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区围栏轮牧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喜东 张晨晨 +5 位作者 齐昆 高荣 马雅莉 石孟迪 史慧芳 石长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开展毛乌素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区围栏轮牧试验研究,为该区灌草林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农牧交错区选择土壤、植被本底条件一致的灌草林地,设置全年放牧(G1)、轮牧(G2)、夏牧(G3)、夏休冬牧(G4)、全年禁牧(G5即对... 开展毛乌素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区围栏轮牧试验研究,为该区灌草林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农牧交错区选择土壤、植被本底条件一致的灌草林地,设置全年放牧(G1)、轮牧(G2)、夏牧(G3)、夏休冬牧(G4)、全年禁牧(G5即对照)5个处理,探究不同围栏轮牧方式对灌草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4和G2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G4试验地生物量平均减少16.32%,1年恢复期后其平均生物量可恢复到原生物量的111.62%。夏休冬牧对改善灌草林地生态环境,提高灌草林地经济价值和生态质量,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适宜毛乌素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区较为科学的放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围栏轮牧 夏休冬牧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沙化地区定位监测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琪 王建梅 +5 位作者 吕禾 马存平 张继平 曹庆喜 秦于倩 傅广军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榆林沙化区定位监测点设在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地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区域,包括横山县、榆阳区、神木市等4个县市区99个乡镇、30个农林场。通过对这些区域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及地下水位的连续5年监测调查并做出分析,... 榆林沙化区定位监测点设在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地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区域,包括横山县、榆阳区、神木市等4个县市区99个乡镇、30个农林场。通过对这些区域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及地下水位的连续5年监测调查并做出分析,监测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植被生长状况及生态环境皆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沙化地区 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沿长城防风固沙林带土壤水分·温度及电导率月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晨晨 刘喜东 +6 位作者 高荣 马雅莉 石孟迪 罗竹梅 秦于倩 艾锋 石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88-93,99,共7页
了解陕北沿长城防风固沙林带土壤(0~200 cm)水分、温度及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性质的主要气象要素,于2023年1—12月进行野外定点监测,测定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 了解陕北沿长城防风固沙林带土壤(0~200 cm)水分、温度及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性质的主要气象要素,于2023年1—12月进行野外定点监测,测定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的波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4月,不同土层土壤水分达到峰值,其中1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高,达7.89%。土壤温度在1月波动最大,且随着时间变化产生明显波动,160 cm土层温度波动最小。土壤电导率在4月出现峰值,地表处电导率最高,达3.68μs/cm,120 cm土层深电导率最低,仅1.99μs/cm。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在3月和5月表现出显著正相关,120和200 cm土层土壤温度与电导率间在10月的相关性最显著,不同时间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相关性出现显著的两级分异;土壤含水率、温度及电导率主要受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降雨的影响,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沙区 陕北沿长城防风固沙林 土壤水温 土壤电导率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珍稀沙生植物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4
作者 孙玉洁 张锡唐 +7 位作者 哈琦琦 张逸康 张艳 乔一娜 石孟迪 马雅莉 马存平 石长春 《草学》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草麻黄和沙芦草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然而由于自身发芽率低和生境被破坏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保护并提高两种珍稀植物的数量,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两种珍稀植物的种子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激素对于草麻黄... 草麻黄和沙芦草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然而由于自身发芽率低和生境被破坏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保护并提高两种珍稀植物的数量,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两种珍稀植物的种子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激素对于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发芽影响不同。30mg/L的IAA处理可以明显促进草麻黄种子发芽;10mg/L浓度以上的6-BA和100mg/L的GA3均会明显抑制草麻黄种子发芽及活力。同样GA3浓度高于100mg/L均会抑制沙芦草种子发芽,20mg/L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沙芦草种子发芽,40mg/L的IAA可以显著提高沙芦草发芽率。DMSO浸泡10min对种子发芽无影响;浸泡20min时,1%浓度DMSO促进效果最佳;当浸泡30min时,0.5%浓度的效果最佳。因此使用30mg/L和40mg/L的IAA分别有助于草麻黄和沙芦草种子发芽,提高种子活力,同时0.5%的DMSO浸泡30min更适合用于沙芦草种子发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沙芦草 种子发芽 植物激素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序
