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扰动下水体微生态的响应研究
1
作者 冯雅力 黄燕玲 +2 位作者 孙瑞泽 王永康 曾德荣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9,共14页
为识别漓江水体中对旅游扰动敏感的微生物靶标,探讨差异性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旅游发展对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贡献度,本研究于2024年9月在漓江风景名胜区设置9个采样点(上、下游分组),采集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并基于宏基因组测序... 为识别漓江水体中对旅游扰动敏感的微生物靶标,探讨差异性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旅游发展对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贡献度,本研究于2024年9月在漓江风景名胜区设置9个采样点(上、下游分组),采集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并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景区上、下游组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物种和功能差异、微生物靶标与旅游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景区下游区域显著富集与氮循环、硫循环及有机物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种群和标志性功能(氨基酸代谢、外源性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等),提示该区域有明显氮源输入,有机负荷增加;(2)共识别出硝化球菌门(Nitrososphaer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枝藻属(Cladocopium)等51类微生物标志性物种,以及信号转导、膜转运、氨基酸代谢等8个标志性功能,预测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旅游扰动的生物靶标;(3)沉积物锌、总氮、总无机碳、铬以及游客数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旅游活动通过改变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揭示了漓江水体微生态对旅游扰动的响应机制,证实基于宏基因组技术的微生态分析可作为旅游水生态研究的新工具,可为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漓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风景名胜区 微生物 宏基因组 旅游扰动 水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理化指标及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佩 翟彩宁 +2 位作者 刘莹 李军莉 党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204,共8页
该研究在测定了陕西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真菌类群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酒化力、发酵力、液化力和糖化力等... 该研究在测定了陕西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真菌类群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酒化力、发酵力、液化力和糖化力等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15%),且酸度偏低(0.52~0.76 mmol/10 g)。测序结果显示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红曲霉菌属(Monascus,37.37%)、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25.57%)和根霉菌属(Rhizopus,21.70%)等。相关性分析显示Rhizopus与糖化力和发酵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Xeromyces和Lichtheimia均与氨基酸态氮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此外,该研究从MG-RAST数据库中下载了湖北襄阳地区清香型大曲的真菌序列,将白水地区与襄阳地区清香型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展开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的真菌多样性要显著高于襄阳地区,且白水地区的特征微生物主要为Rhizomucor和Lichtheimia等,而襄阳地区的主要为Monascus。与此同时,2个地区清香型大曲中还含有Thermoasc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opsis)、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和Aspergillus等核心真菌类群。纯培养结果表明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中的可培养酵母菌主要为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由此可见,白水地区清香型大曲在酒化力、发酵力和糖化力等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的优势真菌主要以Monascus、Thermoascus和Rhizopus为主,且优势真菌类群与部分理化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大曲 理化指标 MiSeq高通量测序 真菌类群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