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氮化银起爆药连续化合成芯片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瑞山 王燕兰 +4 位作者 卢飞朋 张松 张方 李蛟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针对叠氮化银(AgN3,简写为SA)起爆药合成过程对于反应溶液快速混合的要求,设计制作了连续反向旋T形微混合芯片,并采用Ansys 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对芯片结构及反应物流速等因素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高效微混合芯片... 针对叠氮化银(AgN3,简写为SA)起爆药合成过程对于反应溶液快速混合的要求,设计制作了连续反向旋T形微混合芯片,并采用Ansys 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对芯片结构及反应物流速等因素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高效微混合芯片结构。使用该芯片进行了纳米SA起爆药的连续化合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SA起爆药的形貌、成分结构与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微混合芯片的通道尺寸为1 mm,对撞角度180°,反应物流速4 mL·min^(-1)以上时,可获得接近100%的混合效率。通过调节反应物流速、浓度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有效调控产物粒径及其分布,且反应产物主要成分为正交晶系的AgN3晶体。相较常规方法,使用微流控方法制备的SA起爆药放热峰温度由365.2℃提前到358.2℃(降低7℃),且放热量由851.6 kJ·kg^(-1)升高到976.7 kJ·kg^(-1)(升高14.7%),表明微流控方法制备的SA起爆药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混合芯片 起爆药 叠氮化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rial⁃Peng⁃Long状态方程优化及应用
2
作者 彭钺 张蕾 +4 位作者 谢明伟 袁晓霞 麻宏亮 李芳 李明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83,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Virial⁃Peng⁃Long(VPL)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描述气相爆轰产物热力学关系准确性,实现VPL EOS对高密度炸药爆轰性能预测准确性提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修正Exponential⁃6(Exp⁃6)势函数近程排斥段存在的异常拐... 为进一步提升Virial⁃Peng⁃Long(VPL)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描述气相爆轰产物热力学关系准确性,实现VPL EOS对高密度炸药爆轰性能预测准确性提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修正Exponential⁃6(Exp⁃6)势函数近程排斥段存在的异常拐点,得到势能曲线全域连续、光滑的指数型分子势Exponential⁃6modified(Exp⁃6m),基于Exp⁃6m势2~5阶维里系数理论值建立了改进形式的高阶维里型气相爆轰产物状态方程:Virial⁃Peng⁃Long⁃modified(VPLm)EOS。一方面,应用VPLm EOS计算了太安(PETN)、硝化甘油(NG)等低碳/无碳炸药,以及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炸药的爆轰Chapmann⁃Jouguet(C⁃J)参数,结果表明基于VPLm EOS能够准确评价炸药的爆轰性能。其中对PETN在较高密度下爆压预测偏差普遍低于1.5%,对高密度CL⁃20爆速预测偏差能控制在1.6%以内,计算准确性相比VPL EOS有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应用VPLm EOS计算了典型含金属起爆药叠氮化铅(LA)在不同密度下的爆速,结果表明VPLm EOS对LA爆速的预测准确性好于Explo5和CHEETAH,相比VPL EOS对LA在较高密度下的爆速计算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ial⁃Peng⁃Long状态方程 分子势函数 爆轰性能 叠氮化铅(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多孔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研究
3
作者 范子君 安二海 +4 位作者 秦清风 李庆霞 邓鹏 施胜楠 曹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通过溶剂挥发法将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引入多孔生物质碳(pbC)中,制备了CL-20/pbC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行为,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atava-esták方法分别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及机理函数,同时结合热重-质谱联用... 通过溶剂挥发法将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引入多孔生物质碳(pbC)中,制备了CL-20/pbC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行为,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atava-esták方法分别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及机理函数,同时结合热重-质谱联用(TG-MS)技术进一步分析了CL-20/pbC的热分解机制。研究发现,CL-20/pbC的热分解峰温和活化能分别降低了2.4~4.4℃和14.06~14.73 kJ/mol,表明pbC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影响主要源于N—NO_(2)键断裂产生的NO_(2)可被pbC上的活性位点吸附,从而降低了NO_(2)含量并进一步促进了N—NO_(2)键的断裂;同时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也有助于CL-20残留物的持续分解。此外,对CL-20/pbC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L-20与pbC之间的界面作用有效降低了CL-20的机械感度。该工作为CL-20在固体推进剂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0 生物质碳 界面作用 热行为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苯甲醚应用基础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红星 王浩 +1 位作者 高杰 蒋芳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72-75,共4页
