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亚
宋永辉
+5 位作者
李金城
尹宁
董萍
王一帆
龙江
李弯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3-2072,共10页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和外加电压的增加,兰炭废水中COD和NH_(3)-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PAFC投加量为50g/L、电压6V、反应时间4h,初始pH=9,NaCl添加量30g/L时,COD和NH_(3)-N去除率分别为82.37%和100%,更换极板进行二次电解COD去除率可达100%.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苯酚类、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处理后酚类物质含量大幅减少,酮类、醇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占比有所增加.絮凝-电化学氧化过程中,PAFC既是絮凝剂又是Cl^(-)的提供者,其水解产生的Cl^(-)与NaCl引入的Cl^(-)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定向迁移.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有效氯(Cl_(2)/ClO^(-))将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成中间产物氯酚,与絮凝剂中Al^(3+)的水解产物Al(OH)^(2+)、Al(OH)^(+)_(2)及Al(OH)_(3)通过静电和吸附作用结合形成絮凝体被去除.废水中剩余少量的氯酚及酰胺、环己二醇等有机污染物及NH_(3)-N则在ClO^(-)的间接氧化作用下转化为N_(2)、CO_(2)和H_(2)O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絮凝
电解
电化学氧化
协同作用
聚合氯化铝铁(PA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与炭培茶叶评价
2
作者
杨婷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研究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对炭焙茶叶的安全性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观察了型炭与木炭燃烧的逸出特征,研究发现,除氰化氢外,型炭燃烧还会释放氨硫化物。通过原料兰炭的低温炭化可减少型炭燃烧释放氨与硫化物,高温燃烧有...
为研究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对炭焙茶叶的安全性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观察了型炭与木炭燃烧的逸出特征,研究发现,除氰化氢外,型炭燃烧还会释放氨硫化物。通过原料兰炭的低温炭化可减少型炭燃烧释放氨与硫化物,高温燃烧有助于型炭中的硫化物以无机小分子的形式释放,低温炭化利于型炭中有机硫化物的逸出。研究还发现,兰炭基型炭炭焙的茶叶未吸附氰化物、硫化物,炭焙茶中的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的阈值要求,并且该型炭比果木炭炭焙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与茶氨酸含量高。结果表明,低温炭化兰炭基型炭能促进半发酵茶内含物的热化与构香,增进和固化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基型炭
热重-质谱联用
逸出物
大红袍茶
炭焙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煤浆气化细渣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干法脱炭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高影
赵伟
+5 位作者
周安宁
韩瑞
李振
张宁宁
王俊哲
马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65,共12页
本研究以水煤浆气化细渣(CWSFS)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湿法筛分分级,采用工业分析、XRF、XRD、BET、SEM等手段考察粒度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关系,并提出CWSFS的分类方法,用以指导煤气化灰渣的分质高值化利用;再采用粉碎解离-气流分级联合处理...
本研究以水煤浆气化细渣(CWSFS)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湿法筛分分级,采用工业分析、XRF、XRD、BET、SEM等手段考察粒度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关系,并提出CWSFS的分类方法,用以指导煤气化灰渣的分质高值化利用;再采用粉碎解离-气流分级联合处理方法开展了水煤浆气化细渣的干法分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级CWSFS,在固定碳含量、灰组成、矿物类型上有明显差异。≥74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60%、发热量>20 MJ/kg,比表面积较高,主要为残炭,并含有磁铁矿和板钛矿;13-74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为20%-60%、发热量为11-19 MJ/kg,比表面积较小,矿物类型主要为辉石、白铁矿和赤铁矿等;0-13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低于20%、发热量低于10 MJ/kg,主要为富含铝、铁、钙等非晶态玻璃相、石英和少量铁橄榄石、白云母等矿物。根据不同粒级CWSFS的特征,将上述三个组分分别定义为高炭组分、中炭组分和低炭组分。干法分选试验表明,与圆盘粉碎-分级工艺相比,采用气流粉碎-分级工艺可获得产率为29.60%、烧失量高达93.76%的产品,气流粉碎有助于提高残炭的分级分离富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湿法筛分
微观形貌
粉碎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亚
宋永辉
李金城
尹宁
董萍
王一帆
龙江
李弯弯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陕西新能星炭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3-2072,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2019JLM-44)。
文摘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和外加电压的增加,兰炭废水中COD和NH_(3)-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PAFC投加量为50g/L、电压6V、反应时间4h,初始pH=9,NaCl添加量30g/L时,COD和NH_(3)-N去除率分别为82.37%和100%,更换极板进行二次电解COD去除率可达100%.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苯酚类、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处理后酚类物质含量大幅减少,酮类、醇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占比有所增加.絮凝-电化学氧化过程中,PAFC既是絮凝剂又是Cl^(-)的提供者,其水解产生的Cl^(-)与NaCl引入的Cl^(-)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定向迁移.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有效氯(Cl_(2)/ClO^(-))将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成中间产物氯酚,与絮凝剂中Al^(3+)的水解产物Al(OH)^(2+)、Al(OH)^(+)_(2)及Al(OH)_(3)通过静电和吸附作用结合形成絮凝体被去除.废水中剩余少量的氯酚及酰胺、环己二醇等有机污染物及NH_(3)-N则在ClO^(-)的间接氧化作用下转化为N_(2)、CO_(2)和H_(2)O得以去除.
