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黄精生态种植模式评价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张欣飞 +3 位作者 郭明昊 王世强 王喆之 牛俊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4,89,共5页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黄精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同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生态种植 间套作 评价 技术分析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北苍术多酚提取工艺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克克 强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探讨北苍术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北苍术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北苍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抗坏血... 探讨北苍术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北苍术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北苍术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北苍术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通过测定北苍术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北苍术多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4%(质量分数),液料比25mL/g,超声时间37 min,在此条件下北苍术多酚提取量达到(11.67±0.15)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97%。该优化工艺可行;优化的北苍术多酚提取工艺科学、合理,且提取的北苍术多酚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北苍术 多酚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产苦参碱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毛东霞 郭丹丹 +4 位作者 吴玲玲 田晓雪 张胜翔 刘陶 马小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592,共7页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取天然产物,是一项比植物提取法更为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为建立一种微生物生产苦参碱的方法,本文从陕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和鉴定了一种能合成苦参碱的枝顶孢属真菌。首先采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质谱...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取天然产物,是一项比植物提取法更为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为建立一种微生物生产苦参碱的方法,本文从陕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和鉴定了一种能合成苦参碱的枝顶孢属真菌。首先采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分别确定了在所获真菌菌株发酵产物中含有苦参碱物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呈圆形,菌丝分散,背面奶油色至赭黄色;菌丝无色,光滑且具隔膜,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呈锥形,多单生;分生孢子无色,光滑,形成簇状或链状,长纺锤形,两头尖,未见厚垣孢子。内转录区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ITS)扩增、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菌株ITS序列与枝顶孢属的同源性高达99%。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真菌与枝顶孢属菌的遗传距离最近。综合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对此菌株进行了种属分类,确认这株能合成苦参碱物质的真菌应归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枝顶孢属(Acremoni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石油污染 枝顶孢属 薄层层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邻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RGF多肽的系统进化分析及其在根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郑兰兰 李彤晖 +7 位作者 肖潇 罗湘胤 张勇洪 甄伟波 孟昆 刘娟 王国栋 李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84-2694,共11页
目的鉴定与分析了虎杖中RGF多肽序列特征,阐明虎杖RGF多肽对植物根型的调控作用,为虎杖优形优质新品种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了虎杖RGF编码基因,并对其基序进行了比对、偏好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模式... 目的鉴定与分析了虎杖中RGF多肽序列特征,阐明虎杖RGF多肽对植物根型的调控作用,为虎杖优形优质新品种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了虎杖RGF编码基因,并对其基序进行了比对、偏好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根发育的体系,研究了虎杖PcRGF对根发育的影响。结果从虎杖基因组中鉴定出5个RGF基因(PcRGF1-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cRGF2-5与拟南芥AtRGF1、AtRGF4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为一族。PcRGF1与其他虎杖PcRGF较为分散,同拟南芥AtRGF9、AtRGF6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对照组相比,PcRGF2及PcRGF5影响根的重力反应,抑制了根的波浪(waving)表型。PcRGF4处理后主根长度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其促进根的生长。结论揭示了虎杖RGF家族的序列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初步探究了虎杖PcRGF的生物学功能,发现虎杖PcRGF具备调控根发育的保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多肽激素 根分生区生长因子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