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鸡滩煤矿智能煤流均衡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德文 张文坦 郝胜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2-145,共4页
针对金鸡滩煤矿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不均衡问题,设计研究出了1套智能煤流均衡系统。通过激光煤流传感器检测运输胶带上煤量信息,经上位机运算,判断采煤机和各带式输送机的实时状态确定调速方案。使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 针对金鸡滩煤矿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不均衡问题,设计研究出了1套智能煤流均衡系统。通过激光煤流传感器检测运输胶带上煤量信息,经上位机运算,判断采煤机和各带式输送机的实时状态确定调速方案。使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匹配,实现"以采定运"和"以运调采"的均衡生产模式,达到煤矿生产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流 均衡生产 调速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工作面顶板水害预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连会青 晏涛 +4 位作者 尹尚先 徐斌 康佳 周旺 闫国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1,共13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首先,在传统透明地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念,引入动态更新功能并明确其设计实现思路;其次,基于顶板水害发育“3阶段”机理分析,提出指标选择应遵循约束性、独立性和持续性“3原则”,确定了地表水特征、含水层结构及性质、隔水层结构及性质、采动影响围岩运移特征及水文要素动态变化特性5大类主要影响因素,共从中提取出14项可量化指标构成顶板水害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已有事故案例、现场水文观测数据变化规律和相关标准规范,提出由4个预警指标参与的智能水害预警方法,划分出4个等级的预警级别、标准和应对措施;以透明水文地质模型为逻辑底层,内嵌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多态接口,集成开发了具备3个层级、6个核心功能的顶板水害智能化预警平台,该平台通过触发器和轮询的混合预警机制,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与预警;最后,平台在西部某煤矿进行了为期1 a的示范应用,期间成功发出15次预警信息,其中10次为监测设备异常预警,5次为水害信息预警,所有预警均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应用验证了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平台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预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平台的预警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水文地质模型 顶板水害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方法 智能化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一通三防”智能协同管控系统研究
3
作者 闫振国 曹豫其 +4 位作者 王振平 万建凯 王延平 张龙成 阮佳宁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6,共12页
传统矿井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管控研究多聚焦于特定灾害的单独防控,难以有效应对复杂条件下多灾种非线性耦合风险。针对该问题,以智能通风系统为矿井灾害防控的核心载体,分析了“一通三防”智能协同管控体系,提出了一种矿井“一通三防”... 传统矿井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管控研究多聚焦于特定灾害的单独防控,难以有效应对复杂条件下多灾种非线性耦合风险。针对该问题,以智能通风系统为矿井灾害防控的核心载体,分析了“一通三防”智能协同管控体系,提出了一种矿井“一通三防”智能协同管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高精度超声波全断面测风仪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实现±0.1m/s的风速测量精度及误差≤2%的任务引导式风量调节;基于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T-CNN)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的双通道协同架构,融合多源数据构建瓦斯安全分区,实现瓦斯异常的超前预警与区域分级联动;通过LoRa无线传感网络构建温度场实时监测体系,结合灾情仿真模拟和三级联动机制,将灾变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依托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矿井拓扑网络数字孪生平台,实现通风网络与通防灾害的耦合演化模拟验证;确立了“数据驱动决策-数字孪生验证-设备集群联控(3D)”的技术路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复杂通风网络3 s内的智能解算,灾变模拟与预案匹配时间缩短至3~5min,联动控制指令传输延迟≤500ms,有效提升了灾害防控的智能化水平与应急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一通三防” 智能通风系统 矿井灾害监测预警 智能协同管控 瓦斯防治 粉尘防控 内因火灾防护 外因火灾防护 灾变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灾变条件下矿井胶带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伟 刘欢 +3 位作者 李明辉 周如海 吴金钟 王伟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4,82,共10页
当前矿井胶带火灾研究多集中于平直巷道内温度场分布特征、烟气浓度演化规律及临界风速量化等方面,对主运输巷与辅助联络巷协同条件下温度场、CO浓度、能见度及临界风速的耦合特征尚缺乏系统性探讨,难以为复杂胶带火灾的安全疏散与通风... 当前矿井胶带火灾研究多集中于平直巷道内温度场分布特征、烟气浓度演化规律及临界风速量化等方面,对主运输巷与辅助联络巷协同条件下温度场、CO浓度、能见度及临界风速的耦合特征尚缺乏系统性探讨,难以为复杂胶带火灾的安全疏散与通风控制提供全面支撑。针对该问题,采用Pyrosim软件建立火灾仿真模型,在不同位置及高度设定能见度、温度、CO传感装置,探究主运输巷与辅助联络巷内CO浓度、温度、能见度等灾变环境参数的动态演化规律,揭示胶带火灾中有害气体扩散与巷道环境参数的动态耦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风速对火灾烟气蔓延方向及速度影响较大,模拟火源规模的临界风速为2.5~3.5m/s;当巷道风速较小时,因可燃物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烟气并聚积,巷道风速小于火灾临界风速时烟气会出现逆流现象,1.5m/s风速下,上风侧出现了CO体积分数与温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515.5×10^(-6)和143.5℃,且该风速下低能见度占比最高;3.5m/s以上风速下可完全抑制烟流逆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火灾 烟气蔓延规律 能见度 温度 CO浓度 巷道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能源集成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学武 任一鑫 +1 位作者 孟繁利 曾宪迪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29,133,共5页
