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关中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星敏 董自鹏 +3 位作者 陈闯 董妍 杜川利 彭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9-1296,共8页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利用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陕西关中地区43个气象观测站能见度资料、西安泾河太阳光度计CE318气溶胶观测资料以及泾河站风速、相对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分别分析...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利用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陕西关中地区43个气象观测站能见度资料、西安泾河太阳光度计CE318气溶胶观测资料以及泾河站风速、相对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卫星MODIS/AOD和地基CE318/AOD与能见度、低能见度日数的关系以及在不同风速、相对湿度时AOD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关中MODIS/AOD的空间分布与能见度分布具有明显对应关系,冬、春季AOD与08:00(北京时,下同)能见度相关最好,夏、秋季AOD与14:00能见度相关最好。去除降水因素后,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是造成秋、冬季出现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地基观测的气溶胶波长指数在0.8~1.2之间时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空气中颗粒物造成的能见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湿度越大,能见度下降越明显。风速小,大气中的颗粒物容易聚集,使能见度变差;风速大,有利于空气中颗粒物扩散,使能见度得到改善。用AOD估算能见度时,需要考虑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能见度 相对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乔丽 杜继稳 +2 位作者 江志红 吴林荣 姚迎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选取主要气候变量、地质土壤类型、水文、径流特征、地表植被类型及分布等10个影响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因子,利用K-Means Cluster Analysis(快速聚类法)和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分层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 选取主要气候变量、地质土壤类型、水文、径流特征、地表植被类型及分布等10个影响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因子,利用K-Means Cluster Analysis(快速聚类法)和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分层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进行研究,将陕西地区划分为8个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并对区划合理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采用生态因子和干旱因子相结合的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实际情况,充分地体现"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陕西省 生态农业 干旱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未来50年区域旱涝气候预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栗珂 高炬 叶殿秀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3期23-27,共5页
用陕西省近526a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超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 用陕西省近526a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超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a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气候变化 干旱 水灾 洪涝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重污染天气低空流场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淑兰 胡琳 +2 位作者 程路 林扬 路岑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利用陕西关中区域内五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有PM_(2.5)监测数据以来的2014—2019年各市污染指数(AQI)筛选代表年,定义关中区域污染和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结合陕西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数据,... 利用陕西关中区域内五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有PM_(2.5)监测数据以来的2014—2019年各市污染指数(AQI)筛选代表年,定义关中区域污染和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结合陕西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数据,对影响关中区域的流场分型,并重点研究了各流场分型与PM_(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关中区域低空流场,将重污染天气日流场分为:东部来流(A~C)、西部/南部来流(D~F)、北部来流非转向(G)和无显著流场(H)4个大类,根据出现时间和地点等,东部来流又分为东北来流(A)、东北来流夜间型(B)、渭南绕山来流(C),西部/南部来流分为西南/南部来流(D)、北部来流转向(E)、宝鸡来流(F),共8个类型分别记为A~H。(2)区域重污染过程中东部来流出现最多,频率达到59.8%,其中B、C型占比均达到25.0%以上;各流场分型昼夜变化较大,在昼间(08:00—19:00)流场中,出现最多的是C型流场,在夜间(20:00—07:00)流场中B、E、F型比较活跃,出现最多的是B型流场,另外A、D、G、H型夜间出现比昼间多。(3)关中区域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除因供暖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外,低空流场对污染物扩散影响显著,从流场分型上看,静稳天气、山谷风、北方污染物输送是导致关中区域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 低空流场分型 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林仙 《灾害学》 CSCD 1990年第1期72-75,共4页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病虫害所减少的农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25%左右。病虫的发生、发展、分布及危害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中气象条件对病虫消长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农作物 病虫害 气象条件 预报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陕西省气象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乔丽 程恺 +1 位作者 吴林荣 李星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56,共4页
