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油污水回用中高效阻垢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莉 王新 +2 位作者 杨鸿鹰 段宝民 王保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以陕北某炼油厂现场污水作为实验的基础用水,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复合阻垢缓蚀剂SW-627与六偏磷酸钠、硫酸锌复配使用时的缓蚀性能,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各药剂的用量,在动态循环条件下进行药剂的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SW-627用量为8... 以陕北某炼油厂现场污水作为实验的基础用水,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复合阻垢缓蚀剂SW-627与六偏磷酸钠、硫酸锌复配使用时的缓蚀性能,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各药剂的用量,在动态循环条件下进行药剂的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SW-627用量为80 mg/L,六偏磷酸钠(以PO43-计)3 mg/L,硫酸锌(以Zn2+计)3 mg/L时,可以保证循环水系统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C l-3 000 mg/L,Ca2+400 mg/L,电导率8 000μS/cm,硬度2 000 mg/L)运行,A3钢腐蚀速率达0.021 mm/a,符合中石化小于0.075 mm/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污水 阻垢缓蚀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保钧 冯奇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91-1392,1396,共3页
永坪炼油厂120×104t/a催化裂化及液化石油气精制装置通过优化催化反应温度≯510℃,提高解吸塔底温度至(130±2)℃,降低再吸收塔顶压力至(1.05±0.02)MPa,改善了产品中硫的分布;同时,加大吸收稳定系统注水量,调整液化气精... 永坪炼油厂120×104t/a催化裂化及液化石油气精制装置通过优化催化反应温度≯510℃,提高解吸塔底温度至(130±2)℃,降低再吸收塔顶压力至(1.05±0.02)MPa,改善了产品中硫的分布;同时,加大吸收稳定系统注水量,调整液化气精制操作,使液化气质量达到GB 11174—1996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液化气精制 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阻燃剂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屈红强 武君琪 +1 位作者 刘磊 徐建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97,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APP)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综述了通过对APP进行表面处理以及微胶囊化等手段,进而提高改性APP疏水性以及抗水解能力,降低APP水溶性等工作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通过偶联剂处理、微胶囊化及溶胶凝胶... 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APP)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综述了通过对APP进行表面处理以及微胶囊化等手段,进而提高改性APP疏水性以及抗水解能力,降低APP水溶性等工作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通过偶联剂处理、微胶囊化及溶胶凝胶处理等手段对APP耐水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通过对APP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能明显提高APP的耐水性能,改善APP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及其阻燃性能,降低阻燃剂的添加对基体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进一步拓展APP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阻燃剂 表面改性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催化法治理S Zorb再生烟气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小艳 魏涛 王智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05,共4页
根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再生烟气硫含量高、烟气量小的特点,采用有机催化烟气治理工艺,将再生烟气引入烟气脱硫单元,在吸收塔内经过一系列反应,使烟气中二氧化硫最终转化为硫酸铵化肥,... 根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再生烟气硫含量高、烟气量小的特点,采用有机催化烟气治理工艺,将再生烟气引入烟气脱硫单元,在吸收塔内经过一系列反应,使烟气中二氧化硫最终转化为硫酸铵化肥,处理后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标准状态)降至100mg/m^3以下,满足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同时生产的硫酸铵化肥外观为白色粉末,无可见机械杂质,且产品的氮含量、水分及游离酸含量均符合DL/T 808—2002副产硫酸铵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催化法 再生烟气 脱硫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捕集阱气相色谱法在航煤总芳烃快速测定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春阳 田超 原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15-3518,共4页
采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建的芳烃捕集阱气相色谱法(AGC法)测定永坪炼油厂3#喷气燃料芳烃含量,其与现行FIA法最大偏差为0.15%;同时采用质控样、不同芳烃含量样品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 采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建的芳烃捕集阱气相色谱法(AGC法)测定永坪炼油厂3#喷气燃料芳烃含量,其与现行FIA法最大偏差为0.15%;同时采用质控样、不同芳烃含量样品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精密度较FIA法有较大提高,单次样品分析时间小于7 min,测试快捷高效,是FIA法测定喷气燃料芳烃含量理想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喷气燃料 芳烃 捕集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