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矿智能化技术十年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范京道 黄克军 +5 位作者 李川 杨明 黄晓俊 闫振国 宋岳 曹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共24页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顺应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是煤炭产业升级转型和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14年黄陵矿业建成了我国首个地面远程智能采煤工作面以来,逐步形成了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顺应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是煤炭产业升级转型和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14年黄陵矿业建成了我国首个地面远程智能采煤工作面以来,逐步形成了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综采及放顶煤智能化开采技术,由黄陵矿业推广应用至全国主力生产矿区,并形成了煤矿智能化开采理论技术装备与标准体系,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整体突破带动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自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以智能化开采带动其他核心技术突破的煤矿智能化时代,并形成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开采、掘进、运输、通风与压风、供电与供排水、安全监测监控、经营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等煤矿智能技术,使我国煤炭开发技术水平得到跨越提升,推动煤矿建设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煤矿建井技术装备研发滞后,与煤矿智能化发展不匹配、不协调,严重制约了我国优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研究基于煤矿建井阶段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了“智能化建井,建智能矿井”的定义与科学内涵,分析了建井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智能化建井装备研发滞后及工程技术突破难等问题;构建了智能化建井系统总体架构,研发了基于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掘进机和竖井钻机“一钻完井”的智能化建井技术装备体系,并建成国内首个智能化建井技术示范工程。近10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带动了煤矿行业的整体技术跃迁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智能化煤矿 智能化建井 煤炭产业升级 建井技术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延长低渗油田的水基威兰胶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静 王满学 洪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4,10-11,共3页
以微生物多糖威兰胶为稠化剂,制备了一种水基威兰胶压裂液WLJ体系并对压裂液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0.3%稠化剂制备的压裂液可满足70℃储层压裂需要,该压裂液的基液黏度为26.6 mPa·s,采用自制液体硼砂做交联剂,交联后的压裂液在17... 以微生物多糖威兰胶为稠化剂,制备了一种水基威兰胶压裂液WLJ体系并对压裂液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0.3%稠化剂制备的压裂液可满足70℃储层压裂需要,该压裂液的基液黏度为26.6 mPa·s,采用自制液体硼砂做交联剂,交联后的压裂液在170 s^(-1)剪切60 min后黏度大于50 mPa·s。该压裂液在低温下能快速破胶,残渣含量304 mg/L、中值粒径59.02μm,低于行业标准要求(500 mg/L),与常规压裂液相比,该压裂液具有较低的稠化剂使用浓度、高弹性、高砂比和低残渣特性,为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压裂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稠化剂 压裂液 低渗透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堵塞原因分析及解堵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善建 何浩轩 +3 位作者 王泽坤 薛波 高同福 王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随着天然气气田的开发,井筒堵塞问题逐渐凸显,井筒堵塞给生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作业时间延长、产能下降、采收率降低以及储层应力状态改变等问题。因此明确气井堵塞的原因,选用正确的解堵工艺十分关键。通过对不同类型堵塞物的成因、... 随着天然气气田的开发,井筒堵塞问题逐渐凸显,井筒堵塞给生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作业时间延长、产能下降、采收率降低以及储层应力状态改变等问题。因此明确气井堵塞的原因,选用正确的解堵工艺十分关键。通过对不同类型堵塞物的成因、机理及其危害性展开分析,结合解堵工艺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的堵塞提出针对性的解堵技术,探讨了工艺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为解堵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在气田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堵塞 井筒解堵 解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井筒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善建 杜进繁 +3 位作者 贺建英 孙冬 乔林胜 王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1,共4页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各种井筒解堵工作液的解堵机理,综述了各类型常用井筒解堵工作液的应用进展及优缺点;介绍了有机解堵工作液、有机缓释微乳酸解堵工作液、复合型解堵工作液等新型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解堵工作液在制备与实际...