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烧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青 焦宇阳 +4 位作者 尚英强 郑天宇 刘明亮 朱梦瑶 李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试验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实时监测烧蚀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接触不良与受潮是引发烧蚀的必要条件,当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接触良好位置附近的空隙处会产生电场集中,含水率达到5%时即可引发局部放电。接触良好区域的缓冲层因容性电流集中产生局部温升,含水率达到25%时局部温度可达烧蚀起始阈值。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烧蚀现象仅在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发生,接触良好时仅出现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会产生高阻白色粉末,使得电压和温度稳定上升,伴随局部放电的发生,此时电压最高可达147 V,温度最高可达187.8℃,导致缓冲层部分聚酯纤维熔断,进一步引发电流集中,最终导致阻水缓冲层材料的热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缓冲层烧蚀 电-热-流仿真分析 模拟烧蚀试验 局部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坦理论的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改进型高阶滑模控制
2
作者 皇金锋 陈旭 李聪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功率波动、负载侧负荷频繁投切等不确定因素引起母线电压产生波动的问题,以储能系统中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cascade finite-time extended state ob...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功率波动、负载侧负荷频繁投切等不确定因素引起母线电压产生波动的问题,以储能系统中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cascade finite-tim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CFT-ESO)的微分平坦和改进型超螺旋滑模双闭环复合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微分平坦理论将其直流系统转化为微分平坦系统,结合两级具有快速收敛性的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提高对系统集总扰动的估计精度.其次,采用内环微分平坦控制、外环改进型超螺旋滑模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既能提高系统动态响应过程,又能利用高阶滑模控制算法抑制抖振,同时解决变换器升压模式中非最小相位问题.再次,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搭建实验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抵抗扰动,提高系统的暂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 三相交错 级联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 微分平坦控制 改进型超螺旋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坦理论的耦合SIDO Buck变换器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
3
作者 皇金锋 章乾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对系统进行解耦,采用可抑制“微分峰值”现象和含有扰动微分项的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IVG-ESO)和超螺旋滑模反馈控制律对内环耦合项以及未建模扰动和不确定扰动进行观测和补偿,以此实现内环的解耦;外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微分平坦控制,采用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对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进行估计,并结合微分平坦控制对外环进行控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有效抑制了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单电感双输出 微分平坦系统 超螺旋滑模控制 改进自抗扰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与电气特性的风电光伏并网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田京京 邢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79-2388,共10页
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量化评估并网前后电网的脆弱性十分必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和电气特性的复合新能源电网脆弱性分析方法,以IEEE-39节点为例仿真。首先,选取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特征向量中... 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量化评估并网前后电网的脆弱性十分必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和电气特性的复合新能源电网脆弱性分析方法,以IEEE-39节点为例仿真。首先,选取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电气潮流介数、电压稳定以及功率平衡等指标构建了电网脆弱性评价体系,根据公式对各二级指标进行求解;其次,利用熵权法求解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对并网前后节点的脆弱程度进行排序,并作对比分析;最后,运用障碍因子模型分析各指标对电网脆弱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并网的数量以及位置影响着电网的脆弱性,电网脆弱性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排序为电压稳定性指标>接近中心性指标>有功功率平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光伏并网 电网脆弱性 复杂网络 电气特性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电机网侧变换器的改进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
5
作者 王宁 董锋斌 +1 位作者 罗育恒 樊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4-1064,共11页
为了提高不平衡及谐波电网电压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超螺旋快速终端滑模的直接功率控制算法。首先,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分析了网侧变换器在不平衡及谐波电网电压下以功率为状态变量的数学模型。然后,在... 为了提高不平衡及谐波电网电压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超螺旋快速终端滑模的直接功率控制算法。首先,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分析了网侧变换器在不平衡及谐波电网电压下以功率为状态变量的数学模型。然后,在进行功率内环设计时,针对数学模型中的负序以及各谐波分量导致的干扰,采用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观测。其次,为保证系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稳态,构造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并结合改进超螺旋滑模趋近律来设计了功率内环的滑模控制律。同样对电压外环也设计了终端滑模控制律。并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改进超螺旋控制算法及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与三种不同的控制方案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网侧变换器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 改进超螺旋算法 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接工艺对铝合金电缆接头温升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时珍 陈少杰 +1 位作者 李欢 邓显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而铝合金导体电缆接头处导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电缆接头温度分布及故障率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压接工艺对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以35 kV铝合金电缆导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接触... 