为了解决矿区能源关系不清、孤立开发与利用、无法合理配置等问题,利用集成理论对矿区能源集成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矿区能源种类、能源集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源关系、主要能耗领域与能源种类关系、能耗领域用能方式分析... 为了解决矿区能源关系不清、孤立开发与利用、无法合理配置等问题,利用集成理论对矿区能源集成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矿区能源种类、能源集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源关系、主要能耗领域与能源种类关系、能耗领域用能方式分析矩阵,对能源之间替代、互补和集成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为研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废弃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与用能领域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替代 互补 集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 被引量:34
6
作者 魏久传 吴复柱 +5 位作者 谢道雷 尹会永 郭建斌 肖乐乐 智宏峰 翟所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4-983,共10页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端封堵测漏法)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形态进行了现场探查,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煤层厚度的导水裂缝带演化规律及发育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实测和模拟结果,结合其他相似条件的矿井实测数据,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大跨度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为二项式关系,随采厚增加,导水裂缝带高度增大,但增大趋势变缓;导水裂缝带发育形态为平顶拱形,在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工作面斜长近于相等时,"裂隙拱"在垂向上不再扩展,此时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 导水裂缝带 现场实测 模拟分析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D分析长焰煤润湿性与其灰分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文金浩 薛娇 +3 位作者 张磊 徐翠翠 王丹 刘运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6,121,共5页
为了研究长焰煤中无机矿物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上湾煤矿、神木哈拉沟煤矿以及新疆塔城塞尔煤矿的长焰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样灰分测定、润湿接触角试验及X-射线衍射扫描试验,借助MDI Jade6.5软件,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煤... 为了研究长焰煤中无机矿物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上湾煤矿、神木哈拉沟煤矿以及新疆塔城塞尔煤矿的长焰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样灰分测定、润湿接触角试验及X-射线衍射扫描试验,借助MDI Jade6.5软件,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煤样灰分中无机矿物特征,并将其特征运用至煤尘润湿性研究中,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煤尘润湿性与无机矿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长焰煤灰分总体上以原生矿物石英与次生矿物高岭石、赤铁矿为主,煤尘亲水能力随煤中灰分增加而增强,Rietveld定量分析知,石英含量在70%左右,高岭石和赤铁矿随煤样变化波动较大,因此选取灰分中共有的石英作为评价煤尘亲水能力的标准,石英含量与其润湿接触角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为研究煤的润湿能力提供了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矿物 润湿接触角 X-射线衍射 煤的润湿性 Rietvel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数值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4
8
作者 彭林军 张东峰 +1 位作者 郭志飚 段庆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09-3616,3632,共9页
沿空掘巷开采技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采场覆岩稳定的时间和沿空掘巷的位置。采场采动岩体运动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动态采场应力作用于围岩并使其状态发生灾变是发生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特厚煤层分层综采巷道布置(包括内错、外错和... 沿空掘巷开采技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采场覆岩稳定的时间和沿空掘巷的位置。采场采动岩体运动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动态采场应力作用于围岩并使其状态发生灾变是发生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特厚煤层分层综采巷道布置(包括内错、外错和垂直),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选择能够最大可能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提高巷道稳定的重要保证。在稳定的内应力场范围内布置小煤柱护巷,能够明显提高巷道围岩稳定状态,减少巷道维护费用。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小煤柱不同巷道布置设计,通过煤柱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合理的巷道位置和煤柱尺寸及上覆岩层防控技术,并得到工程验证是正确可靠的,从而为特厚煤层小煤柱开采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结构力学模型 应力分布规律 沿空掘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及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1 位作者 张传昌 顾大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0,共5页