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各种井筒解堵工作液的解堵机理,综述了各类型常用井筒解堵工作液的应用进展及优缺点;介绍了有机解堵工作液、有机缓释微乳酸解堵工作液、复合型解堵工作液等新型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解堵工作液在制备与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解堵工作液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工作液 井筒堵塞 解堵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超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掘进技术与应对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全辉 汪青仓 +4 位作者 宋朝阳 赵一超 何琪 张同钊 刘锦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58,共6页
TBM因施工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斜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掘进装备。西部弱胶结地层围岩强度低、承载能力差,TBM在穿越破碎地层时发生塌方、卡机、栽头和掘进偏斜等风险概率较高,为此开展了西部煤... TBM因施工安全、自动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斜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掘进装备。西部弱胶结地层围岩强度低、承载能力差,TBM在穿越破碎地层时发生塌方、卡机、栽头和掘进偏斜等风险概率较高,为此开展了西部煤矿超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掘进技术与应对方法研究。基于可可盖煤矿斜井穿越地层和工程条件,制定了适应地层条件的TBM掘进参数调整方案,提出了刀盘转速、撑靴压力、刀盘扭矩、推进速度等掘进参数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了TBM高效掘进的性能;提出了斜井穿越破碎地层时,钢拱架、超前注浆、锚网支护等综合围岩加固方法;优化了辅助作业设备的配置方案及掘进作业流程,形成了注浆加固、围岩强支护、设备随掘协同的破碎地层安全施工技术,保障了可可盖煤矿斜井破碎地层敞开式TBM的安全与快速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建设 超长距离斜井 TBM 围岩支护 快速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斜井TBM掘进始发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
6
作者 汪青仓 刘全辉 +4 位作者 宋朝阳 王文忠 刘渭 赵一超 张同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7,共6页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掘进效率高等优势,已逐步应用于煤矿斜井与岩巷掘进工程。通过分析可可盖煤矿斜井穿越的洛河组地层特性对斜井TBM始发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现场锚杆拉拔力测试、原位强度测试、撑靴...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掘进效率高等优势,已逐步应用于煤矿斜井与岩巷掘进工程。通过分析可可盖煤矿斜井穿越的洛河组地层特性对斜井TBM始发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现场锚杆拉拔力测试、原位强度测试、撑靴支撑性能模拟等试验分析,并提出了超长斜井TBM始发硐室围岩加固及TBM撑靴支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洛河组地层TBM始发硐室围岩的锚杆拉拔力均能达到100 kN以上,测试段洛河组地层岩石平均抗压强度为23.1 MPa,单体支柱支撑围岩受压强度达到33 MPa时,围岩未发生溃散、崩裂现象。基于现场测试结果,提出了TBM始发硐口处顶部管棚加固、掘进段顶部锚网喷支护和TBM进硐稳定支撑推进方案。经过洛河组地层TBM直接进硐掘进的工业试验,验证了洛河组地层TBM始发硐室围岩加固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为同类地层斜井TBM直接进硐方案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建设 超长距离斜井 TBM 围岩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秀婵 陈西泮 +1 位作者 刘伟 王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吸液注入量、驱替流速、反应时间以及岩心渗透率对储层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吸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S-3能够显著提高动态渗吸驱油效率;渗吸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渗吸液注入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岩心渗透率越高时,动态渗吸驱油效率越高;随着驱替流速的增大,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动态渗吸驱油实验最优参数为:驱替流速为0.2 mL/min,渗吸液为0.5%HYS-3,渗吸液注入量为1.0 PV,反应时间>48 h。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水吞吐动态渗吸驱油方案措施后,S油田5口井的日产油量是措施前的2倍多,含水率明显下降,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渗吸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增油效果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魏虎 周树勋 张一果 张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9-387,共9页
