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伦理问题的根源:基于马克思人格概念的分析
1
作者 覃万历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对现代伦理问题之根源的揭示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要旨。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伦理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社会结构问题,这一深刻洞见通过马克思的人格概念体现出来。人格概念在哲学史上演化出了三重意义:表示人之为... 对现代伦理问题之根源的揭示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要旨。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伦理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社会结构问题,这一深刻洞见通过马克思的人格概念体现出来。人格概念在哲学史上演化出了三重意义:表示人之为人的伦理学意义、表示实体的本体论意义和表示主体的认识论意义。这些意义被洛克、黑格尔等进一步综合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伦理主体和表示社会伦理关系的伦理实体。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以社会性意义及其优先性改进了人格概念,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使经济条件与人格关系这一社会结构问题呈现出来。它表明:我们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种种伦理问题可能很难简单地归因于个人,它们根本上是与整个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结构若不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些伦理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经济条件 社会结构 马克思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论抑或再现论——马克思认识论形式省思
2
作者 覃万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2,177,共8页
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 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象性的,不仅可以“再生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包含对人类行为的筹划。再现论深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当中,由此构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筹划潜能是反映论无法提供的。这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建构意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再现论 反映论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逻辑与实存》看德法哲学路径——以伊波利特对法国黑格尔接受史的塑造为中心
3
作者 庄振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对“现象-本质”二元设定的反思至关重要,后人继承《逻辑学》的主要就是这一点,与之分道扬镳也是在这一点之后。伊波利特的《逻辑与实存》继承了马克思、尼采对黑格尔《逻辑学》“取本质论,弃概念论”的解读策略... 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对“现象-本质”二元设定的反思至关重要,后人继承《逻辑学》的主要就是这一点,与之分道扬镳也是在这一点之后。伊波利特的《逻辑与实存》继承了马克思、尼采对黑格尔《逻辑学》“取本质论,弃概念论”的解读策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二战后法国哲学超越人本主义的高度和“隐性”人本主义的局限,极受福柯、德勒兹的推崇。二战后法国哲学与德国哲学虽然同样源自反形而上学思潮,但也受惠于黑格尔对二元设定的反思,只是两者分别走上了“非人本主义”式隐性人本主义和推崇原初状态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波利特 《逻辑与实存》 德法哲学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及其世界性意义——基于现代性批判反思的视野
4
作者 袁祖社 葛轶蒙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最早发端于西方。现代性是对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表达,表征着对传统社会各方面的历史性超越。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并非是“抽象的普遍性”,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最早发端于西方。现代性是对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表达,表征着对传统社会各方面的历史性超越。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并非是“抽象的普遍性”,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指向。伴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入发展,哈特穆特·罗萨以“加速”重新指认现代性,“加速现代性”成为现代性的时代表征。加速逻辑联袂资本逻辑,从时间和空间上不断重塑和颠覆着现代性本身,但同时引发了时间的贫困、经验的缺失、人与周遭世界的脱节等潜在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旨在有效应对、破解、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悖论,冲破资本逻辑和加速逻辑的藩篱,为加速现代性设置合理边界。这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也是建构崭新现代性的基础与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有效破解了西方现代化关于“人屈从于物”的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宰制,并有力地回击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谬论,促进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实践及其中国立场的文明价值观观照 被引量:4
5
作者 袁祖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文化现代性”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直面的理论境遇、必须认真对待的知识论意义上重要而直接的文化资源。文化现代性以强制的方式进入中国精神文化内里,中国文化在被动、不情愿中经历了现代性的深刻规制和全面洗礼... “文化现代性”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直面的理论境遇、必须认真对待的知识论意义上重要而直接的文化资源。文化现代性以强制的方式进入中国精神文化内里,中国文化在被动、不情愿中经历了现代性的深刻规制和全面洗礼,但在一定程度也获得了“现代性”的新品质,获得了在观照世界、自我反省中建构自主性的无限可能。在此意义上“现代性”因素无疑是民族文化自我丰富的肯定性成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要不自外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对此有充分性觉识。受启蒙现代性理念和西方社会现代化实践的外在性规制,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历程中,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文化主体性遭遇多重冲击,陷入非自信、非自主、被挫败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对自身历史传统、文化、文明、制度以及价值观等产生怀疑,文化主体性被边缘化了。立足文化现代性辩证重建的视野和文明价值本位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实践新类型、文明辩证法新逻辑、人类精神生活的典范性创制和超越性智慧。身处“世界中国化”以及“中国世界化”复杂交错融通的场域中,“文化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形象”塑造的这一更为根本、更具长远战略意义的工程,其所遭遇的文化现代性挑战和价值难题,既有全球性的普遍特质,更有中国现实的典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抑或思想史?——试论沃格林历史哲学的限度与中国“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庄振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178,共10页
沃格林的历史哲学对各种文明表现出西方学者中罕见的宽容与深度,成为中国思想建构的一个有益镜鉴,然而这种哲学在思想性质、秩序观、历史观等方面的限度也不可不察。在思想性质方面,它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思想史的乃至社会科学的考察,即从... 沃格林的历史哲学对各种文明表现出西方学者中罕见的宽容与深度,成为中国思想建构的一个有益镜鉴,然而这种哲学在思想性质、秩序观、历史观等方面的限度也不可不察。在思想性质方面,它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思想史的乃至社会科学的考察,即从过往思想中总结历史规律,并以某种本身貌似自明的模型来评判历史,而没有达到哲学对这种考察方式之效力应有的更深刻反思。在秩序观方面,沃格林忽视了他心目中的一些灵知主义“典型”在现代性的边缘之处通达宇宙秩序的可能性。在历史观方面,沃格林虽然反对人的解释受到历史的主导,主张“历史的秩序来自秩序的历史”,却由于致思方式的局限,仅仅看到“历史中的哲学”,没有真正达到“哲学观照的历史”,尤其是忽略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与谢林肯定哲学“究天人之际”的旨趣。鉴于这些限度,加之中国文明在根本上并未遵从西方以形式感主导的构成方式,我们在沃格林之后“接着说”时不应以沃格林的论述框架为“底本”,而只应将其作为我们重新发掘中国文明“道中庸”的不同方式时的外部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格林 历史哲学 思想史 中国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法与希望的“世纪之争”--简评布洛赫的黑格尔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振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6,158,共12页
在西方学界,布洛赫借助黑格尔辩证法激发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对于重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均极有建树。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点、性质、架构、唯物论“潜力”等方面的阐释推陈出新,有助于澄清误解,展示这种辩证法的当代意义。但由于历... 在西方学界,布洛赫借助黑格尔辩证法激发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对于重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均极有建树。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点、性质、架构、唯物论“潜力”等方面的阐释推陈出新,有助于澄清误解,展示这种辩证法的当代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与思想眼界的限制,布洛赫对《精神现象学》各“动机”的零散把握与对《逻辑学》的人本主义式还原表明他对黑格尔的理解仍有较大局限,这决定了他的“希望哲学”的思想高度有限。将布洛赫式“希望”依次置于左翼思想传统与20世纪西方哲学的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黑格尔辩证法仍有若干可与之“争辩”之处,值得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黑格尔 辩证法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