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及焊接质量分析
1
作者 郭腾 赵永强 +3 位作者 蒲景飞 李志斌 侯红玲 侯军才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7,共9页
为了实现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及焊接质量的控制,建立了6061/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连接抗拉强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仿真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转速ω、焊接速度v和插入停留时间t)对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 为了实现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及焊接质量的控制,建立了6061/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连接抗拉强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仿真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转速ω、焊接速度v和插入停留时间t)对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搅拌摩擦焊接后的金属组织特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对焊接抗拉强度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转速、焊接速度和插入停留时间,且转速和焊接速度的交互作用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最明显,优化后的焊接工艺参数为ω=1260 r·min^(-1)、v=64 mm·min^(-1)、t=14 s,焊接抗拉强度提高到226.5 MPa。采用优化后的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得到的焊接区域无明显缺陷,焊核区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和完全动态再结晶,得到了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产生了良好的焊接冶金结合,试验测得焊接件的抗拉强度为228.2 MPa,与响应面模型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接 响应面法 焊接工艺参数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自适应混沌差分进化算法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彦斌 周志杰 +2 位作者 许磊 胡言峰 舒林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工艺具有复杂性与耦合性,熔覆层质量受到工艺参数的直接影响。为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以45钢表面多道搭接激光熔覆M2合金粉末为例,针对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宽度、表面平整度和稀释率的影响,设计相应的中心复合实验;通过灰...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工艺具有复杂性与耦合性,熔覆层质量受到工艺参数的直接影响。为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以45钢表面多道搭接激光熔覆M2合金粉末为例,针对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宽度、表面平整度和稀释率的影响,设计相应的中心复合实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GRA)建立熔覆层质量综合评价度,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其预测模型;为达到综合评价度最大,采用自适应混沌差分进化(ACDE)算法实现工艺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理想的熔覆层宽度、表面平整度和稀释率,有助于提高熔覆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灰色关联分析 自适应混沌差分进化 工艺参数优化 多道搭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学习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法研究
3
作者 戴裕强 王鹏 +5 位作者 张昌明 李威 石宇航 吴佳敏 付麒瑞 孙茹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针对线性解耦算法精度差、改进算法或部分融合算法无法满足指尖六轴力/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数据高精度解耦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集成学习模型以同时提高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并减少串扰。该模型将极端随机树、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装... 针对线性解耦算法精度差、改进算法或部分融合算法无法满足指尖六轴力/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数据高精度解耦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集成学习模型以同时提高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并减少串扰。该模型将极端随机树、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装袋集成学习、投票法和自适应提升算法作为元学习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集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堆叠学习模型有效地结合了5种算法的解耦特点,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提高了20.7%~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集成学习 堆叠学习 解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集成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言峰 杜彦斌 +2 位作者 许磊 周志杰 舒林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9-637,共9页
为制备高质量的熔覆层,保证再制造机械零部件再服役寿命,提出了一种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集成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熔覆层质量为优化目标,以工艺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实验结果构建工艺参数与熔覆层质量间的响应面近似数... 为制备高质量的熔覆层,保证再制造机械零部件再服役寿命,提出了一种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集成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熔覆层质量为优化目标,以工艺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实验结果构建工艺参数与熔覆层质量间的响应面近似数学模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激光多道熔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改善熔覆层质量,进而节约实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工艺参数 熔覆层质量 响应面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13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M2涂层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平 杜彦斌 +2 位作者 何国华 胡言峰 舒林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8-154,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20Cr13基体表面制备M2涂层,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RD以及维氏硬度仪对M2涂层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M2涂层和20Cr13基体的Tafel曲线以及腐蚀形式。研究结...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20Cr13基体表面制备M2涂层,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RD以及维氏硬度仪对M2涂层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M2涂层和20Cr13基体的Tafel曲线以及腐蚀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主相是α-Fe和碳化物硬质相(M_(23)C_(6)和M_(7)C_(3)),与基体形成良好冶金结合。涂层的硬度均值在729.5 HV,是基体硬度均值的3.8倍。基体的自腐蚀电位最大,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涂层的耐腐蚀性比基体的差;涂层的腐蚀形式以点蚀和晶间腐蚀为主,基体以孔蚀和晶间腐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M2粉末 20Cr13不锈钢 微观组织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比对的螺纹牙形补偿量算法研究