通过基础试验和理论计算,对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作为不敏感熔铸载体炸药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N的熔点为94.5℃,安定性良好;并与RDX、HMX、.DNTF、AP、MNA、Al等高能炸药和添加剂等有相容,适合作为熔铸载体炸药。D... 通过基础试验和理论计算,对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作为不敏感熔铸载体炸药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N的熔点为94.5℃,安定性良好;并与RDX、HMX、.DNTF、AP、MNA、Al等高能炸药和添加剂等有相容,适合作为熔铸载体炸药。DNAN基炸药能量水平与TNT基炸药相当,但引入AP后可使DNAN基熔铸炸药具有较大的能量调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N 不敏感 熔铸特性 相容性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原位监测的微反应器在HNS微流道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健 时育坤 +6 位作者 和欣 张松 韩瑞山 周继明 张方 吴梦希 刘军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5,I0005,共8页
针对含能材料微流道制备过程中缺乏温度原位监测手段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微反应器系统;微反应器由包含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玻璃基片与包含微流道的硅基片键合组成;微流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放置了3个温度传感器,以实... 针对含能材料微流道制备过程中缺乏温度原位监测手段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微反应器系统;微反应器由包含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玻璃基片与包含微流道的硅基片键合组成;微流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放置了3个温度传感器,以实现微反应过程中高空间分辨率的温度测量;基于该微反应器,搭建了六硝基茋(HNS)连续化微流道制备系统,实时监测了HNS微纳米化及球形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微反应器具有精度高、耐腐蚀、可观测的优点;HNS微纳米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流体最大温升为6.4℃,由于HNS的逐渐析出,流体中的固体含量增大,流速变慢,流体温度的分布发生变化;在HNS球形化过程中,两相流体的混合是一个放热过程,流体最大温升为2.3℃;微流道中游处的温度明显高于上游与下游,说明当液滴流动至中游时,HNS微球已经制备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微反应器 薄膜温度传感器 实时温度监测 六硝基芪 HNS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硅粉的化学腐蚀及其理化性质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琼 刘玉存 +3 位作者 柴涛 于雁武 于国强 刘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纯度大于99%,粒径20μm以下的硅粉为原料,以HF、HNO3、蒸馏水及亚硝酸钠为腐蚀介质,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纳米多孔硅粉。利用扫描电镜、全自动比表面积仪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纳米多孔硅粉进行了表征。制备了多孔硅/高氯酸钠复合... 以纯度大于99%,粒径20μm以下的硅粉为原料,以HF、HNO3、蒸馏水及亚硝酸钠为腐蚀介质,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纳米多孔硅粉。利用扫描电镜、全自动比表面积仪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纳米多孔硅粉进行了表征。制备了多孔硅/高氯酸钠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腐蚀体系中硝酸浓度是影响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腐蚀时间则是增大纳米多孔硅粉比表面积的关键因素。最佳腐蚀条件为硝酸浓度5.2%,腐蚀时间120 min。制备的纳米多孔硅粉为介孔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硅-氢键,比表面积达58.2264 m2·g-1。制备的多孔硅/高氯酸钠复合材料能剧烈燃烧,伴有爆燃现象,能用作绿色点火药剂或燃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硅粉 化学腐蚀 硝酸浓度 腐蚀时间 硅-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O_(2)及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鹤 雷孝廷 +1 位作者 张文超 卢新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06-5218,共13页
如何实现CO_(2)循环和高效利用已成为环境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LTP)技术因其独特的非平衡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常温条件下高效打破C=O双键,为实现CO_(2)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方案。然而,如何提高等离... 如何实现CO_(2)循环和高效利用已成为环境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LTP)技术因其独特的非平衡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常温条件下高效打破C=O双键,为实现CO_(2)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方案。然而,如何提高等离子体催化CO_(2)的转化率及能量效率仍须深入研究。该综述首先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不同类型的LTP转化CO_(2)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LTP作用CO_(2)的分解机理,揭示了单独等离子体作用下转化率和能量效率难以同时提升的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催化剂与等离子体的协同效应,并分析了催化剂的引入对转化率及能量效率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转化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CO_(2)转化 协同催化 振动态 电子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爆轰产物状态方程及其在炸药爆轰性能预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彭钺 张蕾 +2 位作者 谢明伟 麻宏亮 袁晓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2-951,共10页
