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1
作者 李华亮 张熙斌 +6 位作者 李诗川 谭荣 林雪云 冯尔辉 张明军 陈珉 曾治高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调查样线,各样线间距大于500 m。每轮每条样线采取每日19:00—24:00调查1次、重复3天次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低,仅分布有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泽陆蛙(F.multistriata)、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5种;海陆蛙是该湿地两栖类的优势物种(占95.23%),也是近海红树林湿地中唯一能见到的两栖动物,而在近岸红树林湿地中还能见到其余4种;环境水盐度降低了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与两栖类多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扩散活动促使红树林湿地的近岸生境有比近海生境明显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而水盐度则使两栖类多度在北区近海生境中显著最低。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海南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增补了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生态资料,将有助于未来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海陆蛙 水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骨肽缓解小鼠高尿酸作用研究
2
作者 郑小莉 陈德经 +3 位作者 苏文 江海 曾允灏 祁珊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75,共9页
该研究以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为对象,来评价不同剂量大鲵骨肽(Andrias davidianus bone peptides,ADBP)[150 mg/(kg·bw)、300 mg/(kg·bw)和600 mg/(kg·bw)]降尿酸功效。结果表明,ADBP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 该研究以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为对象,来评价不同剂量大鲵骨肽(Andrias davidianus bone peptides,ADBP)[150 mg/(kg·bw)、300 mg/(kg·bw)和600 mg/(kg·bw)]降尿酸功效。结果表明,ADBP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uric acid,UA)、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有效抑制UA合成相关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XOD)和腺苷脱氨酶的活力,下调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中XOD的mRNA表达水平。ADBP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抑制促炎细胞因子(CXCL1、IL-1β、IL-6、TNF-α)水平,改善了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损伤。研究证实ADBP对高尿酸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对长期高尿酸引起的机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作缓解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骨肽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际微生物协同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梦姣 杨国鹏 +2 位作者 乔帅 邓百万 陈文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使用范围广、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及潜在的致畸致癌性,给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各个国家都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从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土壤修复,以减缓对环境的伤害... 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使用范围广、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及潜在的致畸致癌性,给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各个国家都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从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土壤修复,以减缓对环境的伤害,但是这些修复效果均不明显,且成本较高,还可能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较廉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这两者的修复过程都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本文论述利用土壤-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共存关系进行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的2种方式及其原理,并介绍影响联合修复技术的几个因素,讨论今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及实际运用中,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分别发挥植物、微生物修复的优点,达到联合彻底修复土壤、净化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生物修复 协同修复 植物 根际微生物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皮肤色素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慧 陈德经 +2 位作者 夏冬辉 韩豪 陈海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7-894,共8页
为优化大鲵皮肤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探讨大鲵皮肤黑色素组成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酶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大鲵皮肤黑色素,以氢氧化钠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为影响色素提取率因素,优化黑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 为优化大鲵皮肤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探讨大鲵皮肤黑色素组成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酶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大鲵皮肤黑色素,以氢氧化钠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为影响色素提取率因素,优化黑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质谱仪测定黑色素的光谱特性,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大鲵皮肤黑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液料比1∶15、提取温度45℃,黑色素提取率达0.65%。大鲵皮肤黑色素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4 nm,由真黑色素和脱黑色素两种色素组成,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0.5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4.17%。大鲵皮肤黑色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黑色素 提取工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公伟 韩豪 +1 位作者 丁小维 王艳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2,117,共5页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莓果渣中的花色苷,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 CO2流率>萃取温度,当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莓果渣中的花色苷,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 CO2流率>萃取温度,当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86 h,萃取压力34. 7 MPa,CO2流率4. 5 L/min时,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得率最高达1. 483 6 mg/g,与模型预测的最大得率误差仅为0. 095%,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花色苷纯度较高,用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溶解时,色价达E1%1 cm(530. 8 nm)达41. 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色苷 提取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1-MCP处理对汉中红天麻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骏 孙海燕 +2 位作者 钟爱民 李新生 陈绍慧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7 22,22,共5页
