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石油C_4~C_6轻烃多产丙烯技术方案研究
1
作者 刘宏伟 罗万明 +4 位作者 王军峰 杜海胜 李学坤 李婉婷 李稳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619-1622,共4页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具有C4~C6轻烃56万t/a的资源,结合国内外C4~C6轻烃利用技术,设计了方案I SUPERFLEX-SCORE组合工艺和方案IISUPERFLEX-现有气分装置组合工艺两个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方案I可产丙烯19.88...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具有C4~C6轻烃56万t/a的资源,结合国内外C4~C6轻烃利用技术,设计了方案I SUPERFLEX-SCORE组合工艺和方案IISUPERFLEX-现有气分装置组合工艺两个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方案I可产丙烯19.88万t/a,乙烯14.27万t/a,高辛烷值汽油12.10万t/a;方案Ⅱ可产丙烯13.90万t/a,稀乙烯10.97万t/a,高辛烷值汽油8.84万t/a。经济分析表明,方案Ⅱ在投资、利税率、回收期等方面均优于方案I。如果需更多的丙烯,则方案Ⅱ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丙烯 技术方案 设计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建强 刘池洋 +3 位作者 高飞 张东东 李永项 李智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81-1991,共11页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依据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演化及隆升特点,结合钻井资料及水溶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综合探讨了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地质特征。渭河盆...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依据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演化及隆升特点,结合钻井资料及水溶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综合探讨了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地质特征。渭河盆地在前新生代应为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古斜坡带,前新生界总体表现出边部老中间新的特点,其中北部斜坡区大部分以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为主,中南部深凹陷区则广泛保留晚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局部地区可能仍有中生代地层残留,暗示渭河盆地前新生界仍存在重要的潜在烃源岩。该认识对探讨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前新生代 渭北隆起 秦岭造山带 油气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43
3
作者 李文厚 庞军刚 +2 位作者 曹红霞 肖丽 王若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6,共6页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积岩。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东西两岸两大三角洲裙初步形成;长9期湖盆快速下沉,湖区迅速扩大,三角洲多为破坏性的;长8期三角洲进一步发育;长7期湖岸线大幅度向外推移,西部浊积岩发育,东部三角洲面积明显减小;长6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深湖-半深湖面积大大减少,三角洲沉积体系极为发育;长4+5期继承了长6的沉积格局,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三角洲大面积沼泽化;从长3期湖盆开始逐步淤浅、萎缩、消亡,河道逐渐发育;长2期分流河道发育;长1期由于差异沉降,在东部子长一带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湖相浊积岩。结论在继续重视三角洲砂体的同时,也要加强深湖区浊积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 延长组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区注入水水质对储层伤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任战利 杨县超 +4 位作者 薛军民 雷利庆 王敏 康立明 史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671,共5页
目的分析延长油区延长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的因素,为延长油区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实验分析和综合分析。结果从腐蚀性、堵塞性和敏感性3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结合各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综合分析储层伤害的原... 目的分析延长油区延长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的因素,为延长油区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实验分析和综合分析。结果从腐蚀性、堵塞性和敏感性3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结合各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综合分析储层伤害的原因,认为溶解氧是主要腐蚀性因素;酸敏和水敏是主要敏感性因素。堵塞性和酸敏及水敏是对延长油区储层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注入水与地层水结垢量大,配物性差,水溶解氧远高于行业标准,是主要腐蚀性因素,但并非伤害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注水水质 腐蚀性 堵塞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凤琴 王香增 +2 位作者 张丽霞 刘洪军 雷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4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暗色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最近的勘探表明,长7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重点利用鄂尔多斯盆地279口测井资料、18口取心井的347块岩样实验室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页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暗色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最近的勘探表明,长7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重点利用鄂尔多斯盆地279口测井资料、18口取心井的347块岩样实验室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页岩气的岩性、岩相、孔隙类型、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含气性、气体储存方式及其在测井曲线的反响研究;在页岩气形成条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含气性、有机质含量与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识别含气泥页岩;选择容积法对延长组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计算,为未来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6
作者 于波 罗小明 +4 位作者 乔向阳 朱晴 王菲菲 周康 杨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31-3937,共7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及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长油气区山2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及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长油气区山2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以微孔微喉型为主,进汞曲线平台不明显,呈陡斜式,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属低渗和特低渗气藏。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19.5%和14%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率平均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气区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天然气探区构造及流体运聚对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胜利 蒲仁海 +3 位作者 屈红军 高鹏鹏 赵谦平 曹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特征,探索该区域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方法 (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恢复及成藏控制因素综合分析法。