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彬 任炜 +3 位作者 褚恩义 赵玉龙 尹明 李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微结构换能元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关键器件,其桥区微结构设计对MEMS火工品的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为完善MEMS火工品微结构换能元设计理论,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 微结构换能元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关键器件,其桥区微结构设计对MEMS火工品的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为完善MEMS火工品微结构换能元设计理论,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采用仿真研究与红外测试等手段进行微结构换能元桥形结构优选与微结构效应研究,获得了V?50和L?1两种优选桥形结构换能元,揭示了不同桥形结构对换能元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V?50桥形微结构换能元平均发火电压达到了100μF/3.5 V,能量利用率为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火工品 微结构换能元 桥形结构 桥区熔断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点同步爆炸网络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白颖伟 张蕊 +3 位作者 李哲 周虓彬 王可暄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8,共4页
计算了柔性爆炸网络各部分的输出同步性误差,分析了影响系统输出同步性的主要因素。试制了以银壳柔性导爆索为主要传爆元件能实现一入九出偏心起爆和一入十二出中心起爆的柔性爆炸网络样机。样机的扩爆药柱和导爆索的装药均为聚奥克托今... 计算了柔性爆炸网络各部分的输出同步性误差,分析了影响系统输出同步性的主要因素。试制了以银壳柔性导爆索为主要传爆元件能实现一入九出偏心起爆和一入十二出中心起爆的柔性爆炸网络样机。样机的扩爆药柱和导爆索的装药均为聚奥克托今CⅢ。对样机输出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同步爆炸网络均能可靠作用。系统的输出同步性为200 ns左右,比同尺寸同类设计的同步性提高了100 n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柔性爆炸网络 同步爆炸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工品换能元直流激励下温度响应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慧 白颖伟 +3 位作者 任炜 王可暄 张晶鑫 尹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8-143,共6页
使用Multiphysics分析软件,建立了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重点研究A型、B型两种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在直流激励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和输出性能。对换能元高瞬发点火时的温度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下换能元的温度分布... 使用Multiphysics分析软件,建立了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重点研究A型、B型两种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在直流激励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和输出性能。对换能元高瞬发点火时的温度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下换能元的温度分布云图,并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温度检测。对比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获取换能元结构、性能等数据,完善火工品换能元性能检测技术。结果表明,B型半导体桥换能元更符合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换能元 仿真分析 红外检测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密 同红海 +4 位作者 任西 王寅 孟庆英 李明 闵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30,共5页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系统体积和生产成本,设计一种在陶瓷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制备爆炸桥箔和高压平面开关,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冲击片雷管的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并且研究了其电爆炸性能。结果表明:该冲击片雷管与使用火花隙开...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系统体积和生产成本,设计一种在陶瓷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制备爆炸桥箔和高压平面开关,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冲击片雷管的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并且研究了其电爆炸性能。结果表明:该冲击片雷管与使用火花隙开关的冲击片雷管放电参数基本相同,该高压平面开关能够代替火花隙开关完成冲击片雷管的起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高压平面开关 小型化 集成化 冲击片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工品单一温度下的贮存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蕊 李芳 +2 位作者 都振华 付东晓 麻宏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29-333,共5页
