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镇雄-赫章地区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鹏万 张磊 +5 位作者 邹辰 宋海强 陈子炓 王高成 李君军 李庆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38,共9页
勘探实践表明中国西南的镇雄-赫章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优越,受强改造与高演化制约,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尚未获得突破。为寻找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有利保存区,基于钻井、露头、地震资料,通过编制关键期次岩相古地理图及... 勘探实践表明中国西南的镇雄-赫章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优越,受强改造与高演化制约,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尚未获得突破。为寻找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有利保存区,基于钻井、露头、地震资料,通过编制关键期次岩相古地理图及古地质图,结合各沉积-剥蚀分区典型埋藏史分析,精细刻画镇雄-赫章地区沉积-剥蚀分区特征。结果表明:镇雄-赫章地区发育加里东期-海西期古隆起,控制二叠纪前沉积充填过程,沉积-剥蚀差异性明显。其中Ⅰ区及Ⅱ区缺失层系较多,且热演化间断时间长,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为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古隆起及周缘地区为海相高演化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雄-赫章地区 高演化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分区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薛迪 吴凤 +3 位作者 段昕婷 张庆 王军敏 李广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分带特征,利用锆石同位素测年、储层微观分析方法研究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延长组储层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可分为北物源区、混源区和南物源区3个区域。从...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层分带特征,利用锆石同位素测年、储层微观分析方法研究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延长组储层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可分为北物源区、混源区和南物源区3个区域。从北物源区—混源区—南物源区,长石含量逐渐降低、石英含量逐渐增高。北物源区岩屑和变质岩屑含量中等;混源区的沉积岩屑含量最高,变质岩屑含量最低;南物源区沉积岩屑含量最低,变质岩屑含量最高。填隙物中,方解石胶结物在北物源区含量最高,南物源区含量最低;水云母在混源区含量最高,北物源区含量最低;绿泥石在混源区含量最高,在南物源区含量最低。北物源区颗粒分选性较好,南物源区分选性整体较差;磨圆度混源区最好,南物源区最差。物性分布特征上,北物源区、混源区、南物源区孔隙度、渗透率大小整体呈"V"字形分布,北物源区和南物源区整体较高,混源区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分区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页岩储层多级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侯冰 陈勉 +3 位作者 张保卫 桑宇 程万 谭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水力裂缝监测技术显示页岩储层中水力裂缝形态复杂,与传统的砂岩储层有本质区别,传统的裂缝扩展模型难以描述和解释页岩地层裂缝扩展的复杂性。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针对页岩地层裂缝发育的特征,采用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一种多裂缝扩... 水力裂缝监测技术显示页岩储层中水力裂缝形态复杂,与传统的砂岩储层有本质区别,传统的裂缝扩展模型难以描述和解释页岩地层裂缝扩展的复杂性。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针对页岩地层裂缝发育的特征,采用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一种多裂缝扩展二维数值模型,模拟了页岩地层中水力裂缝在随机分布的天然裂缝干扰下扩展的复杂形态。数值模拟显示,当相对净压力较大、天然裂缝与初始水力裂缝最优扩展方向夹角较大时,更倾向于形成复杂形态裂缝;水平应力差较大时,水力裂缝分叉的几率越小,通过对页岩露头的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龙马溪组页岩地层的微地震监测解释结果与本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不连续法 页岩 水力压裂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甫 陈刚 +6 位作者 陈强 丁超 高磊 雷盼盼 张文龙 师晓林 童明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运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沉积期的物源环境。结果表明:①平凉组凝灰质砂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大致包含3组:第一组为早古生代的407~477Ma,峰值为454Ma,占总体的72.5%;第... 运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沉积期的物源环境。