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面间歇式开采注氮对采空区氧化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军 任立峰 +3 位作者 艾绍武 马砺 秦晓阳 段晓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73,共7页
为解决杨村矿间歇式开采且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而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探讨了杨村矿采用注氮方式预防煤自燃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杨村矿采空区注氮参数以及注氮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未注氮时杨村矿31... 为解决杨村矿间歇式开采且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而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探讨了杨村矿采用注氮方式预防煤自燃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杨村矿采空区注氮参数以及注氮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未注氮时杨村矿316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在进风侧40~110 m范围内,回风侧在10~40 m范围内。采取注氮措施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起始位置向工作面移动,氧化升温带终止位置向采空区浅部方向大幅移动,氧化升温带宽度显著减小,进风侧最大减少80%,回风侧最大减少27%.正常开采期间采空区的最佳注氮量为400 m^3/h,最佳注氮位置为进风侧采空区深度40 m处,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范围为25~73 m,宽度为48 m.在停采期间,采取在上下隅角建密闭墙的方式,在采空区内深度30 m处连续注入400m^3/h的氮气,可将氧化升温带宽度缩小到32 m,有效的抑制了采空区煤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注氮 自燃危险区域 间歇式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期服役粉细砂基坑变形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党发宁 王海洋 +3 位作者 高仓 薛宝祥 李杨 李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粉细砂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该土的蠕变特性使护坡桩变形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支护不及时、施工停止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利用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反映基坑超期服役时的时间效应.通过粉细砂蠕... 粉细砂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该土的蠕变特性使护坡桩变形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支护不及时、施工停止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利用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反映基坑超期服役时的时间效应.通过粉细砂蠕变试验结果拟合蠕变模型参数,并将确定好的参数用于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模拟,生成预测模型来计算基坑超期使用下的变形范围及趋势.结果表明:基坑土体变形随时间不断发展,水平变形速率两个月左右趋于平稳,坑外地表沉降速率在一个月左右趋于平稳,沉降值随着距坑边距离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所建立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能够合理模拟超期服役下粉细砂基坑的变形规律,预测基坑未来稳定性,可以为超期服役基坑工程进度安排及后期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基坑 蠕变模型 蠕变参数 超期服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