针对晋陕蒙大型煤炭基地6-9m坚硬厚煤层赋存条件,研究了6-8m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分析确定了液压支架对围岩控制的六个可控性因素,其中合理的支架初撑力与工作阻力应同时满足支架对顶板与煤壁的有效控制。通过研发Φ50... 针对晋陕蒙大型煤炭基地6-9m坚硬厚煤层赋存条件,研究了6-8m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分析确定了液压支架对围岩控制的六个可控性因素,其中合理的支架初撑力与工作阻力应同时满足支架对顶板与煤壁的有效控制。通过研发Φ500-600mm大缸径抗冲击立柱、控制阀组及供液系统,保障了支架对顶板的支护能力及移架速度。优化设计了超大采高液压支架三级协动护帮装置,开发了Q890-Q1150液压支架用高强度易焊接结构钢,通过轻量化设计实现支架减重15%。研究了超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大梯度直接过渡配套方式,有效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研究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环境及装备智能感知系统,实现了工作面设备间的智能联动与一键启停控制。通过对6-8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技术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装备的适应条件及实施的技术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综采 三级协动护帮装置 轻量化设计 大梯度过渡配套 智能化综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工作面覆岩断裂结构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被引量:30
10
作者 庞义辉 王国法 +1 位作者 张金虎 刘化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50,共6页
针对超大采高工作面超大空间、强扰动岩层运动带来的围岩稳定性控制难题,以金鸡滩煤矿8.0 m大采高开采实践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破坏的应力路径效应,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断裂的&qu... 针对超大采高工作面超大空间、强扰动岩层运动带来的围岩稳定性控制难题,以金鸡滩煤矿8.0 m大采高开采实践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破坏的应力路径效应,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断裂的"悬臂梁+砌体梁"结构及稳定性控制技术,并进行了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山压力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位顶板岩层的峰值应力、差应力及强度-应力比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顶板岩层的断裂状态及破断结构形式。金鸡滩煤矿8 m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易形成"悬臂梁+砌体梁"结构,通过开发ZY21000/38/82D型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提高液压支架的强度及支架与围岩的组合刚度,实现了8 m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工作面 顶板断裂结构 围岩稳定性控制 矿山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 m以上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国瑞 亓玉浩 +1 位作者 杜毅博 岳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基于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高度远超出了传统喷雾降尘有效作用的距离,导致易出现跑尘、漏尘的问题,研究了超大采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运移规律,探讨了相应的综合防尘关键技术,优化了影响防尘效果的关键元部件的相关参数,提出了8 m以上大采... 基于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高度远超出了传统喷雾降尘有效作用的距离,导致易出现跑尘、漏尘的问题,研究了超大采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运移规律,探讨了相应的综合防尘关键技术,优化了影响防尘效果的关键元部件的相关参数,提出了8 m以上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防尘新方法。井下应用表明,综合防尘新方法有效覆盖了产尘区域,解决了8 m以上大采高工作面跑尘、漏尘的问题,保障了工作面生产安全,避免了煤尘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危害,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新方法的提出奠定了8 m以上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理论体系基础,对相关综合防尘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 m大采高 职业健康 工作面防尘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采场顶板透水压力异常规律预测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林军 宋振骐 +1 位作者 张东峰 周光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兖州矿业集团济三煤矿6301工作面5次透水压力异常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力学建模及现场观测的方法,通过采场上覆岩层的矿压变化规律预测和现场实测,得出老顶裂断是造成顶板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对综采支架的工况进行了分... 以兖州矿业集团济三煤矿6301工作面5次透水压力异常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力学建模及现场观测的方法,通过采场上覆岩层的矿压变化规律预测和现场实测,得出老顶裂断是造成顶板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对综采支架的工况进行了分析,掌握了顶板异常压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顶板控制力学模型,制订了综采支架的控制准则,并提出防止透水及顶板压力异常的控制措施,从而为类似条件的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场 矿压异常 透水预测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动载荷下掘进机镐形截齿的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庆良 王新超 王汝汝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为了缩短掘进机的停机时间,确保其在截割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复杂煤层条件下掘进机的镐形截齿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软件对其所受的随机载荷进行模拟.