以汉中红天麻为试材,研究不同1-甲基环丙烯(1-MCP)剂量、熏制时间及天麻用量对常温(15℃)贮藏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容积为3 L的PE薄膜保鲜袋中1-MCP用量为3袋、熏蒸12 h、天麻量为1 250 g时对天麻的保鲜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 以汉中红天麻为试材,研究不同1-甲基环丙烯(1-MCP)剂量、熏制时间及天麻用量对常温(15℃)贮藏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容积为3 L的PE薄膜保鲜袋中1-MCP用量为3袋、熏蒸12 h、天麻量为1 250 g时对天麻的保鲜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天麻的呼吸强度,延缓多糖、蛋白质、VC的消耗,显著抑制腐烂指数的上升,有效地防止天麻的失水萎蔫,延长天麻贮藏期至31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天麻 1-甲基环丙烯 贮藏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海燕 马骏 +2 位作者 郝丹青 金文刚 李新生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8,65,共7页
选取汉中红天麻为试材,分别采用超高压(30℃、300 MPa)和臭氧水溶液(浓度5 mg/L)对其进行处理,时间均为10 min,同时设置两个对照组,即直接封口(CK1)和真空包装(CK2)处理,每5 d测定其水分含量、失重率、总糖含量、呼吸强度、VC含量等指... 选取汉中红天麻为试材,分别采用超高压(30℃、300 MPa)和臭氧水溶液(浓度5 mg/L)对其进行处理,时间均为10 min,同时设置两个对照组,即直接封口(CK1)和真空包装(CK2)处理,每5 d测定其水分含量、失重率、总糖含量、呼吸强度、V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300 MPa超高压处理10 min的鲜切天麻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天麻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得到了较好抑制,同时减缓了其总糖和VC含量的下降,延缓了天麻的成熟衰老,延长天麻保鲜期至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天麻 超高压处理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海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8-163,共6页
以鲜天麻为试材,研究了天麻总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以最佳工艺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天麻粉进行总酚提取,测定其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天麻总酚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提... 以鲜天麻为试材,研究了天麻总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以最佳工艺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天麻粉进行总酚提取,测定其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天麻总酚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5min、提取功率80 W,料液比1∶10(g/mL),在该条件下,天麻总酚含量最高为5.62 mg/g;不同干燥条件下,55℃热风干燥制得的天麻粉总酚含量最高,达5.754mg/g,其总抗氧化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最高,同时,天麻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相关,说明天麻总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多酚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在食品保鲜及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启蓉 王武 白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溶菌酶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天然抗菌酶,能选择性水解细菌细胞壁,并使其失去活性。在食品工业,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保鲜。作者介绍了溶菌酶的理化性质、抑菌作用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综述了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天然抗菌酶,能选择性水解细菌细胞壁,并使其失去活性。在食品工业,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保鲜。作者介绍了溶菌酶的理化性质、抑菌作用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综述了溶菌酶在各类食品保鲜、贮藏过程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与高压超声波处理技术、控释包装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等保鲜技术结合的应用进展,为开发新颖、绿色、安全的防腐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抑菌活性 天然食品防腐剂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肉冷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萍 陈小华 +4 位作者 刘俊霞 王景华 金文刚 陈德经 姜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9-267,共9页
为探讨大鲵肉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对冷藏过程(4℃,0~8 d)中大鲵肉定期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菌落总数测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 为探讨大鲵肉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对冷藏过程(4℃,0~8 d)中大鲵肉定期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菌落总数测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鲵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大鲵肉感官品质逐渐下降,而TVB-N值和菌落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鲵肉在第5 d感官上不可接受,TVB-N值在第7 d超过可接受上限(30 mg/100 g),菌落总数在第6 d超过可接受上限(6 lg CFU/g)。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共检测出7类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4种)、酯类(12种)相对含量较高。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醇类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酯类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类化合物在冷藏过程中呈波动趋势。聚类分析将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聚为4类,即前4 d、第5 d、第6 d和第7 d、第8 d。相关性分析表明,己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2-庚酮、2,3-丁二酮、芳樟醇可作为大鲵肉冷藏期间腐败变质的潜在标记物。该研究为大鲵肉冷藏期间新鲜度评价及其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冷藏 理化指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抑菌作用机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云祥 梁引库 +2 位作者 高飞雄 段红波 宦臣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28,145,共5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纸片抑菌法分析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的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研究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纸片抑菌法分析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紫外核酸物质测定、倒置荧光显微镜染色观察、电子显微镜细菌形态分析细胞膜完整性。