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姚文波 刘文兆 +1 位作者 赵安成 李怀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陇东黄土高原崩塌滑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文波 刘文兆 侯甬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17-5926,共10页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发现此次地震造成的崩塌和滑坡,以小型为主,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现代侵蚀沟边缘部位的断崖和陡坡上。地震在塬面、缓坡丘陵和川台地上所造成的崩塌,与窑洞住宅和采矿业的分...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发现此次地震造成的崩塌和滑坡,以小型为主,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现代侵蚀沟边缘部位的断崖和陡坡上。地震在塬面、缓坡丘陵和川台地上所造成的崩塌,与窑洞住宅和采矿业的分布基本一致。此次地震虽未造成大中型崩塌和滑坡,但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可改变微地貌、使未来几年内的土壤流失量有所增加等。认为在黄土高原地区,地震烈度到达Ⅳ度以上,就会引起较为严重的重力侵蚀。对于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的黄土高原而言,探讨水土流失的成因时,须要关注地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陇东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江浙沿海台风影响时间特征重建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潘威 王美苏 满志敏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根据清代-民国的历史文献,在判定台风现象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1644-1911年苏、沪、浙沿海受台风影响的天数Td序列,显示研究区在此期间内年均有2d左右受台风影响;19世纪中期之后,台风影响时间有所延长,指征了该地台风活动趋于活跃的现象... 根据清代-民国的历史文献,在判定台风现象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1644-1911年苏、沪、浙沿海受台风影响的天数Td序列,显示研究区在此期间内年均有2d左右受台风影响;19世纪中期之后,台风影响时间有所延长,指征了该地台风活动趋于活跃的现象。小波分析显示1640-1690年代和1800-1830年代,Td变化分别存在4~8a和6~8a的准周期现象,但其他时段周期性规律很不显著。MTC与ATC之间缺乏年际和年代际的对应关系可能是导致本研究Td分布无明显规律的重要原因。台风影响陆地时间与全球冷暖变化并不完全对应,仅发现17世纪早期的增暖与Td值放大在时间上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活动时间 清代 江浙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以来方家沟流域地貌的演变与复原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文波 侯甬坚 高松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9-517,共9页
以方家沟沟掌台地上的十六国末期赫连伦墓地和沟口汉墓群为依据,确定出方家沟流域现代侵蚀沟的地貌年龄上限为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25 A D)。结合现代侵蚀沟地貌年龄计算公式,最终确定其现代侵蚀沟初始侵蚀年代为唐贞元五年(789 A D)前... 以方家沟沟掌台地上的十六国末期赫连伦墓地和沟口汉墓群为依据,确定出方家沟流域现代侵蚀沟的地貌年龄上限为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25 A D)。结合现代侵蚀沟地貌年龄计算公式,最终确定其现代侵蚀沟初始侵蚀年代为唐贞元五年(789 A D)前后。根据洪河流域20多年来的侵蚀模数值,计算方家沟流域1 129 a来的侵蚀总量。在1∶10 000地形图上测得方家沟流域现代侵蚀沟的空腔体积。在此基础上,以今天地貌为基准,复原其地貌至唐初,并虚拟绘制出地貌复原图。结果显示,至少到唐初,方家沟流域还是低丘宽谷地貌,不存在深陷的V型谷,V型谷形成的时间要稍晚一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陇东盆地泾河的三、四级支流和部分一、二级支流流域。复原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家沟 地貌复原 唐代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连勃勃墓地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姚文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1-205,共5页
经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对史书所载大夏赫连勃勃的四个墓地作了考证。初步认定赫连勃勃嘉平陵位于统万城遗址附近;山西赵城县霍山最高峰是勃勃第五子、大夏最后一个皇帝赫连定之墓;陕北延川县城南杜甫川白浮图寺前墓葬群是勃勃长子、前... 经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对史书所载大夏赫连勃勃的四个墓地作了考证。初步认定赫连勃勃嘉平陵位于统万城遗址附近;山西赵城县霍山最高峰是勃勃第五子、大夏最后一个皇帝赫连定之墓;陕北延川县城南杜甫川白浮图寺前墓葬群是勃勃长子、前太子赫连?墓;而甘肃省镇原县南川方家沟则是勃勃第四子、准太子赫连伦之墓。之所以皆被称为赫连勃勃墓,各有其原因,共同点是战乱造成史籍佚失、人们只知勃勃而不知其子,以致讹传成真。期望该项研究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指出一条可资参考的线索,对进一步辨别统万城遗址的真伪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连勃勃 统万城 嘉平陵 墓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