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黄精生态种植模式评价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张欣飞 +3 位作者 郭明昊 王世强 王喆之 牛俊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4,89,共5页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黄精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同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生态种植 间套作 评价 技术分析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黄芩中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晓燕 田宇红 王喆之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33-34,149,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黄芩中Fe、Zn、Cu、Mn、Ca、K、Na、Mg等8种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所用方法简便、快速,中药黄芩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和微量元素,4种宏量元素中,含量高低为Na>Ca>K>Mg,所测的4种微量...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黄芩中Fe、Zn、Cu、Mn、Ca、K、Na、Mg等8种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所用方法简便、快速,中药黄芩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和微量元素,4种宏量元素中,含量高低为Na>Ca>K>Mg,所测的4种微量元素中Fe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微量元素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太白贝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芡 强毅 +1 位作者 陈克克 王喆之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96-98,共3页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药材川贝母的基源植物之一,以干燥鳞茎入药。其性味苦干、微寒,具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消痈散结等功效,对于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等肺系病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药材川贝母的基源植物之一,以干燥鳞茎入药。其性味苦干、微寒,具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消痈散结等功效,对于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等肺系病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资源研究、栽培技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临床药理药效等方面论述太白贝母的研究进展,为推进太白贝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资源研究 栽培技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洋县银杏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丝娜 谢志建 强毅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5-67,共3页
陕西洋县近年来着重发展有机农业,银杏产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银杏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在助力精准扶贫背景下洋县银杏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 陕西洋县近年来着重发展有机农业,银杏产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银杏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在助力精准扶贫背景下洋县银杏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相应提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洋县银杏品牌、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促进当地银杏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县 银杏产业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SmERF1调节烟草种子大小及耐盐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化文平 孔维维 +1 位作者 韩立敏 曹晓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目的】ERF转录因子生物功能广泛,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显示,丹参SmERF1参与植物响应胁迫反应。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SmERF1潜在的生物功能,并为药用植物抗性及种子发育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 【目的】ERF转录因子生物功能广泛,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显示,丹参SmERF1参与植物响应胁迫反应。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SmERF1潜在的生物功能,并为药用植物抗性及种子发育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在模式植物烟草中异源表达了丹参SmERF1基因;通过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检测,对转基因植株抗性进行评价;通过酶联免疫方法和qPCR方法分析GA和ABA等激素含量及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1)表达SmERF1的烟草植株在幼苗期表现出生长缓慢、生物量和叶绿素减少,而在其他生长阶段与对照植株没有明显差异;此外,表达SmERF1的烟草植株种子比野生对照的种子小、轻;(2)在盐处理下,转基因烟草株系中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高于对照株系,而MDA含量低于对照株系,转基因烟草株系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3)在转烟草株系中,ABA含量上调,GA水平降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表达SmERF1调节了与植物激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如NtSDR、NtGA20ox、NtACO和NtACS。【结论】SmERF1通过ABA依赖途径增强了烟草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并调控种子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SmERF1 植物抗性 种子大小 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作玉米对华中五味子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孙萌迪 闫鹏东 +4 位作者 邱浩 尚晶晶 孙浩轩 崔浪军 李玉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6-1514,共9页
玉米套作如何影响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将华中五味子与玉米套作,探究套作对华中五味子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华中五味子根际... 玉米套作如何影响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将华中五味子与玉米套作,探究套作对华中五味子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华中五味子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作增加华中五味子生物量(茎长、地径、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此外,和单作相比,与玉米套作显著改变了华中五味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提高了部分与华中五味子生物量呈正相关根际促生菌如Pseudomonas(假单胞菌)、Gaiella、Kotlabaea等的丰度。且这些与华中五味子呈正相关的细菌、真菌受氮、磷、铝等及部分微量元素调控。本研究将为华中五味子幼苗管理提供候选方案及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套作与单作 生物量 根际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茱萸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HPLC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艳妮 李慧敏 +2 位作者 徐融 韦春桃 康杰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Comaceae)植物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主产河南、浙江和陕西,四川、安徽和山东也有栽培。山茱萸还具有调节免疫、降血糖、抗氧化及抗癌等... 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Comaceae)植物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主产河南、浙江和陕西,四川、安徽和山东也有栽培。