6
作者 余智超 陈曼龙 +3 位作者 林葵 燕立志 景敏 姚小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7,61,共5页
为研究牙形失真对螺纹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在分析现有螺纹牙形失真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螺纹牙型角和中径的补偿量算法。将螺纹参数一致的没有螺旋升角的螺纹环槽与有螺旋升角的螺纹塞规图片进行比对,获取螺纹牙... 为研究牙形失真对螺纹参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在分析现有螺纹牙形失真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螺纹牙型角和中径的补偿量算法。将螺纹参数一致的没有螺旋升角的螺纹环槽与有螺旋升角的螺纹塞规图片进行比对,获取螺纹牙型角补偿量,再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出相应螺纹牙的中径补偿量。经过研究发现,螺纹大径处螺旋升角相同的一系列螺纹产生的牙侧角误差基本一致,且随着螺旋升角的增大,牙侧角误差也随之增大。以螺纹塞规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数据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获得补偿后的牙型角平均值为59.999°和补偿后的中径平均值为18.290 mm与接触式螺纹综合测量仪所测牙型角平均值60.015°和中径平均值18.326 mm接近,且补偿后的牙型角方差7.76×10^(-5)与中径方差8.65×10^(-4)均小于综合测量仪所测牙型角方差3.38×10^(-3)和中径方差8.55×10^(-3)。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补偿算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失真 机器视觉 牙型角 中径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互作用的A100钢高速铣削参数区间优选
7
作者 贾宗强 白海清 +2 位作者 张鑫何 张乐 张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73,共6页
为获得理想的高速铣削A100钢的铣削力和铣削温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交互作用的铣削工艺参数取值区间的优选方法。以铣削力和铣削温度为响应变量并作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仿真试验,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响应变量的影响规律。... 为获得理想的高速铣削A100钢的铣削力和铣削温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交互作用的铣削工艺参数取值区间的优选方法。以铣削力和铣削温度为响应变量并作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仿真试验,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响应变量的影响规律。利用熵权法得到了各响应变量的权重系数,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将多个优化目标转化为一个综合优化目标。通过综合优化目标极差分析的主效应图得到了A100钢高速铣削工艺参数的优选区间,并利用枚举法得到了优化目标值的变化范围,经过与正交表中的响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得优化目标的最大值均小于正交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满足优化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00钢 高速铣削 工艺参数 优选区间 枚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的粒子群优化CNN-BiGRU-HAM发动机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8
作者 王晓鹏 王磊 +2 位作者 韩小伟 张鹏超 徐浩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9-247,共9页
飞机在多种工况条件下运行时,发动机退化特征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端到端剩余寿命(RUL)预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发动机的多种工况和运行条件进行分组;再利用卷积神... 飞机在多种工况条件下运行时,发动机退化特征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端到端剩余寿命(RUL)预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发动机的多种工况和运行条件进行分组;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反映剩余寿命复杂动态变化的高维特征,将结果输入到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中学习特征之间的变化规律,设计并引入了新的混合注意力机制(HAM),充分考虑变量之间的关系,对重要特征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同时抑制冗余信息的影响;然后进行非线性变换,获得RUL预测结果;最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调优。采用美国航天局NASA研究中心提供的涡轮发动机模拟数据集验证所提网络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多工况运行条件,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相比于CNN、LSTM、BiLSTM、CNN-LSTM分别降低了49.2%、37.1%、33.6%、24.8%,有效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况聚类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混合注意力机制(HAM)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RBF神经网络的机器人逆运动求解 被引量:12
9
作者 熊超 张鹏超 +2 位作者 冯博琳 贺洋洋 杜枭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6,41,共4页
机器人逆运动求解的传统方法因为需要大量公式推导往往繁琐复杂,新出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又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所以,文章在分析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致力于找到一种简单快速的求解方法。考虑到RBF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函数逼近中... 机器人逆运动求解的传统方法因为需要大量公式推导往往繁琐复杂,新出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又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所以,文章在分析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致力于找到一种简单快速的求解方法。考虑到RBF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函数逼近中的优秀表现,文章将两个相同结构的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机器人逆运动求解中。以NACHI-MZ04型机器人为例,首先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用以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的数据,然后基于Matlab nntool搭建网络模型并分别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逆运动求解问题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MZ04机器人 并行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谐振腔表面结构对银的增强辐射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俊飞 邓建平 张鹏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216,共5页