为准确描述爆轰产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关系,拓展应用范围,实现CHNO单质/混合炸药与含能金属盐爆轰性能的可靠预测,基于Exp⁃6势的维里系数理论值建立了新气态爆轰产物状态方程Virial⁃Peng⁃Long(VPL),并基于更准确的“冷压”项与考虑... 为准确描述爆轰产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关系,拓展应用范围,实现CHNO单质/混合炸药与含能金属盐爆轰性能的可靠预测,基于Exp⁃6势的维里系数理论值建立了新气态爆轰产物状态方程Virial⁃Peng⁃Long(VPL),并基于更准确的“冷压”项与考虑金属高压热运动变化的“晶格振动”项建立了新凝聚态金属产物三项式状态方程Wu⁃Chen⁃Peng(WCP)。应用VPL计算了几种典型CHNO单质/混合炸药的爆轰参数,应用VPL与WCP评价了几种典型含能金属盐的爆轰CJ参数与驱动做功能力。结果表明,相比VLW和BKW,基于VPL能够更准确评价CHNO单质/混合炸药的爆轰性能,对太安(PETN)爆速预测偏差在±2.1%以内,最高不超过2.5%;对RHT⁃901驱动圆筒稳定速度预测误差绝对值<1%。而VPL与WCP能够准确预测含能金属盐爆轰性能,其中对叠氮化铅爆轰CJ参数计算相对误差不超过±4%;对铜叠氮化物驱动飞片速度预测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化学 爆轰产物状态方程 含能金属盐 爆轰性能 维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起爆与传爆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波 黄亚峰 +4 位作者 田轩 杨雄 杨惠 王永顺 赵东奎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撞击感度最高为4%;97%理论最大密度时的爆速为(8432±25)m/s;临界爆轰直径小于5 mm,在临界起爆压力下,爆轰增长距离不大于18 mm。JHX-1在保持不敏感性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起、传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敏感传爆药 JHX-1 临界爆轰直径 爆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微雷管的原位装药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解瑞珍 刘兰 +3 位作者 任小明 张方 李先林 金贞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72-1977,共6页
微机电安全保险机构芯片化集成技术的发展,对基于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硅基微雷管提出了需求,雷管装药尺寸的减小要求含能材料感度高、起爆威力大。为解决微小尺寸敏感药剂装填的技术难题,文中采用原位生成多孔叠氮化铜的方法,对硅基微雷管... 微机电安全保险机构芯片化集成技术的发展,对基于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硅基微雷管提出了需求,雷管装药尺寸的减小要求含能材料感度高、起爆威力大。为解决微小尺寸敏感药剂装填的技术难题,文中采用原位生成多孔叠氮化铜的方法,对硅基微雷管进行装药研究。依据GJB/Z 377A—1994感度试验用兰利法测试硅基微雷管的发火感度,使用电流环测试硅基微雷管发火实际利用的能量,同时对输出威力进行定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发火电路用充电电容为33μF时,硅基微雷管的平均发火电压为7.89 V,输出威力可以起爆六硝基杂异伍兹烷(CL-20)装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火工品 硅基微雷管 原位装药 发火感度 输出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彬 褚恩义 +3 位作者 任炜 王可暄 李慧 尹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8-436,共9页
换能元作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核心部件,是MEMS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整个武器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文中从换能元的基底和电阻材料研究、结构设计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MEM... 换能元作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核心部件,是MEMS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整个武器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文中从换能元的基底和电阻材料研究、结构设计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最新发展研究。介绍了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两大关键技术: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设计制备方法以及换能元性能参数的测试表征。指出:具有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MEMS火工品换能元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为M EM S火工品换能元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应加强微尺度下的热散失特性以及桥区电阻特性研究。认为复合含能薄膜桥换能元是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火工品 换能元 薄膜桥 桥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与含能化合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盛涤伦 朱雅红 +2 位作者 陈利魁 杨斌 王燕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1-486,共6页