为获得单一温度贮存环境下电火工品的失效模式,设计了两种电火工品在单一温度贮存环境下的加速寿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温度应力下电火工品主要的失效模式为药剂的缓慢分解,温度对换能元的影响不大。以单质药为... 为获得单一温度贮存环境下电火工品的失效模式,设计了两种电火工品在单一温度贮存环境下的加速寿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温度应力下电火工品主要的失效模式为药剂的缓慢分解,温度对换能元的影响不大。以单质药为主装药的火工品比以混合药为主装药的火工品更稳定,有更长的贮存寿命。在单一温度应力下,火工品的贮存寿命很长,通常不低于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火工品 单一温度 贮存特性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硅微制造工艺的爆炸箔起爆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可为 褚恩义 +5 位作者 薛艳 解瑞珍 任小明 任西 刘兰 刘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6,共6页
为了实现爆炸箔起爆器的集成化和批量化制备,研究了爆炸箔起爆器非硅微制造工艺技术。采用磁控溅射和光刻技术制备了桥箔,通过紫外厚胶技术在桥箔上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刻胶飞片层,并利用SU-8光刻胶集成制造了加速膛,划片后一个衬... 为了实现爆炸箔起爆器的集成化和批量化制备,研究了爆炸箔起爆器非硅微制造工艺技术。采用磁控溅射和光刻技术制备了桥箔,通过紫外厚胶技术在桥箔上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刻胶飞片层,并利用SU-8光刻胶集成制造了加速膛,划片后一个衬底上制备了268个爆炸箔起爆器组件,每个组件的体积为0.018 cm3.集成后的爆炸箔起爆器50%发火感度为2 185 V.试验了爆炸箔起爆器组件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在160℃下经历50 h以后,爆炸箔起爆器组件依然可以正常起爆Ⅳ型六硝基菧炸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爆炸箔起爆器 非硅微制造工艺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工品感度测试动态斜坡法与升降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颖伟 蒋庄德 +1 位作者 赵玉龙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对动态斜坡法与升降法测试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动态斜坡法测试敏感和钝感型电火工品发火感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与升降法试验结果的对比,对动态斜坡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试件压药条件,利用动态斜坡法能得到火工品发火感度临界值的... 对动态斜坡法与升降法测试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动态斜坡法测试敏感和钝感型电火工品发火感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与升降法试验结果的对比,对动态斜坡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试件压药条件,利用动态斜坡法能得到火工品发火感度临界值的特性,探讨了压药压力和发火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该方法所需试件数量相对减少,能满足感度试验的要求。初步探索了解决动态斜坡法与现有火工品验收试验之间矛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动态斜坡法 升降法 发火感度 电火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钛薄膜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惠迎雪 王钊 +1 位作者 贺爱峰 徐均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溅射功率和氧气分压下氧化钛薄膜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关系。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基底上沉积TiO_2薄膜,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溅射功率和氧气分压下氧化钛薄膜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关系。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基底上沉积TiO_2薄膜,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对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微纳米压痕技术对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在给定工艺参数范围内,薄膜的光学折射率与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正相关,随着溅射靶功率的增大,所制备薄膜的折射率、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之增大,而薄膜的光学带隙则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而下降。同时,O_2流量对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更明显,在较低O_2流量条件下(Q(Ar)/Q(O_2)=10/1),所制备薄膜的折射率减小而光学带隙变大,随着O_2流量进一步减少(Q(Ar)/Q(O2)=20/1),薄膜的折射率增大而光学带隙减小,但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随O_2流量的减少而下降。结论磁控溅射沉积TiO_2薄膜的折射率与其光学带隙反向相关,而仅在适量氧气条件下所制备的薄膜的力学性能与光学特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溅射 氧化钛薄膜 折射率 纳米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微机电火工品的平面开关研究
9
作者 张蕊 薛艳 +2 位作者 平川 任小明 解瑞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81-184,共4页