结果表明:①平凉组凝灰质砂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大致包含3组:第一组为早古生代的407~477Ma,峰值为454Ma,占总体的72.5%;第二组为中—新元古代的588~1548Ma,峰值为962Ma,占总体的22.5%;第三组为古元古代的1612~2496Ma,占总体的5%。②集中在407~477Ma年龄组分指示其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北秦岭岛弧杂岩带,588~1548Ma和1612~2496Ma的年龄组分反映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③锆石年龄谱综合分析,平凉组碎屑沉积物质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多源性,指示晚奥陶世平凉期的沉积环境应属于祁连—北秦岭岛弧杂岩带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之间的局限残留边缘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奥陶统平凉组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璀 郑荣才 +4 位作者 王强 宋海强 吴蕾 费怀义 文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2-804,共13页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地震沉积学 礁、滩相带 卡洛夫-牛津阶 阿姆河盆地 土库曼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其沉积相的意义——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学丰 李晓锋 +2 位作者 李宗杰 刘波 宋海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28,共7页
白云岩虽然是一种沉积岩,原生、同生或准同生时期形成的泥晶-粉晶白云岩也常被视为局限-蒸发环境的指示标志,但埋藏条件下形成的交代白云岩或热液改造白云岩则不能直接作为沉积相标志,必须辨别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并恢复原始灰岩的沉积环... 白云岩虽然是一种沉积岩,原生、同生或准同生时期形成的泥晶-粉晶白云岩也常被视为局限-蒸发环境的指示标志,但埋藏条件下形成的交代白云岩或热液改造白云岩则不能直接作为沉积相标志,必须辨别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并恢复原始灰岩的沉积环境。这对确定其沉积相及开展储层成因研究至关重要。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发育段为例,这些白云岩就常被认为是局限-蒸发台地的标志。通过对取心段岩石类型的详细鉴定,以云质灰岩中的云化部分与未云化部分进行对比,建立了白云岩残余结构的识别标准。识别了白云岩的3种残余结构,发现白云岩以残余影像结构为主,残余粒屑结构和残余粒形结构很少,由此认为白云岩的原岩主要是一套颗粒滩相灰岩。中央隆起带早-中奥陶纪不属于前人所认为的局限-蒸发台地相,而是开阔台地相,且以发育台内滩亚相-高能砂屑滩微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残余结构 开阔台地相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永辉 张楠 +2 位作者 潘若生 张德平 王武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注CO_2驱油已在吉林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采油井出现典型的小液量、高气液比特征,导致在常规油井中运行良好的有杆泵采油工艺出现了较强的不适应性。为此,在分析常规重力类气锚和螺旋气锚分气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 注CO_2驱油已在吉林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采油井出现典型的小液量、高气液比特征,导致在常规油井中运行良好的有杆泵采油工艺出现了较强的不适应性。为此,在分析常规重力类气锚和螺旋气锚分气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低液量高气液比的新型井下气锚结构,采用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作为抽油泵工作过程,修正了CFD模型的上边界条件,将地面气液比修正为入泵气液比并考虑气泡的破碎和凝聚,模拟了新型井下气锚工作原理,单因素敏感分析了柱塞的抽汲参数对新型井下气锚分气效率的影响。X井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新型井下气锚后,井口套压由9.5 MPa降至0.4 MPa,产液量由措施前的1.5 t/d升至17.4t/d,在产气量达到792 m^3/d情况下,泵效高达84.6%,明显高于同区块其余井平均泵效40.1%。该研究成果对于CO_2驱油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类似的高气液比油井有杆泵抽油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低渗透油藏 井下气锚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沙脊三维地震地貌学、演化及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磊 王小刚 +2 位作者 曹冰 申雯龙 杨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0,共8页