测试了十种新型配位化合物起爆药、炸药光吸收波谱,对比了不同波长下含能化合物的激光感度。结果表明: 高氯酸·四氨·双叠氮基合钴(Ⅲ)(DACP)在紫外-可见光有连续吸收,用635 nm的激光作用,可显著提高激光感度。在532~... 测试了十种新型配位化合物起爆药、炸药光吸收波谱,对比了不同波长下含能化合物的激光感度。结果表明: 高氯酸·四氨·双叠氮基合钴(Ⅲ)(DACP)在紫外-可见光有连续吸收,用635 nm的激光作用,可显著提高激光感度。在532~1060 nm,没有发现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感度与波长有相关性。多种新型配位化合物对915 nm激光显示较高的感度。根据试验现象和结果认为: 激光波长不同,将导致化合物激发反应机理不同。如果激光是可见紫外波段,光量子能量有利于选择性地激发分子的电子能级,或破坏化合物中弱键而诱导化学反应发生,化合物属于光致分解机理、引发弱键断裂机理;如果激光是红外波段,化合物表现的则是热分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配位化合物 起爆药 吸收光谱 激光感度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邱会东 赵波 +3 位作者 张红 张小敏 吕远 刘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对近十年来食用植物油重金属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植物油中所含重金属分析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微波消解、液液微萃取等。其中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液液微萃取法... 对近十年来食用植物油重金属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植物油中所含重金属分析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微波消解、液液微萃取等。其中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液液微萃取法是近年来重金属萃取方面的一种预处理新方法。重金属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共振光散射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重金属 分析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点同步爆炸网络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白颖伟 张蕊 +3 位作者 李哲 周虓彬 王可暄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8,共4页
计算了柔性爆炸网络各部分的输出同步性误差,分析了影响系统输出同步性的主要因素。试制了以银壳柔性导爆索为主要传爆元件能实现一入九出偏心起爆和一入十二出中心起爆的柔性爆炸网络样机。样机的扩爆药柱和导爆索的装药均为聚奥克托今... 计算了柔性爆炸网络各部分的输出同步性误差,分析了影响系统输出同步性的主要因素。试制了以银壳柔性导爆索为主要传爆元件能实现一入九出偏心起爆和一入十二出中心起爆的柔性爆炸网络样机。样机的扩爆药柱和导爆索的装药均为聚奥克托今CⅢ。对样机输出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同步爆炸网络均能可靠作用。系统的输出同步性为200 ns左右,比同尺寸同类设计的同步性提高了100 n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柔性爆炸网络 同步爆炸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工品换能元直流激励下温度响应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慧 白颖伟 +3 位作者 任炜 王可暄 张晶鑫 尹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8-143,共6页
使用Multiphysics分析软件,建立了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重点研究A型、B型两种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在直流激励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和输出性能。对换能元高瞬发点火时的温度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下换能元的温度分布... 使用Multiphysics分析软件,建立了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重点研究A型、B型两种半导体桥发火换能元在直流激励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和输出性能。对换能元高瞬发点火时的温度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两种情况下换能元的温度分布云图,并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温度检测。对比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获取换能元结构、性能等数据,完善火工品换能元性能检测技术。结果表明,B型半导体桥换能元更符合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换能元 仿真分析 红外检测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型起爆序列初步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解瑞珍 李黎明 +2 位作者 刘兰 任小明 薛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0-465,共6页
为适应引信微小型化发展的需求,采用基于微机电系统工艺技术,开展微小型起爆序列的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起爆序列初步集成了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及发火功能,体积为3 cm3;该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其中底层包括隔断单元和传爆药装药... 为适应引信微小型化发展的需求,采用基于微机电系统工艺技术,开展微小型起爆序列的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起爆序列初步集成了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及发火功能,体积为3 cm3;该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其中底层包括隔断单元和传爆药装药,中间层由微雷管和硅基烟火微驱动器构成,顶层为信息控制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微小型起爆序列实现了解除保险、安全隔爆与可靠传爆的功能,平均输出爆轰压力为10.85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火工品 微起爆序列 微雷管 烟火微驱动器 输出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密 同红海 +4 位作者 任西 王寅 孟庆英 李明 闵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30,共5页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系统体积和生产成本,设计一种在陶瓷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制备爆炸桥箔和高压平面开关,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冲击片雷管的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并且研究了其电爆炸性能。结果表明:该冲击片雷管与使用火花隙开... 为了降低冲击片雷管系统体积和生产成本,设计一种在陶瓷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制备爆炸桥箔和高压平面开关,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冲击片雷管的集成高压平面开关的冲击片雷管,并且研究了其电爆炸性能。结果表明:该冲击片雷管与使用火花隙开关的冲击片雷管放电参数基本相同,该高压平面开关能够代替火花隙开关完成冲击片雷管的起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高压平面开关 小型化 集成化 冲击片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片冲击起爆原理的微起爆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卫 褚恩义 +4 位作者 刘兰 任小明 解瑞珍 任炜 李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34,共29页
