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谐振腔表面结构对银的增强辐射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俊飞 邓建平 张鹏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216,共5页
研究了球形谐振腔对单质银辐射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材料的吸收率有所增加。对于良导体Ag而言,吸收率光谱呈现出窄带吸收的特性,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理想导体形成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这是由于趋肤深... 研究了球形谐振腔对单质银辐射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材料的吸收率有所增加。对于良导体Ag而言,吸收率光谱呈现出窄带吸收的特性,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理想导体形成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这是由于趋肤深度的存在使得Ag构成的谐振腔等效于一个尺寸略大的理想导体谐振腔。探讨了吸收率随球形腔体的切入深度、腔体半径、点阵周期以及入射角和极化角等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球形腔体的结构尺寸以获得最优的窄带吸收效果,这为窄带辐射器的制作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窄带辐射器 谐振腔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刚 方俊飞 冯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79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自制光热转换装置对单组分纳米流体和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表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添加CNTs后纳米流体的光吸收性能得到有效增强,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俊飞 张鹏超 周刚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10,共5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uO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CuO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表...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uO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CuO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制备的CuO纳米流体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光热转换测试结果显示,CuO纳米流体具有较强的光热转换能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纳米流体中CuO的质量分数增大,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纳米颗粒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阵列应变计电阻精密测试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斌 赵峰 +4 位作者 秦伟 熊超 苗玉刚 尹继武 傅明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12,共6页
为提高电阻式应变计测试效率,研制了一套大阵列应变计测试系统。基于ADG884模拟开关,设计了多路测量电路切换阵列。在工控机架构下,基于LabVIEW环境,开发了控制程序。利用多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卡和232接口实现了对测量电路阵列的自动切换... 为提高电阻式应变计测试效率,研制了一套大阵列应变计测试系统。基于ADG884模拟开关,设计了多路测量电路切换阵列。在工控机架构下,基于LabVIEW环境,开发了控制程序。利用多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卡和232接口实现了对测量电路阵列的自动切换和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自动测试任务。在对各个测试端进行短接的条件下,对测试阵列切换电路的随机电阻误差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切换电路的最大随机偏差在±0.002 7Ω内,完全满足产品分类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计 LABVIEW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MZ04型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超 张鹏超 +2 位作者 冯博琳 贺洋洋 杜枭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8-53,59,共7页
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分析是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为了对机器人的应用和改造提供理论参考,取MZ04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D-H法建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并通过齐次坐标变换建立其运动学方程。然后以MATLAB Robotics Toolbox建立机器人... 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分析是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为了对机器人的应用和改造提供理论参考,取MZ04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D-H法建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并通过齐次坐标变换建立其运动学方程。然后以MATLAB Robotics Toolbox建立机器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及轨迹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准确,机器人结构参数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Z04机器人 运动学 轨迹规划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补偿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孟欣 冯荣 《太阳能》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分别设计和搭建了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基于太阳能补偿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住宅供暖和提供全年生活热水,通过计算对2种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选型,并使用POLYSUN软件对这2种系统方案进行建模,对其全年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分别设计和搭建了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基于太阳能补偿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住宅供暖和提供全年生活热水,通过计算对2种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选型,并使用POLYSUN软件对这2种系统方案进行建模,对其全年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太阳能补偿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约电能1138.3 kWh,节能率达49.4%,年运行费用可节省557.8元,年减排CO2 610.6kg,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POLYSUN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态晶体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钙钛矿锰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俊飞 周刚 杨金峰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胶态微球自组装得到三维有序排列的胶态晶体为模板,采用胶态晶体模板法制备出三维有序大孔(3DOM)的钙钛矿锰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对PS微球... 