提取载荷最大值加载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截齿进行静力学强度分析,根据得到的... 为了缩短掘进机的停机时间,确保其在截割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复杂煤层条件下掘进机的镐形截齿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软件对其所受的随机载荷进行模拟.提取载荷最大值加载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截齿进行静力学强度分析,根据得到的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确定其危险位置;基于静力学分析结果,采用Hypermesh软件中的疲劳模块对随机动载荷作用下的镐形截齿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其强度和疲劳寿命满足使用要求,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镐形截齿 随机动载荷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涌出因子分析煤炭矿区甲烷利用及减排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学武 张伟 +2 位作者 李跃 王宁 任一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90-396,共7页
为解析中国煤炭矿区甲烷区域涌出因子,采用原煤产量法,以我国煤炭矿区甲烷排放为例,建立"产量-涌出量模型"。研究我国各个类型矿井的甲烷涌出系数,并根据矿区甲烷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在分类涌出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出区域涌出... 为解析中国煤炭矿区甲烷区域涌出因子,采用原煤产量法,以我国煤炭矿区甲烷排放为例,建立"产量-涌出量模型"。研究我国各个类型矿井的甲烷涌出系数,并根据矿区甲烷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在分类涌出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出区域涌出因子。将原煤产量分布与分类涌出系数做矩阵运算,得到我国煤矿甲烷的27个区域涌出因子,计算并预测区域甲烷涌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甲烷 原煤产量法 涌出系数 涌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首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 被引量:16
15
作者 许永祥 李申龙 +4 位作者 王国法 李明忠 蔡逢华 张金虎 侯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6-194,共9页
基于榆神矿区浅埋深、煤层特厚坚硬的赋存条件,针对超大采高综放开采首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所面临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减少工作面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讨论了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结构形式对... 基于榆神矿区浅埋深、煤层特厚坚硬的赋存条件,针对超大采高综放开采首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所面临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减少工作面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讨论了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结构形式对智能化开采、支架-围岩"小结构"支护系统稳定性和顶煤冒放性的影响,认为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整体式二级护帮板结构更适合超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针对顶煤冒放成拱问题,分析顶煤成拱形态和破拱措施,提出尾梁"小拱小摆、大拱大摆"的智能化摆动策略,提高顶煤冒放性和放煤效率。针对现阶段超大采高综放开采首采工作面顶煤冒放运移规律掌握不足、煤矸识别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阐释了煤岩分界模糊段概念,将待放出顶煤分为纯煤段和煤矸分界模糊段,并提出纯煤段采用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化记忆放煤,煤矸分界模糊段采用人工干预反馈式放煤,在减少人员劳动量的同时保证顶煤采出率和降低含矸率。建立在线灰分检测智能评价和人工现场及时评价相结合的放煤效果综合评价系统,通过放煤键盘和反馈评价器及时、精准地控制放煤过程并给予反馈评价。针对采放不协调问题,提出和分析分区段成组放煤措施,提升放煤效率,促进采放协调。超大采高综放首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研究可为相似条件综放工作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坚硬煤层 超大采高 智能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穿越风积砂层水砂突涌注浆治理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袁世冲 张改玲 +2 位作者 郑国胜 蔡逢华 钱自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4-1110,共7页
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副斜井井筒表层广泛分布厚层风积砂,由于短时间内载重运输车的重复碾压,导致斜井底板破裂,发生水砂突涌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针对金鸡滩煤矿副斜井水砂突涌灾害治理难题,工程前期采用水泥注浆治理,起到了很好的固... 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副斜井井筒表层广泛分布厚层风积砂,由于短时间内载重运输车的重复碾压,导致斜井底板破裂,发生水砂突涌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针对金鸡滩煤矿副斜井水砂突涌灾害治理难题,工程前期采用水泥注浆治理,起到了很好的固砂减水效果,但是并未完全封堵涌水通道;后期通过补注化学浆液,成功封堵了残存涌水通道。结合工程实践与模型试验,分析了斜井底板破裂原因、注浆治理效果及不同种类浆液的固砂堵水机理。现场治理效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浆液主要以树根状劈裂脉固砂为主;化学浆液以劈裂和渗透堵水为主,在封堵残存涌水通道上更具优势,因此两种类型浆液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风积砂 斜井 底板破裂 水砂突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斜井出水涌砂原因分析及抢险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宁 官云章 +3 位作者 庞世界 蔡逢华 闫国成 钱自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3-75,共3页