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而铝合金导体电缆接头处导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电缆接头温度分布及故障率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压接工艺对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本文以35 kV铝合金电缆导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接触电阻测量回路对不同压接百分比导体试样与连接管之间的接触电阻进行测量,得出坑压和围压两种压接工艺下接触电阻与压接百分比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导体横截面积为400 mm^(2)的电缆接头的电-热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压接工艺下接触电阻与电缆接头温度分布特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发现接触电阻随压接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在保证电缆长期运行最高温度不超过90℃以及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坑压工艺下压接百分比应控制在27.86%~35.44%,围压工艺下压接百分比应控制在16.01%~22.21%。两种压接工艺的温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缆芯部分最高温度出现在连接管位置,并沿轴向逐渐递减;接头外表面温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连接管部分由于有接触电阻的存在,该部位温度出现了小范围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导体 电缆接头 压接工艺 接触电阻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自由度PID的一种工程实现 被引量:6
7
作者 令朝霞 曹立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394,403,共4页
介绍了基于可编程调节器实现二自由度(Two-Degree-of-Freedom)PID控制的一种工程方法,通过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可编程调节器能够实现结构复杂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可使系统的“外扰抑制特性”和“目标跟随特性”同时达到最佳... 介绍了基于可编程调节器实现二自由度(Two-Degree-of-Freedom)PID控制的一种工程方法,通过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可编程调节器能够实现结构复杂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可使系统的“外扰抑制特性”和“目标跟随特性”同时达到最佳,控制性能优于常规控制,且参数整定方便,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自由度 可编程调节器 目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WB仿真实验在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智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8期91-94,共4页
介绍了在“电工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EWB软件实验,使理论教学与仿真验证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 EWB 仿真实验 电工学 理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的微电网双层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闫群民 贾宇飞 +1 位作者 马永翔 宋潇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0-658,共9页
针对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中能量调度合理性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双层主从博弈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模型上层将微电网能量管理中心作为领导者,以售电利润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通过调整购、售电价格策略来降低支出并提高收益,同... 针对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中能量调度合理性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双层主从博弈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模型上层将微电网能量管理中心作为领导者,以售电利润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通过调整购、售电价格策略来降低支出并提高收益,同时当微电网内部供需不平衡时与上级电网进行交互;下层模型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和用户作为跟随者,分别以最大售电收益和最小用电成本作为规划目标,通过改变内燃设备出力和用户的用能策略从而优化各主体的利益。经验证,所提模型在Stackelberg均衡框架下具备存在性与唯一性。通过应用优化后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成功得到各参与方的最优策略。最后经算例验证,所提双层博弈模型能最大化彼此利益,有效管理各方能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主从博弈 定价策略 能量管理 用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Buck变换器输出纹波电压畸变机理分析
10
作者 皇金锋 曹哲 +2 位作者 王健 张世欣 韩梦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3-682,共10页
交错控制三电平Buck变换器受功率开关器件寄生参数的影响,输出电压纹波及电感电流纹波不仅发生了畸变,且纹波电压大小和忽略寄生参数的纹波电压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深入分析了交错控制三电平Buck变换器输出纹波电压畸变机理,建立了考虑... 交错控制三电平Buck变换器受功率开关器件寄生参数的影响,输出电压纹波及电感电流纹波不仅发生了畸变,且纹波电压大小和忽略寄生参数的纹波电压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深入分析了交错控制三电平Buck变换器输出纹波电压畸变机理,建立了考虑功率开关器件寄生参数的电感电流纹波、输出纹波电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开关器件的寄生参数是导致输出纹波电压波形畸变以及与理想模型产生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所得结论可为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变换器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BUCK变换器 纹波电压 寄生参数 畸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11
作者 皇金锋 韩梦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Super-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小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uper-Boost变换器有多个功率元件,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 Super-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小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Super-Boost变换器有多个功率元件,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传统Boost变换器复杂。为了给Super-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对Super-Boost变换器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电感L_(1)和L_(2)均存在连续导电模式、伪连续导电模式和伪断续导电模式等工作模式,建立各工作模式的临界电感和输出纹波电压解析数学模型,探讨峰值电流与电感间的关系,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电容和最小电感,据此给出了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oost变换器 工作模式 临界电感 输出纹波电压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耦合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串级滑模解耦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皇金锋 章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2-604,共13页
