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南市冬小麦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1
作者 韩蓓蓓 李东 许伟峰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4期136-136,共1页
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影响很大,为了了解气候因素对冬小麦种植和生长具体有哪些影响,本文以渭南市为调查对象,介绍渭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对冬小麦种植的影响,提出几点措施和方法来适应当地气象条件的变化。
关键词 渭南市 冬小麦种植 气象条件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果树花期冻害气候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葛徽衍 张永红 张金武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95-96,共2页
采用1 970~2 0 0 0年陕西省渭南市主要果品大县的终霜冻气候资料,介绍了渭南市终霜冻气候状况,分析了冻害对果树花期的影响及暖冬与冻害的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果树花期冻害的生产对策措施。
关键词 渭南市 果树 花期冻害 气候 分类 发生频率 暖冬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水地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丽娜 赵晓进 +5 位作者 薛源清 张文彦 李颖丽 王娟玲 孙健康 赵青锐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3期71-74,共4页
小麦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其受小麦品种、管理水平、气象因素等多重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渭南市小麦品比试验中千粒重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对本市影响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4月、5月份降水量大小影响显著... 小麦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其受小麦品种、管理水平、气象因素等多重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渭南市小麦品比试验中千粒重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对本市影响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4月、5月份降水量大小影响显著;田间管理水平尤其是磷钾肥施用量、氮肥追施量和追施时期对千粒重也有较大影响;品种之间千粒重有差异,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娟 马耀绒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143-144,193,共3页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渭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渭南市水资源的现状及空中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对策。实践证明,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新途径。
关键词 渭南市 水资源 人工增雨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渭南市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亚丽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利用陕西省渭南市11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统计局提供的《农业统计年鉴》粮食产量资料,分析研究渭南市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在小麦和玉米生长阶段均重旱的年份,其产量将分别减产83%和53%。全市范围内,影响各地产量的因素在大... 利用陕西省渭南市11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统计局提供的《农业统计年鉴》粮食产量资料,分析研究渭南市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在小麦和玉米生长阶段均重旱的年份,其产量将分别减产83%和53%。全市范围内,影响各地产量的因素在大多数年份是一致的,相比之下,韩城和白水小麦的种植风险最大,而大荔玉米种植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产量 减产 种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棉花三桃要素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红 葛徽衍 胡淑兰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7,共2页
采用陕西蒲城县棉花“三桃”数据资料 ,对棉花“伏前桃”、“伏桃”、“秋桃”时期的结铃、脱落和霉烂铃与各相应时段气象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到棉花“三桃”时期结铃与降水负相关 ,与气温正相关 ;脱落与降雨天数、明显降雨和... 采用陕西蒲城县棉花“三桃”数据资料 ,对棉花“伏前桃”、“伏桃”、“秋桃”时期的结铃、脱落和霉烂铃与各相应时段气象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到棉花“三桃”时期结铃与降水负相关 ,与气温正相关 ;脱落与降雨天数、明显降雨和高温天数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 棉花 伏前桃 伏桃 秋桃 气象条件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陕西棉花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永红 葛徽衍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利用陕西棉区大荔、临渭、泾阳 3个代表站点40年的逐旬气象资料 ,针对气象因素对棉花生产生育的影响 ,分析研究了陕西棉区主产棉县棉花气象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提出了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陕西 棉花 产量 气象因素 气温 降水 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洛克”远距离引发陕西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武麦凤 王桂梅 +2 位作者 曹玲玲 张丽娟 王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7-1304,共8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月17-18日台风"洛克"引发陕西中南部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导系统,主要表现在:(1)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了西...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月17-18日台风"洛克"引发陕西中南部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导系统,主要表现在:(1)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了西风带系统的东移,使陕西中南部长时间处于槽前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为形成大范围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2)远距离台风激发了大气扰动,它向中国大陆方向传播的过程中与中纬度低值系统相遇并相互作用,使青藏高原东部到陕西南部的气压梯度增强,风速增大,诱发了低空急流的形成,高低空急流耦合,又激发了次级环流的形成,为形成暴雨提供了水汽、能量和足够的动力抬升条件;(3)地面锋面是强降雨的触发机制,台风通过扰动传输到中国大陆的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产生锋生,降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高低空急流 次级环流 水汽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陕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及灾害过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高菊霞 庞亚峰 +1 位作者 任建芳 武麦凤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4期54-57,74,共5页
