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芷怡 焦健楠 《建筑科技》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全面、合理、实用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不能“千村一面”,规划者们在严守底线思维的同时,需要根据村庄类型及村民诉求,对村庄进行有区别的规划。以特色保护类村庄——陕西省商洛市...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全面、合理、实用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不能“千村一面”,规划者们在严守底线思维的同时,需要根据村庄类型及村民诉求,对村庄进行有区别的规划。以特色保护类村庄——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杨地镇双岭村的规划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剖析特色保护类村庄双岭村的发展现状,从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配置角度入手,审视双岭村的现存问题,架构协同体系规划,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管理体系3个方面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指导,为其他区域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特色保护类村庄 乡村振兴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遥感技术在农村环境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非常重视农村发展问题,而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环境监测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了解农村环境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环境提供保护。为了提升农村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人员在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非常重视农村发展问题,而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环境监测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了解农村环境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环境提供保护。为了提升农村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本文对遥感技术在农村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 乡村振兴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
作者 刘涛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5期154-156,共3页
矿山废弃地是矿产资源开采之后留下的问题,它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被毁,植被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对矿山废弃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了植被恢复理论和技术途径,并提出实施... 矿山废弃地是矿产资源开采之后留下的问题,它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被毁,植被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对矿山废弃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了植被恢复理论和技术途径,并提出实施策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举措。同时对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和可持续管理提出展望。恢复植被、促进生物多样性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为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科学评估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庞敏 殷崎栋 +4 位作者 余向勇 刘姣姣 孙薛梦 陈晓艳 郑洁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4期49-50,共2页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加以强制性严格保护,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加以强制性严格保护,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安康市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进行科学评估,将评估得到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进行叠加合并,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的基础——科学评估区,科学评估总面积13056.18平方千米,占市域国土面积的5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地理信息系统 科学评估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完整性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俊 曲艳 +3 位作者 尚潇瑛 张蓉 韩波 徐春燕 《陕西水利》 2019年第3期57-58,65,共3页
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包括流量变异程度和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两个指标。以陕西省渭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将渭河干流划分为10个评估河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采用评估河段内代表水文站2016年逐月实测径流量、天然月径流量的数据;生态流量满足程... 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包括流量变异程度和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两个指标。以陕西省渭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将渭河干流划分为10个评估河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采用评估河段内代表水文站2016年逐月实测径流量、天然月径流量的数据;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中多年平均流量采用2000年~2015年系列的水文监测数据,河流生态流量采用2016年最小日平均流量。渭河干流流量变异程度赋分为33.75分,表现为不健康状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52.06,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赋分为46.57,整体渭河干流水文水资源状况表现为不健康。通过对渭河健康状况定期体检,评估渭河治理与保护策略,为制定渭河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完整性 变异程度 生态流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长安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过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敏 殷崎栋 +1 位作者 孙薛梦 弥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3期46-47,共2页
勘界定标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深化和细化,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精准落地的最后一步。长安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分阶段实施,根据红线边界所处区域,将界桩分为电子界桩和实物界桩,已有标识牌或界桩的保护地不再进行勘界定标。经... 勘界定标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深化和细化,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精准落地的最后一步。长安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分阶段实施,根据红线边界所处区域,将界桩分为电子界桩和实物界桩,已有标识牌或界桩的保护地不再进行勘界定标。经过工作准备、内业处理、现场勘界、打桩立标、形成勘界定标成果几个阶段后,共设849个界桩,7个标识牌,其中电子界桩654个,实物界桩19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地理信息系统 勘界定标 长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恬茵 王志兵 +2 位作者 吴媛媛 傅良同 高礼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2,共6页
泥沙来源判别是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因其结果直接、准确度高、作业快等特点,在国内外泥沙来源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并迅速发展。复合指纹识别技术是在划分潜在侵蚀区的基础上,采集侵蚀区土壤样和流域出... 泥沙来源判别是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因其结果直接、准确度高、作业快等特点,在国内外泥沙来源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并迅速发展。复合指纹识别技术是在划分潜在侵蚀区的基础上,采集侵蚀区土壤样和流域出口泥沙样,室内分析土壤样和泥沙样指纹因子,利用相关统计检验方法筛选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利用数值转换模型将最佳指纹因子浓度转换为各侵蚀区产沙比例。主要通过阐述指纹识别技术泥沙来源研究步骤,总结现有可靠性检验方法,归纳研究对象等方面,综述基于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的泥沙来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复合指纹识别技术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筛选和数值转换模型,并指出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 最佳指纹因子组合 数值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沉积泥沙解译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恬茵 王志兵 +2 位作者 吴媛媛 傅良同 高礼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0-404,共5页
淤地坝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减少入河泥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直接拦截滞留流域侵蚀泥沙,淤地坝泥沙赋存大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庞大的淤地坝样本量以及悠久的淤地坝建设历史与淤地坝沉积泥沙旋回的发现与断代技术的不断完... 淤地坝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减少入河泥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直接拦截滞留流域侵蚀泥沙,淤地坝泥沙赋存大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庞大的淤地坝样本量以及悠久的淤地坝建设历史与淤地坝沉积泥沙旋回的发现与断代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利用淤地坝泥沙研究流域侵蚀特征、侵蚀机理以及流域环境演变提供主要途径。通过查阅国内外淤地坝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基于淤地坝泥沙解译流域侵蚀速率、判别淤地坝泥沙来源以及反演流域侵蚀环境变化等侵蚀信息的相关研究,分析现阶段基于淤地坝沉积泥沙解译小流域侵蚀信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能为进一步挖掘淤地坝泥沙赋存的土壤侵蚀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小流域 土壤侵蚀速率 泥沙来源 侵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