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宇洁 孟祥振 +3 位作者 蒲仁海 高小平 强腾 宋明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11,共15页
碎屑物质来源是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内本溪组砂岩储层发育和展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延长探区内37口井砂岩和泥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重矿物组合、微量元素以及砂砾岩粒径统计等分析,揭示了本溪组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和搬... 碎屑物质来源是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内本溪组砂岩储层发育和展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延长探区内37口井砂岩和泥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重矿物组合、微量元素以及砂砾岩粒径统计等分析,揭示了本溪组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和搬运方向。研究表明探区内延528井的1 912 Ma和2 425 Ma 2个年龄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相对应,其他5口井的年龄峰值段435~447 Ma和952~976 Ma则与北秦岭的年龄峰值相对应,据此可将探区内物源划分为NE和S部2个方向。通过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等重矿物,可将S部物源进一步划分为WS和ES 2个方向;与重矿物分析结果相对应,在微量元素锆铌比分析中,存在WS陇东地区和ES豫西地区2个方向的物源;对砂砾岩粒径在平面上分布特征的显示,研究区存在来自ES方向的物源。综合分析可得,延长探区本溪组总体上可划分为NE、WS和ES 3个物源区,分别指示了盆地北缘阴山、盆地南缘祁连山和北秦岭东段剥蚀区,其中ES方向物源距延长探区最近,对探区影响较大。该成果探明了研究区内的3个物源方向以及其影响区域,对延长探区本溪组砂体分布预测和沉积相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沉积物源 锆石 重矿物 微量元素 砾径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现状与先导试验
2
作者 王波 林进 +5 位作者 吴金桥 刘刚 马振锋 杨先伦 马彤 赵正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煤层薄、孔隙结构复杂、微幅构造发育及井壁失稳等地质与工程难题制约,其高效开发面临挑战。文章针对延安气田本溪组8#煤与山西组5#煤储层特征,通过优化三开井身结构、井眼轨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煤层薄、孔隙结构复杂、微幅构造发育及井壁失稳等地质与工程难题制约,其高效开发面临挑战。文章针对延安气田本溪组8#煤与山西组5#煤储层特征,通过优化三开井身结构、井眼轨道设计、钻井提速工具组合及强封堵复合盐钻井液体系,形成了适用于深层煤层气水平井的钻完井技术体系。2024年实施的6口水平井先导试验表明,平均完钻井深3842.33 m、水平段长度937.5 m、钻完井周期75.75 d,储层平均钻遇率79.92%,固井优质率超80%。然而,随着先导试验井实施,存在二开井段钻时慢、周期长、漏失频发,水平段钻井液密度过高及体系复杂等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改进整体技术。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水平井 复合盐钻井液 钻时慢 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障壁砂坝沉积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永平 蒲仁海 +3 位作者 宋明 折印楠 樊宇洁 杨云景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3-138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富县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藏主要为障壁砂坝砂岩储层。在平均井距2~3 km的密井网条件下,钻井资料揭示了障壁砂体纵横向微相组合和分布特征。本文根据岩芯、测井、露头和薄片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障壁砂...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富县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藏主要为障壁砂坝砂岩储层。在平均井距2~3 km的密井网条件下,钻井资料揭示了障壁砂体纵横向微相组合和分布特征。本文根据岩芯、测井、露头和薄片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障壁砂坝的砂体展布、微相类型与组合、剖面结构、测井相等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泉—富县本溪组本一和本二段均发育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延伸的障壁砂坝,沿古岩溶凹槽与高地之间的斜坡分布。障壁砂岩呈串珠状加厚,砂岩含量最高约50%,单层砂岩最厚22 m。障壁宽度一般3~10 km,长度超过40 km,延伸至研究区外。在中低潮差潮汐和弱波浪共同作用下,障壁砂坝自下而上往往呈入潮口细砾—似潮道砂—似浅滩砂—冲溢扇含泥砾砂等序列特征。入潮口一般由粒序层理细砾岩、含砾粗—中砂岩组成,底界有冲刷面。障壁中下部似潮道微相多由单向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中—细砂岩组成,偶见双向羽状交错层理;障壁中上部的似浅滩微相一般由平行层理、低角度楔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组成,可见生物扰动等;障壁顶部冲溢扇中细砂岩一般含冲刷成因的泥砾或风暴成因的撕裂泥质条带。横向上障壁砂坝边缘往往为潮坪薄互层砂泥岩或涨落潮三角洲薄砂岩,逐渐过渡为沼泽煤层或潟湖泥岩。障壁砂坝及周缘砂岩存在箱型、漏斗型、鈡型、齿型四种测井相,以齿形和箱型最常见。障壁环境的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至偏低。总体上根据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旋回、砂体的剖面与平面形态等特征可以把障壁沙坝砂岩与单纯的潮道、三角洲或浅滩砂岩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障壁砂坝 微相类型 测井相 古地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研究
4