结果 (古)构造或(古)流体运聚特征控制着盆地南部,三叠...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特征,探索该区域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方法 (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恢复及成藏控制因素综合分析法。结果 (古)构造或(古)流体运聚特征控制着盆地南部,三叠纪至晚白垩纪地层抬升剥蚀后,延长天然气探区发育有继承性构造高部位,该构造高部位是有利成藏区之一;在构造低部位,流体运聚的持续指向区是另一类型天然气有利成藏区。结论探区具有两类典型规模气藏,即宽缓背斜构造特征控制下的构造气藏和流体运聚特征控制下的岩性气藏。相对较好的储层条件、宽缓背斜构造以及流体(天然气)的继承性运聚条件3方面因素是该区宽缓背斜构造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而良好的储层条件、流体运聚特征两方面因素是该区岩性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宽缓背斜构造 流体运聚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热演化史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强 任战利 曹红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9,共6页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详细配置各个地层的岩性、物性、地化参数等指标,恢复了该区埋藏沉降史和热演化史.沉降史模拟表明晚三叠世(217~207Ma)为该区沉降的主要发育时期.热演化史模拟表明: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末期进入成熟阶段,晚侏罗世进入高成熟阶段,早白垩世达到过成熟干气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天然气 热演化史 延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长7—长9油层组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清泉区延长组裂缝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乃军 冯志朋 奕贝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4,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解释,在清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分布,在长3油层组分布最多,占全部发现裂缝的41.79%;长6油层组和长(4+5)油层组裂缝发育相对较少,占全部发现裂缝的58.21%。研究发...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解释,在清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分布,在长3油层组分布最多,占全部发现裂缝的41.79%;长6油层组和长(4+5)油层组裂缝发育相对较少,占全部发现裂缝的58.21%。研究发现裂缝主要发育在砂岩中,而在泥岩中很少发育。通过研究裂缝的产状,结合构造演化史,最终确定清泉区裂缝是印支构造期产生的,之后的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期对其具有一定的改造。裂缝与油气运移的时空配置良好,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延长组 清泉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帮胜 李荣西 +5 位作者 王香增 吴向阳 王宁 覃小丽 程敬华 李佳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11,共9页
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应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采自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两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化学蚀变指数(CIA)和Sr/Cu比值反映本区山西期为温湿气候,Rb/Zr比值反映本... 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应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采自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两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化学蚀变指数(CIA)和Sr/Cu比值反映本区山西期为温湿气候,Rb/Zr比值反映本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水体较浅;2w(Th)-w(Zr)、w(Th)-Y/Ho相关性图解以及Y/Ho比值更接近于陆源碎屑物质,表明本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时主要来源为陆源碎屑物质;3V/Cr比值、V/(V+Ni)比值、δU和Th/U比值表明山西组泥页岩形成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4Sr/Ba和TOC/S比值反映本区山西组沉积水体以淡水为主,并兼有少量混合水;5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水体富氧,缺少有机质保存的还原条件,有机质被氧化分解,不利于后期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泥页岩 沉积环境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组长6低渗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裂缝对渗吸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党海龙 姜汉桥 +3 位作者 王小锋 赵习森 崔鹏兴 侯玢池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杏子川油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油层,具有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对该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压裂的方法以及高温高... 杏子川油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油层,具有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对该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压裂的方法以及高温高压渗吸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CT扫描实验等岩心资料分析方法,研究了裂缝长度和发育程度对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渗吸过程主要是小孔隙内的油水置换,水进入小孔隙将油置换到大孔隙中;含裂缝渗吸效率比基质渗吸效率高,缝长越长,渗吸效率提高就越大;在渗吸初期阶段,剩余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渗吸效率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效果较为明显。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增大基质渗透率,增加基质与裂缝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储层 裂缝 核磁共振 高温高压渗吸 渗吸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永红 任战利 +6 位作者 陈占军 邓亚仁 葛云锦 焦健 李红进 陈西畔 师学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2,67,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8段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压汞测试等研究,认为该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湾沉积微相,砂体多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细粒级别长石砂岩。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小孔道、细微喉型储层。按物性及与含油气关系可将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为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Ⅲ类仍具一定开发价值,Ⅳ类几乎无油气显示。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及含油气特征,预测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致密储层 延长组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初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封银国 林进 王东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5期31-36,共6页