为探讨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相内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储层沉积特征背景上,开展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图像孔隙、X线衍射、油水相渗等测试实验,并结合试油及试采数据资料验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岩相类型具有建设... 为探讨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相内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储层沉积特征背景上,开展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图像孔隙、X线衍射、油水相渗等测试实验,并结合试油及试采数据资料验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岩相类型具有建设性与破坏性双重作用,具体表现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的差异上。室内实验对成岩相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试油、试采数据吻合性,指出依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并评价该类储层有利空间。长8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粒间孔发育,为优势储集带;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孔隙被破坏,损失严重,储集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油田 成岩相 微观孔隙结构 优势储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C洼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与充注历史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修平 叶加仁 +1 位作者 孙建峰 吴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以油气成藏体系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涠西南凹陷C洼的流体动力场特征,动态重建了油气成藏动力... 以油气成藏体系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涠西南凹陷C洼的流体动力场特征,动态重建了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恢复了流体充注历史。结果表明:C洼地区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流沙港组二段发育有异常超压,古今流体势分布具有较大的继承性;该区沉积充填与构造沉降具幕式变化特征,流二段烃源岩目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排烃速率,主要生排烃过程发生于中新世以来;C洼地区经历多次油气充注过程,其中东北部以早期为主,西南部以晚期充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地质要素 流体动力场 成藏动力学过程 充注历史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盐水零排放分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晓晶 王建刚 +2 位作者 李俊 张哲 鲍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68-3471,共4页
简要进行了高浓盐水的现状分析,详细介绍了膜法分盐工艺、热法分盐工艺、冷法分盐工艺及组合处理工艺在高浓盐水处理问题上的应用情况及优劣势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浓盐水零排放分盐技术的可行性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浓盐水 分盐 进展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开切眼支护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玉亮 徐祝贺 韩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60,共10页
为了解决浅埋深薄基岩大采高综采面开切眼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系统效能不足的问题,以红柳林矿25206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手段对开切眼支护系统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切眼原支护参数能... 为了解决浅埋深薄基岩大采高综采面开切眼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系统效能不足的问题,以红柳林矿25206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手段对开切眼支护系统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切眼原支护参数能够较好控制围岩变形,但存在支护强度过高,锚杆(索)未能达到其额定支护阻力的问题;基于锚杆(索)协同支护方法,建立锚杆基础支护,锚索补强支护协同支护系统,计算合理支护参数,并利用数值分析进行锚杆和锚索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验证,确定在预紧力取50 kN时,顶板锚杆长度2.6 m,间排距1200 mm×1200 mm,帮锚杆长度2.2 m,间排距1200 mm×1200 mm,锚索直径17.8 mm,长度6.0 m,能够较好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优化支护方案后,顶部锚杆最大支护阻力稳定值78 kN,帮部锚杆为65 k N,顶部锚索为118 k N,锚杆(索)支护阻力显著提升,支护效能明显提高。通过矿井支护优化研究,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支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薄基岩 大断面开切眼 支护效能 锚杆-锚索协同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电晕等离子体及其与Fe基催化剂协同催化氨分解制氢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亚俊 郭怀正 +2 位作者 赵彬然 马晓迅 贺久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6-532,共7页
