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紫外线诱导的K562肿瘤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齐浩 +2 位作者 孙润广 陈文芳 郭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145,共5页
利用彗星电泳检测出UVB、UVC短时间照射会使肿瘤细胞的DNA发生断裂,而长时间照射之后彗星电泳无法检测到碎片,推测可能是由于DNA分子交联的原因[1],国内外尚无定论。为了更直观的研究这种现象,提取了UVB,UVA照射后K562细胞的DNA,并调节... 利用彗星电泳检测出UVB、UVC短时间照射会使肿瘤细胞的DNA发生断裂,而长时间照射之后彗星电泳无法检测到碎片,推测可能是由于DNA分子交联的原因[1],国内外尚无定论。为了更直观的研究这种现象,提取了UVB,UVA照射后K562细胞的DNA,并调节到合适的浓度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测。实验结果表明UVB对K562肿瘤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呈现时间/剂量效应,较短时间照射主要产生DNA的链断裂,较长时间辐射则主要产生DNA链的交联。UVC对K562肿瘤细胞DNA的损伤大于UVB。UVC短时照射即可引起DNA的断裂和交联,较长时间辐射主要产生交联和一些断裂;长时间照射不但产生大量交联,同时有大量断裂产生,并发生凝缩和缠绕等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UVB UVC DNA断裂DNA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的相变因素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 孙润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5-1072,共8页
通过π-A曲线(π:膜对浮片所施之力,A:单分子所占的面积)研究浓度、pH值、温度以及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相变的影响.实验表明:(1)当浓度较高时,磷脂酰乙醇胺的π-A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重合性较好,平均分子面积和表面膜压有较好的对应.当浓... 通过π-A曲线(π:膜对浮片所施之力,A:单分子所占的面积)研究浓度、pH值、温度以及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相变的影响.实验表明:(1)当浓度较高时,磷脂酰乙醇胺的π-A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重合性较好,平均分子面积和表面膜压有较好的对应.当浓度较低时,π-A曲线重合性较差,在低密度情况下,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排列不紧密,致使分子的随机运动对膜压的影响较大;(2)亚相处于较强的酸性或者碱性状态下均会使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相变变慢,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膜有较大的破坏作用;(3)当温度逐渐增大,而保持平均分子面积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t-pa曲线(温度-膜压)逐渐由一条直线变成抛物线,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磷脂酰乙醇胺凝聚膜会向液态扩张膜转变,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相变延迟;(4)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且这种作用在生理条件下最为明显.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了不同压力下转移至云母表面分子层的形貌特征,进一步解释了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相变的微观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 磷脂酰乙醇胺相变因素 π-A曲线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值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相互作用成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常曼 刘志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了探索温度与pH值变化对金属离子与磷脂酰乙醇胺(PE)相互作用后所成的单分子膜的影响,利用LB膜技术,通过改变亚相温度、pH值来研究在亚相中加入金属离子后的成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0℃附近、pH值在6.8附近所成的膜较稳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