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乳活性发酵饮品中益生元增菌特性及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燕 姚路 +3 位作者 高鹏 梁秀珍 崔秀秀 葛武鹏 《中国乳业》 2019年第8期149-154,共6页
以羊乳为基料,研究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低聚异麦芽糖四种益生元及复合益生元对发酵羊乳活菌数的影响;以发酵时间、益生元添加量及接种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活菌数和滴定酸度为综合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优化活性羊乳饮品发酵... 以羊乳为基料,研究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低聚异麦芽糖四种益生元及复合益生元对发酵羊乳活菌数的影响;以发酵时间、益生元添加量及接种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活菌数和滴定酸度为综合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优化活性羊乳饮品发酵因子,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菊粉和低聚果糖增菌效果较佳,且二者复合比例为9:1时,增菌效果最显著(P<0.05);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益生元添加量1.50%,接种量4%,此条件下,益生菌发酵羊乳中活菌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益生元 综合评分法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初生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 葛武鹏 +3 位作者 梁秀珍 王西宁 崔秀秀 孙奇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8-104,共7页
旨在探究初生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群多样性及其丰度,为婴幼儿健康评价及营养补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陕西关中地区0~6月龄(Ⅰ组)、6~12月龄(Ⅱ组)、12~36月龄... 旨在探究初生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群多样性及其丰度,为婴幼儿健康评价及营养补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陕西关中地区0~6月龄(Ⅰ组)、6~12月龄(Ⅱ组)、12~36月龄(Ⅲ组)婴幼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种群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在24份婴幼儿粪便样品中,3组(阶段)样品中均检出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及假链状双歧杆菌5个菌种,且在第Ⅲ组样品中还检测到青春双歧杆菌;3组样品中双歧杆菌属的DNA含量均在1010copies/g左右,Ⅰ组样品中含量(1010.44copies/g)显著高于Ⅱ、Ⅲ组样品(p<0.05)。Ⅰ、Ⅱ组样品中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的丰度较高,Ⅰ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0.12%、38.02%,Ⅱ组中对应的丰度分别为33.89%、43.65%;Ⅲ组中丰度前3位的菌种是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分别为23.99%、19.95%、24.55%。3个阶段的婴幼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种群组成差异不明显,但丰度表达存在一定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 双歧杆菌 种群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马氏距离结合运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雪 葛武鹏 +3 位作者 郗梦露 杨莉 何锐 崔秀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72,共7页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在多指标体系中提取出6个主成分,利用马氏距离评分测算婴幼儿配方奶粉与母乳的营养吻合度,对不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所测9个配方奶粉样品中三大宏量营养素组成及质量分数与母乳相似,但其分项指标与母乳仍有显著差异(P<0.05);2)所测样品中婴幼儿配方(以下简称婴配)羊奶粉D样品综合马氏距离评分最高,为90.15,其营养综合评价最佳;婴配羊奶粉F样品次之,为86.96;婴配牛奶粉H、I样品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82.32、82.11,婴配羊奶粉马氏距离评分普遍高于婴配牛奶粉。同时综合马氏距离评分发现其受脂肪酸量效影响最大,碳水化合物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影响最小,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有影响。该方法对于多个营养指标体系的婴配奶粉营养评价较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主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宏量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