2005年是陕西省正式采用ADTAD雷电定位技术监测雷电活动的第一年。依据雷电定位监测的云地闪数据,对陕西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可知:与年平均雷电气候特征比较,2005年雷电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基本一致,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雷电高值区发... 2005年是陕西省正式采用ADTAD雷电定位技术监测雷电活动的第一年。依据雷电定位监测的云地闪数据,对陕西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可知:与年平均雷电气候特征比较,2005年雷电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基本一致,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雷电高值区发生在陕南南部地区;雷电数据监测覆盖全省,雷电落点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对雷电的强度、电荷、能量等有了定量监测,为认识其密度、频度等活动规律提供了依据。结合典型雷电灾害天气过程分析,为雷电灾害防御及预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云地闪 活动特征 陕西 200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秋季气候变化对秋粮生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徽衍 张永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77-78,81,共3页
采用陕西关中40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陕西粮食主产区关中秋季气候资源及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秋粮生长季节平均气温大部分为上升趋势,东北和北部为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是增加的趋势... 采用陕西关中40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陕西粮食主产区关中秋季气候资源及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秋粮生长季节平均气温大部分为上升趋势,东北和北部为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是增加的趋势,气温增高有利于加速秋粮的生育进程。秋粮生长季节降水增加,气温升高;日照在关中地区都是减少的趋势;北部减少的幅度最小,西南部减少的幅度最大。关中秋季气候变化总体上有利于秋粮生产的发展,应适当扩大秋粮种植面积,增加秋粮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秋季 气候变化 秋粮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植棉区秋淋灾害气候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徽衍 张永红 +2 位作者 张焕玲 李岗涛 张永民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陕西 关中植棉区 秋淋灾害 气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气象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12
作者 张永红 葛徽衍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棉花气象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特点、功能、内容和整体框架 。
关键词 棉花气象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系统结构 系统功能 系统内容 系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为农纵深发展须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
13
作者 葛徽衍 张永红 +1 位作者 张永民 李桦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168-169,175,共3页
通过对农业气象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全面发展农业气象工作须加强下述四个方面的结合:气候、天气、监测与农业相结合,农业气象长、中、短期和短时预测预报预警相结合,科研、应用、业务、服务相结合,学习、交流、培养、创新相结合... 通过对农业气象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全面发展农业气象工作须加强下述四个方面的结合:气候、天气、监测与农业相结合,农业气象长、中、短期和短时预测预报预警相结合,科研、应用、业务、服务相结合,学习、交流、培养、创新相结合。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根据陕西天气气候特点和防灾减灾、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全面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农业 纵深 发展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演变及其格局变化
14
作者 雷春丽 雷莉萍 +1 位作者 尹贞钤 贺文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90,共2页
作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粮食供给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生产,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度不断扩大背景下,农业生产贸易对于调节国内粮食供求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农业生产不可避... 作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粮食供给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生产,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度不断扩大背景下,农业生产贸易对于调节国内粮食供求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演变 格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81·6”大石槽暴雨简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文忠 杨毅 夏维武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56,共4页