线状陆架沙脊一直是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基于东海近海底1700km2的三维地震数据,对陆架沙脊开展地震地貌学、沉积构型、成因和演化研究,并取得以下3点认识:(1)研究区发育7条NW-SE向陆架沙脊体系,海底呈槽脊相间地形特征。沙... 线状陆架沙脊一直是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基于东海近海底1700km2的三维地震数据,对陆架沙脊开展地震地貌学、沉积构型、成因和演化研究,并取得以下3点认识:(1)研究区发育7条NW-SE向陆架沙脊体系,海底呈槽脊相间地形特征。沙脊表面发育NE-SW向沙波体系。脊1、脊2、脊4和脊6表现为2~3条交叉或合并的沙脊体系,而脊3、脊5和脊7呈现为独立沙脊体系。(2)线状陆架沙脊横剖面左右不对称,宽2~11km,脊高3~31m,坡面相对较缓,倾角大多小于1°。(3)研究区水深变化和近海底潮流速度等因素指示研究区沙脊处于活动沙脊和衰亡沙脊的过渡阶段。研究第四纪陆架沙脊对沙脊储层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陆架沙脊 地震地貌学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干纳盆地南缘巴特肯区块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超 杜江民 +3 位作者 于晓菲 陈昱兴 闫星旭 刘素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3-901,共9页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实验分析等资料,研究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情况,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在新近系前发育两条稳定的断裂,进入新近系后断裂活动强烈,发育...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实验分析等资料,研究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情况,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在新近系前发育两条稳定的断裂,进入新近系后断裂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伴生断层,最终形成现今南北两隆起背斜、中间一平台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4套油气组合,侏罗系一套,白垩系三套,油气藏类型包括带油环或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有限,而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干纳盆地 巴特肯区块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限流压裂射孔参数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再乐 张广清 +3 位作者 熊文学 李军 倪小龙 黄卫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水平井限流压裂主要是经过射孔孔眼产生的节流摩阻实现的,因而,裂缝所对应的射孔参数是实现限流压裂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限流压裂的射孔优化大部分没有结合压裂模型,也没有给出各个射孔簇之间参数的定量关系。文中通过给定水平... 水平井限流压裂主要是经过射孔孔眼产生的节流摩阻实现的,因而,裂缝所对应的射孔参数是实现限流压裂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文献关于限流压裂的射孔优化大部分没有结合压裂模型,也没有给出各个射孔簇之间参数的定量关系。文中通过给定水平井段地层和压裂参数,使用拟三维模型计算每一条裂缝所吸收的排量和缝口压力,再结合限流压裂的流量平衡和压力平衡关系,得出了各个射孔簇有效孔眼当量直径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压裂段储层力学性质和裂缝尺寸设计相同时,每个射孔簇的有效孔眼当量直径从水平井的跟端到趾端依次增加,在孔眼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相应的孔眼数和射孔簇的簇长也需要增加;当储层性质变化或者设计缝长不相同时,各个射孔簇的最优孔眼数和簇长可以定量确定。研究结果为限流压裂射孔参数的优化和射孔枪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起裂 限流压裂 射孔参数优化 分簇射孔 拟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N1井储层的源控成岩演化与钙质夹层成因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爱国 王震亮 +5 位作者 冷先刚 吴小宁 蒲磊 袁旭 惠涛 赵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共13页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N1井为例,通过镜下观察和地化分析,探讨埋藏成岩阶段一类钙质夹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N1井储层中的钙质夹层被两期烃源岩热降解成因方解石胶结(Ca1,Ca2),含少量沥青浸染高岭石;相邻高孔渗层溶蚀作用强烈,可见残余方...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N1井为例,通过镜下观察和地化分析,探讨埋藏成岩阶段一类钙质夹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N1井储层中的钙质夹层被两期烃源岩热降解成因方解石胶结(Ca1,Ca2),含少量沥青浸染高岭石;相邻高孔渗层溶蚀作用强烈,可见残余方解石、高岭石和两期沥青(Hy1,Hy2);钙质夹层非方解石直接沉淀而成,而是在烃源岩两期生排烃控制下储层成岩演化(高岭石—Hy1—Ca1—溶蚀、高岭石—Hy2—Ca2)的结果,即早期溶蚀成因Ca1型和晚期Ca2型钙质夹层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钙质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中深层地埋管取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开拓 孙成珍 +1 位作者 白博峰 杨瑞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3,共9页