弹药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对火工品提出了换能信息化、结构微型化、序列集成化的要求,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火工品技术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微小型无人平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型微毁伤形式,对微... 弹药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发展,对火工品提出了换能信息化、结构微型化、序列集成化的要求,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火工品技术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微小型无人平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型微毁伤形式,对微起爆序列这一系统级MEMS火工品的应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侧重于微起爆序列的应用及要求,在微换能元设计及能量控制、微起爆能量控制及器件化、微传爆能量传递与隔爆控制、微起爆序列设计与集成及序列可靠性评估5个方面,对基于飞片冲击起爆原理的微起爆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起爆序列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深化微起爆传爆机理的基础研究;推进数字化工程,提升正向设计能力;加强大批量生产能力;加强微起爆序列样机的应用验证,提升技术成熟度。通过对微起爆序列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同行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微起爆序列技术研究、推动其应用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火工品 微起爆序列 能量控制 微起爆器 传爆药 飞片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微球的声流控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
19
作者 刘硕 程许 +3 位作者 王燕兰 张松 张传禹 韦学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针对当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微球制备中粒径较大且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声流控技术。该技术将液滴微流控技术与声表面波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含能乙酸乙酯液滴的尺寸均匀性,利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 针对当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微球制备中粒径较大且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声流控技术。该技术将液滴微流控技术与声表面波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含能乙酸乙酯液滴的尺寸均匀性,利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制备了微米级CL-20/NC含能微球。采用高速相机对液滴生成过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声表面波技术能有效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转变,避免液滴生成过程中因材料析出和通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液滴生成模式的不可控转变,实现了液滴均匀连续的生成。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具有不同CL-20含量、不同NC含量和不同粒径的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降低CL-20含量、增加NC含量或增大微球粒径等方式,可以降低微球的表面粗糙度,减少表面缺陷,同时在声表面波技术辅助下,微球粒径变异系数从39.33%降至7.51%,极大地提高了微球的均匀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热质量分析仪对具有不同粒径的CL-20/NC微球的晶体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中位粒径为20μm的微球(分解峰温为229.04℃)的热稳定性优于中位粒径为7μm的微球(分解峰温为228.22℃)的热稳定性,而中位粒径为7μm的微球的反应剧烈程度与能量密度较大,其损失质量率(84.3%)和放热量(12.05 mW/mg)均高于中位粒径为20μm的微球的损失质量率(80.2%)和放热量(8.84 mW/mg)。声流控技术成功制备了粒径更小且均匀性显著提高的CL-20/NC含能微球,为高能量密度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流控技术 CL-20/NC含能微球 粒径变异系数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彬 任炜 +3 位作者 褚恩义 赵玉龙 尹明 李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微结构换能元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关键器件,其桥区微结构设计对MEMS火工品的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为完善MEMS火工品微结构换能元设计理论,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 微结构换能元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关键器件,其桥区微结构设计对MEMS火工品的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为完善MEMS火工品微结构换能元设计理论,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桥形微结构换能元,采用仿真研究与红外测试等手段进行微结构换能元桥形结构优选与微结构效应研究,获得了V?50和L?1两种优选桥形结构换能元,揭示了不同桥形结构对换能元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V?50桥形微结构换能元平均发火电压达到了100μF/3.5 V,能量利用率为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火工品 微结构换能元 桥形结构 桥区熔断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