5
作者 王利兵 石长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共2页
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工程因其跨越时空的伟力而铭刻史册。肇始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被誉为“绿色长城”的生态奇迹,便是其中波澜壮阔的一章。它不仅是新中国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期... 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工程因其跨越时空的伟力而铭刻史册。肇始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被誉为“绿色长城”的生态奇迹,便是其中波澜壮阔的一章。它不仅是新中国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期限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战略性工程,更是一部中国人民面对风沙与贫瘠,用坚韧和智慧书写的“人进沙退、山河披绿”的奋斗史诗。为了助力“三北”工程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西北林学院学报》特向全国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征集有关“三北”工程建设的最新科研成果,组织“三北”工程攻坚研究专题,集中报道“三北”工程攻坚战相关科技进展,为深耕中国国土绿化叙事贡献学术期刊应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三北工程 人进沙退 国土绿化 林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于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和坡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高荣 马雅莉 +5 位作者 李剑 刘晓莉 柴红烨 高东治 刘冬林 石长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6,共13页
土壤质量评价是评判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白于山区土壤质量与植被生长间的关系,以撂荒地为对照,于2023年2月在白于山区选取柠条、小叶杨、杏树、油松4种典型乔灌林分,采集0~40 cm土层内土壤样品,探讨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坡... 土壤质量评价是评判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白于山区土壤质量与植被生长间的关系,以撂荒地为对照,于2023年2月在白于山区选取柠条、小叶杨、杏树、油松4种典型乔灌林分,采集0~40 cm土层内土壤样品,探讨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坡底)条件下各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均以小叶杨林分最高,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均以油松林分最高,粉粒含量最大值和砂粒含量最低值均出现在柠条林分中,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油松或柠条林分。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容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余指标则无明显变化规律。3)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质量指数,其中撂荒地(0.570)>柠条林(0.560)>小叶杨林(0.559)>杏树林(0.533)>油松林(0.525)。坡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较为明显,除撂荒地外,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指数从坡顶到坡底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坡顶和坡中的土壤质量指数以柠条林最高,坡底则以小叶杨林最高。白于山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可结合坡位、树种根系特征等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形成乔灌、乔灌草等稳定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于山 土壤质量 空间变异 坡位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新忠 石长春 +5 位作者 高振梁 张瑞丽 高荣 张继平 马雅莉 乔一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202,共7页
气象因子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了解荒漠化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荒漠化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部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并布置监... 气象因子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了解荒漠化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荒漠化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部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并布置监测点。基于此,获得该区域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NDVI遥感数据以及土壤变化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监测植被生长状态,估计荒漠化面积,同时使用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和荒漠化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近10 a来气象因子变化特征较为显著,降水增多、蒸发量减少、沙尘出现的天数也明显缩短,降水量与植被覆盖率和荒漠化面积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2,说明这些气象因子变化特征推动植被盖度呈现出增长变化趋势,有效减少荒漠化面积,说明近年荒漠化治理取得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典型地区 荒漠化 植被指数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土石山区几种针叶树造林生长情况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锡唐 石长春 +2 位作者 高荣 马存平 史社强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10-12,20,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沿黄土石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府谷县郝家寨村进行彰武松、班克松、长白落叶松、油松、侧柏等5个树种的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存活率及相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长白落叶松存活率极低外,其他树种的存活率均达到70%... 为筛选出适合沿黄土石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府谷县郝家寨村进行彰武松、班克松、长白落叶松、油松、侧柏等5个树种的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存活率及相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长白落叶松存活率极低外,其他树种的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坡中位置彰武松成活率最高(86.47%);株高数据中,彰武松>班克松>油松>侧柏;地径数据中,彰武松>油松>班克松>侧柏;新梢生长数据中,彰武松与班克松相近,均高于油松。无论存活率、株高还是地径,不同树种生长指标均为坡中位置的高于坡上位置。整体而言,彰武松在沿黄土石山区很适合栽植,班克松更适合在沿黄土石山区的坡中位置栽植,油松、侧柏生长也较好,不建议栽植长白落叶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土石山区 坡位 存活率 针叶树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沙区观赏牡丹的栽植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强 霍建林 +3 位作者 朱建军 曹双成 刘喜东 李军保 《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42-44,共3页
