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性空间特征及其与可达性格局关系
被引量:
14
1
作者
吕敏娟
曹小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在乡村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以及城乡融合背景下,可达性作为驱动乡村地域特征改变的直接媒介,对乡村减贫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刻画乡村性和可达性的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
在乡村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以及城乡融合背景下,可达性作为驱动乡村地域特征改变的直接媒介,对乡村减贫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刻画乡村性和可达性的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243个县域乡村性与可达性指数,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县域乡村性和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乡村性与可达性的集聚特征及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乡村性整体呈减弱态势、差异不断增大,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格局;可达性整体呈增强趋势、差异不断缩小,"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不变。②乡村性与可达性空间分布均呈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以"榆林-庆阳"一线为界分布,但集聚态势总体不断减弱;其次,可达性的提升对乡村性呈负向影响且波动增强,低可达性-高乡村性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高可达性-低乡村性类型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周边县市。③乡村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溢出效应,区域乡村性会受到周边地区乡村性的显著影响;可达性的提升会使得乡村人口变化率、一产产值比重降低;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土地生产率提高,且可达性对农业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可达性
空间计量模型
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
42
2
作者
毕玮
党小虎
+4 位作者
马慧
邓铭江
李鹏
曹小曙
时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5-243,共9页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栅格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评价潜在耕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潜力;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土壤侵蚀风险、土地荒漠化风险限制,构建潜在耕地开发的生态风险模型;将自然适宜性潜力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叠置分级,评估潜在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旱地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0.2万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灌溉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9.5×10^(4) km^(2),这些土地需要通过引水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塔里木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内蒙古东部等内陆干旱区,未来如果具备灌溉水源条件,实施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
西北
“水三线”
潜在耕地资源
藏粮于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D-FLUS模型的宁夏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10
3
作者
耿思筱
杨志
+4 位作者
党小虎
隋博洋
曹小曙
李鹏
郑智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6-818,共13页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宁夏200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SD-FLUS模型),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宁夏200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SD-FLUS模型),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SD模型模拟的历史时期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误差均小于5%,F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精度为93%,Kappa指数为0.90,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②2035年所有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呈现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从大到小的情景依次为SSP585情景、SSP245情景、SSP119情景;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面积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在SSP245情景下稳定,在SSP119情景下减少。③在SSP119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生态用地被挤占的程度最小,该情景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种需求,可以作为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区的未来土地利用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情景模拟
SD-FLUS模型
SSP-RCP情景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卫
黄晓燕
曹小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8-1370,共13页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逐渐缩小。(2)开放度的重心在移动方位上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8年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而2008年之后重心逐渐向偏东方向移动。(3)开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部开放度较高,而中部和南部开放度相对较低。(4)开放度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加坡和塞浦路斯2国,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亚和南亚。(5)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陆路交通和港口对开放度均存在长短期效应以及直接、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度
时空格局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性空间特征及其与可达性格局关系
被引量:
14
1
作者
吕敏娟
曹小曙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研究院
/西北城镇化
与国土
环境
空间
模拟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人地耦合系统观测站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128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8SZYB01)资助。
文摘
在乡村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以及城乡融合背景下,可达性作为驱动乡村地域特征改变的直接媒介,对乡村减贫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刻画乡村性和可达性的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243个县域乡村性与可达性指数,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县域乡村性和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乡村性与可达性的集聚特征及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乡村性整体呈减弱态势、差异不断增大,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格局;可达性整体呈增强趋势、差异不断缩小,"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不变。②乡村性与可达性空间分布均呈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以"榆林-庆阳"一线为界分布,但集聚态势总体不断减弱;其次,可达性的提升对乡村性呈负向影响且波动增强,低可达性-高乡村性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高可达性-低乡村性类型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周边县市。③乡村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溢出效应,区域乡村性会受到周边地区乡村性的显著影响;可达性的提升会使得乡村人口变化率、一产产值比重降低;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土地生产率提高,且可达性对农业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升最大。
关键词
乡村性
可达性
空间计量模型
黄土高原地区
Keywords
rurality
accessibility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F170.45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
42
2
作者
毕玮
党小虎
马慧
邓铭江
李鹏
曹小曙
时鹏
机构
西安科技
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安科技
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延长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西安理工
大学
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研究院
/西北城镇化
与国土
环境
空间
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5-243,共9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20-XZ-15)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707)。
文摘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栅格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评价潜在耕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潜力;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土壤侵蚀风险、土地荒漠化风险限制,构建潜在耕地开发的生态风险模型;将自然适宜性潜力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叠置分级,评估潜在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旱地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0.2万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灌溉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9.5×10^(4) km^(2),这些土地需要通过引水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塔里木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内蒙古东部等内陆干旱区,未来如果具备灌溉水源条件,实施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关键词
模型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
西北
“水三线”
潜在耕地资源
藏粮于地
Keywords
model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ecological risk
northwest China
“Three Water Lines”strategy
potential arable land resources
Food Crop Prod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Farmland Management
分类号
P96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D-FLUS模型的宁夏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10
3
作者
耿思筱
杨志
党小虎
隋博洋
曹小曙
李鹏
郑智宇
机构
西安科技
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城镇化
与国土
环境
空间
模拟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
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
大学
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6-818,共13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项目(GZ4-21-05-069/-ZC-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309)。
文摘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宁夏200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SD-FLUS模型),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SD模型模拟的历史时期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误差均小于5%,F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精度为93%,Kappa指数为0.90,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②2035年所有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呈现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从大到小的情景依次为SSP585情景、SSP245情景、SSP119情景;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面积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在SSP245情景下稳定,在SSP119情景下减少。③在SSP119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生态用地被挤占的程度最小,该情景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种需求,可以作为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区的未来土地利用参考模式。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情景模拟
SD-FLUS模型
SSP-RCP情景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宁夏
Keywords
land use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SD-FLUS model
SSP-RCP pathway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Ningxia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卫
黄晓燕
曹小曙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城镇化
与国土
环境
空间
模拟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
全球区域与城市
研究院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8-137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1284)。
文摘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逐渐缩小。(2)开放度的重心在移动方位上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8年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而2008年之后重心逐渐向偏东方向移动。(3)开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部开放度较高,而中部和南部开放度相对较低。(4)开放度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加坡和塞浦路斯2国,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亚和南亚。(5)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陆路交通和港口对开放度均存在长短期效应以及直接、间接效应。
关键词
开放度
时空格局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一带一路”
Keywords
openness
spatio-temporal pattern
DSDM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分类号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地区乡村性空间特征及其与可达性格局关系
吕敏娟
曹小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毕玮
党小虎
马慧
邓铭江
李鹏
曹小曙
时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SD-FLUS模型的宁夏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耿思筱
杨志
党小虎
隋博洋
曹小曙
李鹏
郑智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马卫
黄晓燕
曹小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