研究了球形谐振腔对单质银辐射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材料的吸收率有所增加。对于良导体Ag而言,吸收率光谱呈现出窄带吸收的特性,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理想导体形成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这是由于趋肤深... 研究了球形谐振腔对单质银辐射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材料的吸收率有所增加。对于良导体Ag而言,吸收率光谱呈现出窄带吸收的特性,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理想导体形成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这是由于趋肤深度的存在使得Ag构成的谐振腔等效于一个尺寸略大的理想导体谐振腔。探讨了吸收率随球形腔体的切入深度、腔体半径、点阵周期以及入射角和极化角等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球形腔体的结构尺寸以获得最优的窄带吸收效果,这为窄带辐射器的制作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窄带辐射器 谐振腔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刚 方俊飞 冯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79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自制光热转换装置对单组分纳米流体和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表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添加CNTs后纳米流体的光吸收性能得到有效增强,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客车骨架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旭飞 焦登宁 +2 位作者 谭飞 刘怡帆 周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57,共6页
客车车身的轻量化对客车整体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某款半承载式纯电动客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利用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对客车车身骨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紧急转弯和紧急制动2种典型工况,对客车车身... 客车车身的轻量化对客车整体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某款半承载式纯电动客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利用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对客车车身骨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紧急转弯和紧急制动2种典型工况,对客车车身骨架结构进行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尺寸优化。以板材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客车车身骨架的强度、刚度和模态频率作为约束条件,以车身骨架质量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客车在紧急转弯工况时应力和变形量增加的较大,优化后的客车车身骨架总质量下降了33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客车骨架 灵敏度 尺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旭飞 谭飞 +3 位作者 焦登宁 周鹏 刘怡帆 刘菊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为了保证保险杠横梁优良的碰撞性能,并使其质量更小和结构简单,研究了一种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使用LS-DYNA软件对保险杠横梁进行摆锤正面冲击数值模拟,经对比发现,钢铝双材横梁相比相同结构单一材料的横梁在正面碰撞中显示出良好的... 为了保证保险杠横梁优良的碰撞性能,并使其质量更小和结构简单,研究了一种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使用LS-DYNA软件对保险杠横梁进行摆锤正面冲击数值模拟,经对比发现,钢铝双材横梁相比相同结构单一材料的横梁在正面碰撞中显示出良好的平衡性和碰撞性能;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发现,横梁前后帽的厚度和法兰的位置对其碰撞性能有显著影响;以最优拉丁超立方算法建立38组设计点,基于Kriging算法构建近似模型,并使用NSGA-II算法,以碰撞性能最优、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横梁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碰撞性能更优、质量更小,其总吸能为838.28 J,载荷峰值为18.31 kN,质量为2.08 kg,侵入量为24.78 mm,碰撞时间为0.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双帽型 保险杠横梁 正面摆锤冲击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填充双帽保险杠横梁碰撞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飞 谭飞 +3 位作者 刘怡帆 周鹏 王鹏辉 刘菊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4,90,共8页
为了轻量化碰撞性能优良的汽车保险杠,优化研究新型泡沫铝填充的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分别以正面对中、正面偏置和斜向角度3种碰撞工况建立摆锤和保险杠横梁的有限元模型,以横梁的前帽厚度、后帽厚度、前帽屈服应力和泡沫铝密度为设... 为了轻量化碰撞性能优良的汽车保险杠,优化研究新型泡沫铝填充的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分别以正面对中、正面偏置和斜向角度3种碰撞工况建立摆锤和保险杠横梁的有限元模型,以横梁的前帽厚度、后帽厚度、前帽屈服应力和泡沫铝密度为设计变量,根据碰撞工况确定设计变量的约束条件,进行了3种碰撞工况下以比吸能最大和侵入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进一步考虑横梁碰撞发生的概率,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建立包含综合比吸能最大和综合侵入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后的保险杠横梁综合比吸能提高了4.19%,综合侵入量减少了3.54%,提高了新型保险杠横梁的碰撞性能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填充 双帽型 保险杠横梁 碰撞性能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弦余弦算法的异常值线性回归 被引量:3
15
作者 雍龙泉 贾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39,共3页
对给定的数据,文章分别建立了以残差的平方和及绝对值和为目标的线性最小二乘与最小一乘模型,采用正弦余弦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然后应用于无异常值的模型和包含异常值的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异常值对最小二乘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对最小一乘的... 对给定的数据,文章分别建立了以残差的平方和及绝对值和为目标的线性最小二乘与最小一乘模型,采用正弦余弦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然后应用于无异常值的模型和包含异常值的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异常值对最小二乘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对最小一乘的影响较小;表明最小一乘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 最小一乘 正弦余弦算法 异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弦余弦算法的非线性数据拟合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雍龙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0,共4页
