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发展环境及其建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海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经济发展环境是以经济有机体为主体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三者形成以经济有机体为中心的圈型层次结构。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建构动力是 :政府是建设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展环境是以经济有机体为主体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三者形成以经济有机体为中心的圈型层次结构。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建构动力是 :政府是建设的主要动力、企业是营造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促进的强大动力 ,三者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和发展 ;建构原则是 :渐进原则、特色原则、综合原则 ;当前的建构重点是 :第一 ,政府要转变角色 ,优化政策环境。第二 ,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 ,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第三 ,人民群众要增强市场意识 ,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有机体 建构 市场意识 盈利能力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教育反贫困”战略的选择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茂林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1,126,共5页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 ,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 ?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 ?”通过对 2 0 0 4年 2至 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 ,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 6 37元的收入水平 ,得到了西部...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 ,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 ?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 ?”通过对 2 0 0 4年 2至 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 ,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 6 37元的收入水平 ,得到了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估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的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贫困”和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因素等构成累积的贫困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选择“教育反贫困”战略。本文立足于这一点 ,对中国西部农村“十一五”期间“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反贫困 “教育贫困” “教育反贫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的发展观看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仪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以新的发展观来看,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从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人与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需要在西部形成一套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包... 以新的发展观来看,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从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人与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需要在西部形成一套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西部经济发展 创新机制 创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制度创新 新的发展观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海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有三种模式 :内生模式、外促模式和内外结合模式。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应“一刀切” ,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地区 ,采取分类模式原则 ,即第一类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应采取内生模式 ;第二类自然、经...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有三种模式 :内生模式、外促模式和内外结合模式。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应“一刀切” ,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地区 ,采取分类模式原则 ,即第一类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应采取内生模式 ;第二类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应采取内外结合模式 ;第三类是广大欠发达地区 ,应采取外促模式。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第一类地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第二类地区以特色产业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跨越式 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世价值的可能、限度及其实现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战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普世价值的可能性的根据在于价值主体自身的一致性、统一性,在于全球化趋势、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在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可供建立普世价值所借鉴的“资源”的存在;其限度在于各具体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独... 普世价值的可能性的根据在于价值主体自身的一致性、统一性,在于全球化趋势、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在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可供建立普世价值所借鉴的“资源”的存在;其限度在于各具体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独特的利益、需要和能力,在与普世价值本身是一种“价值的普遍”,而非“事实的普遍”。普世价值的追寻是一个动态、历史的过程,实现是漫长的、艰苦的历史过程,需要各具体的价值主体(民族、国家、地区等等)在充分发展的个性和能力基础上,自觉地清醒地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主体性 全球化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模式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但是在许多理解,甚至教科书中都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机械性,把否定理解为全盘的否定或抛弃,把他物否定和外力否定也视为事物否定发展的形式;二是缺乏对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但是在许多理解,甚至教科书中都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机械性,把否定理解为全盘的否定或抛弃,把他物否定和外力否定也视为事物否定发展的形式;二是缺乏对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无法说明事物是怎样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本文通过对肯定、否定及其关系的辨析,说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而不是外力作用、或他物否定的结果;并通过否定推动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分析说明了这种自我运动、自我否定的现实道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发展 模式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动力系统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海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 动力系统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经济发展的生态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面对世界经济绿化与软化发展趋势等四大背景,西部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生态学视野,实现以绿色产业为支柱、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观念转变为动力,形成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生态学模式。
关键词 生态学 西部经济发展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茂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正确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而有目的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需要的发展,其涵...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正确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而有目的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需要的发展,其涵义也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只要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劳动,都应该视为创造财富的生产劳动而加以保护和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社会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前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玉忠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选择 “五四”前 中国工人阶级 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原因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五四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设施投资增长的机制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仪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6,共5页
生态设施是指维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运行设施、生态修复设施和生态培育设施三大类。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开发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条件。生态设... 生态设施是指维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生态运行设施、生态修复设施和生态培育设施三大类。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开发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条件。生态设施的存在和增长依赖于相应的投资,投资滞后导致西部生态设施落后。因此,要促进其增长,就必须强化和构建政府投入机制、启动民间投资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外资吸引和利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生态设施 投资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价格的实现机制——兼论资源的转移定价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仪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转移定价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司内部组织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借用这种机制可以构建一个双企业(生态企业和非生态企业)及其对应的两种产品(生态产品和非生态产品)之间的转移定价模型,即对非生态产品或企业... 转移定价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司内部组织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借用这种机制可以构建一个双企业(生态企业和非生态企业)及其对应的两种产品(生态产品和非生态产品)之间的转移定价模型,即对非生态产品或企业进行征税,而给予生态产品或企业以补贴,使二者在价格上保持一致。正外部效应的作用使生态产品在等价格的条件下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促使其生产规模扩大。在生产扩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下,生态企业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亏损额减少,政府补贴也就逐步减少;而非生态企业的运行则恰好相反。这个过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使污染产品的供给数量越来越少,生态产品的供给越来越多,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也逐步让位给市场的自主竞争。这既符合政府生态经济开发的战略导向,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价格 实现机制 转移定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计量纲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党建德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1,共3页
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是价值量指标 ,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和说明 :其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会增加社会价值总量 ;其二 ,第三产业作... 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是价值量指标 ,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和说明 :其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会增加社会价值总量 ;其二 ,第三产业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创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国民生产总值 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宏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332-334,共3页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长远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长远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的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地区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西部农民增收要“七抓”和“五化”
15
作者 祝玉峰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七抓” 增加农民收入 西部农民 “五化” 农民增收问题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号文件 长效机制 农村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经济建设的民间投资障碍分析
16
作者 钟礼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5-167,共3页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但资本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 ,必须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民间投资在当前遭遇着体制的、政策的和观念的障碍 ,必须消除或弱化这三大障碍才能使民间投资在...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但资本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 ,必须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民间投资在当前遭遇着体制的、政策的和观念的障碍 ,必须消除或弱化这三大障碍才能使民间投资在西部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 ,需要加大对民间投资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 ,启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生态经济 民间投资 障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真理本质的再探讨
17
作者 王孔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真理 实践哲学 方法论原则 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出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18
作者 袁景衡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力争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到区域以外去并使之长期化、固定化,这样做既有资源、绿色和文化上的优势,又有简便易行、竞争程度低、销售成本低、易于被接受的可能,并且商品出区可以搞活区内经... 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力争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到区域以外去并使之长期化、固定化,这样做既有资源、绿色和文化上的优势,又有简便易行、竞争程度低、销售成本低、易于被接受的可能,并且商品出区可以搞活区内经济,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积累管理经验,培养市场经济意识,为出口创造条件,改变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 商品出区 经济发展 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19
作者 钟礼国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0,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 ,“以苏为戒”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 ,先后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标准、科学技术的应用、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 ,“以苏为戒”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 ,先后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标准、科学技术的应用、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战略 标准 途径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品出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0
作者 袁景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商品出区可以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由此而创造的就业机会、货币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商品出区培育区内竞争能力,向商品出口及参与国际分工过渡,在现实条件下更具有优势和可能,成效显著。为此,需要制定... 商品出区可以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由此而创造的就业机会、货币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商品出区培育区内竞争能力,向商品出口及参与国际分工过渡,在现实条件下更具有优势和可能,成效显著。为此,需要制定务实、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投资环境以达到搞活区域经济、改善区域人文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商品出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