山茱萸还具有调节免疫、降血糖、抗氧化及抗癌等作用,包含有机酸及其酯类、五环三萜及其酯类、环烯醚萜类、鞣质、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其中,马钱苷是山茱萸药材检测的标准成分,没食子酸具有抗肿瘤作用,5-羟甲基糠醛(5-HMF,5-hydroxymethylfurfural)有保护肝肾、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原儿茶酸具有抗菌及抗肿瘤作用,因此,这4种成分可作为山茱萸药材和饮片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HPLC—DAD 马钱苷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原儿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SmCOMT1)的克隆及其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银 王东浩 +3 位作者 吴锦斌 周露 王国栋 王喆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7-443,共7页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SmCOMT1 gDNA序列长2 275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OMT1编码的多肽具有COMT的序列保守元件,与同科植物罗勒COMT编码的多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OMT1与双子叶植物的COMT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mCOMT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病原菌的诱导,显示SmCOMT1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曹晓燕 王政军 王喆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秦艽和小秦艽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来源于3个产地(陕西太白、甘肃西河乡和马狭)的秦艽和2个产地(青海互助和陕西麟游)的小秦艽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也均具有明显差异。4种秦艽属植物根、茎、叶和花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分别为质量分数5.996%~10.869%、0.310%~4.065%、0.235%~4.138%和0.545%~5.591%;根中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6%~0.953%和0.042%~0.210%,茎中分别为0.173%~0.383%和0.031%~1.700%,叶中分别为0.068%~0.684%和0.020%~3.208%,花中分别为0.460%~0.832%和0.138%~3.827%。粗茎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高,小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低,总体上,秦艽和粗茎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高于小秦艽和麻花秦艽;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而秦艽茎和叶及粗茎秦艽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低。4种秦艽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叶和花,獐牙菜苦苷在根和花中的积累较多,獐牙菜苷在花中的含量均相对最高。产自青海互助的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884%、5.215%和7.321%。研究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不但与植物种类和器官有关,而且与产地和采样时间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属 高效液相色谱法 马钱苷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獐牙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麝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吴民耀 王念 +1 位作者 惠董娜 王晓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就林麝保护的现状及相关研究的进展,从其分类、种群分布,及人工繁殖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林麝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林麝的保护和永久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麝 人工繁殖 种群保护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桃儿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彦龙 卫海燕 +1 位作者 顾蔚 张海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0-778,共9页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濒危藏药。依据模糊物元模型建立桃儿七分布点位以及其产量数据与12个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GIS空...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濒危藏药。依据模糊物元模型建立桃儿七分布点位以及其产量数据与12个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我国西部7省桃儿七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桃儿七不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76%;低适宜生境占20.11%;中适宜生境占7.70%;高适宜生境占10.43%,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甘肃、青海境内次生植被丰富、地形复杂的高海拔地区。结果显示基于GIS与模糊物元构建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准确的对我国西部7省桃儿七生境适宜性做出科学综合评价,量化适宜生境面积和空间分布,为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模糊物元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黄精多酚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克克 强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黄精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精多酚的提取条件;以盐酸四环素为对照,采用96孔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评价黄精多酚的抗菌...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黄精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精多酚的提取条件;以盐酸四环素为对照,采用96孔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评价黄精多酚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酚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2%,液料比22∶1mL/g,超声时间51min,在此条件下黄精多酚提取量达到20.02±0.27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00%,说明提取方法可行。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黄精多酚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50mg/mL和100mg/mL。响应面法优化的黄精多酚提取方法科学、合理,且提取的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黄精 多酚 抗菌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纪砚耘 化文平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依据已构建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cDNA文库和降落PCR的方法获得丹参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产物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二级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预... 依据已构建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cDNA文库和降落PCR的方法获得丹参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产物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二级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丹参Cu/Zn-SOD位于细胞质中,是非跨膜的非分泌性亲水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蛋白质二级结构元件构成,与其他植物的胞质Cu/Zn-SOD在序列组成、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均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SOD 降落PCR 丹参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穗金粟兰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娜 康杰芳 +1 位作者 袁琴琴 王喆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的根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液泡化明显,细胞间隙较大,有散在石细胞分...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Pei)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穗金粟兰的根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液泡化明显,细胞间隙较大,有散在石细胞分布;茎皮层细胞排列不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少数几层束状纤维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片上、下表皮均无毛被,气孔器多为不规则型。