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的临氢热裂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羽茜 李永辉 +3 位作者 岳文菲 林雄超 王永刚 张生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3,共5页
利用固定床重油加氢微型反应装置考察了煤热解重油的临氢热裂化特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重质焦油组分的裂化产物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70℃、反应压力为2 MPa时,焦油重质组分临氢热裂化程度最深... 利用固定床重油加氢微型反应装置考察了煤热解重油的临氢热裂化特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重质焦油组分的裂化产物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70℃、反应压力为2 MPa时,焦油重质组分临氢热裂化程度最深;高温使溶剂甲苯支链断裂,产生大量的甲烷;甲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对大分子物质的裂化起引发作用;反应压力对产物分布有明显影响,压力增高会造成高馏分段比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分子的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热裂化 馏分分布 重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与油房梁煤的共热解协同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巧霞 高亚男 +4 位作者 杨会民 孙鸣 郝婷 黄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40,共11页
利用固定床、流化床开展了核桃壳(BHTK)与油房梁煤(CYFL)的共热解研究。在固定床中考察了升温速率、掺混比对共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失重速率增大,共热解呈现单独热解的简单加和趋势,共热解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在流化... 利用固定床、流化床开展了核桃壳(BHTK)与油房梁煤(CYFL)的共热解研究。在固定床中考察了升温速率、掺混比对共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失重速率增大,共热解呈现单独热解的简单加和趋势,共热解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在流化床中考察了温度、掺混比对产物分布和共热解油协同效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0.1 MPa,输送气15 L/min,流化气25 L/min,进料速率1.5 kg/h,N_(2)气氛条件下,BHTK质量掺混比30%时,600℃油收率18.75%,此时协同效应度达最大39.30%,协同效应显著,且共热解油品较煤焦油S质量分数由0.60%降至0.38%,C质量分数由82.00%降至72.28%,H/C比由0.095上升至0.099,油品品质提升明显;酚系物主要集中在3-甲酚(21.80%)、苯酚(16.43%)、2,4-二甲基苯酚(13.15%)、邻苯二酚(12.53%),萘系物主要集中在1-甲基萘(45.69%)、烷基萘(19.43%)、2,6-二甲基萘(10.75%),便于油品中精细化学品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油房梁煤 流化床 共热解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快速流化床共热解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巧霞 王宁波 +4 位作者 张月明 黄勇 王汝成 王武生 刘丹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自主搭建的千克级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油房梁煤(YFC)与秸秆(JG)的共热解反应,考察了掺混比和温度对共热解油品收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1MPa,输送气量为15L/mim,流化气量为25L/min,下料速度为1.5kg/h的条件下,当油房梁煤... 在自主搭建的千克级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油房梁煤(YFC)与秸秆(JG)的共热解反应,考察了掺混比和温度对共热解油品收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1MPa,输送气量为15L/mim,流化气量为25L/min,下料速度为1.5kg/h的条件下,当油房梁煤与秸秆以0.7∶0.3的质量比混合,温度为600℃,反应气氛为N_2时,收率较高,为19.18%,此时对应的协同效应度最大,为35.87%,且共热解油品较煤焦油硫的质量分数由0.60%降低至0.31%,酚系物主要集中在苯酚(16.82%)、对甲酚(21.92%)和邻苯二酚(16.56%)等11种酚类物,便于油品中酚系物的提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房梁煤 生物质 掺混比 共热解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结构SAPO-34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帆 韩磊 +3 位作者 黄传峰 张轩 杨天华 姬彭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干凝胶法为基础,通过改变凝胶脱水方式制备了纳米颗粒堆积的多级结构SAPO-34分子筛,采用XRD、SEM、物理吸附仪、O2-DTA以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开展MTO催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级结构的SAPO-34分子筛颗粒尺寸较大,由片... 以干凝胶法为基础,通过改变凝胶脱水方式制备了纳米颗粒堆积的多级结构SAPO-34分子筛,采用XRD、SEM、物理吸附仪、O2-DTA以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开展MTO催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级结构的SAPO-34分子筛颗粒尺寸较大,由片状结构堆叠而成,片状结构则由80~150nm之间小颗粒聚集而组成,总比表面积和介孔孔容分别为702m^2/g和0.44mL/g,介孔平均孔径达到19.5nm;与水热合成法以及常规干凝胶法制备的SAPO-34分子筛相比,含多级结构的SAPO-34分子筛具有更好的扩散性能,在其催化MTO反应进行至200min后,甲醇转化率仍可达到96.8%,双烯烃(乙烯+丙烯)选择性达到83.48%,表现出较好的抗积炭能力和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结构SAPO-34分子筛 MTO反应 干凝胶法 轻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降粘对煤热解焦油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刘巧霞 郝婷 +3 位作者 兰伟伟 任烨 党昱 黄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84-2588,共5页
在流化床装置上开展了淮北张双楼煤的预氧化降粘技术研究,考察了温度、气氛、停留时间对粘结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惰性气氛N2对降粘的效果差,空气气氛或者含空气气氛降粘效果明显。适宜... 在流化床装置上开展了淮北张双楼煤的预氧化降粘技术研究,考察了温度、气氛、停留时间对粘结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惰性气氛N2对降粘的效果差,空气气氛或者含空气气氛降粘效果明显。适宜的降粘条件为:温度200℃、停留时间30 min,气氛为空气及含空气气氛,流量3 L/min条件下,粘结指数可降至5以下,焦型由F型变为C型,由煤种弱粘煤变为不粘煤。通过对张双楼原煤(ZSLB)、张双楼降粘后(ZSLA)焦油产品的组成进行分析,得出ZSLB、ZSLA焦油主要包含萘系、烷烃、酚系、菲系、苯系、蒽系、芘系、芴系、茚系及其他物质,占比基本相似,萘系物含量最高;ZSLA焦油低馏分物质含量较多,同馏分占比对应的温度提前,更为轻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双楼煤 降粘 热解 焦油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