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艳 马骥 +4 位作者 彭飞 陆洋 马吉福 习伟佳 张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的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及工艺条件。方法:以荚果蕨总三萜浓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初步确定总三萜纯化工艺。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吸附解析效果最好,吸附条件:溶液浓度1.96mg/m...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的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及工艺条件。方法:以荚果蕨总三萜浓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初步确定总三萜纯化工艺。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吸附解析效果最好,吸附条件:溶液浓度1.96mg/m L,p H为6,流速1.5m L/min,吸附体积5BV;洗脱条件:60%乙醇,流速2.0m L/min,洗脱体积4BV,其回收率为86.27%,纯度82.32%,精制倍数为2.88。结论:AB-8大孔树脂较适合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该工艺简单可行,纯化效果好,可为工业生产中分离纯化荚果蕨总三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总三萜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飞 陆洋 +1 位作者 习伟佳 马吉福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85.69%;从地上茎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79.96%;从叶中鉴定出13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5.83%;从种子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2.47%。结论:该实验系统分析了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种植物资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绞股蓝 索氏提取法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面积归一化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种子萌发及根系发育的研究
3
作者 彭飞 陆洋 +1 位作者 习伟佳 马吉福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7-20,44,共5页
为探究绞股蓝种子萌发中变温的效果及根系发育中径级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体积等指标间的关系。以绞股蓝种子为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率;以萌发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 为探究绞股蓝种子萌发中变温的效果及根系发育中径级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体积等指标间的关系。以绞股蓝种子为材料,进行恒温和变温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率;以萌发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变温处理绞股蓝种子的发芽率(80.4%)远大于恒温处理(0)。在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中,径级是0-0.5mm的根系长度、表面积、投影面积和体积占总长度、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和总体积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径级是0.5-1.0mm的根系所占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变温处理能够提高发芽率;在绞股蓝根系发育过程中,细根(<0.5mm)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绞股蓝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种子 种子萌发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