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上游铅锌尾矿区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汤波 赵佐平 +4 位作者 宋凤敏 段敏 李琛 王彦民 刘智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0-473,共4页
以陕西省南部某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铜(Cu)、锌(Zn)、铅(Pb)、锰(Mn)、锗(Ge)、镍(Ni)含量,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修正的顺序提取技术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测定土壤脲酶、酸性磷... 以陕西省南部某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铜(Cu)、锌(Zn)、铅(Pb)、锰(Mn)、锗(Ge)、镍(Ni)含量,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修正的顺序提取技术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测定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尾砂堆积对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影响明显,6种重金属乙酸提取态含量较高,容易迁移至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编码法(RAC)重金属生态评价结果为Cu、Zn、Pb、Ge、Ni等5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Mn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呈抑制作用,对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重金属复合污染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凤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5,115,共6页
酵母菌是一种珍贵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渗透压、产生单细胞蛋白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文章概括了酵母菌处理各类废水的方法、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挥的作用以及酵母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指出随着酵... 酵母菌是一种珍贵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渗透压、产生单细胞蛋白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文章概括了酵母菌处理各类废水的方法、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挥的作用以及酵母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指出随着酵母菌研究的深入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开发,酵母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废水处理 固体废弃物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某铅锌尾矿区土壤重金属迁移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汤波 赵晓光 +2 位作者 冯海涛 宋凤敏 王彦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对陕西宁强燕子砭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提出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样中铜、锌、铅、锰、镍、锗、钒、钡8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铜、锌、铅... 对陕西宁强燕子砭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提出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样中铜、锌、铅、锰、镍、锗、钒、钡8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铜、锌、铅、锰、锗、镍6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含量,污染最严重的是锗元素;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法表明土壤受到锗的偏重度污染,受到锌、铅的偏中度污染,受铜、锰的轻度污染;铜、锌、钡、锰、锗、钒6种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从"非稳定态"占金属总含量比例看,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性符合如下顺序:铅>镍>铜>锰>锌>锗>钡>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铅锌尾矿库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形态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铅锌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汤波 赵晓光 +4 位作者 冯海涛 王彦民 宋凤敏 李琛 赵佐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33-237,共5页
运用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法及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汉江上游某铅锌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钴(Co)、钡(Ba)、锰(Mn)、锗(Ge)、钒(V)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 运用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法及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汉江上游某铅锌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钴(Co)、钡(Ba)、锰(Mn)、锗(Ge)、钒(V)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Ge元素达到显著污染程度,Pb、Zn、Cu达到中度污染程度,Co、Ba、Mn、V属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程度;8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Zn可交换态比例相对最高,为6.0%~41.5%,Ge相对最低,为1.6%~5.9%;Zn、Cu、Pb的生态风险评价为中等风险,Co、Ba、Mn、Ge、V的生态风险评价为低风险;重金属富集程度主要受地形特征、距尾矿库直线距离、主导风向等因素影响,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还受重金属元素总量值、地表植被密度、种类丰富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因子 风险评价编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A/O/DMBR处理高氨氮化粪池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宏波 李雅婕 +1 位作者 刘和 符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5-48,共4页
自制了一套新型一体式厌氧/好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O/DMBR),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氨氮化粪池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A/O/DMBR达到了良好的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和87.0%。同时还表现出较强的脱氮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自制了一套新型一体式厌氧/好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O/DMBR),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氨氮化粪池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A/O/DMBR达到了良好的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和87.0%。同时还表现出较强的脱氮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好氧单元和缺氧单元污泥的比硝化速率和比反硝化速率分别达到2.79、1.33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动态膜 化粪池废水 高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与过氧化氢联合作用深度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凤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41,共4页
利用改性粉煤灰与过氧化氢(H2O2)联合的方法对二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皂素生产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pH=6、反... 利用改性粉煤灰与过氧化氢(H2O2)联合的方法对二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皂素生产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pH=6、反应时间60 min、改性粉煤灰投加量10 g/L、H2O2投加量4 mL/L。在最佳条件下,皂素生产废水脱色率可达95.0%,COD去除率为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素生产废水 改性粉煤灰 过氧化氢 脱色率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严鹤峰 李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pH=8,反应t为40min,投加4g/L黄原酸酯时,Cr(Ⅵ)去除率为99.7%,Cr(Ⅵ)的出水质量浓度为0.075mg/L,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中的新建电镀企业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 Cr(Ⅵ) 电镀废水 重金属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素生产废水后续处理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凤敏 葛红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用EM菌—活性污泥法和混凝法两种方法对经一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二次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EM菌-活性污泥法对废水处理效果较好,最后出水可达排放标准;而混凝方法对废水处理的效果甚小,可以得出皂... 用EM菌—活性污泥法和混凝法两种方法对经一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二次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EM菌-活性污泥法对废水处理效果较好,最后出水可达排放标准;而混凝方法对废水处理的效果甚小,可以得出皂素生产废水不宜用混凝方法来预处理或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素生产废水 EM菌-活性污泥 混凝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