结果:当蒲公英脂溶性成分浓度为10 mg/m L时,抑菌圈直径为11.3 mm;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为8 mg/m L;紫外核酸物质测定、荧光染色观察及电镜细胞形态分析均显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细胞膜有明显破坏作用。结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有很好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其抑菌作用与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脂溶性成分 沙门氏菌 抑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替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萍 金文刚 +3 位作者 兰阿峰 刘俊霞 裴金金 陈德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72-182,共11页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特定腐败微生物,对托盘包装大鲵肉不同冷藏时间(4℃,0、2、4、6、8 d)的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探究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特定腐败微生物,对托盘包装大鲵肉不同冷藏时间(4℃,0、2、4、6、8 d)的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探究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分别在第6天和第8天超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鲵肉中微生物丰度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在门水平上进行群落组成分析,细菌的优势菌门从冷藏前期(0、2 d)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中(4 d)、后期(6、8 d)的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的优势菌属从冷藏前期主要的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逐渐转变为中、后期的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沙雷氏菌属。主坐标分析显示0-2、4、6、8 d之间微生物菌群差异较大,2个主坐标叠加解释度达80.92%;LEfSe分析表明,引起大鲵肉各冷藏期差异显著的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厚壁菌门,菌属主要为假黄单胞菌属、Bauldia、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ambiguous_taxa、Hafnia-Obesumbacterium、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_9、拟杆菌属、纤维杆菌属、毛螺菌属、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进化分析表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替与冷藏时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综合分析,引起冷藏期间大鲵肉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和沙雷氏菌属。该研究为今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靶向抑菌及货架期延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冷藏 高通量测序技术 16S?rDNA 特定腐败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与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和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辛茜 陈德经 +1 位作者 陈小华 贾少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0,共5页
研究水酶法和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及品质差异。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和热熔提取的大鲵油经0. 2%质量分数80%的磷酸脱胶,1. 5%质量分数为6. 67%氢氧化钠溶液脱酸,4%复合脱色剂脱色,料液比1∶3质量分数2%的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再... 研究水酶法和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及品质差异。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和热熔提取的大鲵油经0. 2%质量分数80%的磷酸脱胶,1. 5%质量分数为6. 67%氢氧化钠溶液脱酸,4%复合脱色剂脱色,料液比1∶3质量分数2%的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再经115℃、真空度0. 08 MPa减压脱臭1 h,测定两种大鲵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水酶油和热熔油的提取率分别为75. 85%、75. 54%,脱色率分别为42. 83%、33. 61%,经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后的水酶油腥味低于热熔油,精制水酶油符合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精制热熔油符合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水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6. 8%,EPA、DHA含量分别为3. 5%、4. 2%,高于热熔油的。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品质优于热熔法制备的大鲵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油 水酶法 热熔法 精制 品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绿茶重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珍珍 陈小华 +1 位作者 李崇勇 杨培君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 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汉中绿茶呈现出以青香和板栗香为主、花香次之的香气特征。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与香气气味特征对汉中绿茶中重要香气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绿茶香气物质主要以花香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青香化合物,坚果香化合物较少。其重要香气物质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V、香叶醇、β-紫罗兰酮、(Z)-3-己烯醇、(E)-己酸叶醇酯、2-乙基-5-甲基吡嗪、苯并噻唑和2-乙酰基吡咯。加工过程中,青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显著下降,花香化合物经摊青后含量增加后于杀青和干燥工序后下降,坚果香化合物则随摊青、杀青和干燥工序呈现显著增加。在这些重要香气组分中,(E)-己酸叶醇酯和芳樟醇经摊青和杀青含量均分别显著增加后于干燥后显著下降;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含量在摊青后含量显著增加,在后续工艺中则分别显著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和坚果香气化合物随加工工序而增加,Z-3-己烯醇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烘青 香气成分 青香 栗香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键桥Cys^(2nd)-Cys^(6th)缺失对典型TIL类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活性和特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梦 王圆 +2 位作者 张照锋 陈长清 李游山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笔者对AmCI,AsATI和AsC/E-1的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基因合成,并利用点突变技术对其关键位点Cys^(2nd)和Cys^(6th)进行替换,结合原核表达和胶内活性染色分析,探讨Cys^(2nd)-Cys^(6th)对典型TIL类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活性和抑制特异性的... 笔者对AmCI,AsATI和AsC/E-1的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基因合成,并利用点突变技术对其关键位点Cys^(2nd)和Cys^(6th)进行替换,结合原核表达和胶内活性染色分析,探讨Cys^(2nd)-Cys^(6th)对典型TIL类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活性和抑制特异性的影响.SDS-PAGE结果显示,AmCI,AsATI和AsC/E-1及其突变体在上清中皆有表达.胶内活性染色结果显示,AmCI和AsC/E-1不仅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还能强烈抑制枯草杆菌蛋白酶活性,但对胰蛋白酶没有抑制作用.AsATI能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却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活性.将Cys^(2nd)和Cys^(6th)分别替换为Asp和Leu后,AmCI,AsATI和AsC/E-1原有的抑制活性皆大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AsATI的突变体产生了微弱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ys^(2nd)-Cys^(6th)对典型TIL类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和抑制特异性至关重要.笔者希望该研究不仅可为AmCI,AsATI和AsC/E-1的生理功能研究奠定基础,还能为TIL类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特异性的定向改造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剂 AmCI AsATI AsC/E-1 二硫键桥 抑制活性 抑制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米胚多糖的抗氧化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罗敏 陈德经 +1 位作者 韩豪 辛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8-63,共6页