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胶态微球自组装得到三维有序排列的胶态晶体为模板,采用胶态晶体模板法制备出三维有序大孔(3DOM)的钙钛矿锰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对PS微球的粒径分布、PS胶态晶体和3DOM材料的表面形貌、光谱性能和晶体结构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PS微球粒径大小非常均匀,自组装得到的胶态晶体模板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得到的3DOM材料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结构均匀;同时,制备的PS胶态晶体具有较好的光子禁带效应,3DOM材料已形成单相钙钛矿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态晶体模板法 三维有序大孔 聚苯乙烯微球 钙钛矿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微结构表面的制备及其减反射性能
8
作者 方俊飞 杨金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2-587,共6页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面的反射光谱曲线。结果表明,在0.35-1.1μm太阳光有效吸收波段,单晶硅材料微结构表面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由于此时材料的透射率为零,材料在该波段的吸收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具有规则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比无序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要更好一些。这为增强单晶硅对太阳能的有效吸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微结构表面 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反应离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减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的VMD-MIC-SSA-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帆 王磊 +2 位作者 江巧永 闫群民 皇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196,203,共7页
对短期负荷进行准确、快速的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故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针对短期负荷序列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原始负荷序列... 对短期负荷进行准确、快速的预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故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Informe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针对短期负荷序列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点,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l Function,IMF);考虑气象、地理、电价等影响因素,采用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各IMF进行特征筛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并行化、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应用了前沿的Informer模型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同时利用了新颖的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以西班牙区域级负荷数据为实例,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进行横向与纵向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负荷预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特征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寄生参数和电感电流纹波的CCM模式Boost变换器建模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海立 张鹏超 +1 位作者 熊超 陈鑫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在考虑电子器件寄生参数及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和能量守恒法对Boost变换器工作于CCM模式下的精确建模进行研究,推导了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并在一个实际的Boost变换器上... 在考虑电子器件寄生参数及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下,运用三端开关器件模型法和能量守恒法对Boost变换器工作于CCM模式下的精确建模进行研究,推导了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和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并在一个实际的Boost变换器上对存在寄生参数和电感电流纹波的情况进行仿真和稳态性能、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此研究能够改善实际Boost变换器设计和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CCM模式 寄生参数 电感电流纹波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S320F28335的SVPWM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海立 张鹏超 +2 位作者 熊超 杜枭雄 陈鑫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电压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结合,用数字信号控制器TMS320F28335生成SVPWM波,实现了电机速度可调的伺服系统,并在MATLAB的Simlink环境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模型予以仿真验证,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 在电压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结合,用数字信号控制器TMS320F28335生成SVPWM波,实现了电机速度可调的伺服系统,并在MATLAB的Simlink环境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模型予以仿真验证,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进行调试和实验,给出了实验波形。实验证明,用数字信号控制器TMS320F28335生成SVPWM波的方法,具有控制简单、实用和数字化实现方便等优点,能更好地满足伺服系统等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PWM 数字信号控制器 Simlink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TiN复合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俊飞 冯荣 苟于春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纳米流体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最简单方式。将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和氮化钛(TiN)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TiO_2/TiN复合物纳米流体,进而研究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 利用纳米流体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最简单方式。