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陕西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鲁尚荣 王金亮 +1 位作者 王保钧 李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9-1913,共5页
聚焦陕西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深入剖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明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重点领域以及战略措施,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旨在推动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助力陕西建成高端化工产业强省... 聚焦陕西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深入剖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明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重点领域以及战略措施,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旨在推动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助力陕西建成高端化工产业强省,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 战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屈红军 马强 +2 位作者 高胜利 梅志超 苗建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986,共8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对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的研究对于确定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芯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分...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对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的研究对于确定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芯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分析、边缘相分析、相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与石盒子组物源可分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3个方向,以延安为中心区域属于汇水区;山二段南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到延安以北区域;盒八段北部物源范围较大,越过了延安,相应的南部物源范围后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流向 重矿物 物源 边缘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源与沉积相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砂体展布的控制 被引量:34
3
作者 屈红军 马强 +2 位作者 高胜利 梅志超 苗建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34,共10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在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物源、沉积相、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芯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在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物源、沉积相、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芯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分析及相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分析了上古生界沉积相类型,揭示了骨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山西组与石盒子组物源可分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潟湖及潮坪沉积,海侵方向来自东部,由沉积相控制的本溪组障壁岛砂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山2、山1、盒8段主体发育不同来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受物源方向及沉积相控制,以延安为中心区域主体属于汇水区,骨架砂体分别由四个向延安区域汇聚的北北西、北北东、南南东向及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朵体组成,在汇水区不同方向来源砂体在不同层段具有相互叠置特征;山2段南部物源砂体较发育,盒8段北部物源砂体较发育,反映研究区古构造从南高北低转换为北高南低,指示鄂尔多斯盆地在山西组与石盒子组之间发生了南北向构造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古流向 物源 沉积相 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湖底扇沉积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金波 王英民 +3 位作者 张雷 王改云 吴嘉鹏 陈玲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9,共8页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中、上三叠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富砾型两类湖底扇,二者在发育背景、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含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中、上三叠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富砾型两类湖底扇,二者在发育背景、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含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富砂型湖底扇发育于研究区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方,物源为远源搬运,供给充足,规模大,分选中等,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发育相对稳定;富砾型湖底扇仅在研究区北部轮台断裂附近发育,属近源搬运,规模小,粒度粗,分选极差,主要受断裂控制,具有阵发性特点;物源条件、古地貌以及触发机制的差异性控制了不同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在富砂型湖底扇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相对富砾型湖底扇更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库勒凸起 富砂湖底扇 富砾湖底扇 碎屑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4^1储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时建超 孙卫 +4 位作者 张创 李浩 黄薇 韩宗元 张宗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60,共6页
在系统分析、总结前人对靖边气田陕200井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常规物性测试和高压压汞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00井区奥陶系马五14储层特征及其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马五14储层为低... 在系统分析、总结前人对靖边气田陕200井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常规物性测试和高压压汞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00井区奥陶系马五14储层特征及其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马五14储层为低孔、低渗、低丰度的薄气层,以云坪和膏云坪沉积微相为主,储集空间以各类溶孔和膏模孔等次生孔隙为主,且储层裂缝发育,缝-洞-孔为最有利的孔隙组合。储层在构造运动和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下,天然气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西南部为天然气富集区,中东部次之,西北部和东南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马五14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沉积-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伯利亚盆地油砂成矿模式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永尚 法贵方 +3 位作者 尹锦涛 王作乾 衣艳静 蔡德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9,共6页
