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因素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6,共9页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因素温度、pH、浓度及胆固醇对于气液界面上磷脂酰胆碱的分子构象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磷脂酰胆碱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磷脂酰胆碱 LB膜技术 胆固醇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酸/DPPE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Langmuir膜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乔进京 孙润广 +3 位作者 王夫雨 郝长春 何光晓 马秀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比例的乌苏酸/DPPE混合单分子层并获取相应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分析π-A曲线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乌苏酸/DPPE混合单层膜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膜压对其稳定性、混合性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酸 LB膜技术 单层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膜与AFM技术研究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小乐 孙润广 张静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6,共9页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磷脂分子越易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温度升高对单分子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39.1℃时,亚相的pH值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弱酸条件下,PE分子排列更有序;胆固醇的加入降低了PE分子膜的流动性,对单分子膜有显著的稳固作用。用Y型LB提膜法将单分子膜转移到新解离的云母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压低于1mN/m时,液面上磷脂分子的烃链自由弯曲运动,取向性呈无序随机排列。但在大于1mN/m时,PE分子较易形成有序分子膜,膜压为33mN/m,形成高质量的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 Langmlir-Blidgett膜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柴胡多糖WBP_(011)的热特性及其聚集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岱 张静 +1 位作者 孙润广 郭树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本文报道了酸性柴胡多糖(WBP011)在各种环境中的聚集态行为。利用热分析系统改变酸性柴胡多糖(WBP011)的环境温度,跟踪检测到该多糖的聚集态特性的变化,表明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该多糖有多种聚集形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云母片表面WBP... 本文报道了酸性柴胡多糖(WBP011)在各种环境中的聚集态行为。利用热分析系统改变酸性柴胡多糖(WBP011)的环境温度,跟踪检测到该多糖的聚集态特性的变化,表明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该多糖有多种聚集形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云母片表面WBP011分子的形貌,研究不同溶剂对该多糖分子及聚集体行为的影响。通过观察发现,水溶液中WBP011分子呈旋绕态的柔性链;盐离子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多糖分子构象的变化;碱溶液中由于分子间负电荷数目的增加强化了静电排斥作用,使WBP011分子呈刚性排列,与在水溶液中的排列有明显不同。以上结果表明WBP011分子构象的变化依赖于WBP011/云母片界面及WBP011分子/WBP01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柴胡多糖(WBP011) 热分析系统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及其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益 孙润广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以蔗糖溶液为亚相,用KSV Minitrough研究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以及各种参数(浓度、温度、pH值)对其π-A曲线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状态下(气相、液相、固相)卵磷脂LB膜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各种参数,卵磷... 以蔗糖溶液为亚相,用KSV Minitrough研究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以及各种参数(浓度、温度、pH值)对其π-A曲线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状态下(气相、液相、固相)卵磷脂LB膜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各种参数,卵磷脂LB膜的π-A曲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且在不同的膜压下样品的粗糙程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40~95μL)的卵磷脂可以得到最佳的成膜曲线。在亚相中,卵磷脂存在不同程度的堆积,固相时样品的粗糙程度最大,液相次之,气相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蔗糖 Langmuir_Blodgett膜 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压力-分子面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酰乙醇胺与硬脂酸和十八醇二元混合体系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和AFM观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常怡光 孙润广 郝长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5,共7页
利用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关系,分别研究了在水/空气界面上形成的磷酯酰乙醇胺(PE)与硬脂酸(SA)和十八醇(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性.根据对弹性模量(CS-1)、过量分子面积(Aex)以及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等热力学... 利用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关系,分别研究了在水/空气界面上形成的磷酯酰乙醇胺(PE)与硬脂酸(SA)和十八醇(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性.根据对弹性模量(CS-1)、过量分子面积(Aex)以及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等热力学参数的数据计算,定量分析了混合单层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E/SA和PE/OD单层膜两种组分之间摩尔比对其热力学参数有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在XSA=0.2,0.8和XOD=0.8处,PE/SA和PE/OD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过量分子面积(Aex)和表面过量吉布斯自由能(ΔGex)]相对理想状态均表现为负偏差作用,说明分子之间的作用为引力作用.相反,PE/OD二元体系在XOD=0.2,0.4,0.6处,表现为正偏差作用,这说明分子之间的作用为斥力作用.AFM观测为PE/SA和PE/OD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酰乙醇胺 单层膜 弹性模量 过量吉布斯自由能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筏微区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稳定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润广 张静 +2 位作者 郝长春 陈莹莹 杨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71-2086,共16页