针对微机电(MEMS)火工品发火能量低、安全性差的问题,开展了一种可用于提高MEMS火工品安全性的MEMS平面开关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计算了MEMS平面开关的电热性能,并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平面开关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MEMS工艺加... 针对微机电(MEMS)火工品发火能量低、安全性差的问题,开展了一种可用于提高MEMS火工品安全性的MEMS平面开关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计算了MEMS平面开关的电热性能,并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平面开关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MEMS工艺加工制作了MEMS平面开关,并测试了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EMS平面开关能够实现电路断-开的转换,开关的作用电压为10 V,平均作用电流为0.509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MEMS火工品 安全性 MEMS平面开关 安保 数值模拟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Cd(N_(3))_(2)复合薄膜起爆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蕾 卫春强 +2 位作者 王燕兰 褚恩义 陈建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5,共7页
针对深空复杂应用环境对火工品耐高温起爆药的迫切需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的表面自组装方式构建了一种MXene基叠氮化镉(MXene/Cd(N_(3))_(2))复合薄膜耐高温起爆药。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对MXene/Cd(N_(3))_(2... 针对深空复杂应用环境对火工品耐高温起爆药的迫切需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的表面自组装方式构建了一种MXene基叠氮化镉(MXene/Cd(N_(3))_(2))复合薄膜耐高温起爆药。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对MXene/Cd(N_(3))_(2)复合薄膜起爆药的微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等分析方法研究其热性能,并采用高速摄影记录其爆轰过程。结果表明:MXene纳米材料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可使Cd(N_(3))_(2)在MXene片层上分布均匀,粒径约50 nm,且在较大空隙中无沉积堆叠现象;MXene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热性能可有效促进Cd(N_(3))_(2)的热分解,热分解温度为378.42℃;MXene纳米材料与Cd(N_(3))_(2)复合不会影响Cd(N_(3))_(2)的晶型及输出威力,制备所得的MXene/Cd(N_(3))_(2)复合薄膜起爆药以较少的药量即可实现点火起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叠氮化镉 复合薄膜 起爆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微结构换能元温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一中 韦学勇 +4 位作者 张国栋 赵玉龙 平川 张蕊 任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1-1017,共7页
为了适应火工品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发展趋势,薄膜微结构换能元的引发温度测试已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MEMS技术将薄膜铂电阻和薄膜微结构换能元集成在氮化硅基底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对薄膜铂电阻的几何尺寸进行... 为了适应火工品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发展趋势,薄膜微结构换能元的引发温度测试已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MEMS技术将薄膜铂电阻和薄膜微结构换能元集成在氮化硅基底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对薄膜铂电阻的几何尺寸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测量了薄膜微结构换能元在不同直流激励下铂电阻的阻值变化,从而得到了薄膜微结构换能元的温度响应曲线。此外,测得斯蒂芬酸铅的点火温度平均为318℃,与理论值330~350℃接近,验证了将薄膜铂电阻与薄膜微结构换能元集成于一体测量微小尺寸条件下发火温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火工品 引发温度 薄膜微结构换能元 薄膜铂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箔晶体微观形貌对爆炸箔起爆器的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克华 曾鑫 +2 位作者 赵婉君 褚恩义 焦清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8-576,共9页
为研究Cu箔微观形貌及内部晶体组织结构对爆炸箔起爆器(Exploding Foil Initiator,EFI)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和Lift-Off刻蚀法,在150,450 W和800 W溅射功率条件下制备了3种不同晶体形貌的Cu箔,并开展相应... 为研究Cu箔微观形貌及内部晶体组织结构对爆炸箔起爆器(Exploding Foil Initiator,EFI)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和Lift-Off刻蚀法,在150,450 W和800 W溅射功率条件下制备了3种不同晶体形貌的Cu箔,并开展相应爆炸箔(Exploding Foil,EF)电爆炸性能,飞片速度以及EFI发火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溅射功率对应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9.6~36.7nm,41.5~62.9 nm和58.6~80.2 nm,表面平均粗糙度分别为6.7,16.9 nm和46.2 nm,附着力分别为42.436,55.569 mN和71.135 mN。溅射功率为800 W时制备的Cu箔晶粒尺寸最大且分布最均匀,晶粒沉积致密平整,晶界较少,表面粗糙度最大,附着力最强,Cu(1 1 1)晶面的衍射峰最高,相应EF的电阻值和电感值最小,电爆炸能量利用率和飞片速度最高,集成的EFI 50%发火感度比溅射功率为450 W和150 W获得的样品分别高19.1%和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箔起爆器 Cu箔 微观形貌 电爆炸 飞片速度 发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工品集成技术的发展机遇与途径 被引量:18
13