东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古老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4个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基底形成阶段和同生裂谷早期阶段为盆地的孕育期,同生裂谷晚期阶段和被动边缘早期阶段为盆地烃源岩的沉积期,被动边缘阶段为盆地内储层和盖层的发育期... 东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古老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4个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基底形成阶段和同生裂谷早期阶段为盆地的孕育期,同生裂谷晚期阶段和被动边缘早期阶段为盆地烃源岩的沉积期,被动边缘阶段为盆地内储层和盖层的发育期,碰撞挤压阶段为盆地内部构造格局变化以及油砂成矿的关键期。丰富的油源、良好的储集条件、充足的油气远距离运移动力、畅通的疏导体系及烃类降解稠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使东西伯利亚盆地形成规模化油砂资源。根据油砂的成矿机理,该盆地分为斜坡降解型和古油藏破坏型2种成矿模式,初步预测油砂资源为23380亿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伯利亚盆地 地质特征 油砂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林线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姗姗 王涛 刘康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185,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根据物种特征和植被类型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反演地质时期的气候特征,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林线作为气候变化的"强信号",是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不同尺度林线研究差异显著,均可反...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根据物种特征和植被类型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反演地质时期的气候特征,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林线作为气候变化的"强信号",是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不同尺度林线研究差异显著,均可反映诸多尺度气候变化信息。基于此,文章创新从样点尺度、景观尺度和区域尺度分别阐述了林线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方法新动向。通过新视角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林线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 气候变化 格局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2储层高含水低稳产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广金 邢芬 +3 位作者 高倩 刘秉晞 张舂燕 贺志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什么在一个含水率高达90%的储层内,竟然产生了稳产长达30年的油藏?为追其原因,笔者结合含油气系统理论与系统科学方法,在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常规薄片和铸体技术等分析与研究,揭示了长_2储层高含水、低稳产的秘密。经过地... 为什么在一个含水率高达90%的储层内,竟然产生了稳产长达30年的油藏?为追其原因,笔者结合含油气系统理论与系统科学方法,在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常规薄片和铸体技术等分析与研究,揭示了长_2储层高含水、低稳产的秘密。经过地质研究后认为下寺湾油田长_2储层高含水的影响因素为:天然裂缝系统因素、孔隙度因素、渗透率因素、水动力封堵因素和地层水因素等5类,从而导致其储层高含水低稳产效应。根据相-势-源共控原理,虽然下寺湾油田近湖盆中心,但长_2油源来自于长7,在沉积、构造上形成了"双子"主控因素,从而构建了稳定的供油机制等特征。在优相、低势、近源的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下寺湾地区长_2储层高含水、低稳产特殊的油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2储层 高含水 含油气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与陆相页岩微观特征差异及其对可压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迎港 申峰 +3 位作者 吴金桥 孙晓 穆景福 汤积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确定海相与陆相页岩微观结构差异及其对可压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CT扫描、岩石力学测试及水力压裂实验,结合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对比。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约占4... 为确定海相与陆相页岩微观结构差异及其对可压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CT扫描、岩石力学测试及水力压裂实验,结合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对比。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约占45.3%,海相页岩以石英和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约占67.9%。海相页岩孔隙度约为陆相页岩的2倍,海相页岩宏孔比例更高,孔径分布范围更广;陆相页岩中孔和小孔占比更高,天然裂缝及层理较发育。陆相页岩平均起裂压力较海相页岩低22.52%,高黏土矿物含量导致的低力学强度是其重要原因,而孔隙压力对陆相页岩起裂压力的影响较小。海相页岩水力压裂主裂缝为基本沿井筒对称的贯穿裂缝;陆相页岩发育的天然裂缝和层理容易捕获水力压裂裂缝,形成垂直于主裂缝的剪切裂缝,裂缝的开启和连通,有利于形成更复杂的裂缝网络。陆相页岩3个脆性指标均低于海相页岩,但陆相页岩起裂压力更低,缝网结构更好,具备良好的压裂潜力,采用单一脆性指标评价其可压性不准确。陆相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及高水敏性不利于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微观结构 可压性 分形维数 水力压裂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呵叻盆地腹部二叠系碳酸盐岩台地前缘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敏波 高栋臣 +3 位作者 曹卿荣 张迎春 刘柯 张丽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呵叻盆地是泰国陆上最大的含气盆地,是在印支板块稳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部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晚古生代盆地初始构造拉张期产物,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是盆地内主要的天然气储层。通过分析δ13 C,δ18 O,Sr... 呵叻盆地是泰国陆上最大的含气盆地,是在印支板块稳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部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晚古生代盆地初始构造拉张期产物,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是盆地内主要的天然气储层。通过分析δ13 C,δ18 O,Sr/Ba,B,V/(V+Ni)、Mn等地化指标,从而探讨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古水深等信息,认为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为海相沉积,处于缺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沉积时水体相对较深。岩石薄片和古生物鉴定、岩相标志分析,表明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以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等细粒成分为主,古生物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浅海环境中,其中P1井岩心呈现深灰-灰黑色、受滑塌作用形成了少量滑塌角砾岩,揭示了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相沉积特征。结合测井相分析了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时总体的水体深度变化,共识别出两期沉积旋回,将碳酸盐台地前缘沉积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前缘斜坡和缓坡两个亚相。综上所述,建立了研究区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缓坡相沉积模式,其中缓坡沉积相带对天然气聚集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盆地 二叠系 碳酸盐岩 微量元素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