分别采用负电晕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结合Fe基催化剂两种方法用于氨分解制氢。单独使用等离子体分解氨气时,氨气转化率和氢气收率随输入功率增加而增加,随气速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增加而提高。相比于单独等离子体方法,在等离子体与Fe基催... 分别采用负电晕等离子体以及等离子体结合Fe基催化剂两种方法用于氨分解制氢。单独使用等离子体分解氨气时,氨气转化率和氢气收率随输入功率增加而增加,随气速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增加而提高。相比于单独等离子体方法,在等离子体与Fe基催化剂相结合时氨气转化率提高,二者产生了协同效应,氨气转化率随温度提高而增加,随放电功率提高而增加。催化剂表征表明,负电晕放电反应能够抑制氮化铁的形成,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产生协同效应,因此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是催化氨分解制氢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 负电晕 Fe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 Mt/a 催化裂化装置用能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勇 王宁波 +3 位作者 王明峰 张书勤 张娟利 马晓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借助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动量衡算和能量平衡、火用平衡的三环节理论,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反应-再生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过量主风和补燃干气造成烧焦罐线速高、停留时间短、氧浓度低和水蒸气分压大,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烧焦利用... 借助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动量衡算和能量平衡、火用平衡的三环节理论,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反应-再生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过量主风和补燃干气造成烧焦罐线速高、停留时间短、氧浓度低和水蒸气分压大,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烧焦利用热减少和回收利用率低,装置能耗增加。通过降低主风、停烧干气、减小回炼比和提高剂油比等措施降低工艺总用能;改造余热锅炉,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优化换热、减少过程火用损和热损失等改善能量回收率,可降低能耗31.04%,节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能耗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改性NiW/Al2O3-SiO2催化剂煤焦油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轩 牛梦龙 +1 位作者 潘柳依 李稳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6-942,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实验室自制的Al_2O_3-SiO_2载体制备出不同F含量的煤焦油馏分油加氢NiWF/Al_2O_3-SiO_2系列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以低于360℃煤焦油馏分油为原料对各催化剂试样进行加氢反应评价。采用N_2吸附-脱附、NH3-TPD、...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实验室自制的Al_2O_3-SiO_2载体制备出不同F含量的煤焦油馏分油加氢NiWF/Al_2O_3-SiO_2系列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以低于360℃煤焦油馏分油为原料对各催化剂试样进行加氢反应评价。采用N_2吸附-脱附、NH3-TPD、XRD、SEM、GC-MS等方法对催化剂及加氢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的加入对NiWF/Al_2O_3-SiO_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影响不明显,活性金属分散均匀,随着F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强酸酸量先增加后下降,弱酸酸量反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F含量催化剂对石脑油和柴油收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当F含量为1.0%(w)时,加氢产物中的S和N含量显著下降,脱N率最高,同时石脑油和柴油收率最大;随着F含量的增加,芳烃的饱和程度及产物的基团分布发生了变化,其中NiWF-1.0催化剂的芳烃饱和活性最高,产物中环烷烃的含量达到了47.3%(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改性 催化剂 低温煤焦油 加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泥浆对油层污染程度的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明 吴锡令 赵立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8-319,共2页
在研究泥浆侵入地层引起的测井响应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钻井泥浆污染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损害定量评价模型;运用电极系数,建立了泥浆污染半径的估算式。通过应用现场资料对... 在研究泥浆侵入地层引起的测井响应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钻井泥浆污染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损害定量评价模型;运用电极系数,建立了泥浆污染半径的估算式。通过应用现场资料对该方法进行检验,测井评价表皮系数与钻杆测试(DST)计算表皮系数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泥浆 污染 测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剂对阳离子型清洁压裂液破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静 王满学 +2 位作者 杨志刚 吴金桥 段玉秀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6期65-67,共3页