1981年6月20日,陕西省渭南县南部的秦岭北坡浅山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渭南县桥南乡以南的大石槽(即北纬34°18′,东经109°38′)。暴雨从20日15时25分开始,到20时基本结束,历时4小时35分钟,大石槽雨量站实... 1981年6月20日,陕西省渭南县南部的秦岭北坡浅山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渭南县桥南乡以南的大石槽(即北纬34°18′,东经109°38′)。暴雨从20日15时25分开始,到20时基本结束,历时4小时35分钟,大石槽雨量站实测降水量339.9mm。本次暴雨在我省17场典型大暴雨中,24小时降水量占第5位,6小时降水量占第2位,1小时降水量占第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大石槽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东部连续性冰雹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淑兰 武麦凤 +2 位作者 王旭仙 张丽娟 武广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利用关中东部各气象站和各县防雹站(点)建站以来的连续性降雹资料,统计分析了连续性降雹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强回波移动規律,总结出影响关中东部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天气特征及渭北多雹和多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原因是特殊地形... 利用关中东部各气象站和各县防雹站(点)建站以来的连续性降雹资料,统计分析了连续性降雹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强回波移动規律,总结出影响关中东部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天气特征及渭北多雹和多连续性降雹的重要原因是特殊地形与秦岭背风波相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降雹分布 环流特征 统计分析 特殊地形 背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渭河流域5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场诊断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武麦凤 王旭仙 +1 位作者 孙健康 高菊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利用实况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水汽输送、水汽收支以及水汽含量等方面着手,对2003年发生在渭河流域的5次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降水区700hPa上的比湿值均不低于7g/kg;... 利用实况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水汽输送、水汽收支以及水汽含量等方面着手,对2003年发生在渭河流域的5次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降水区700hPa上的比湿值均不低于7g/kg;在垂直结构上,强降水地区低层水汽含量在降水前6~12h出现峰值,强降水出现在高层比湿的峰值附近;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渭河流域南边界是水汽的主要输入方,主要的水汽输送层在850~700hPa,西边界是水汽的主要输出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8”渭河下游特大洪涝灾害的“三情”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旭仙 杜继稳 +2 位作者 武麦凤 胡淑兰 王晓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0,共7页
应用渭河流域各气象站及下游重灾区华县水文站的资料,对2003年渭河下游特大洪灾的雨情、水情及灾情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气环流背景,从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降水的落区和分类,总结了特大洪灾的降水特点;从洪水的水位、流量、过程线及与历... 应用渭河流域各气象站及下游重灾区华县水文站的资料,对2003年渭河下游特大洪灾的雨情、水情及灾情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气环流背景,从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降水的落区和分类,总结了特大洪灾的降水特点;从洪水的水位、流量、过程线及与历史洪灾过程的对比分析,得出“03.8”洪水具有“峰次多、水位高、历时长、总量大”之特征;通过洪水前后卫星遥感监测图像的对比分析,清楚地看出渭河主河道明显加宽了3~8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多亿元;经过以上分析,还揭示了本次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有关治理渭河、减少洪灾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特大洪灾 成因分析 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偏大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以143个国家基准站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亚丽 任芝花 +3 位作者 陈高峰 夏巧利 贺音 余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7-1016,共10页
利用143个国家基准站2002—2010年自动与人工逐日平行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差异,着重分析两者存在的较大差异及其发生原因,并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中自动观测仪器变化信息,客观评价... 利用143个国家基准站2002—2010年自动与人工逐日平行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差异,着重分析两者存在的较大差异及其发生原因,并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中自动观测仪器变化信息,客观评价自动观测对气温序列均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1.29%、54.14%、67.18%的自动观测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大于人工观测值,差值在±0.2℃之间的百分率分别为78.8%、63.1%、60.9%,平均对比差值分别为0.05、0.09、0.15℃,标准差为0.14、0.22和0.15℃,各气温要素的差值、绝对差值和标准差随自动观测时间的增长并无明显的增大或减小的趋势,且空间分布各有不同;(2)通过对对比差值、绝对差值、标准差的分类比较、逐步筛选发现,少数台站自动与人工观测值差异较大,对于采集自同一传感器的不同气温要素,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差值表现也不尽一致。经PMT检验,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绝对差值最大的20个站中分别有35%的台站的月平均气温序列、35%的台站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和25%的台站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由于自动观测仪器变化引起序列的非均一;(3)分析认为:温度传感器检定更换而导致的仪器示值误差变化会造成自动与人工观测对比差值跳变,而温度传感器或数据采集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零点漂移会导致自动观测气温严重偏离人工观测值,这两种因素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偏大,也是自动观测仪器变化导致气温序列产生非均一断点的可能原因。建议加强自动观测数据的监测与质量控制,增加观测仪器检定示值误差订正,并采取硬件、软件补偿等方法,实现温度零点补偿,尽可能地减小或消除仪器误差,提高自动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气温 差异 仪器示值误差 仪器零点漂移 惩罚最大t检验(R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界壳理论看设施农业专业预报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永红 葛徽衍 贾金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7-57,F003,共2页
引入界壳理论的概念 ,分析了设施农业生产中农业气象预报的地位和作用 ,并提出了设施农业生产中改变界壳属性 。
关键词 界壳理论 设施农业 农业气象预报 塑料大棚 温棚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