关键词
兰炭废水
絮凝
电解
电化学氧化
协同作用
聚合氯化铝铁(PAFC)
Keywords
semi-coking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electrolysis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synergistic
polyaluminium ferric chloride(PAFC)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与炭培茶叶评价
2
作者
杨婷
机构
陕西新能星炭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文摘
为研究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对炭焙茶叶的安全性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观察了型炭与木炭燃烧的逸出特征,研究发现,除氰化氢外,型炭燃烧还会释放氨硫化物。通过原料兰炭的低温炭化可减少型炭燃烧释放氨与硫化物,高温燃烧有助于型炭中的硫化物以无机小分子的形式释放,低温炭化利于型炭中有机硫化物的逸出。研究还发现,兰炭基型炭炭焙的茶叶未吸附氰化物、硫化物,炭焙茶中的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的阈值要求,并且该型炭比果木炭炭焙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与茶氨酸含量高。结果表明,低温炭化兰炭基型炭能促进半发酵茶内含物的热化与构香,增进和固化茶叶品质。
关键词
兰炭基型炭
热重-质谱联用
逸出物
大红袍茶
炭焙
品质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TQ53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煤浆气化细渣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干法脱炭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高影
赵伟
周安宁
韩瑞
李振
张宁宁
王俊哲
马超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新能星炭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65,共12页
基金
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2021QFY04-01)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水煤浆气化细渣(CWSFS)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湿法筛分分级,采用工业分析、XRF、XRD、BET、SEM等手段考察粒度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关系,并提出CWSFS的分类方法,用以指导煤气化灰渣的分质高值化利用;再采用粉碎解离-气流分级联合处理方法开展了水煤浆气化细渣的干法分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级CWSFS,在固定碳含量、灰组成、矿物类型上有明显差异。≥74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60%、发热量>20 MJ/kg,比表面积较高,主要为残炭,并含有磁铁矿和板钛矿;13-74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为20%-60%、发热量为11-19 MJ/kg,比表面积较小,矿物类型主要为辉石、白铁矿和赤铁矿等;0-13μm粒级的CWSFS中,固定碳含量低于20%、发热量低于10 MJ/kg,主要为富含铝、铁、钙等非晶态玻璃相、石英和少量铁橄榄石、白云母等矿物。根据不同粒级CWSFS的特征,将上述三个组分分别定义为高炭组分、中炭组分和低炭组分。干法分选试验表明,与圆盘粉碎-分级工艺相比,采用气流粉碎-分级工艺可获得产率为29.60%、烧失量高达93.76%的产品,气流粉碎有助于提高残炭的分级分离富集率。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湿法筛分
微观形貌
粉碎分级
Keywords
coal gasification fine slag
wet screening
composition structure
crushing classification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
王亚
宋永辉
李金城
尹宁
董萍
王一帆
龙江
李弯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兰炭基型炭燃烧逸出物与炭培茶叶评价
杨婷
《蚕桑茶叶通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煤浆气化细渣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干法脱炭研究
高影
赵伟
周安宁
韩瑞
李振
张宁宁
王俊哲
马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