干旱灾害是陕西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干旱灾害进行科学分析及风险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台站1981—201... 干旱灾害是陕西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干旱灾害进行科学分析及风险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的降水量等气象资料,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对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1)陕西省的干旱灾害分布极不均匀,其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2)陕西省干旱灾害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陕北、关中发生区域性干旱频率高于陕南。(3)陕西省的干旱灾害发生季节在陕北、关中、陕南有显著差别,陕北干旱灾害季节性差异最大,关中次之,陕南最小。(4)持续性干旱灾害有的出现在同一季节,有的要跨2个季节。陕西省的干旱灾害总体上是春旱、秋旱、秋冬连旱或冬春连旱较多,陕南连续性干旱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干旱 灾害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现象和陕西省冬小麦丰歉关系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徐玉祥 刘笃慧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4期43-48,共6页
本文对影响全球大气环流的ENSO现象和陕西降水变化的关系,以及对陕西冬小麦丰歉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研究。工作表明: ENSO现象及其引起的印度季风雨的变化和陕西的天气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而利用这些关系,可对陕西冬小麦丰歉年景作出长期预报... 本文对影响全球大气环流的ENSO现象和陕西降水变化的关系,以及对陕西冬小麦丰歉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研究。工作表明: ENSO现象及其引起的印度季风雨的变化和陕西的天气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而利用这些关系,可对陕西冬小麦丰歉年景作出长期预报;再根据500bpa环流特征量,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得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判据A和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产量 ENSO 模糊综合指数 全球大气环流 天气气候 长期预报 环流特征量 降水变化 模糊综合评判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区CO_(2)和水汽湍流输送实验研究
8
作者 彭艳 赵奎锋 +2 位作者 张璐 张宏昇 李星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7-2417,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时段内CO_(2)小时浓度年均值为(404.4±27.9)×10^(-6),与瓦里关大气背景观测站和全球背景观测站CO_(2)年均值浓度水平相当,水汽小时浓度年均值为9.44g/m^(3),年总蒸发量为1321.5mm;CO_(2)、水汽浓度和蒸发量均存在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CO_(2)和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全年白天均表现为较强的碳吸收,观测时段内CO_(2)总吸收量约为-3047g/m^(2);夜间表现为碳排放,观测时段内总排放量约为2631g/m^(2);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均会对区域内CO_(2)通量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会增加区域内植被的固碳能力;白天CO_(2)通量负值多出现在西风条件下,农田和植被覆盖率较大的区域为CO_(2)通量的主要贡献区域;夜间CO_(2)通量正值主要来自于植被、土壤呼吸作用和人类活动排放的贡献.总体而言,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呈现较为明显的碳汇属性,实验时段内CO_(2)的净吸收量约为-416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秦岭北麓 城郊过渡带 涡动相关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擎的网格实况插补站点服务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何林 张雅斌 +3 位作者 肖卫青 霍庆 吉庆 冯洁琼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9,共13页
针对极端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因自动气象站冲毁、通信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观测数据采集或传输中断,无法及时汇交数据等问题,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数据全流程角度,分析采用网格实况分析产品插补到对应缺失站点的数据... 针对极端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因自动气象站冲毁、通信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观测数据采集或传输中断,无法及时汇交数据等问题,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数据全流程角度,分析采用网格实况分析产品插补到对应缺失站点的数据上下游关系,以此开展灾害天气预警与应急决策服务的可行性。通过调用高分辨率多源融合网格实况分析产品研发任意位置服务接口,提出国省协同插补服务、气象数据业务系统(Meteorological Da-ta Operational System,MDOS)订正插补服务、专题库插补服务的思路和方法,阐述其主要流程和关键实现技术。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在数据一致性、服务时效性等方面优缺点,给出适宜国省联合应急或省内快速服务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优插补方案。结合3个典型强降水致灾天气过程的效果检验,以及突发事件气象服务保障实际应用表明:多源融合网格实况插补站点服务流程方法可及时有效填补观测缺失值,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服务中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实况分析 插补 天擎 服务接口 专题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评价
10
作者 包红光 王波 +3 位作者 闫晓云 贾雨龙 秦嘉泽 王卫民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8-27,45,共11页