针对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降压式(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耦合效应导致交叉影响进而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ST-ESO)的串级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CI-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再通... 针对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降压式(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耦合效应导致交叉影响进而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ST-ESO)的串级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CI-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再通过具有快速收敛性质的ST-ESO观测估计变换器内外环中的耦合项、内部扰动和未建模部分,并将其视为内外环中的总扰动.其次,结合超螺旋滑模控制器对内外环中总扰动进行补偿,实现系统的解耦,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和输出电压的稳定.然后,根据Lyapunov理论对ST-ESO和超螺旋滑模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利用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解耦,抑制了交叉影响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单电感双输出 BUCK变换器 超螺旋扩张状态观测器 超螺旋滑模控制器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终端模式差异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群民 肖冬雪 +2 位作者 王磊 宋潇 叶向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针对微电网终端模式多元化对其可靠性评估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计及终端模式参与度的加权秩和比综合评估方法?首先,从主维度和交互维度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负荷风光比”和“负荷储能容量比”两个新指标。然后,引入博弈论将网... 针对微电网终端模式多元化对其可靠性评估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计及终端模式参与度的加权秩和比综合评估方法?首先,从主维度和交互维度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负荷风光比”和“负荷储能容量比”两个新指标。然后,引入博弈论将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与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结合,得出各指标的组合最优权重。为更好体现出不同终端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根据指标类型引入不同终端模式下各指标参与度函数。最后,基于微电网终端模式和指标类型的差异,提出基于终端模式参与度的加权秩和比法(participation-weighted rank-sum ratio,PWRSR)计算综合评价值。以某市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在不同终端模式下微电网内部的交叉影响,得到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可靠性 加权秩和比 终端模式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注意力和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的密集安全帽检测
14
作者 尹向雷 苏妮 +1 位作者 解永芳 屈少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为解决现有的安全帽检测算法对密集小目标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注意力和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的安全帽检测算法。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聚焦训练安全帽相关目标特征以提高准确率。采用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对候选框的置信度进... 为解决现有的安全帽检测算法对密集小目标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注意力和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的安全帽检测算法。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聚焦训练安全帽相关目标特征以提高准确率。采用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对候选框的置信度进行优化,提升模型对密集小目标的检测精度。通过WIoU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使得模型聚焦于困难样例而减少简单示例对损失值的贡献,提升模型的泛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模型YOLOv5s相比,所提算法的mAP@0.5达到88.4%,提升了3.0%;mAP@0.5:0.95达到65.6%,提升了6.8%;在召回率和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2.4%和0.5%。所提算法为密集小目标的检测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帽检测 坐标注意力机制 软化非极大值抑制 YOLOv5s WIoU 边界框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灵活调度策略
15
作者 闫群民 任效煜 +2 位作者 宋潇 赵梦珏 安晨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源荷不确定性导致的系统调度灵活性严重不足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根据源荷不确定性特征,结合K-means法和鲁棒优化理论,在多时间尺度对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进行量化。... 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源荷不确定性导致的系统调度灵活性严重不足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根据源荷不确定性特征,结合K-means法和鲁棒优化理论,在多时间尺度对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进行量化。首先,建立日前鲁棒调度模型,充分挖掘火电机组、抽水蓄能等资源的灵活调节潜力,将火电灵活改造及抽水蓄能抽发状态作为模型的第一阶段决策变量,各灵活资源的出力作为第二阶段决策变量,并以灵活改造成本、碳排放成本及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其次,在模型求解中,将所建立的两阶段鲁棒模型转化为相对独立的主问题和子问题,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和强对偶理论反复迭代,以逼近最优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出的优化调度策略在满足灵活性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各类资源,实现了系统中经济性、环保性、灵活性的均衡,并增强了对源荷不确定性风险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灵活性资源 不确定性 两阶段鲁棒优化 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 灵活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改进滑模自抗扰控制
16
作者 皇金锋 周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8,共11页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发生输入电压跳变和负载扰动时输出支路间存在严重交叉影响使得输出电压暂态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CRESO)和改进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TSMC)的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首...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发生输入电压跳变和负载扰动时输出支路间存在严重交叉影响使得输出电压暂态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CRESO)和改进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TSMC)的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首先,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SIDO Buck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叉影响产生的原理。其次,将变换器的主路和支路拟合成独立的2阶ADRC范式分开设计,针对传统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状态变量和扰动观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CRESO对系统状态变量和内外总扰动项进行估计,以提升估计能力,并在相同带宽下提升扰动估计的速度。