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维一体”公费师范生师德养成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 |
田丽丽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陕西凤翔方言他称代词“伢”的语法化及类型学考察 |
张永哲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3
|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 |
史艳锋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9 |
1
|
|
4
|
当代散曲艺苑的一朵奇葩——《陕西当代散曲选》初评 |
高益荣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1 |
0 |
|
5
|
晚清学者对“日本文学”的发现——以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为中心 |
郭雪妮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0 |
|
6
|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当代文学话语实践嬗变 |
谢欣然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陕西高陵方言的疑问句 |
王咪咪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8 |
1
|
|
8
|
论“约拿情结”笼罩下的文学文本意蕴 |
李伟华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秦简词语与玺印封泥文字合证举隅 |
王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0
|
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兼论孙犁晚年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 |
阎庆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1
|
谶纬成为内学文献的学术机遇 |
曹胜高
耿战超
|
《北方论丛》
|
2018 |
3
|
|
12
|
想象世界与中国文学空间的早期建构 |
曹胜高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3
|
告别“附属” 走向自主、自觉——改革开放30年文学社会的精神维新 |
畅广元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4
|
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
张智虎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5
|
扬弃“服务”意识把文学智慧归还于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种反思 |
畅广元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6
|
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论纲——以文学人类学为方法 |
董迎春
覃才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2 |
1
|
|
17
|
《贾奉雉》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 |
段宗社
|
《蒲松龄研究》
|
2011 |
1
|
|
18
|
帝京欲望与帝国恐惧——日本古代文学中的长安书写 |
郭雪妮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6 |
1
|
|
19
|
文学类文本解读的“术”与“道”——以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为例 |
李跃力
|
《榆林学院学报》
|
2023 |
1
|
|
20
|
电影《最后的告别》中的多线叙事与隐喻构建 |
韦思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