[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旨在为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优配置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天,在7∶0... [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旨在为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优配置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天,在7∶00-19∶00对5种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PM_(2.5)、空气正负离子以及噪声等指标进行实地监测,分析变化特征并评价环境效益。[结果]人体舒适度(Ⅰ_(CHB))季节日变化与季节均值主要表现为较舒适(Ⅴ)、偏热(Ⅵ)、舒适(Ⅳ)、冷(Ⅱ)等级;同一季节不同结构绿地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PM_(2.5)呈“上午高,下午低”的状态,15∶00-19∶00出现监测时段最低值;冬季、夏季PM_(2.5)均值分别表现最高、最低;PM_(2.5)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II级标准。春季、夏季、秋季18∶00-19∶00,冬季7∶00-8∶00空气清洁度指数(CI)达到容许(D)及以上;不同季节均值等级分别为C~D、B~C、B~C、C~D,对照点均值为D;冬季灌草型均值最高,其他季节乔灌草型均值最高。冬季噪声均值在Ⅰ~Ⅲ,其他季节噪声均值在Ⅰ~Ⅱ,同一季节多层结构绿地噪声较低;秋季、冬季不同结构绿地噪声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结论]PM_(2.5)为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的主要因素;春季灌草型,夏季、秋季、冬季乔木型环境效益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公园管理部门实行季节性绿地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结构绿地的环境效益表现,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地更新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人体舒适度指数 PM_(2.5) 空气清洁度指数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A数值预报模式在线交互式试验管理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彬 胡江凯 +4 位作者 崔应杰 周斌 孙婧 赵春燕 娄盼星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数值预报研发试验是改进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模式试验管理系统是支持研发试验不可或缺的工具平台。面向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需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设计数值预报模式在线交互式试验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 数值预报研发试验是改进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模式试验管理系统是支持研发试验不可或缺的工具平台。面向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需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设计数值预报模式在线交互式试验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软件部署架构,提供模板编辑-流程编排-实例构建功能,支持灵活快捷设计模式试验,所有模块完全打通、一站式访问使用,通过个例数据治理、程序代码制品缓存等手段提升用户体验。系统实现对模式试验全过程的支持,包括模式试验的设计定义、试验实例的创建运行、作业监控管理、结果可视化与检验分析。系统已于2023年上线业务运行,多场景支持数值预报国省统筹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模式 模式试验 试验管理系统 在线 交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51
12
作者 朱琳 叶殿秀 +2 位作者 陈建文 郭兆夏 李美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图 ,并分区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冬小麦 干旱灾害 风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灾损率 易灾性 抗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杜川利 余兴 +5 位作者 李星敏 陈闯 王繁强 彭艳 董妍 董自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22,共10页
为研究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利用2011年夏季西安远郊泾河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气溶胶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边界层顶高度、气溶胶吸收系数、大气消光系数,导出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其进行分... 为研究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利用2011年夏季西安远郊泾河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气溶胶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边界层顶高度、气溶胶吸收系数、大气消光系数,导出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西安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为6.07μg/m3;黑碳气溶胶占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比值为21.9%,黑碳气溶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0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85、0.91;黑碳气溶胶浓度受城市边界层顶高度影响,风向、风速对泾河黑碳气溶胶的堆积输送有不同作用;气溶胶吸收系数和大气消光系数日变化显著,气溶胶吸收系数占大气消光系数比值范围在12%~30%;季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76,变化范围在0.70~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吸收系数 消光系数 边界层 西安泾河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郭兆夏 贺文丽 +2 位作者 李星敏 朱琳 梁轶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掌握陕西省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对气象条件影响烤烟生长的研究,确定陕西省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对指标各气象因子进行空间分布模拟,结合区划指标制作出精细化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陕南汉江支流海拔... 