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发酵羊乳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丽娜 葛武鹏 +5 位作者 万金敏 王智 袁亚娟 耿炜 李小鹏 吴小勇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共5页
为研究羊乳发酵后乳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从发酵菌株的筛选到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发酵产物的初步分离做了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乳酸菌的筛选与复配,... 为研究羊乳发酵后乳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从发酵菌株的筛选到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发酵产物的初步分离做了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乳酸菌的筛选与复配,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膜技术分离其抗氧化组分。结果表明:(1)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发酵羊乳乳清提取物对DPPH、·OH清除率分别为70.30%和88.42%,较未发酵前分别提高了64.63%和27.20%。(2)比较羊乳发酵前后提取物的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6 ku组分其抗氧化活性高且羊乳发酵后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乳清 乳酸菌 抗氧化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筛分及其亚硝酸盐降解能力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兴吉 葛武鹏 +3 位作者 刘阳 王瑞 王智 李小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99-205,共7页
为探究西部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优势菌种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为工业化利用提供参考,应用16S rDNA技术鉴定分离菌株,并对分离菌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采用比色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发酵乳品中不同种类乳酸菌亚硝酸... 为探究西部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优势菌种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为工业化利用提供参考,应用16S rDNA技术鉴定分离菌株,并对分离菌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采用比色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发酵乳品中不同种类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104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75株乳酸菌,鉴定出6个属23个种,其中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传统发酵乳品中共有菌株,L.helveticus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为酸牦牛奶、酸马奶、酸驼奶、奶渣发酵乳品中共有菌株。2)275株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率在4.8%~99.9%之间波动,其中50%的菌株表现出较好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平均在91.3%以上。3)降解能力因菌株来源和乳酸菌种类不同存在差异性,来源于西藏的菌株显著高于青海、甘肃、新疆的菌株(P<0.05);来源于奶渣中的菌株显著高于酸牦牛奶和酸马奶中的菌株(P<0.05);在分离出的8种优势菌株中L.plantarum、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短乳杆菌(L.breris)显示了稳定高效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其中L.plantarum降解能力最强,且部分菌种间降解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亚硝酸盐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阳 葛武鹏 +5 位作者 张静 郭春锋 梁秀珍 王智 张兴吉 王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6-171,共6页
为探讨我国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阳性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乳源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立其特征序列,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体系溯源提供依据,为探究其致病机理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选取glpF、... 为探讨我国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环节阳性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乳源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立其特征序列,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体系溯源提供依据,为探究其致病机理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选取glpF、gmk、ilvD、pta、pur、pycA、tpi 7个管家基因构建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方案,鉴定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得到的42株Bacillus cereus的序列类型。结果表明:42株B.cereus分为7个序列类型(sequence type,ST),分别为ST-770(4.8%,2/42)、ST-1000(71.4%,30/42)、ST-1084(9.5%,4/42)、ST-1348(2.4%,1/42)、ST-1349(2.4%,1/42)、ST-1350(2.4%,1/42)和ST-1351(7.1%,3/42);所有分离株被识别为205、142、23三个不同克隆谱系,2个单态群(ST-770和ST-1351)和2个独株(ST-1348和ST-1349);发现4个新的ST型和4个新的等位基因,已上传至国际数据库得到新的序列号和等位基因号,分别为ST-1348、ST-1349、ST-1350、ST-1351和glp-253、glp-254、ilv-277、pyc-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婴幼儿配方羊乳粉 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MLST) 基因序列(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泌乳期母乳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闹 葛武鹏 +5 位作者 张艳 高秦艺 何锐 张琦 原卉卉 李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4,56,共7页
旨在探究不同泌乳期母乳中本源挥发性风味成分,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开发提供参考。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初... 旨在探究不同泌乳期母乳中本源挥发性风味成分,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开发提供参考。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初乳(0~7 d)、过渡乳(8~30 d)、成熟乳(30 d以后)3个泌乳期母乳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9种、37种、41种,主要包括酯类、醇类、烷烃类、醛酮类、酸类及醚类等6大类,其中酯类成分最为丰富,是最主要的风味物质;不同泌乳期乳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风味表达亦如此。过渡乳较其他两种乳样中酯类和酸类成分相对含量更高,因而其果香味和汗味、蜡味更浓;而成熟乳因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两个阶段,赋予了其浓郁的奶香、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泌乳期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奶渣优良乳酸菌筛选及混合发酵优化
5
作者 万金敏 葛武鹏 +4 位作者 杨丽娜 王西宁 梁秀珍 王智 秦立虎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共5页
对从西藏牦牛奶渣中分离出的113株乳酸菌,以牛乳为基质经遗传稳定性、凝乳时间、凝乳酸度、后发酵酸度及组织状态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5株优良乳酸菌,得到4株乳酸杆菌(B、C、D、E)和1株乳球菌(A)。将4株杆菌与球菌复配,进行组合发酵优... 对从西藏牦牛奶渣中分离出的113株乳酸菌,以牛乳为基质经遗传稳定性、凝乳时间、凝乳酸度、后发酵酸度及组织状态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5株优良乳酸菌,得到4株乳酸杆菌(B、C、D、E)和1株乳球菌(A)。将4株杆菌与球菌复配,进行组合发酵优化试验。通过发酵乳增菌规律、产酸性能、p H值、产香能力等综合指标加权比较,确定最优组合,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株优势菌单株发酵凝乳时间均在4~6 h之间,凝乳酸度在62.57~70.40°T之间,后发酵酸度在96.24~109.20°T;(2)以活菌数增菌性能和产酸性能为指标进行组合优化,显示AB和AC具有共生关系,在脱脂牛乳中37℃发酵8 h,AB组合活菌数最高,达6.46×10~9mL^(-1),AC组合酸度最高,达91.87°T。AB、AC组合发酵性能均优于各单菌株,差异显著(P<0.05),而AD和AE组合与各单菌株间发酵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最优菌种组合为AB(1∶1)复配,凝乳时活菌数为4.57×10~9mL^(-1),凝乳酸度为71.54°T,后发酵酸度为115.30°T,发酵乳产品中乙醛质量浓度为36.91μg/mL、丁二酮质量浓度为13.82μg/mL,产品质构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奶渣 乳酸菌 发酵乳 组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