针对非线性数据拟合问题,文章建立了以残差的平方和与绝对值和为目标的最小二乘与最小一乘模型,采用正弦余弦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如果数据分布是对称且无异常值的,则最小二乘得到的结果与最小一乘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最后给出... 针对非线性数据拟合问题,文章建立了以残差的平方和与绝对值和为目标的最小二乘与最小一乘模型,采用正弦余弦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如果数据分布是对称且无异常值的,则最小二乘得到的结果与最小一乘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通过检测某人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得到了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数据拟合 最小二乘 最小一乘 正弦余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塔逆用吸热做热源塔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荣 孟欣 +1 位作者 邓建平 张鹏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35-4142,共8页
基于冷却塔逆用吸热理论,在空气源热泵和水/地源热泵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热泵——热源塔热泵,它能克服蒸发器的结霜问题,且不受地质条件的约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热源塔热泵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其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从结... 基于冷却塔逆用吸热理论,在空气源热泵和水/地源热泵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热泵——热源塔热泵,它能克服蒸发器的结霜问题,且不受地质条件的约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热源塔热泵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其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从结构、传热传质、吸热和防冻工质等方面对现有冷却塔逆用吸热做热源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对热源塔传热传质特点、基本数学模型和热源塔吸热性能随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比较充分,能够指导热源塔的实际应用;溶液漂失是开式热源塔大规模应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优化闭式热源塔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结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还需关注先进除霜和抑霜技术在闭式热源塔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的阐述有望为热源塔热泵技术的发展、革新和推广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热源塔 传热传质 溶液除霜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热泵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建平 杨永平 +1 位作者 方俊飞 孙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43,共5页
在阐述化学热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化学热泵工质对的发展以及用于固-气吸附循环与液-气吸收循环系统来提高化学热泵性能的各种方法,尤其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引入为化学热泵性能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关于化学热泵的... 在阐述化学热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化学热泵工质对的发展以及用于固-气吸附循环与液-气吸收循环系统来提高化学热泵性能的各种方法,尤其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引入为化学热泵性能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关于化学热泵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国内的发展非常薄弱,最后提出几点化学热泵研究的展望与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吸附 吸收 纳米技术 化学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的VMD-MIC-SSA-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帆 王磊 +2 位作者 江巧永 闫群民 皇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196,203,共7页
对短期负荷进行准确、快速的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故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针对短期负荷序列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原始负荷序列... 对短期负荷进行准确、快速的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故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针对短期负荷序列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l Function,IMF);考虑气象、地理、电价等影响因素,采用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各IMF进行特征筛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并行化、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应用了前沿的Informer模型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同时利用了新颖的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以西班牙区域级负荷数据为实例,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进行横向与纵向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负荷预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特征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材无铆钉铆接质量及强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艳茹 侯红玲 +1 位作者 陈鑫 赵永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100,共8页
对汽车车身板材的无铆钉铆接工艺及其铆接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铆钉铆接接头的受力模型和强度计算公式,利用DEFORM-3D模拟了不同厚度板材的无铆钉铆接过程,得到了铆接接头的关键质量参数颈厚值、互锁值和底厚值的合理取值,进一步估... 对汽车车身板材的无铆钉铆接工艺及其铆接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铆钉铆接接头的受力模型和强度计算公式,利用DEFORM-3D模拟了不同厚度板材的无铆钉铆接过程,得到了铆接接头的关键质量参数颈厚值、互锁值和底厚值的合理取值,进一步估算了不同工况下发生失效所需的载荷。对无铆钉铆接试件进行了拉伸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头关键参数的仿真值与试验值非常相近,证明了铆接工艺模拟仿真的可行性。通过试验还发现,随着板厚增加,颈厚值、互锁值和底厚值均增大;抗剪力和抗拉力也随之增大。在拉伸试验中,铆接接头出现上、下板分离和颈部拉断两种失效形式,当板材较薄时,更易发生上、下板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铆钉铆接 铆接质量 拉伸试验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