 4条高等级公路 1 4个站点大雾进行预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模式 模式输出产品 大雾 温度场 风场 气温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