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教学系统中动态学生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富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个性化心理过程。本文以有关教学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个体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在研究分析影响学习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必要的概括和简化,设计了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的学生模型,并...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个性化心理过程。本文以有关教学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个体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在研究分析影响学习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必要的概括和简化,设计了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的学生模型,并给出了学生模型的动态调整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学系统 学生模型 认知能力 心理因素 模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拱水垫塘拱圈底板动水压强时域与频域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新建 孙建 +1 位作者 张金明 赵燕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设计试验装置,测量高水头和大流量作用下反拱水垫塘全流场内拱圈底板动水压强.利用分析方法,得出拱圈底板表面与底板缝隙动水压强自相关特征和时空相关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反拱水垫塘内水流的流动结构和流态之间的关系,揭示拱... 设计试验装置,测量高水头和大流量作用下反拱水垫塘全流场内拱圈底板动水压强.利用分析方法,得出拱圈底板表面与底板缝隙动水压强自相关特征和时空相关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反拱水垫塘内水流的流动结构和流态之间的关系,揭示拱圈底板动水压强的变化和传播机理;对其频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拱圈底板表面动水压强的优势频率分布范围较广并比底板缝隙内的宽,其峰值频率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1Hz,脉动能量均以低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拱水垫塘 拱圈底板 动水压强 时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一类绝对值方程组的非内部连续化算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封京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非内部连续化算法研究了一类绝对值方程组的求解问题.首先将绝对值方程组转化为广义的线性互补问题,构造光滑函数,得到光滑函数方程,然后利用非内部连续化算法求解光滑函数方程,进而将求解绝对值方程组的解转化为求解光滑函数方程的... 采用非内部连续化算法研究了一类绝对值方程组的求解问题.首先将绝对值方程组转化为广义的线性互补问题,构造光滑函数,得到光滑函数方程,然后利用非内部连续化算法求解光滑函数方程,进而将求解绝对值方程组的解转化为求解光滑函数方程的根,最后用MATLAB程序执行此算法,发现各项性能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值方程组 非内部连续化算法 光滑函数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高可靠性PC/104总线控制器设计
4
作者 苗晓锋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31-35,39,共6页
通过对PC/104总线协议的分析,提出相应总线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基于面向航空领域应用所具备的特殊要求以及SoC系统的特点,对设计的可靠性及功耗方面做出改进,包括对关键信号的去噪音处理;为从已陷入长等待的状态恢复至正常模式而加入的... 通过对PC/104总线协议的分析,提出相应总线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基于面向航空领域应用所具备的特殊要求以及SoC系统的特点,对设计的可靠性及功耗方面做出改进,包括对关键信号的去噪音处理;为从已陷入长等待的状态恢复至正常模式而加入的延时等待逻辑;门控时钟被采用以作为正常工作模式与睡眠工作模式的切换;对主要功耗部分状态机进行优化编码。使用FPGA测试结果表明,该PC/104总线控制器设计安全可靠,功耗低,可以很好地支持大部分PC/104总线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04 SOC 可靠性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腿蝗科昆虫系统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兰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86-87,118,共3页
蝗虫是农牧林业的主要害虫,有些种类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不断深入进行蝗虫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包括蝗虫系统学研究至关重要。主要对斑腿蝗科进行简要介绍,并从形态学、细胞分类学、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斑腿蝗科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蝗虫 斑腿蝗科 系统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在我国蝗虫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兰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91-92,137,共3页
主要综述了线粒体基因16S rDNA、12S rRNA、cytb、CO I、CO II、ND 5在我国蝗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应用线粒体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可以解决蝗虫各分类阶元之间的进化关系,确立一些有争议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相关物种的... 主要综述了线粒体基因16S rDNA、12S rRNA、cytb、CO I、CO II、ND 5在我国蝗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应用线粒体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可以解决蝗虫各分类阶元之间的进化关系,确立一些有争议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相关物种的系统地理等;今后线粒体多个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联合分析、整个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以及分子数据与形态学的密切结合将成为分子系统学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手段,这将为我国蝗虫分类研究提供更多分子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 蝗虫 分子系统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