将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和氮化钛(TiN)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TiO_2/TiN复合物纳米流体,进而研究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TiO_2和TiN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和自搭建光热转换装置对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流体具有较弱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但添加TiN纳米颗粒后,TiO2/TiN复合物纳米流体在可见光与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显著增强;同时,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其升温幅度约为33.35℃,远高于单一TiO2纳米流体的升温幅度(约2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TIN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直接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动力学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海婷 张鹏超 +1 位作者 李文科 任肖辉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24,共7页
针对外界干扰造成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复杂、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理想输入状态量进行逼近,同时利用Lyapunov法对系统误差的收敛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最后... 针对外界干扰造成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复杂、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理想输入状态量进行逼近,同时利用Lyapunov法对系统误差的收敛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最后在MATLAB中针对所设计的WMR动力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的作用下,运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动力学控制 直接模糊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接触压印法制备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海立 邓建平 +1 位作者 张鹏超 袁兆林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17,共6页
采用基于微接触压印的一种新工艺制备了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工艺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利用Zn(AOc)_2溶胶作为墨水和PDMS作为印章,通过微接触压印技术在ITO衬底上制备图形化的ZnO种子层;第二,采用80℃的低温水热法在图形化的ZnO种子层... 采用基于微接触压印的一种新工艺制备了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工艺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利用Zn(AOc)_2溶胶作为墨水和PDMS作为印章,通过微接触压印技术在ITO衬底上制备图形化的ZnO种子层;第二,采用80℃的低温水热法在图形化的ZnO种子层上选择性的生长ZnO纳米线,获得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工艺,实现了微结构完整的图形化ZnO种子层;通过短时间的水浴生长实现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由于光子晶体的多重散射效应,透过ZnO纳米线光子晶体的光波呈周期性震动的光谱曲线与带状色散条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接触压印 ZNO纳米线 光子晶体 化学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批式半连续发酵产气性能试验
15
作者 甄箫斐 李金平 +3 位作者 谢春欣 康健 冯荣 关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97-2003,共7页
在甘肃省民勤县测试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以半连续工艺发酵的产气性能。在当地冬季气象条件下,产气系统半连续补料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发现:该系统采用半连续补料发酵可在冬季最低环境温度为-18.2℃时连续稳定运行。在116 d试验期内... 在甘肃省民勤县测试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生产系统以半连续工艺发酵的产气性能。在当地冬季气象条件下,产气系统半连续补料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发现:该系统采用半连续补料发酵可在冬季最低环境温度为-18.2℃时连续稳定运行。在116 d试验期内,平均日产沼气0.95 m^3,累计产气110.71 m^3;当达到最低环境温度时,系统可实现在(27±2)℃的范围内的稳定产气;批式厌氧发酵过程半连续补料可维持较稳定的甲烷含量,平均甲烷含量为54.74%;另外,该产气系统在基质浓不变的度条件下可通过调节发酵温度,满足不同时期4~5口人家庭的生活燃气用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厌氧消化 农业废弃物 产气量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4神经网络的红外图像道路行人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怡帆 王旭飞 +2 位作者 周鹏 谭飞 焦登宁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10期19-22,共4页
针对不良光照道路目标检测任务中识别行人目标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用行人特征先验框的YOLOv4神经网络模型和增强型红外图像数据集来提高行人目标检测的精度。具体通过提取KAIST红外视频图像作为数据集,利用CLAHE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针对不良光照道路目标检测任务中识别行人目标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用行人特征先验框的YOLOv4神经网络模型和增强型红外图像数据集来提高行人目标检测的精度。具体通过提取KAIST红外视频图像作为数据集,利用CLAHE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然后使用KMeans++算法对行人特征进行先验框聚类。通过训练和测试,检测到mAP和mIoU分别达到98.42%和81.95%,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检测 神经网络模型 红外图像 目标检测 增强处理 数据集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移动机器人队形初始化目标点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婷 张鹏超 +2 位作者 罗朝阳 刘亚恒 徐鹏飞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解决多移动机器人队形初始化过程中目标点分配效率低、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中基于筛选的目标点分配算法。首先计算参与编队的每个机器人到各个目标点的路径集合,通过筛选形成多个目标点分配预测矩阵,然后根据当... 为解决多移动机器人队形初始化过程中目标点分配效率低、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中基于筛选的目标点分配算法。首先计算参与编队的每个机器人到各个目标点的路径集合,通过筛选形成多个目标点分配预测矩阵,然后根据当前筛选的预测矩阵建立机器人实时位置坐标方程组,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判断当前目标点分配是否存在机器人之间的碰撞情况,若是,则循环筛选求解,直到得到路径综合最短且用时最少的目标点分配最优解。最后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证明了目标点分配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其他算法对比证明该目标分配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移动机器人 队形初始化 目标点分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