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伟洲 王曙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3,共8页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而正在转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反过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转型与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任何民族文化的变异性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构建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卫 张彤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2-38,共7页
甘宁青地区作为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一个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关系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近代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从晚清民国开始其研究便备受国内外政界、学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 甘宁青地区作为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一个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关系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近代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从晚清民国开始其研究便备受国内外政界、学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指出在该领域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甘宁青地区 民族关系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混合门宦宗教社区中的寺坊结构及变迁——关于宁夏黑虎沟村的宗教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派别意识和地理区隔是形成寺坊隶属结构的两大主因。在全球化、社会改革、教育普及、人口流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农村伊斯兰教寺坊结构开始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教派观念淡化,村落行政权力下降,寺坊成为村民重要的交往... 派别意识和地理区隔是形成寺坊隶属结构的两大主因。在全球化、社会改革、教育普及、人口流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农村伊斯兰教寺坊结构开始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教派观念淡化,村落行政权力下降,寺坊成为村民重要的交往和互动空间。乡村宗教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世俗化、教育式微、寺坊人口下降、活动和号召力减弱、阿訇供养隐忧等困境。伊斯兰文化的传承、读书与念经的关系、寺坊人口的保持和稳定、新的宗教思潮的应对、宗教资源的分配、宗教社区的吸引力及其功能和角色等问题,将是未来农村伊斯兰教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区 寺坊结构 伊斯兰教 宁夏西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20
4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1,共6页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民族 民族认同 族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安全视阈下的我国西部跨界民族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隶属关系。在我国,跨界民族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关系是统一国家内部各民族和而不同、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跨界民族聚居地方隶属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不仅拥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有现实延续性,并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安全 中国西部 中国周边国家 跨界民族关系 西部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疆牧区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哈萨克族牧区为中心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伴随着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完成,当代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以及牧民的思想观念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伴随着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的基本完成,当代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以及牧民的思想观念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杂糅、挑战与应战并存的形势下,新疆牧区的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逐渐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趋同;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仍是牧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疆牧区 哈萨克族牧区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世界观对中国古代地理中心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2,共8页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 中国古代的地理中心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完备形态,佛教传入后,其世界观即与中国的昆仑中心说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及其地理学发展。佛教以阿耨达山为世界地理中心,后世即认定阿耨达山为昆仑山,并认为黄河源自阿耨达池,由此中国的昆仑中心说从神话观念走向实际的地理知识,佛教的宗教地理观念也逐渐实化为地理知识。同时佛教的印度文化中心观也对中国的文化中心论带来冲击,使中国人的文化观、民族观及其心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多元论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界观 中国古代地理 地理中心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仪式与穆斯林移民文化变迁——对纳萨里·德森关于荷兰穆斯林仪式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穆斯林的仪式可分为宗教崇拜仪式和社会生活仪式。生命周期仪式规范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行为和活动,包含了宗教和社会两方面的意义,"守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有"守教"的意义。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保留了宗教崇拜功修... 穆斯林的仪式可分为宗教崇拜仪式和社会生活仪式。生命周期仪式规范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行为和活动,包含了宗教和社会两方面的意义,"守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有"守教"的意义。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保留了宗教崇拜功修之后的选择性融入,移民恪守生命周期仪式的意义在于塑造群体的认同,保持移民文化的伊斯兰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穆斯林 生命周期仪式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莫艳婷 马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62-6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涉及仫佬族族源、族称、社会组织、语言、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内容。其中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关于仫佬族...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仫佬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涉及仫佬族族源、族称、社会组织、语言、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内容。其中岁时礼仪、生命周期礼仪、民间故事、民歌、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关于仫佬族族称、族源、语言等方面研究薄弱;社会组织等其它方面研究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研究综述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学术著作综述(1978—2008年)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中义 马媛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和翻译著述从苏非主义的思想、历史、文学等方面来评述30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苏非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苏非主义 苏非主义研究著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兰经》在我国的流传、翻译及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国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伊斯兰教教法的渊源和立法制宪的首要依据。我国有回、维吾尔、东乡、撒拉、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保安等十个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伊斯兰教教法的渊源和立法制宪的首要依据。我国有回、维吾尔、东乡、撒拉、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保安等十个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还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有极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体,《古兰经》在我国的穆斯林中流传广泛,并先后被翻译为撒拉语、汉文、维文、哈文和柯尔克孜文等文字,同时我国学者也从多方面对《古兰经》作了一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兰经》 流传 翻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的"汉"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首个政权。其国号"汉"及刘曜和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赵",皆与前朝或先秦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对后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选择国号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同时"汉"、"赵"国号的确定,真实反映了内迁民族自我认同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政权 汉国号 赵国号 内迁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雍正帝的民族思想——《大义觉迷录》新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洪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7-101,共5页
《大义觉迷录》是一反清案件的产物,是雍正针对曾静的指责所做的辩解。但其中也反映了雍正的民族思想:他继承了我国传统儒家民族思想中以"文明""礼仪"辩夷夏的先进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对少数民族君主正确评价、尊... 《大义觉迷录》是一反清案件的产物,是雍正针对曾静的指责所做的辩解。但其中也反映了雍正的民族思想:他继承了我国传统儒家民族思想中以"文明""礼仪"辩夷夏的先进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对少数民族君主正确评价、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及在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上应以诚相待等开明的民族观,同时由于他继承的儒家民族思想本身所特有的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雍正的民族思想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民族思想 《大义觉迷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以赫连勃勃为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表现出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连勃勃 铁弗匈奴 民族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动用耗羡银,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多次进行调整,以至一度形成民管与官管并行的与他省截然不同的特点。陕西社仓发挥作用并不是借助于放贷,而主要是采用赈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仓储制度 陕西社仓 耗羡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历史的两次大变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健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152,共4页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山区回族群众的脱贫和温饱;一次是清末开始的"新政"和马家军阀的崛起对甘、宁、青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正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北回族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回族民间故事多元文化背景研究——以西安回族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健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9,共6页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回族 民间故事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笔记小说中的民族体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文庭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3,100,共4页
唐代体育研究中杂史笔记小说的材料运用得还比较少。对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体育史料从体育人物及思想、军事体育、节庆体育、古代武艺、休闲体育及女子体育等方面进行初步整理研究,分析唐代笔记小说中民族体育的社会特点。
关键词 唐代小说 民族体育 社会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信穆斯林研究述评: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对于改信穆斯林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本文就目前所见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相关作品予以简评,认为改信穆斯林研究的兴起同国际上与穆斯林有关的地区冲突、重大国际事件、移民和部分地区改... 对于改信穆斯林的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本文就目前所见欧美、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相关作品予以简评,认为改信穆斯林研究的兴起同国际上与穆斯林有关的地区冲突、重大国际事件、移民和部分地区改信者的出现等有关。这些研究主要讨论改信原因、过程、背景、婚姻家庭、宗教实践、遭遇、认同、女性、媒体、社会交往和互动、改信者中的边缘群体和苏菲思想的影响等。但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和亲历田野的调查资料仍显薄弱,研究也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信穆斯林 欧美 马来西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伊斯兰教苏非派研究的态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哈宝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84-87,共4页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对伊斯兰教苏非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伊斯兰世界虽然具有研究苏非派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因19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主义学者大多对苏非派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其研究滞后于西方。2...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对伊斯兰教苏非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伊斯兰世界虽然具有研究苏非派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因19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主义学者大多对苏非派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其研究滞后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开始重视对苏非派的研究,整理出版大量了苏非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苏非派 西方 伊斯兰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