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境内土遗址析白物成份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慧 李玉虎 +1 位作者 黄四平 曹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陕西有许多的大型土遗址,本课题组多年来陆续对这些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西安半坡遗址祭祀坑墙壁上出现大量的白色物质,严重损坏了遗址原貌;永泰公主墓、长乐公主墓的壁画也在遭受着可溶性盐份的侵蚀,导致壁画疏松、空鼓、开裂;... 陕西有许多的大型土遗址,本课题组多年来陆续对这些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西安半坡遗址祭祀坑墙壁上出现大量的白色物质,严重损坏了遗址原貌;永泰公主墓、长乐公主墓的壁画也在遭受着可溶性盐份的侵蚀,导致壁画疏松、空鼓、开裂;同时,在一些陪葬的陶器物上也出现一些白色物质,对陶器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针对上述遗址出现的这种严重病害,我们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品,对病害成因作一系统全面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病害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陕西 永泰公主墓 成份 境内 半坡遗址 课题组 祭祀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汉源麻家山遗址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茂林 郭富 +4 位作者 金普军 王丽丽 吴军明 李其江 吴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9,92,共6页
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等。实验表明,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和泥质陶,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Fe2O3等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 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等。实验表明,四川汉源县麻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和泥质陶,Na2O、MgO、Al2O3、SiO2、K2O、CaO、TiO2、Fe2O3等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所用原料可能是相同的。从XRD与EDXRF的测试结果分析,夹砂陶的物相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从因子分析的散点图可以看出,这批陶器同其他遗址出土陶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其中一片成分特殊的陶器很有可能是由于先民们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其他原因流传至此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家山 黑陶 泥质陶 夹砂陶 X射线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彩绘的回贴修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陶峰 李玉虎 +1 位作者 李丽娜 王永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4期25-28,I0002,共5页
针对出土的汉代生漆彩绘和胶料彩绘的破损状况,用自行研制的增塑剂(SC1,主要成分为水性环氧及有机锡),加固剂(水性氟),胶粘剂(环氧树脂与聚酰胺及508的混合物),对生漆彩绘耳杯进行回贴修复;用显现加固剂(508及有机氟材料)对西汉兵马俑... 针对出土的汉代生漆彩绘和胶料彩绘的破损状况,用自行研制的增塑剂(SC1,主要成分为水性环氧及有机锡),加固剂(水性氟),胶粘剂(环氧树脂与聚酰胺及508的混合物),对生漆彩绘耳杯进行回贴修复;用显现加固剂(508及有机氟材料)对西汉兵马俑胶料彩绘进行显现加固,然后采用水性氟试剂作为胶粘剂进行回贴。两类彩绘的回贴效果理想,说明这种新型的回贴技术可以应用于文物彩绘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彩绘 增塑剂 加固剂 胶粘剂 回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件土质铠甲武士俑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欧秀花 李玉虎 杨文宗 《文博》 2009年第6期496-499,共4页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恢复了完整形象,为展示和陈列工作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铠甲武士俑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壁画、彩绘显现剂应用机理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裴继芬 李玉虎 汪娟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8,共7页
针对粘结硬质、钙化土锈的壁画和彩绘在保护修复中使用的去除剂和显现加固剂复合应用后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从光学角度对明胶膜和加样后膜折射率进行测试,对土锈剩余层粒径与厚度进行测试,又从耐久性、柔韧性等方面对两种试剂复合... 针对粘结硬质、钙化土锈的壁画和彩绘在保护修复中使用的去除剂和显现加固剂复合应用后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从光学角度对明胶膜和加样后膜折射率进行测试,对土锈剩余层粒径与厚度进行测试,又从耐久性、柔韧性等方面对两种试剂复合用的模拟壁画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膜的折射率几乎相同,当土锈剩余层粒径在120μm以内,厚度在70μm内的土粒都可以通过显现加固剂进行显现,恢复其古朴原貌,且不触及颜料层。复合应用后对模拟样板老化后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各方面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壁画 文物彩绘 去除剂 显现加固剂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盱眙东阳汉墓两件木胎漆器髹漆工艺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金普军 谢元安 李乃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中两件木胎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漆膜切片显示素色漆器的漆膜由漆灰层和黑色漆层构成,而彩绘漆器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灰地、底漆层和色漆层;XRD图谱发现漆灰层中的填料主要为石英(SiO2)和钠长石(NaAlSi3O8),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红色漆膜的XRF显示了其主要元素是Hg和S,包括Ca、Si、Cu和Fe等微量元素。漆膜的FTIR分析数据显示漆膜中在1630cm^-1和1576cm^-1处存在着可能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研究结果说明了本地髹漆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髹漆灰,漆灰层是由生漆调和研磨成细粒的钠长石矿物构成,它能制作出厚度约0.1~0.2mm薄漆灰层;2)髹底漆,厚度约为0.02~0.09mm;3)彩绘,红色漆膜中的颜料为朱砂,朱砂含有微量的Ca、Si、Cu和Fe等杂质,表明其来自矿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东阳秦汉墓 传统工艺 广陵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