通过总结观赏牡丹在榆林沙区的栽植与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措施、栽植时间及方法、中耕除草、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防寒措施等内容,为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观赏牡丹的栽植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观赏牡丹 管理技术 栽植 榆林沙区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沿黄区红枣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席艳芸 贾艳梅 +4 位作者 曹庆喜 尤飞 张宇 杨伟 付广军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5期70-7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榆林沿黄红枣栽培区降雨量、投入产出比变化对红枣产业影响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影响红枣产业的发展,降雨量越大,红枣产量越低;9月下旬—10月上旬降雨量越大,裂果率越高。红枣产业的产出与同年度的资金投入息息相关,2... 本文通过对榆林沿黄红枣栽培区降雨量、投入产出比变化对红枣产业影响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影响红枣产业的发展,降雨量越大,红枣产量越低;9月下旬—10月上旬降雨量越大,裂果率越高。红枣产业的产出与同年度的资金投入息息相关,2000—2009年投产比为1∶1.51,2010—2018年投产比为1∶1.27,随着投资成本的增加投产比降低。分析20a的降雨量、投入产出比对红枣产业的影响较大,其影响规律对红枣产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沿黄区 降雨量 投入产出比 红枣产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石圪台矿山典型采煤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11
作者 郝新忠 石长春 +5 位作者 高振梁 高荣 张瑞丽 张继平 马雅莉 乔一娜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为探究陕北典型采煤扰动生境(矸石场、裂缝区、塌陷区)土壤-植被系统的受损特征,以神木市石圪台矿山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典型采煤扰动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未采煤区)相比,矸石场、裂缝区和塌... 为探究陕北典型采煤扰动生境(矸石场、裂缝区、塌陷区)土壤-植被系统的受损特征,以神木市石圪台矿山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典型采煤扰动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未采煤区)相比,矸石场、裂缝区和塌陷区土壤物理性质表现出退化趋势,土壤含水率、硬度均有所下降,电导率和容重上升,其中矸石场、裂缝区的土壤含水率与对照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2)与对照相比,采煤扰动生境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与对照相比,矸石场、裂缝区及塌陷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30.36%、27.38%、37.5%,速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34.92%、37.77%、26.13%;(3)与对照相比,在矸石场、裂缝区以及塌陷区过氧化氢酶分别降低了59.77%、43.68%及51.72%,碱性磷酸酶分别降低3.77%、32.83%、28.78%;(4)与对照相比,矸石场、裂缝区以及塌陷区的植被物种数、密度(乔木)、盖度(草本和灌木)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塌陷区的物种数、密度(乔木)、盖度(草本和灌木)及生物量降幅最大,分别为45.59%、25.69%、35.66%和55.7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塌陷区的综合得分最低,为1.639,受损最为严重。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方采煤区土壤植被系统有效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圪台矿山 采煤活动 土壤 植被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喜东 马雅莉 +8 位作者 高荣 张立强 张艳华 张晨晨 高东治 石孟迪 李江宁 乔江波 石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以陕西省榆林市白于山区为例,选取40年生典型河北杨(Populus×hopeiensis Hu&Chow)、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成熟人工林,以荒草地为对照,测定土壤深度(h)为0<h≤100 cm土层土壤... 以陕西省榆林市白于山区为例,选取40年生典型河北杨(Populus×hopeiensis Hu&Chow)、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成熟人工林,以荒草地为对照,测定土壤深度(h)为0<h≤100 cm土层土壤理化指标,分析3种典型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均在0<h≤20 cm土层处达到最大值,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质量分数均在20 cm<h≤40 cm土层处达到最大值,这说明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总体呈阔叶林(河北杨林)高于针叶林(樟子松林、油松林)的分布规律。最小数据集(MDS)筛选出土壤碳、粉粒体积分数、土壤pH、速效钾、铵态氮5个指标进入最终的土壤质量评价,各林分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樟子松林、油松林、河北杨林、荒草地。在未来进行植被恢复时,树种选择可优先考虑针叶树种,造林配置模式选择则由树种而定,如在樟子松林中引入河北杨等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或选择油松及樟子松纯林的造林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于山区 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雅莉 刘喜东 +7 位作者 张立强 张晨晨 高东治 张艳 段永强 张彦昶 乔江波 石长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8,共7页