中深层地热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下水渗流会对埋管取热性能和取热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影响规律在长时间、多周期情况下尚不明确。为此,基于自主开发的埋管与地层双向耦合传热解析模型,通过一原位试验井参数,研... 中深层地热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下水渗流会对埋管取热性能和取热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影响规律在长时间、多周期情况下尚不明确。为此,基于自主开发的埋管与地层双向耦合传热解析模型,通过一原位试验井参数,研究了埋管在单个取热期、多取热周期情况下的性能,并通过变化率、降低程度等重要参数定量评估了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取热期中,地下水渗流对埋管出口温度和取热功率的增幅作用在取热初始时刻很小,随着运行时间累积而增长;②单个取热期中,当试验井中达西速度大于3×10^(-7) m/s时,含水层中的局部降低程度才低于无含水层,此时增强了局部取热可持续性;③多周期取热时,在各个达西速度下,取热期瞬态阶段的取热性能随运行年限的降低程度要高于取热期稳定阶段;④多周期取热中达西速度在4×10^(-7) m/s以上时局部降低程度近似为0,此时每年取热期的取热性能维持不变。结论认为,建立的中深层地埋管与地层双向耦合传热解析模型,分析了埋管取热性能随地下水渗流速度的变化规律,为我国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埋管 中深层地热能 地下水渗流 解析模型 取热性能 取热可持续性 降低程度 多周期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深埋管固井层对埋管换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超 官燕玲 +3 位作者 杨瑞涛 卢雄 熊文学 龙安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3,共7页
结合西安市某个U型深埋管工程,建立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导热系数的埋管固井层对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井层导热系数在小于及接近岩土层导热系数的范围内增加时,埋管换热强度随之... 结合西安市某个U型深埋管工程,建立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导热系数的埋管固井层对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井层导热系数在小于及接近岩土层导热系数的范围内增加时,埋管换热强度随之增加明显;固井层导热系数对埋管换热的影响程度与周围竖向各层岩土导热系数的大小相关,而与地层竖向的温度分布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导热系数 固井 强化换热 U型深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及连接管长度对U型深埋管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超 江超 +3 位作者 杨瑞涛 刘建宏 杨超辉 官燕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0-496,共7页
针对U型深埋管换热系统,研究埋管深度(H)及两竖管之间的连接长度(Dc)对埋管换热的影响。结合某个实际的深埋管地热能建筑供暖工程,在得到埋管钻井温度、埋管竖向岩土解释数据及钻井岩芯热物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5种不同埋深及水平连接管... 针对U型深埋管换热系统,研究埋管深度(H)及两竖管之间的连接长度(Dc)对埋管换热的影响。结合某个实际的深埋管地热能建筑供暖工程,在得到埋管钻井温度、埋管竖向岩土解释数据及钻井岩芯热物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5种不同埋深及水平连接管长度的埋管换热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对比表明,U型深埋管的换热性能受H及Dc的影响显著,H不变而Dc持续增加时,虽然埋管的延米换热量持续增加,但其增加率却逐渐减小;Dc不变而H持续增加时,埋管的延米换热量持续增加且增加率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换热性能 地热采暖 埋深 连接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对U型深埋管换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超 官燕玲 +3 位作者 高海仁 江超 李建明 杨瑞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2-399,共8页
结合西安市某个埋深为2505 m的U型深埋管换热系统,在原位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进而模拟分析埋管内热流载体种类对强化埋管换热的效果。埋管内热流载体除常规使用的水外,还选用Al_(2)O_(3)/水、CuO/水和SiO_(2)/... 结合西安市某个埋深为2505 m的U型深埋管换热系统,在原位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进而模拟分析埋管内热流载体种类对强化埋管换热的效果。埋管内热流载体除常规使用的水外,还选用Al_(2)O_(3)/水、CuO/水和SiO_(2)/水3种纳米流体。通过改变这3种纳米流体的纳米颗粒体积浓度分别为0.1%、0.3%、0.5%及1.0%,分析纳米流体种类及纳米颗粒体积浓度对埋管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整个埋管的换热而言,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改变埋管热流载体来达到埋管强化换热的方法并不高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数值模拟 换热性能 取热强度 纳米流体 U型深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796,共8页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无障壁碳酸盐台地沉积,研究区位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部位,以海水浪基面为界,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浅水斜坡亚相及较深水斜坡亚相。