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陈弦 张基伟 +4 位作者 张佳鑫 吴卫东 潘锋 张叔胤 张忍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50,共19页
随着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不断增加,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千米级深井建设中,传统设计理论的滞后性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以满足深部资源开发的实际需... 随着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不断增加,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千米级深井建设中,传统设计理论的滞后性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以满足深部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单层、双层及复合井壁结构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地层环境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传统井壁结构在深部高地应力、高渗透水压及高温耦合作用下的失效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井壁—围岩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构建多参数耦合的井壁厚度优化计算模型,定量评估了埋深、围岩强度等关键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明确指出了传统设计在千米级深井中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多维参数耦合分析模型,将地质受力评估、结构体系优化与井壁设计理论有机结合,为适应深部复杂地质条件提供了新型结构优化方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竖井井壁设计规范中载荷结构法的理论体系及其工程适用性,系统探讨了各规范基于厚壁圆筒理论的差异化设计准则。总结了拉麦公式在浅层匀质岩体中具有普适性,但在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显著局限;多姆克公式虽然改进了冻结壁厚度计算方法,但是其结果与实际工程需求存在深度悖反现象;包神公式引入流固耦合作用机制,实现了技术突破;锚注结构衬砌支护公式通过预锚注技术实现围岩—支护协同承载,为千米级深竖井设计提供了创新路径和理论框架。研究表明:(1)相较于传统圆形断面,椭圆形竖井在深部建井工程中展现出显著的稳定性优势,其特有的应力重分布特性可有效降低岩爆等动力灾害发生概率。(2)现有井壁稳定性理论体系在千米级以浅竖井工程中已初步验证有效,但在千米级以深竖井应用中尚未系统涵盖高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多场耦合效应,在结构参数动态优化、非均匀地质适配及深部多场耦合效应解析精度等方面存在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3)现行井壁设计规范提高了竖井井壁的安全性能,可为高水压环境下的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4)通过构建考虑围岩—支护动态响应的预锚注初期支护力学模型,建立了基于三维数值仿真的锚注结构衬砌支护理论体系,为深部复杂地层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深竖井工程在超2000 m深度面临以下挑战:传统理论难以解析高水压、高地温和复杂应力的耦合效应;二维模型在三维应力场中的精度不足;化学腐蚀导致的材料劣化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十五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方面:研发自适应应力调控与纳米复合增强材料;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推动低碳化转型,推广3D打印再生混凝土技术;突破深部恶劣环境下的长效服役技术,开发多层梯度复合材料井壁,并优化椭圆形井壁的应力调控机制,提升极端条件下井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述分析对于破解深部竖井工程中高地应力、高温、高水压多场耦合作用下的井壁失效难题具有参考意义。通过建立多维参数耦合分析模型及新型复合井壁技术体系,为千米级深井井壁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结构 围岩荷载 水平地压理论 井壁与围岩相互作用 井壁厚度设计规范 椭圆形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北京冬奥绿色电能电力组团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曾发意 王丹 +3 位作者 王召召 王晓楠 金永亮 梁亭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87-90,共4页
保障北京冬奥绿色电能电力组团工程作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配套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三维投影技术、利用GPS虚拟交桩、模拟施工过程等方法,减小了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和土方开挖量,工程最... 保障北京冬奥绿色电能电力组团工程作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配套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三维投影技术、利用GPS虚拟交桩、模拟施工过程等方法,减小了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和土方开挖量,工程最终达到零弃方;通过应用高低腿开挖、无人机放线、货运索道等技术,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通过对原塔改造升级,解决了历史挂渣问题;通过采用坡面排水工程、SNS柔性防护网、浆砌石分级护坡、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技术创新高陡边坡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该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可复制,推广性强,为输变电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新技术 保障北京冬奥绿色电能电力组团工程 输变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长明 刘凯 +1 位作者 董翔 张礼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13,共8页