以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的地质、地球物理、钻探以及卫星影像等资料为依据,论述了该凹陷烃源岩特征、储层类型、盖层特征以及生储盖组合、油气圈闭类型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宝勒根陶海凹陷 构造特征 石油地质 圈闭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宏俊 李克永 朱满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成像测井可以精细反映沉积微相类型、裂缝、孔隙类型特征。利用成像测井资料,针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成像测井资料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发育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以... 成像测井可以精细反映沉积微相类型、裂缝、孔隙类型特征。利用成像测井资料,针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成像测井资料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发育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以及交错层理,具冲刷-充填层面构造特征,各种层理在成像测井图上都能得到很好地反映;延长气田发育障壁海岸与浅海陆棚、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类型,成像测井图像上可以识别出层理发育特征、岩石粒序变化、岩性变化等特征,与沉积相的发育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测井评价 沉积相 延长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振杰 黄春霞 +2 位作者 马永晶 王伟 汤瑞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2,共3页
CO_2驱油可有效动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目前延长油田已经开展了CO_2驱矿场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根据延长油田储层物性特征,针对CO_2注入储层引起孔隙度、渗透率及润湿性等物性特征的变化,进行了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CO_2驱油可有效动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目前延长油田已经开展了CO_2驱矿场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根据延长油田储层物性特征,针对CO_2注入储层引起孔隙度、渗透率及润湿性等物性特征的变化,进行了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油田靖边CO_2试验区储层矿物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斜长石、石英、钾长石、浊沸石、方解石及黏土矿物,其中以斜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次是石英和钾长石,还有少量的浊沸石和方解石;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随着注入压力增大储层孔隙度变化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CO_2与储层反应时间的增加,储层渗透率恢复值是增大的;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大,储层渗透率降低;CO_2与储层接触后储层的亲水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储层物性 变化规律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商洛青岗、玉石坡萤石矿稀土元素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玉山 王瑜亮 +3 位作者 代定 杨海龙 刘新伟 张云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7-1170,共14页
为查明萤石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研究选取陕西省商洛市西部的青岗萤石矿和玉石坡萤石矿,矿体分别赋存于曹坪岩体和沙河湾岩体中,达中型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对赋矿花岗岩及萤石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究成矿过程,为矿区深边部... 为查明萤石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研究选取陕西省商洛市西部的青岗萤石矿和玉石坡萤石矿,矿体分别赋存于曹坪岩体和沙河湾岩体中,达中型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对赋矿花岗岩及萤石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究成矿过程,为矿区深边部和外围找矿突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至少存在两个成矿期次,赋矿岩浆岩可能为氟元素的主要来源。研究区萤石及赋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均表现出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特征,萤石LREE/HREE值介于1.88~10.70,δEu值范围为1.08~1.61(除一件为0.86外),δCe值范围为0.68~0.95。萤石矿形成环境为弱氧化环境,稀土元素及Fe、Cr等杂质含量变化是矿区内萤石致色变色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区萤石矿成因类型应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印支期后的构造热液活动是矿区主要的成矿作用。青岗萤石矿、玉石坡萤石矿沿走向和倾向还有继续扩大找矿的潜力,应加强地质工作,以期探获更大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稀土元素 找矿方向 青岗 玉石坡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宏俊 刘宝平 欧阳畹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6-73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储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陆源碎屑占78.27%,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岩屑,长石和石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6%和60.14%,分别占陆源碎屑的15.6%和76.8%,阴极发光显示石英呈暗蓝紫色,为高温类石英,来源于火山岩、深...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储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陆源碎屑占78.27%,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岩屑,长石和石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6%和60.14%,分别占陆源碎屑的15.6%和76.8%,阴极发光显示石英呈暗蓝紫色,为高温类石英,来源于火山岩、深成岩及接触变质岩类,石英次生加大发育。胶结物以粘土矿物、铁方解石以及石英次生加大等硅质胶结为主。石盒子组中粗砂岩分选性为较好、好-中等,次棱角,次棱角-次圆状。碎屑颗粒接触方式以点接触为主,颗粒支撑占绝对优势。石盒子组概率曲线受三角洲沉积亚相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段式,多段式,一段式。砂岩的峰度值在0.87~1.22之间,为尖锐,与砂岩粒度百分含量结果一致。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气田 石盒子组 概率累积曲线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区油田旦八区延长组长6~1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杨勇 曹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209-212,共4页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道微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圈闭幅度低等,这为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高矿化度 低阻油层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气田井筒的腐蚀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铭伟 封子艳 刘其鑫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0,共7页
对井筒常用材料N80钢进行现场挂片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矿化度、Cl^(-)、Ca^(2+)、Mg^(2+)、HCO_(3)^(-)、pH、CO_(2)分压、O_(2)等腐蚀因素对井筒腐蚀的影响,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对井筒常用材料N80钢进行现场挂片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矿化度、Cl^(-)、Ca^(2+)、Mg^(2+)、HCO_(3)^(-)、pH、CO_(2)分压、O_(2)等腐蚀因素对井筒腐蚀的影响,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延长气田气井工况条件下,N80钢的平均腐蚀速率随气井采出液矿化度、Cl^(-)含量、(Ca^(2+)+Mg^(2+))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N80钢的平均腐蚀速率随HCO3^(-)含量的变化不明显,随pH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pH与其他腐蚀因素存在协同作用;气井中CO_(2)分压超过0.21 MPa,导致N80钢的平均腐蚀速率较高,但其随CO_(2)分压的变化趋势不明显;N80钢表面生成保护膜后,O_(2)的存在几乎不会影响其平均腐蚀速率。井筒采出液矿化度及离子组成对井筒腐蚀的影响较气质成分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腐蚀 采出液 矿化度 CO_(2)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