浅水斜坡亚相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或附近、水动力弱、弱还原—弱氧化的台地前缘斜坡环境;较深水斜坡亚相组合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弱还原—中等还原的前缘斜坡环境。整体来看,研究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时期主要为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垂向上沉积环境稳定的低能环境沉积。该沉积环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基质孔隙条件,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地层后期改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盆地 二叠系 碳酸盐岩 PHA Nok Khao组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跃地区金异常特征及成矿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和平 张小海 +2 位作者 张治林 徐斌 乔玉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兴跃地区地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成矿条件十分有利。该区额尔古纳河群零星出露,且与金异常关系密切。根据区域及区内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原始数据参数统计,通过相对丰度、变化系数、富集系数的对比,分析了地层中各元素... 兴跃地区地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成矿条件十分有利。该区额尔古纳河群零星出露,且与金异常关系密切。根据区域及区内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原始数据参数统计,通过相对丰度、变化系数、富集系数的对比,分析了地层中各元素的含量变化、分布特征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区域特殊的自然景观特征,分析了额尔古纳河群在成矿中的作用。额尔古纳河群中浅变质岩为含金地质体,是砂金物质来源。表生环境作用下的物理化学风化为砂金次生富集成为可能,充沛丰富的水流为砂金搬运迁移及筛选提供了水动力条件。宽阔迂回的河谷为砂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适宜沉积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群 金异常 次生富集 砂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米兰1井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春涛 宋海强 +1 位作者 梁洁 倪玲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3-964,共12页
白云岩储层展布是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深层白云岩油气藏勘探的关键问题。为认识塔里木盆地塔东低凸起米兰地区寒武系白云岩,选取典型井米兰1井,在岩心和镜下薄片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白云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测试。结果表... 白云岩储层展布是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深层白云岩油气藏勘探的关键问题。为认识塔里木盆地塔东低凸起米兰地区寒武系白云岩,选取典型井米兰1井,在岩心和镜下薄片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白云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各类白云岩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且随着晶粒增大,总质量分数减小;不同类型白云岩的δEu异常显著不同,泥微晶、细晶、中晶和粗晶白云岩的δEu分别介于0.97~1.08,0.77~1.05,0.80~3.23,0.81~2.23;大部分样品δCe负异常,介于0.86~1.02。所有样品稀土元素PAAS配分模式分为3种类型,即δEu负异常型、δEu正异常型和δEu无异常型。在白云石化过程中,蒸发泵机制是米兰1井寒武系白云岩的基础成因,第一种白云岩后期还受到埋藏环境的影响,第二种后期还受到热液环境改造,第三种形成于回流渗透机制。白云岩储层的形成受多种条件的控制,其中有利的沉积环境是储层形成的先决条件,大规模白云石化是储层形成的基石,裂缝体系对储层有多重影响,而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白云化 白云岩 寒武系 米兰1井 塔东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锥风险条件综合评判 被引量:3
19
作者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5,共3页
中国西部某底水缝洞型油藏,油井投产后底水锥进差异大、能量递减差异大,油井底水锥进导致的产量递减在65%左右。由于该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油藏的控水与提液不易获得定量依据,研究了... 中国西部某底水缝洞型油藏,油井投产后底水锥进差异大、能量递减差异大,油井底水锥进导致的产量递减在65%左右。由于该油藏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油藏的控水与提液不易获得定量依据,研究了采用综合权重评判方法来评价该油藏油井水锥风险,进而调控油井合理产能,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底水 水锥 权重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