然后,利用非奇异TSMC设计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使滑模面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原点,代替比例-微分(PD)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鲁棒性,并加入超扭矩算法进一步降低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接着,通过特征值稳定判据和Lyapunov理论证明了CRESO和改进非奇异TSMC的稳定性,求出了CRESO的稳态误差范围和改进非奇异TSMC的收敛时间。最后,搭建了SIDO Buck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平台,通过对比在输入电压和负载突变时,共模-差模电压(CMV-DMV)控制、传统ADRC和本文改进ADRC这3种策略的暂态性能差异,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的控制策略减小了SIDO 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并提升了系统瞬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交叉影响 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 非奇异终端滑模 超扭矩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
17
作者 马帅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9,共4页
针对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控制中难以准确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的问题,利用滑模观测器(SMO)对系统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不敏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计算法。首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 针对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控制中难以准确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的问题,利用滑模观测器(SMO)对系统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不敏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计算法。首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基于滑模观测器的转速观测方程,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观测方式和产生抖振机理。然后,在传统滑模观测器中利用连续变化的Sigmoid函数代替开关函数来降低系统抖振,引入变截止频率低通滤波器来减少高次谐波的变化影响。最后,在MATALB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滑模观测器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系统抖振和高频干扰,提高电机位置和速度信息的估算的准确性,对转速和负载变化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无速度传感器 切换函数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特征融合及多尺度空洞注意力的遮挡鸟巢检测
18
作者 尹向雷 屈少鹏 +1 位作者 解永芳 苏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5,共11页
为了提高被遮挡鸟巢目标的检测性能与准确性,减少鸟类筑巢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威胁以及运维成本,提出基于改进YOLOv5的输电线路鸟巢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渐进特征金字塔网络优化原始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有效避免了非相邻层次之间较... 为了提高被遮挡鸟巢目标的检测性能与准确性,减少鸟类筑巢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威胁以及运维成本,提出基于改进YOLOv5的输电线路鸟巢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渐进特征金字塔网络优化原始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有效避免了非相邻层次之间较大的语意差距,增强了非相邻层次间的融合效果.使用多尺度空洞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不同尺度的语义信息,提高模型对遮挡鸟巢目标的检测性能.采用轻量级Mobile-NetV3网络作为骨干网络,进一步降低模型复杂度.消融实验与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召回率、精确率与平均精度均值相较于原始算法分别提升了2.0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与1.7个百分点,权重大小与计算量分别减少了74.7个百分点与53.5个百分点.对于遮挡鸟巢目标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遮挡目标 YOLOv5 注意力机制 渐进特征金字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复合指标优化模态分解和Stacking集成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
19
作者 冉启武 石卓见 +2 位作者 刘阳 黄杰 张宇航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8-1108,I0071-I0075,共16页
为提高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分解水平及预测模型的整体性能,提出考虑复合指标优化模态分解和Stacking集成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以排列熵结合互信息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金豺优化算法自适应获取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优参数组合... 为提高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分解水平及预测模型的整体性能,提出考虑复合指标优化模态分解和Stacking集成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以排列熵结合互信息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金豺优化算法自适应获取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而将多元负荷序列分解为本征模态函数集合;其次,通过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扰动的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算法对与多元负荷相关的气象、日期及负荷因素进行特征筛选,从而为多元负荷构建高耦合度的特征矩阵;充分考虑到各单一模型的差异性及优势性,在采用k折交叉验证法减少过拟合的基础上,构建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对多元负荷进行预测;最后采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校区多元负荷数据集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电、冷、热负荷预测中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达到了0.903%、2.713%和1.616%,预测精度相比其他预测模型具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系统 平均影响值算法 Stacking集成学习 金豺优化算法 复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右半平面零点的SIDO 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20
作者 皇金锋 李啸天 +1 位作者 章乾 李慧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7,共12页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l flatness based control,DFBC)和支路改进双闭环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主路微分平坦理论,在主路控制中设计微分平坦控制器,并对微分平坦系统进行误差反馈;设计ESO对主路的扰动项进行观测,将观测后的状态量反馈到微分平坦控制器中.其次,针对支路存在耦合以及右半平面零点的问题,设计改进型双闭环ADRC进行系统解耦,其中,电流内环选取基于模型补偿和前馈补偿的ADRC,电压外环选取普通ADRC,然后,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基于HIL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减小了输出两支路之间的交叉影响,解决了非最小相位系统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SIDO Buck-Boost变换器 右半平面零点 扩张状态观测器 微分平坦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