作者 闫飞 马骋 +3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张磊 张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弱疏水的PO链不能有效结合水分子,液膜排液速度较快,泡沫稳定性较差;亲水的EO基团的引入削弱了离子头间的静电斥力,并增强表面吸附膜结合水分子的能力,降低泡沫体系的排液速率,提高体系的泡沫性能;过长的EO链破坏表面膜的紧密排列,不利于表面张力降低,泡沫性能变差。C12E3C分子的结构优势使其将表面张力降至22 mN/m,表现出最佳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能同时稳定大小泡沫,并在12 h后形成稳定持久的干泡。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在泡沫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PO数 EO数 发泡能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段逸飞 赵卫卫 +4 位作者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3,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分析钻井、录井以及测井资料,结合泥页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成藏过程,并探讨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大面积分布的泥页岩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平均质量分数为2.12%,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Ro为2.0%~3.7%,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优质烃源岩。(2)研究区山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整体上具有富黏土特征,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56.7%,有利于吸附气的赋存;主要发育无机矿物孔、有机孔和微裂缝3种储集空间类型;岩石含气性受不同岩性组合的影响而差异较大,山2段相较于山1段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平均质量体积为1.38 m3/t)。按照源储配置关系,可划分为厚层泥页岩夹薄砂层、泥页岩与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泥页岩与煤层混层3种类型,不同的源储配置具有不同的含气特征。(3)研究区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在成藏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转化。其聚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有机质开始生成气态烃,页岩气开始吸附聚集;中—晚侏罗世,气态烃大量生成膨胀造隙,气态烃排出,裂缝关闭,循环运移聚集;早白垩世,有机质达到高—过成熟阶段,进入最后一个生排烃时期,直至地层抬升,生烃终止。泥页岩良好的封盖作用为页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源储配置 吸附态 游离态 聚集规律 封盖作用 山西组 二叠系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吸附氢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双彪 王缙 +6 位作者 黄劼 金之钧 刘全有 万永平 王振川 刘宇 乔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1517,共17页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太原组11个不同变质程度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等温吸附实验,结合朗格缪尔模型、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评价了煤岩吸附氢气量,结合煤岩煤质、有机地化、矿物及孔隙结构特征对煤岩吸附氢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朗格缪尔模型适用于模拟煤岩吸附氢气潜力计算与评价,不同变质程度煤岩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量,且变质程度越高、有机质丰度越高、微孔越为发育的煤岩,其氢气吸附量越高。煤岩中的氢气主要通过范德华力被物理吸附在煤岩表面,随着煤岩变质程度升高,有机质参与形成的微孔越多,提供的孔体积及总比表面积逐渐增加,提高了氢气吸附量,且较高的孔隙连通性可以提高氢气进入孔隙并被吸附的效率。煤岩吸附氢气量会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但由于分子间斥力等原因,吸附速率逐渐下降,氢气储存逐渐达到饱和。中国深部煤层较为发育,为煤层储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化学反应、竞争吸附等问题,氢气在煤岩储层中会发生损耗和散失。利用高压进行氢气封存或采出氢气会对煤岩储层结构产生不可逆破坏,这对于通过煤岩储层进行氢气的一次或多次储存都存在不利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深部煤层作为储氢层位具备一定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克服氢气损耗和储层破坏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 氢气吸附 储氢潜力 氢气消耗 储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性峡谷和非限定性峡谷沉积充填过程模拟——以琼东南盆地M区为例
7
作者 薛国庆 李达 +3 位作者 程琳燕 彭旋 付强 李宁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6,共12页
峡谷内砂泥比沉积充填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峡谷的地貌特征。以琼东南盆地M区中央峡谷为例,基于10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区7个时期形成的峡谷类型并进行了划分。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模拟了在单物源和双物源条件下峡谷内不同... 峡谷内砂泥比沉积充填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峡谷的地貌特征。以琼东南盆地M区中央峡谷为例,基于10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区7个时期形成的峡谷类型并进行了划分。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模拟了在单物源和双物源条件下峡谷内不同砂泥比条件下充填过程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早期(T50—T30)形成的峡谷为限定性峡谷,晚期(T29_1—T29)形成的峡谷为非限定性峡谷。限定性峡谷内发育的水道弯曲能力较强,多期水道叠置作用明显,多发育水道复合体;而非限定性峡谷内发育的水道多以横向迁移为主,水道在开阔地带则会缓慢扩散形成朵体复合体。通过峡谷充填过程的模拟和研究提高了峡谷内沉积单元识别的准确性,为提高勘探目标区域的优选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性峡谷 非限定性峡谷 朵体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