[目的]确定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特征,为白于山区人工林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植被恢复40年的人工林(河北杨、油松、樟子松)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采用人工土钻法研究人工林0—5 m土壤的干... [目的]确定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特征,为白于山区人工林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植被恢复40年的人工林(河北杨、油松、樟子松)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采用人工土钻法研究人工林0—5 m土壤的干燥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人工林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荒草地(4.95%)>樟子松林(4.49%)>河北杨林(4.39%)>油松林(2.44%)。(2)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层均存在且形成深度和干层厚度基本一致,但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不同,油松最低,荒草地最高。(3)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指数依次为油松林(69.75%)>河北杨林(28.83%)>樟子松林(26.73%)>荒草地(17.05%)。(4)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粉粒、砂粒和深度分别是影响樟子松、油松和河北杨土壤干燥化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樟子松林在种植40年后土壤干燥化程度最低,可作为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造林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于山区 人工林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柳沫蝉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
14
作者 马存平 张锡唐 +3 位作者 安科旭 马永永 高荣 马雅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为有效防控柳沫蝉,选用4种药剂对其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毒力测定时,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柳沫蝉的杀虫活性最强,LC_(50)值为16.25 mg/L;毒力最差的药剂为10%吡虫啉,LC_(50)值为50.31 mg/L;田间药效试... 为有效防控柳沫蝉,选用4种药剂对其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毒力测定时,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柳沫蝉的杀虫活性最强,LC_(50)值为16.25 mg/L;毒力最差的药剂为10%吡虫啉,LC_(50)值为50.31 mg/L;田间药效试验显示,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的4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94.11%。未来柳沫蝉防治中,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可作为控制柳沫蝉大发生时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沫蝉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对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国平 毕银丽 +2 位作者 李军保 高荣 郜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究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为矿区防治风蚀危害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塌陷区扰动地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研究塌陷1~2 a沙丘典型位置及不同的地表破损率对风蚀/风积量影响。[结果] 塌... [目的] 探究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为矿区防治风蚀危害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塌陷区扰动地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研究塌陷1~2 a沙丘典型位置及不同的地表破损率对风蚀/风积量影响。[结果] 塌陷1a、塌陷2a和对照(非塌陷)沙丘不同典型位置的风蚀/风积深度分别达到-28.2,-45.6和-2.8cm,其整体的风蚀概率达60%以上,90%以上和10%以下。地表破损率越大,其地表风积过程越显著,且随着地表破损率的减小,风沙运动状态逐渐由风积填缝过程转化为风蚀过程,其风蚀/风积深度(Q)与地表破损率(V)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结论] 采煤塌陷有效地促进了风沙运动,改变了局部的风蚀/风积深度,可能引起固定半固定沙丘重新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田 风沙区 采煤塌陷 地表破损率 风蚀/风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长柄扁桃种子萌发期耐旱及耐盐性
16
作者 李荣 张艳 +5 位作者 曹庆喜 王海鹰 赵学庆 陈倩 曹振林 高荣 《水土保持通报》 2025年第5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种子萌发期抗逆性,揭示不同种源长柄扁桃种子性状之间的差异及其萌发特性间的差异,为筛选长柄扁桃优良种源及其在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合理引种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榆林市榆阳区小... [目的]探究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种子萌发期抗逆性,揭示不同种源长柄扁桃种子性状之间的差异及其萌发特性间的差异,为筛选长柄扁桃优良种源及其在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合理引种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XJH)、榆林市神木市锦界镇(JJZ)、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JSZ)、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SHT)4个种源长柄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NaCl分别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探究萌发期内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隶属函数法对种子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个种源长柄扁桃种子在耐旱性和耐盐性上有显著差异,其分别表现为:SHT>XJH>JJZ>JSZ和XJH>JJZ>SHT>JSZ,其中SHT种源的耐旱性综合评价指数为90.12,XJH种源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数为89.51。[结论]SHT种源更抗旱,JJZ种源更耐盐,不同种源的长柄扁桃种子对胁迫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种子萌发 耐旱性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