介绍了金鸡滩煤矿副斜井出水涌砂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发现,短时间超大吨位车辆多次通行造成副斜井底板破裂、底板下覆砂层液化,是本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副斜井出水涌砂抢险治理方案,即:灾害抢险治理采用了"木垛内撑+帮部... 介绍了金鸡滩煤矿副斜井出水涌砂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发现,短时间超大吨位车辆多次通行造成副斜井底板破裂、底板下覆砂层液化,是本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副斜井出水涌砂抢险治理方案,即:灾害抢险治理采用了"木垛内撑+帮部注浆"的方案,后期治理采取了"U型钢棚加固+壁后土层注浆"的方案。治理完成后副斜井已恢复正常通行,没有发生重复性出水涌砂现象,实践表明井筒治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斜井 出水涌砂 底板破裂 抢险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突水涌砂机理及井壁破裂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袁世冲 郑国胜 +1 位作者 钱自卫 蔡逢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针对煤矿斜井井壁破裂修复治理技术难题,以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副斜井井壁破裂导致严重突水涌砂灾害治理工程为例,在充分分析副斜井井壁破裂机理及水砂来源的基础上,采用了临时木垛支撑结合斜井帮部注浆治理的抢险措施,后期采用U型钢棚... 针对煤矿斜井井壁破裂修复治理技术难题,以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副斜井井壁破裂导致严重突水涌砂灾害治理工程为例,在充分分析副斜井井壁破裂机理及水砂来源的基础上,采用了临时木垛支撑结合斜井帮部注浆治理的抢险措施,后期采用U型钢棚永久加固结合壁后帷幕注浆的整体修复措施。修复结果表明:抢险治理措施有效控制了井筒涌水量与携砂量,减缓了斜井顶板与底板变形速率,为后期整体修复赢得了时间;整体修复措施使井筒涌水量由72 m^3/h减小至3.8 m^3/h,携砂量维持在0.1%以下,地表塌陷坑不再发育。井筒修复完成后,没有发生其余不良地质现象,修复效果良好,保证了井筒的正常服役,为类似灾害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井壁破裂 井筒修复 注浆加固 U型钢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彭林军 岳宁 +4 位作者 安亮 李申龙 蔡逢华 冯振华 李明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10,共7页
为实现榆神矿区8.2 m超大采高工作面大型设备安全高效回撤,以金鸡滩煤矿12^(-2)108工作面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实测的方法,研究工作面末采阶段基本顶周期来压规律与顶板断裂位置,得出末采阶段基本顶周... 为实现榆神矿区8.2 m超大采高工作面大型设备安全高效回撤,以金鸡滩煤矿12^(-2)108工作面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实测的方法,研究工作面末采阶段基本顶周期来压规律与顶板断裂位置,得出末采阶段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19.3 m,工作面推进距主回撤通道7.9 m时受动压影响剧烈,在贯通前2 m处来压结束,运用停采等压技术证明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通时无须等压,同时确定基本顶下一次周期来压断裂位置位于主、辅回撤通道中间煤柱约4.8 m处,工作面最终实现了无来压贯通。基于采场矿压规律研究,回撤通道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恒阻大变形锚索+钢带十字链接按A,B、C三个不同应力分区支护整体受力的新设计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应用得出:C区域的锚索伸长量大于B和A区域,越靠近工作面侧锚索下沉量越大,位于回撤通道中部(C区)靠近回采侧恒阻锚索最大延伸量达到180 mm,而垛式支架撤出后大断面巷道一侧邻空成悬臂梁,此时恒阻大变形锚索完全受力,回撤通道顶板整体向采空区倾斜的现象,证明支架撤出过程中恒阻锚索能够保持顶板临时稳定性,保证了顶板没有出现冒顶现象,底板、抹角、帮角基本没有变形,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效果很好。8.2 m综采支架12 d完成设备整体撤架,实现了超大采高综采设备的安全高效回撤,为类似矿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 综采支架 恒阻锚索+十字钢带 分区支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宁 李申龙 +4 位作者 王怀顺 田家威 王岗 杨志 王振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金鸡滩煤矿117综放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纤监测、采后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与拟合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陕北侏罗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诱发顶板覆岩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规律特征,构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预测模型。现场监测显示... 以金鸡滩煤矿117综放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纤监测、采后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与拟合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陕北侏罗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诱发顶板覆岩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规律特征,构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预测模型。现场监测显示117工作面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220.82~223.75m,平均裂采比20.21,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其平均相对误差2.96%。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为陕北地区煤矿特厚煤层安全开采防治顶板水害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煤层 浅埋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