采用醋酸和硝酸作为催化剂对米胚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硒化米胚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O_2^-·、·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采用醋酸和硝酸作为催化剂对米胚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硒化米胚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O_2^-·、·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还原力实验比较了米胚多糖(rice embryo polysaccharide,REP)、醋酸催化制备的硒化米胚多糖(selenium-containing rice embryo polysaccharide,Se-REP)1、硝酸催化制备的硒化米胚多糖(Se-REP2)抗氧化活性。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主要考察米胚多糖及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硒化米胚多糖法体内抗氧化能力,测定小鼠血清、肝脏、肾脏、心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表明:REP、Se-REP1、Se-REP2的5个不同浓度对O_2^-·、·OH、DPPH自由基清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Se-REP1、Se-REP2可提高组织及血清中SOD、GSH-Px活力及T-AOC,且作用效果均强于REP,但在心脏中T-AOC的提高不显著。MDA含量在肝脏及肾脏中虽低于空白对照组,但效果不显著,而在血清和心脏中表现出较强的显著性,Se-REP2组的抗氧化酶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胚多糖 硒多糖 小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炖煮过程中大鲵头汤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金文刚 别玲玲 +3 位作者 裴金金 陈小华 王景华 万小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07-313,共7页
为探明大鲵头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C-IMS)考察了不同炖煮时间(30、60、90、120和150 min)鲵头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GC-IMS技术对不同炖熬时间鲵头汤样品中45个信号峰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 为探明大鲵头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C-IMS)考察了不同炖煮时间(30、60、90、120和150 min)鲵头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GC-IMS技术对不同炖熬时间鲵头汤样品中45个信号峰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7种、酯类8种、酮类4种、醇类4种、酸类1种和吡嗪类1种;随着炖熬时间的延长(30~150 min),鲵头汤中丙醛、戊醇、乙醇、庚醛、2-庚酮、乙酸乙酯、壬醛和正辛醛浓度明显降低,而正己醇、丁醛、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己酯、2-丁酮、戊醛、异戊醛、苯甲醛、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浓度逐渐上升。该文构建了炖熬过程中鲵头汤挥发性风味指纹,对不同炖熬时间鲵头汤挥发性风味轮廓实现了可视化表征,为今后鲵头汤品质控制以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炖煮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静 江和源 +2 位作者 张建勇 施莉婷 王伟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4-280,共7页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通过多种氧化途径形成种类和构成都很复杂的氧化聚合产物,也赋予了红茶特有的色泽和口感。目前研究较多的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类和聚酯型儿茶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形...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通过多种氧化途径形成种类和构成都很复杂的氧化聚合产物,也赋予了红茶特有的色泽和口感。目前研究较多的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类和聚酯型儿茶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形成的反应途径、儿茶素酶性氧化中的外源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底物的特异性、儿茶素酶性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儿茶素氧化生成二聚体氧化产物在茶类加工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儿茶素酶性氧化机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茶叶深加工提供应用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外源多酚氧化酶 二聚体氧化产物 茶黄素类 聚酯型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敏 陈德经 季晓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3-929,935,共8页
为了研究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氨基酸及抗氧化性,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米胚多糖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米胚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 为了研究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氨基酸及抗氧化性,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米胚多糖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米胚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0.90∶4.62∶2.02∶1.52∶35.30。米胚多糖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01%。米胚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3.0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7.8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4.12%;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米胚多糖可提高小鼠血清及组织中的SOD、T-AOC、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米胚多糖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胚多糖 单糖 氨基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干香菇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德经 李新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6-209,共4页
干制香菇在其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发生现霉变和生虫,常有农药、SO2残留存,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应用HACCP原理,对干制香菇生产进行危害分析和确立关键控制点,采取防止措施,提高了干制香菇的质量。
关键词 香菇 干制 HACCP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