作者 褚恩义 贺爱锋 +1 位作者 任西 薛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一、火工品集成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 1.基于信息化的火工品集成技术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必然需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信息主导、网络支撑、体系增能、综合集成、精确释能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 一、火工品集成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 1.基于信息化的火工品集成技术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必然需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信息主导、网络支撑、体系增能、综合集成、精确释能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新型火工品技术必须具备下列功能:信息化一能够融入到信息链体系中;智能化一具备精确打击、高效毁伤的能力;微小型一符合微小型武器装备技术需求;适应性一优良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突防能力。火工品信息化将成为主要的技术形式;火工品集成技术将成为主要的制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品 微小型 突防能力 现代武器装备 网络支撑 现代战争 信息主导 必然需求 信息系统 武器装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功率源等效参数对桥箔电爆性能影响规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克华 周俊 +3 位作者 任西 刘甜 奥成刚 同红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33,共6页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起爆能量,优化高压脉冲功率源等效参数,研究了高压脉冲功率源等效参数如等效电感、等效电阻、电容量、电压等参数对金属桥箔电爆特性规律的影响,测试了金属桥箔在不同的等效参数条件下,其电爆性能的变化规律参数,计...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起爆能量,优化高压脉冲功率源等效参数,研究了高压脉冲功率源等效参数如等效电感、等效电阻、电容量、电压等参数对金属桥箔电爆特性规律的影响,测试了金属桥箔在不同的等效参数条件下,其电爆性能的变化规律参数,计算了金属桥箔的能量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当高压脉冲功率源储能电容容量为0.2μF,放电回路等效电感为57 n H,等效电阻为68 mΩ时,在加载电压为2.0 k V放电条件下,桥区厚度为5.0μm,尺寸为0.5 mm×0.5 mm的铜箔其爆发性能最优,有效能量利用率达到最高,为54.8%,此时桥箔的爆发时间与峰值时间最为接近,时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箔起爆器 高压脉冲功率源 桥箔 等效参数 电爆性能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燕兰 张方 +3 位作者 张蕾 张植栋 韩瑞山 孙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2,共7页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填充纳米铜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不同电沉积参数对碳纳米管填充铜纳米颗粒的影响规律;采用气-固原位反应法获得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含能阵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填...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填充纳米铜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不同电沉积参数对碳纳米管填充铜纳米颗粒的影响规律;采用气-固原位反应法获得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含能阵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前驱体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其热性能。结果表明:当沉积电流为1 mA和10 mA,可获得填充效果理想的填充有纳米铜的碳纳米管阵列;气固原位反应过程中碳纳米管阵列不与叠氮酸发生反应。在热板点火作用下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可靠起爆。采用兰利法获得其50%电发火能量为3.09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阵列 叠氮化铜 电化学沉积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电火工品薄膜结构换能元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任炜 赵玉龙 +2 位作者 褚恩义 张彬 李慧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19-2325,共7页
为了满足MEMS火工品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低能发火等要求,本文基于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平面"蛇"形结构的薄膜换能元,采用磁控溅射等MEMS薄膜制作技术,完成了不同薄膜桥区电阻和基底材料薄膜换能元样品的制备,采用扫描电镜(SEM)... 为了满足MEMS火工品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低能发火等要求,本文基于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平面"蛇"形结构的薄膜换能元,采用磁控溅射等MEMS薄膜制作技术,完成了不同薄膜桥区电阻和基底材料薄膜换能元样品的制备,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低电阻测试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完成了不同换能元样品结构(薄膜桥区线宽、长度及厚度等)及性能(电阻、电热响应等)参数的测试与表征。通过分析研究,获得了薄膜桥区电阻材料、基底材料、薄膜厚度以及桥区结构形状对换能元性能的影响规律,优选确定以金属Pt和7740玻璃作为换能元电阻及基底材料,发火性能达5V/33μF,满足MEMS火工品的低能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薄膜结构 换能元 薄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片雷管多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的数值模拟和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克华 任西 +2 位作者 李慧 张玉若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有限元程序AUTODYN软件分别进行了冲击片雷管三点、四点、六点、八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值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多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的因素。