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在根的皮层、茎的皮层及韧皮部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金粟兰 营养器官 形态结构 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线草营养器官结构及主要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杰芳 李娜 +1 位作者 袁琴琴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2-2416,共5页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银线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线草的根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较小,韧皮部狭窄;茎皮层细胞也排列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多层束状纤维;...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银线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线草的根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较小,韧皮部狭窄;茎皮层细胞也排列整齐,在韧皮部外方包围有多层束状纤维;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片上、下表皮均无毛被,气孔器多为不规则型。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在根的皮层、茎的皮层和韧皮部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线草 营养器官 形态结构 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齐永平 顾蔚 +1 位作者 罗成 王喆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8,共4页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存在部位及其抑制活性。以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进行浸提,分别制备成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粗提物,用白菜种子测定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均含有能极显著...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存在部位及其抑制活性。以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进行浸提,分别制备成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粗提物,用白菜种子测定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均含有能极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内源抑制物,且其抑制活性随着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相同部位和质量浓度的甲醇粗提物的抑制活性高于蒸馏水粗提物,相同提取溶剂和质量浓度的种皮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强于种仁。该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是其休眠期长、不易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种子 内源抑制物质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miR408基因前体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晓荣 杨新兵 +3 位作者 王怀琴 明方琳 佘旭 曹晓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8,共9页
MiR408是植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miRNA,其靶基因编码含铜蛋白,miR408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拟南芥中miR408在HY5-SPL7基因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HY5-SPL7基因网络可介导拟南芥对光照和铜离子的协调应答,进一步表明mi... MiR408是植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miRNA,其靶基因编码含铜蛋白,miR408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拟南芥中miR408在HY5-SPL7基因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HY5-SPL7基因网络可介导拟南芥对光照和铜离子的协调应答,进一步表明miR408在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本研究基于丹参基因组Survey数据库,从中搜索并克隆得到366 bp的含有稳定茎环结构的miR408前体序列及其上游723 bp片段的启动子区,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U360384和KU360385,并将miR408的前体序列命名为SmMIR408。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上游启动子序列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h-MIR408、水稻OsaMIR408启动子区具有许多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G-box、CGTCA-motif、TGACG-motif、GTAC-motif等,而HSE、CATT-motif作用元件仅存在于丹参启动子区;miR408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基于不同物种miR408前体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一支,来源于双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另一支。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在丹参的根、茎、叶、花中都有表达,其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Sm-MIR408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伤害的抑制,黑暗和持续光照也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Sm-MIR40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今后研究丹参miR408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miR408 前体序列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北苍术多酚提取工艺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克克 强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探讨北苍术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北苍术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北苍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抗坏血... 探讨北苍术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北苍术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北苍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通过测定北苍术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北苍术多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4%(质量分数),液料比25mL/g,超声时间37 min,在此条件下北苍术多酚提取量达到(11.67±0.15)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97%。该优化工艺可行;优化的北苍术多酚提取工艺科学、合理,且提取的北苍术多酚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北苍术 多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华峰 杨晓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9-373,共5页
枸杞叶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食品添加剂、配料以及功能性食品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枸杞叶的开发利用局... 枸杞叶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食品添加剂、配料以及功能性食品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枸杞叶的开发利用局限于枸杞叶茶和枸杞叶菜,深加工技术十分落后。拓展枸杞叶产品开发思路,加强对枸杞叶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生物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1 位作者 何懿涵 王喆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4-652,共9页
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 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气孔器的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刺毛的数量、体积与类型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少穗组较进化,单穗组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组 少穗组 单穗组 叶表皮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