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典型煤矿区采动水文生态效应及修复途径
1
作者 王皓 王强民 +5 位作者 董书宁 王晓东 葛光荣 张溪彧 曹书苗 张全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622,共13页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但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发诱发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水文视角解析生态问题,系统揭示煤炭开采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并以水为基提出矿区受损水文生态的修复途...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但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发诱发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水文视角解析生态问题,系统揭示煤炭开采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并以水为基提出矿区受损水文生态的修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裂缝加速了降水入渗和蒸发过程,裂缝附近区域土壤含水率形成“漏斗区”;典型煤矿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局部直接沟通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和资源量较采前发生较大变化,最大水位降深超14 m,平均水位降深超5 m,地下水负均衡差超2500×10^(4) m^(3)/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径流量的衰减量逐渐增加,最大可达172×10^(4) m^(3)/a,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 m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大幅降低了植被的生态耗水量。针对水资源量短缺、生态水位降低、土壤保水性差、植被用水效率不高等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受损水文生态修复技术途径:矿井水适度净化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宽的脱盐率区间,在面向生态的矿井水适度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处理后的矿井水可为水文生态修复提供合格水源;矿井水浅层回灌生态补水技术,研究区矿井涌水量较大、矿井水水质较好、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储水空间可观,实施矿井水浅层回灌可抬升矿区不断下降的生态水位;矿区损伤土壤重构技术,在植被根系土壤层下衬垫隔水土层,可明显提升塌陷区土壤水分和植被耗水量;微生物修复技术,适宜的接菌处理可以扩大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范围和面积,调节与光合作用、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Ca^(2+)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提高植被的用水效能和抗旱性。文章研究成果为干旱半干旱矿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煤层开采 地下水 水文生态效应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