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参与石油类疏水化合物从非水相向水相的传质
1
作者 马小魁 吴玲玲 +4 位作者 吕婷婷 丁宁 周立辉 陈玲 吴正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石油类非水相疏水化合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因较高的生物毒性和低生物可利用性而沉积于自然环境中,真菌细胞通过菌丝生长形成疏水性菌丝体网络并产生低特异性代谢酶,从而将此类物质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并进一步影响此... 石油类非水相疏水化合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因较高的生物毒性和低生物可利用性而沉积于自然环境中,真菌细胞通过菌丝生长形成疏水性菌丝体网络并产生低特异性代谢酶,从而将此类物质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并进一步影响此类物质从非水相到水相传质的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利用石油类HOCs真菌的种属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然后对这类真菌参与石油类HOCs从非水相体系向水相传质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子,以及与传质过程相关的生物刺激和金属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最后综合分析了真菌参与石油类HOCs从非水相向水相传质过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石油类疏水化合物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15种丹参miRNAs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书芳 崔浪军 +1 位作者 王健 屈生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参考已报道的其他植物中响应干旱胁迫的miRNAs,以其中15个miRNAs为研究对象,10%PEG6000胁迫处理的丹参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些miRNAs在干旱胁迫前后丹参幼苗叶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6 h后,丹参体内mi... 参考已报道的其他植物中响应干旱胁迫的miRNAs,以其中15个miRNAs为研究对象,10%PEG6000胁迫处理的丹参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些miRNAs在干旱胁迫前后丹参幼苗叶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6 h后,丹参体内miR156、miR157、miR166、miR168、miR169、miR319、miR774、miR894、miR2911、miR3462以及miR3626的表达水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miR157、miR166、miR319、miR774、miR894、miR2911和miR3626表现为显著性上调;miR159、miR167、miR172以及miR408则表现为下调。对这些miRNAs作用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和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信号传导和生长发育过程,推测miR169和miR3462参与了丹参对干旱胁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RT—PCR 干旱胁迫 差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