研究了柴油、水、无机盐、饱和烷烃和醇等化学物质对清洁压裂液破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下,当柴油加量为10%时,清洁压裂液可在2.5h内破胶,当柴油加量小于10%时,柴油加量增加对压裂液的黏度影响不大,并且随着实验温度升高,压... 研究了柴油、水、无机盐、饱和烷烃和醇等化学物质对清洁压裂液破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下,当柴油加量为10%时,清洁压裂液可在2.5h内破胶,当柴油加量小于10%时,柴油加量增加对压裂液的黏度影响不大,并且随着实验温度升高,压裂液破胶所需柴油加量越小;在清洁压裂液中水加量大于60%时,水对压裂液才具有显著的稀释作用;无机盐对压裂液的黏度有降低作用;饱和烷烃和醇对压裂液的黏度有明显地降低作用,当30%醇和70%烷烃复配后,加入0.1%复合物的压裂液破胶时间较加入单剂的破胶时间缩短近3h,可实现清洁压裂液在无原油存在下的破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破胶 化学助剂 黏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川渝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鹏鹏 高胜利 +3 位作者 朱冠芳 刘春燕 白奋飞 杨长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川渝河包场地区发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该组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的"煤系"地层,该组的沉积相长期存在争议。笔者... 川渝河包场地区发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该组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的"煤系"地层,该组的沉积相长期存在争议。笔者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结合室内薄片分析,从沉积学观点系统地分析了其砂体展布、岩性、组构等特征,认为河包场地区的须家河组沉积相为湖泊相,沉积亚相主要为滨浅湖亚相及滨岸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岩石类型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川渝河包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阳离子型酸性清洁压裂液黏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静 王满学 +2 位作者 郭鹏 王娟 张红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73-75,79,共4页
在酸性环境下,阳离子型清洁压裂液稠化剂VES-1与特殊的胶束促进剂BF形成一种酸性清洁压裂液VES-BF。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酸性压裂液VES-BF黏度的影响,优选出一种适合在50℃以下储层进行酸化压裂使用的酸性清洁压裂液VES-BF配方:5%VES-1+0.9... 在酸性环境下,阳离子型清洁压裂液稠化剂VES-1与特殊的胶束促进剂BF形成一种酸性清洁压裂液VES-BF。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酸性压裂液VES-BF黏度的影响,优选出一种适合在50℃以下储层进行酸化压裂使用的酸性清洁压裂液VES-BF配方:5%VES-1+0.90%BF+1%KCl+(5%~15%)HCl+0.4%缓蚀剂+0.5%WF-1铁离子稳定剂。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清洁压裂液VES-BF在50℃、170 s-1下连续剪切60 min,黏度大于40 mPa.s;与常规酸比较,该压裂液具有携砂和高效缓速功能,缓速能力是常规酸的7倍;当柴油加量为0.6%时,该压裂液可自动破胶,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6 mN/m,破乳率大于92%,且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同时还具有变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酸 缓速酸 变黏酸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静 王满学 +1 位作者 吴金桥 乔红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GRF-1加量、放置时间、溶液pH值、温度、盐加量、表面活性剂、过氧化物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RF-1浓度的增大,水溶液黏度增加;并随着水溶液静置时间的延长,溶液黏度逐渐上升,静置4 h后的黏度基...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GRF-1加量、放置时间、溶液pH值、温度、盐加量、表面活性剂、过氧化物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RF-1浓度的增大,水溶液黏度增加;并随着水溶液静置时间的延长,溶液黏度逐渐上升,静置4 h后的黏度基本稳定。在30℃下静置4 h,pH=7.50时的GRF-1水溶液的黏度最大。温度升高,溶液黏度逐渐降低。二价无机盐对溶液黏度的影响显著大于一价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使水溶液黏度迅速降低,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溶液黏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量为0.35%时的溶液黏度值最大,为310 mPa.s。过硫酸铵(APS)可显著降低水溶液黏度。剪切60 min时,聚合物溶液中加入0、0.01%APS后的黏度分别为50、10 mPa.s,降低80%。GRF-1水溶液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性,但剪切后的溶液黏度恢复率为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溶液黏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油加氢脱硫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永红 霍鹏举 +3 位作者 杨天华 李伟 韩磊 杨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9-1347,共9页
以减压蜡油(VGO)加氢脱硫(HDS)小试实验数据为基础,针对VGO HDS反应速率快慢,将原料中硫化物划分为快反应速率、中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3个集总,建立VGO HDS反应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g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求解。... 以减压蜡油(VGO)加氢脱硫(HDS)小试实验数据为基础,针对VGO HDS反应速率快慢,将原料中硫化物划分为快反应速率、中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3个集总,建立VGO HDS反应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g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18%,预测值可靠,外推性良好,模型参数计算结果符合加氢反应规律。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液时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VGO HDS过程的影响,得到了HDS详细的反应规律,可为VGO HDS反应集总动力学研究和实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蜡油 加氢脱硫 集总动力学 加氢反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