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桐花属短萼海桐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1
作者 田陌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花科 海桐花属 短萼海桐 新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亮 刘虎祥 +1 位作者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4-826,共3页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科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Linn.).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60-2366,共7页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毛茛属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宁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80-2582,共3页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5种、2变种植物,它们分属于6科、7属,分别为:菊科的同花母菊、石竹科的须弥孩儿参和无毛漆姑草、禾本科的蒙古穗三毛(变种)、十字花科的毛葶苈、蓼科的狭叶圆穗蓼(变种)和败酱科的小花缬草。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耧斗菜属长果耧斗菜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成 耿方东 +3 位作者 康菊清 黄蕾 任毅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37-1438,共2页
该文报道了耧斗菜属植物长果耧斗菜(Aquilegia yangii Y.Luo&L.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凤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扩展到了陕西省的秦岭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秦岭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毛茛科 耧斗菜属 长果耧斗菜 新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耳细辛属重瓣川鄂獐耳细辛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子璇 刘平 +1 位作者 薛成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9-1620,共2页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pleniflora Xiao D.Li et J.Q.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pleniflora Xiao D.Li et J.Q.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科 獐耳细辛属 重瓣川鄂獐耳细辛 新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肉和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白成科 李鹏毛 王喆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3-496,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61.46%)和烃类化合物(22.03%)为主,其中脂肪酸主要以油酸(18.73%)和亚油酸(27.23%)为主。从山茱萸种子中鉴定了30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8.61%,脂肪酸高达97.84%,其中以油酸(58.86%)、硬脂酸(21.00%)、棕榈酸(7.10%)和亚油酸(4.08%)为主,其余非脂肪酸成分含量不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脂溶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鬼臼毒素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抗小鼠S180肉瘤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芸 仇农学 +1 位作者 殷红 彭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从秦岭濒危药用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植株内分离出产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的内生真菌,研究其发酵液的抑瘤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桃儿七植株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逐一鉴定其代谢产物,筛选出能够产... 目的从秦岭濒危药用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植株内分离出产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的内生真菌,研究其发酵液的抑瘤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桃儿七植株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逐一鉴定其代谢产物,筛选出能够产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采用动物体内抑瘤实验研究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并对荷瘤小鼠眼眶取血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离出一株产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T8,鉴定为Cephalosporium sp.。T8发酵液实验动物组的肿瘤质量低于模型组,大于环磷酰胺组(P<0.05),且其抑制率低于环磷酰胺(P<0.05)。T8发酵液能够促进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T8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减毒处理后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鬼臼毒素 内生真菌 S180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白成科 张媛 王喆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酸(29.07%)、亚油酸(9.45%)、亚麻酸(8.41%)、棕榈酸(4.31%)和硬脂酸(2.08%)等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25%,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媛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55-1958,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29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99.32%(其中饱和脂肪酸甲酯为12.36%,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96%),13种成分在火麻...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29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99.32%(其中饱和脂肪酸甲酯为12.36%,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96%),13种成分在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研究结果表明,火麻仁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媛 王喆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本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30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0.42%、11.77%、8... 本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30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0.42%、11.77%、8.74%、4.94%和32.93%。荔枝核脂溶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种子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节菖蒲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星 王喆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40-1042,共3页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九节菖蒲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成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芥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8.26%、29.23%、10.63%和2.13...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九节菖蒲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成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芥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8.26%、29.23%、10.63%和2.13%。九节菖蒲脂溶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节菖蒲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白成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5-1038,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脂肪酸占82.04%),主要成分为9-十六烯酸(47.22%)、9-油酸(27.13%)、棕榈酸(10.75%)、亚油酸(7.47%)和硬脂酸(1.61%)。从三叶木通种子油中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9.7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3.39%,不饱和脂肪酸占76.36%),主要成分为11-油酸(47.63%)、亚油酸(27.05%)、棕榈酸(20.14%)、16-甲基-十七烷酸(3.03%)和8-油酸(1.07%)。结果表明,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屎 三叶木通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蚊草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勇慧 耿惠敏 李向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中分别成功鉴定了3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分别占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总挥发油的64.57%和20.64%,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4种相同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草 挥发油 提取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白成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62-66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7%)、斯巴醇(5.73%)等为主;苦楝树皮中以饱和烷烃3,8-二甲基十一烷(9.25%)、4,6-二甲基十二烷(9.13%)、十七烷(6.88%)和3-乙基-3-甲基庚烷(5.94%)等为主;果皮中以棕榈酸(27.65%)、己酸(6.94%)、油酸甲酯(5.47%)、肉豆蔻酸(5.00%)和醇类化合物3,7,11,15-四甲基-2-十六烷醇(11.28%)、叶绿醇(4.78%)等为主。这一结果说明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在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加以提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16
作者 张媛 曹晓燕 王喆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235-238,243,共5页
目的建立水飞蓟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 C18(150 mm×4.6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52: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7 nm... 目的建立水飞蓟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 C18(150 mm×4.6 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52: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7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对水飞蓟药材的指标成分水飞蓟宾进行了定性定量,并以相似度鉴别药材质量。结果建立了水飞蓟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经相似度计算11个不同产地药材之间的相似性均高于0.94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结论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水飞蓟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和质量评价,为有效控制水飞蓟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 水飞蓟宾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筷子(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萍 宋磊 +2 位作者 任毅 田先华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08-2213,共6页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Franch.)(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筷子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到三原型、四原型和六原型。营养器官中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不呈“V”字形排列;根状茎的...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Franch.)(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筷子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到三原型、四原型和六原型。营养器官中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不呈“V”字形排列;根状茎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髓射线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多个维管束排列成环状,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为单隙三迹,叶迹分别来自于3条维管束或同一条维管束。叶为两面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器只分布于下表皮,为毛茛科典型的无规则型气孔。从铁筷子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点来看,与毛茛科其它植物基本相同,但在营养器官中维管束木质部不呈“V”字形、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具单叶隙等特征上与其它毛茛科植物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筷子 营养器官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万陕宁 麻玉萍 +1 位作者 王家稳 魏希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79-1883,1814,共6页
对药用植物葛的112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观察,结果显示:J5-2、J100-2、J31-3这3株菌对细菌及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J100-2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通过形... 对药用植物葛的112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观察,结果显示:J5-2、J100-2、J31-3这3株菌对细菌及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J100-2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R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J100-2进行鉴定,可知J100-2为半知菌门,球壳孢目,球壳孢科,茎点霉属,巨腔茎点霉(Phoma macros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属(马兜铃科)花的形态发生研究(英文)
19
作者 李俊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对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花萼在发生时与苞片相似,6枚雄蕊呈4枚先发生、2枚后发生的方式,心皮的发生以6个胎座突出到子房室中为特征,由侵入的侧膜胎座合生为中轴胎座。在胎... 对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花萼在发生时与苞片相似,6枚雄蕊呈4枚先发生、2枚后发生的方式,心皮的发生以6个胎座突出到子房室中为特征,由侵入的侧膜胎座合生为中轴胎座。在胎座发生发育过程中,在花药的腹面各产生一个突起,此突起后来与胎座上端相连,最终发育为合蕊柱裂片。结合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北马兜铃的花被与苞片是同源的,其合蕊柱裂片来自于雄蕊,中轴胎座是次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属 北马兜铃 形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