为了寻找适宜于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类型,采用时效与时效熵、质量与质量熵、适应度与变化熵3种模型分析了直线型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并探讨了普通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提出并研究了改进矩阵型低熵组织结构。分析表明:直线型及... 为了寻找适宜于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类型,采用时效与时效熵、质量与质量熵、适应度与变化熵3种模型分析了直线型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并探讨了普通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提出并研究了改进矩阵型低熵组织结构。分析表明:直线型及普通矩阵型组织结构因其结构弊端和高熵性,均不能满足多项目施工组织的需要,而改进矩阵型低熵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有序度,能更好地满足多项目管理的要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评价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建议,即全面衡量、综合考虑之后选取一种最合适的组织结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的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目管理 组织结构 熵理论 建筑施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预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长明 贡少瑞 +2 位作者 张超晖 张礼奎 张雪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建立隧道施工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的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200例隧道塌方事故,总结出影响隧道塌方的11大风险因素,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三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建立山岭隧道的塌方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突变... 为建立隧道施工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的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200例隧道塌方事故,总结出影响隧道塌方的11大风险因素,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三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建立山岭隧道的塌方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突变理论对隧道塌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对某隧道施工穿越冲沟地段进行塌方风险预测,结果能较好反映该工程实际情况,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隧道塌方 突变理论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岩巷破坏机理与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雪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0-395,共6页
岩巷的稳定性评价与支护设计对深井岩巷掘进和维护十分重要。为了开展深埋煤矿岩石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锚网支护参数优化分析,以文家坡煤矿深埋一号辅助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完成了岩巷变形特征的实测分析,然后运用数... 岩巷的稳定性评价与支护设计对深井岩巷掘进和维护十分重要。为了开展深埋煤矿岩石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锚网支护参数优化分析,以文家坡煤矿深埋一号辅助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完成了岩巷变形特征的实测分析,然后运用数值模拟的方式从巷道围岩塑性区发展规律和围岩应力变化特性两方面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根据现场监测和模拟结果优化了该巷道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巷道不断地向前掘进,巷道两帮围岩塑性区厚度先增大直到逐渐稳定,自重引起的水平应力使巷帮向巷道内收敛,顶板产生剪切破坏,两帮产生劈裂破坏;原支护方案作用下巷道围岩变形量非常小,锚杆(索)支护方案过于保守。将帮部锚杆长度由2.7 m优化到2.3 m后,在其他支护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支护可以满足巷道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岩巷 围岩破坏机理 支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井筒过饱和粘土段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忠森 陈弦 +1 位作者 孙悟强 孙建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9,共4页
针对车村煤矿一号井副斜井井筒暗槽施工过程中井筒发生不均匀沉降、顶板开裂的问题,对井筒遇到的饱和粘土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提出了钢轨混凝土桩帷幕、小管棚超前支护、片石混凝土置换加固的综合施工方案,并对地面沉... 针对车村煤矿一号井副斜井井筒暗槽施工过程中井筒发生不均匀沉降、顶板开裂的问题,对井筒遇到的饱和粘土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提出了钢轨混凝土桩帷幕、小管棚超前支护、片石混凝土置换加固的综合施工方案,并对地面沉降和井筒收敛进行了监测。实施结果表明:采用钢轨混凝土桩帷幕可以有效的控制饱和粘土进一步涌入井筒内,消除了对井筒掘进的灾害影响;采用小管棚和片石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案确保了巷道的顺利掘进和巷道的稳定,保证了安全和质量,为今后同类型工程地质条件的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饱和粘土 管棚 钢轨混凝土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立井深厚富水基岩爆破参数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培章 陈弦 黄保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共4页
针对新庄煤矿回风立井冻结基岩段施工初期炮眼利用率低、爆破成形差的问题,在分析冻结围岩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岩石冻结后的硬度系数分类进行爆破设计的方案,确定了两类岩石硬度系数下合理的爆破参数,同时采取了增加中空眼、采用周边眼... 针对新庄煤矿回风立井冻结基岩段施工初期炮眼利用率低、爆破成形差的问题,在分析冻结围岩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岩石冻结后的硬度系数分类进行爆破设计的方案,确定了两类岩石硬度系数下合理的爆破参数,同时采取了增加中空眼、采用周边眼空气垫层装药结构等辅助措施来提高爆破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方案,实现了炮眼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炮眼平均眼痕率达到62.4%,达到了快速掘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立井 深厚富水基岩 爆破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