为掌握陕西省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对气象条件影响烤烟生长的研究,确定陕西省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对指标各气象因子进行空间分布模拟,结合区划指标制作出精细化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陕南汉江支流海拔300~700 m的平原、缓坡地和商洛地区南部海拔1000 m以下的川道、浅山区为陕西省烤烟适宜区,此区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优质烤烟的生长需求,可作为陕西烤烟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烤烟 气候资源 GIS 气候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S制作《陕西省气候资源及专题气候区划图集》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兆夏 朱琳 杨文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陕西省气候资源及专题气候区划图集》的编制 ,针对小网格资料推算和专题气候区划空间叠置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实现分区域小网格推算和根据区划模型评判打分的叠置分析的技术方法 ,该方法的应用为利用 GIS制作陕西省气候资源数... 通过《陕西省气候资源及专题气候区划图集》的编制 ,针对小网格资料推算和专题气候区划空间叠置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实现分区域小网格推算和根据区划模型评判打分的叠置分析的技术方法 ,该方法的应用为利用 GIS制作陕西省气候资源数字图像和专题气候区划数字图像 ,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高程模型 气候资源 气候区划图集 网络 GIS 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电线积冰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素良 蔡新玲 +1 位作者 何晓嫒 毛明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51,共5页
选用陕西省宝鸡、华山、洛川、吴旗、榆林5站1980—2005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雨凇、雾凇及混合凇的分布特征与物理特性。结果表明:陕西省华山电线积冰最多、最大、最重。电线积冰以雨凇最多,雾凇次之,混合凇最少,分别占55.2... 选用陕西省宝鸡、华山、洛川、吴旗、榆林5站1980—2005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雨凇、雾凇及混合凇的分布特征与物理特性。结果表明:陕西省华山电线积冰最多、最大、最重。电线积冰以雨凇最多,雾凇次之,混合凇最少,分别占55.2%,27.9%和16.9%。各地积冰日多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雨凇、雾凇、混合凇的平均等效直径为10~25 mm,极大值为78 mm 平均质量为86~236 g/m 华山积冰质量极值最大,为1290 g/m 积冰平均密度为0.22~0.34 g/cm3,混合凇最大,雾凇最小。南北向等效直径的平均值、积冰质量、密度均大于东西向。近26年,年最大积冰质量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冰 雨凇 雾凇 积冰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两次雾霾期间气象要素和气溶胶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文峰 李星敏 +2 位作者 陈闯 刘瑞芳 杜川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98-2306,共9页
利用气象要素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市2013年12月17~25日、2014年2月20~26日两次雾霾过程的气象要素风、温、湿变化,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子谱分布及散射系数的变化及其在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维持与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P... 利用气象要素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市2013年12月17~25日、2014年2月20~26日两次雾霾过程的气象要素风、温、湿变化,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子谱分布及散射系数的变化及其在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维持与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PS观测的粒子谱变化表明,雾霾过程中,粒径在0.5~0.835μm之间的粒子的数浓度增加最明显,雾霾后,〈2μm和〉3.5μm粒子的数浓度下降显著;SMPS观测的粒子谱变化表明,霾过程中细粒子的数浓度主要集中在30~300nm,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8:00~14:00、18:00~02:00为数浓度的大值时段,细粒子段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粒径大于140nm以上的粒子引起的.散射系数的增加与粒径小于1.0?m粒子的数浓度增加有关,也是雾霾期间能见度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气溶胶 粒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旱涝季度、年度预报和集成预报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玉玺 田武文 +3 位作者 杨文峰 李智嘉 董亚非 杨月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车比雪夫多项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建立预报模型,...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车比雪夫多项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建立预报模型,最终用集成预报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和预报系统。经过试报,准确率达到83.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季度预报 年度预报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Nino事件的概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栗珂 刘耀武 +2 位作者 杨文峰 徐小红 郑小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根据1854~1993年期间的El Nino事件资料序列,通过正态性、独立性等统计检验,确定序列的性质。利用Markov随机过程和一阶自回归建立预测模式,给出了下次发生El Nino事件的时间可能在2002年前后。2001年发生的概率为44 %;2002年发生的概... 根据1854~1993年期间的El Nino事件资料序列,通过正态性、独立性等统计检验,确定序列的性质。利用Markov随机过程和一阶自回归建立预测模式,给出了下次发生El Nino事件的时间可能在2002年前后。2001年发生的概率为44 %;2002年发生的概率为6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预测 MARKOV过程 厄尔尼诺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正态性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列锐 侯建忠 +1 位作者 王川 李兆元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2期38-42,共5页
通过对陕西1957~1998年共42年97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中大暴雨资料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总结归纳出陕西灾害性大暴雨的天气气候基本特征和规律性,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关键词 暴雨 时空特征 减灾对策 陕西 水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