采用锰铜测压方法测试了多点冲击片雷管的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拍... 采用有限元程序AUTODYN软件分别进行了冲击片雷管三点、四点、六点、八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值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多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的因素。采用锰铜测压方法测试了多点冲击片雷管的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拍摄了四点冲击片雷管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四点冲击片雷管的爆轰波压力平均值相比三点、六点、八点高。在中心距为4 mm并且装药量均为180 mg时,四个起爆点产生的爆轰波发生相互碰撞,爆轰波叠加形成超压爆轰,并能可靠起爆钝感炸药TATB。在中心距为8 mm并且装药量均为180 mg时,由于中心距较远,爆轰波衰减较快,相邻两点爆轰波发生的碰撞较少,产生的超压值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感弹药 冲击片雷管 多点同步起爆 超压起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导爆索输出性能测试及传爆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颖伟 王可暄 +3 位作者 任西 奥成刚 李军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为了进一步简化弹药结构,提高武器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影响柔性导爆索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输出性能的主要参数——爆速和爆压进行了研究。利用探针法,采用时间间隔测试仪对柔性导爆索爆速进行测试,探讨了靶距对爆速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发... 为了进一步简化弹药结构,提高武器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影响柔性导爆索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输出性能的主要参数——爆速和爆压进行了研究。利用探针法,采用时间间隔测试仪对柔性导爆索爆速进行测试,探讨了靶距对爆速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柔性导爆索爆速的主要因素是装药密度、约束强度和装药直径,在同样条件下,银导爆索比铅导爆索的爆速明显提高。研究了微型H型锰铜压力计测试导爆索爆压的方法,结果表明,只有极小尺寸下爆压变化与约束材料有关,利用这些结果,能更精确地设计柔性爆炸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导爆索 输出性能 爆速 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战斗部直列式多点起爆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克华 任西 +2 位作者 张玉若 秦国圣 褚恩义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1,共4页
文中提出了用于定向战斗部的直列式多点起爆系统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使用了多点冲击片雷管作为起爆源,解决了定向战斗部由于常规雷管的大量使用而导致武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下降,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爆炸逻辑网络传爆序列的能量匹配问... 文中提出了用于定向战斗部的直列式多点起爆系统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使用了多点冲击片雷管作为起爆源,解决了定向战斗部由于常规雷管的大量使用而导致武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下降,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爆炸逻辑网络传爆序列的能量匹配问题、传爆线路可靠性等较难控制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直列式多点定向起爆系统能实现定向起爆的功能,多点起爆同步性较好,满足定向战斗部的战术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战斗部 直列式 冲击片雷管 多点起爆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功率源输出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克华 任西 +1 位作者 秦国圣 褚恩义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9,33,共7页
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高压脉冲功率源输出特性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通过测试与计算研究,高压脉冲功率源的输出特性。经测试与计算得出高压脉冲功率源加载电压从1.0~3.0kV大幅度的增加,输出效率在33%~45%递增较为缓慢,变化范围较... 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高压脉冲功率源输出特性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通过测试与计算研究,高压脉冲功率源的输出特性。经测试与计算得出高压脉冲功率源加载电压从1.0~3.0kV大幅度的增加,输出效率在33%~45%递增较为缓慢,变化范围较窄;加载电压为2.2kV时,高压脉冲功率源爆发功率最大,能量利用率最高,为11.3%;对于相同参数的金属桥箔,峰值时间和爆发时间越接近,其爆发功率越大,则金属桥箔转化给飞片的能量越大,金属桥箔的能量利用率越高。对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高压脉冲功率源输出特性与理论分析规律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功率源 冲击片雷管 输出效率 能量利用率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