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脂筏在体分离形态观测呈现出烧瓶状凹陷、球状及椭球状结构.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鞘磷脂(SM)/胆固醇(Chol)/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呈现出明显的液态有序相和液态无序相共存... 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脂筏在体分离形态观测呈现出烧瓶状凹陷、球状及椭球状结构.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鞘磷脂(SM)/胆固醇(Chol)/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呈现出明显的液态有序相和液态无序相共存的相分离膜结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促使SM/Chol液态有序相发生重排.单层膜分析表明过量分子面积决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决定膜的稳定性.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述了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生物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微区结构 超分子聚集体 动态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与鞘磷脂单分子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乔进京 孙润广 +3 位作者 郝长春 杨静 马秀梓 王小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5-2130,共6页
选取哺乳动物生物膜中的重要脂质分子鞘磷脂(SM)作为单分子膜的基本组分,采用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性霉素B/鞘磷脂单层膜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以及基于π-A曲线的混合性分析,同时通过原子力显微... 选取哺乳动物生物膜中的重要脂质分子鞘磷脂(SM)作为单分子膜的基本组分,采用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性霉素B/鞘磷脂单层膜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以及基于π-A曲线的混合性分析,同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其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组分间的摩尔比和表面压力对混合单层膜稳定性、混合性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单层膜 鞘磷脂 π-A曲线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腿菇多糖WCP3a的抗氧化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娜女 张静 +3 位作者 孙润广 杜柯 李连启 屈家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66-69,共4页
研究鸡腿菇多糖WCP3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关系。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鸡腿菇多糖WCP3a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当多糖质量浓度为0.6mg/mL时对O-2.的清除效果最明显;刚果... 研究鸡腿菇多糖WCP3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空间结构的关系。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鸡腿菇多糖WCP3a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当多糖质量浓度为0.6mg/mL时对O-2.的清除效果最明显;刚果红实验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表明,鸡腿菇多糖WCP3a为单股螺旋结构;用不同浓度NaOH溶液处理WCP3a,产生不同空间构象的多糖样品WCP3a-0.2和WCP3a-0.4,检测两者清除O-2.的能力,与WCP3a对比发现,WCP3a-0.2和WCP3a-0.4对O-2.的清除效果均优于WCP3a,且WCP3a-0.4的清除能力最强;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发现,NaOH碱性环境使缠绕成股的多糖分子逐渐解聚,且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多糖裂解程度不同。鸡腿菇多糖WCP3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空间结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多糖WCP3a 原子力显微镜 空间结构 抗氧化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C,DOPE和神经酰胺对鞘磷脂/胆固醇双层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张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用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对鞘磷脂(SM)/胆固醇(Chol)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压力较低时,每种混合脂双层膜都呈现均匀... 用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对鞘磷脂(SM)/胆固醇(Chol)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压力较低时,每种混合脂双层膜都呈现均匀分布的脂双层结构.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SM/Chol二元组分双层膜形成均一的液态有序相微区结构,衬底覆盖率达到80%;(2)DOPC的加入促使SM/Chol双层膜出现相分离现象,SM/Chol形成的液态有序相"岛状"微区结构漂浮在液态无序相的DOPC上部,约占总面积的30%;(3)DOPE与SM/Chol形成的双层膜明显不同于DOPC/SM/Chol,呈现出液态无序相、液态有序相及凝胶相3相共存的结构;(4)Ceramide诱导了SM/Chol双层膜结构发生重排,两层脂分子间发生翻转形成囊泡结构,部分神经酰胺从液态有序相中分离形成小颗粒结构.在较高膜压下,各系统都呈现出具有特定形态的双层膜结构.分子官能团的成键能力决定了双层膜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LB膜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C/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长春 张蕾 +3 位作者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0-2346,共7页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用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热力学分析表明,DOPC与DPPC分子在单层膜结构中相互作用为排斥力,诱导单层膜出现相变;DOPC,DPPC与胆固醇(Chol)间的相互作用均为吸引力,当表面压力(π)大于18 mN/m时,DPPC与胆固醇的作用力大于DOPC.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DOPC/DPPC单层膜出现明显相分离现象,富含DPPC微区成"花形"结构,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微区逐渐增大,"花瓣"增多;当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时,单层膜相态由液相与凝胶相共存转变为液态无序相与液态有序相共存结构,富含DPPC的微区形状从"花形"转变成"圆形".原子力显微镜对单层膜的表征验证了荧光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表明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中对单层膜排列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和溶液状态等是影响脂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膜 相变 荧光显微镜 表面压力 生物膜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刘晓燕 郝长春 孙润广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4-798,共5页
通过LB膜仪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了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 通过LB膜仪对表面压力-面积(π-A)曲线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研究了胆固醇对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二元体系结构的影响。π-A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胆固醇的增加,加速了相变的发生,促进了膜稳定状态的形成;AFM观察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PC/CER)二元混合系统单分子膜呈现为小的微区结构,当PC/CER二元混合系统与胆固醇混合时,随着胆固醇比例的增加,混合膜呈现从链状结构向较大的片状与网状共存结构的转化,最终纯胆固醇形成高度紧密的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LB膜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